其他

2016年度十大教育热词|年度盘点

2016-12-28 杨文怿 整理 南方教育装备创新研究院
点击上方“中国教育新闻网”订阅我们


2016教育热词盘点


  教育供给侧改革

  


  “两会”期间,教育供给侧改革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热词,并引发持续关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从而化解教育老大难问题。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

 

  跨省生源调控




  2016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今年高考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根据方案,江苏省协作计划调出19100人、生源计划调出3.8万人;湖北省协作计划调出13500人、生源计划调出4万人。

  

  专家解释,跨省生源调控并非“高考减招”,而是为了保障和增加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缩小各省高考录取率差距专门设计的专项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之一。5月,教育部明确,高招计划将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为基本前提,确保各省份2016年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

   塑胶跑道“新国标”




  2016年5月20日开始,成都、北京、沈阳等地不约而同地爆发出校园"毒跑道"事件,多地学生疑似受“毒跑道”影响出现咳嗽、呕吐、流鼻血现象。6月13日,新华社播发《新华社五问“毒跑道”》深度调查报道,全面采访了教育部门、施工方、教师、家长、材料生产企业、体育部门,披露了“毒跑道”中标、施工、验收背后的种种乱象。6月21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塑胶跑道产自黑窝点,用料遭到严重污染,把毒跑道事件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6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合成材料面层跑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成立专项工作组,利用暑期开展排查。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公开征求意见“新国标”即将出台为彻底铲除“毒跑道”亮出了一把锋利的“铲子”。

  

 常外毒地

 

  2016年4月17日,有媒体曝出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疑似受周边地块严重污染影响,导致近500名在校学生出现身体异常,个别学生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的事件。报道一出即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常州市政府、教育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做出回应,要求对该事件展开深入调查,对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零容忍”。

  

  8月26日,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称常州外国语学校的环境安全,包括常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新北区原副区长陆平在内的10名相关人员被严肃问责。之后,自然之友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对直接造成“常州毒地”事件的两家土地修复公司被提起公益诉讼,12月12日,诉讼被正式受理。


  中关村二小疑似“霸凌”事件

 


  2016年12月8日,《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一文引爆网络,文章曝光了中关村二小一名10岁男孩疑似遭遇校园霸凌, 12月13日,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接受媒体采访独家专访,表示: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为校园“欺凌”或“暴力”。学校没在第一时间发声是为了保护孩子。孩子的问题就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解决。

  

  校园欺凌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广泛受到关注。不少代表委员关注校园暴力问题,建议立法遏制校园暴力现象。11月,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预防和惩治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规范。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要求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进行重点督导。


 教师街边买菜被通报

 


  2016年10月23日,有网友爆料称,两名来自三明宁化红旗小学和城东小学的老师,因在占道经营的摊点买菜被通报。宁化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该县确实有发布过此次通报,首批通报时间为10月21日,涉及到11人,其中有4名学校教师,通报理由为在占道经营摊点买菜。

  

  通报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有当地老师认为,私下劝说就好,公开通报批评“搞得学校里草木皆兵”。也有网友认为这点事通报批评,大有矫枉过正之嫌。有教师朋友感叹,为何受伤的总是教师? 10月26日,宁化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回应,经过研究,撤销对在占道经营摊点买菜教师的通报。


  助学金诈骗




  一通诈骗电话,带走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2016年8月19日,考取南京邮电大学的山东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称有一笔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徐玉玉赶到银行ATM机,按照对方要求使用了刚刚存入1万元学费的银行卡,取出了9900元存入对方指定的账号。半小时过去,徐玉玉察觉自己被骗。在与父亲从派出所报案回家途,徐玉玉中心脏骤停,不幸于21日离世。

  

  此事之后,又有多地爆出了针对高校学生的诈骗案件。8月18日,山东临沂市的大二学生宋振宁遭遇电信诈骗,于8月23日心脏骤停,不幸离世。8月28日,广东惠来县准大学生妍妍因9800元学费被骗,跳海自杀。

  

  记者调查发现,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大学生群体成电信诈骗受害“重灾区”。12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诈骗学生者将从重处罚。

 

   校园贷

  


  2016年3月9日,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校大学生小郑因债务缠身无力偿还跳楼自杀。据媒体报道,生前,小郑以个人名义和同学名义从网络校园贷款平台借贷十几万元,自杀时,他的负债高达上百万。这一事件,让校园贷乱象浮出水面。

  

  近几年,以“校园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重新进入大学校园,乱象频出。一些中小型民间借贷公司提供的“现金借贷”,因其利率不透明、风控不严,导致高利贷、暴力催收、甚至“裸贷”等问题多发,令不少学生陷入困局。

  

  4月,教育部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未经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依法处置。10月初,教育部再次发文,要求加强日常排查,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专家呼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帮助大学生擦亮双眼,树立正确消费观。


 天价在线教师




  2016年3月,一则“天价教师”的报道引发关注。报道对象王羽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师,据统计,他的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共有2617名学生购买。扣除20%的平台分成后,他的时薪高达18842元。王羽表示,自己最高时薪为25000元,3月的月收入达20多万元。

  

  抛开舆论存疑的道德、法律问题,“互联网+”时代带给教师职业的冲击不容小觑。

  大学生网红




  2016年什么最红?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网红”这一群体。“低矮的门槛、巨额的收益”是“网红”的显著特征。不少“95”后大学生主动把自己置身于网络,依靠人气找寻认同感,甚至赚取生活费。

  

  在网络直播火爆的当下,“直播间里的女大学生”尤其受到人们关注。一方面,网络主播一夜暴富的神话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充斥着低俗、淫秽内容也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做网络直播的女大学生就是“不正经”?女大学生应不应做“网红”,怎么看待女大学生“网红”,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


(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文怿 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罗彦琳
中国教育新闻网
查询更多教育专业资讯欢迎点击www.jyb.cn登录网站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