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STEAM教育会给未来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2017-11-14 南方教育装备创新研究院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①对于STEAM教育,有的学校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学校正在河边观望徘徊,有的学校还没有听到水声。”在近日举办的“STEAM教育与学校课程建设”学术论坛上,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柴清林的形象比喻引人深思。不管怎么说,STEAM教育来了。尽管还在探索阶段,但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它势不可挡。它会给未来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

  跨学科整合解决实际问题

  STEAM的原身是STEM理念,最早由美国提出。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将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Math-ematics(数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基于真实生活进行探究实践,利用综合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近年来,STEAM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所关注。记者了解到,青岛围绕STEAM教育也开展了“十三五”教育规划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课程建设。

  虽然STEAM的提法是近两年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但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副教授陈凯泉认为,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多学科整合,这种教学行为早已有之。他说,青岛的科学综合课、海洋教育、创客教育都已开展多年,其中的理念和方法与STEAM教育有共通之处,只不过STEAM教育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突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

  正如陈凯泉所说的那样,青岛一些中小学在原有科学综合课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形式的STEAM教育探索。在这个过程中,STEAM教育会给传统教学提出怎样的挑战呢?

  在青岛大名路小学,每年有两个“微学期”——“五一”假期和“十一”假期返校后的第一周。学生在“微学期”不上课,而是开展探究实践。校长周韫轶告诉记者,以前学校利用“微学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比较宽泛,而近两个“微学期”学校开展STEAM教育,科技、工程等主题更鲜明,教学目标和计划更明确。她说,每个班由班主任牵头,联合各学科教师设计出一个适合孩子学龄和兴趣的STEAM项目。

  在周韫轶看来,STEAM教育的开展将对课时安排提出新要求,而“微学期”可以满足要求。首先,一个项目的探究实践往往需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传统的一周一课时跨度太长,影响孩子探究的连贯性和积极性,集中在一周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跨学科的师资调配问题得到了解决,因为“微学期”没有课表,各学科教师通力合作,不受课时限制,这是传统课时安排难以实现的。

  受限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小学阶段的STEAM教育相对简单。对于中学阶段的STEAM教育,学校怎样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师资和设备支持呢?突破传统教育空间,这是STEAM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人体健康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机械设计实践基地、光伏太阳能实践基地……近几年,青岛二中与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中心、海尔集团等单位合作共建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带来专业的实践资源和师资力量。学生可以带着项目和课题到这些实验室和基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

  不以结果论优劣

  STEAM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不仅在于教育时间与空间,它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与传统教学不同。

  “何必要求学生全都把桥做出来呢?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经有收获了。”青岛二中技术发展研究室主任赵忠勇至今对美国教师的这句话印象深刻。他在美国某中学考察STEAM教育的时候,看到学生们正在研究桥梁制作,有不少学生没能做出来。这是否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呢?美国教师用上面那句话作为答复。赵忠勇认为,STEAM教育引导学生基于真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而很多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案,往往难以简单地用对错优劣来区分。

  赵忠勇说,STEAM教育不仅让学生评价变得更加注重过程,而且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他开设了一门机器人设计课程,有些学生擅长搭建,这涉及工程技术学;有些学生擅长连线,这涉及物理电学;有些学生擅长编程,这涉及数学逻辑思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他说,“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更加个性和多元。”

  与此同时,STEAM教育对老师的评价也不同以往。赵忠勇说,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老师遵循课本来讲授知识就可以了,而STEAM教育要求老师具有跨学科的实践项目开发能力,这对老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专家访谈

  未来学校啥样,STEM教育告诉你

  在论坛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围绕STEM教育做了首场报告,带给听众许多全新认知。会后,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让我们对STEM教育的了解更深一步。

  记者:与STEM相关的提法有很多,比如STEAM、STEM+等,它究竟是怎样的概念?

  王素:国际对STEM的理解非常丰富,我们统计了一下,大约有10多种理解。比如我们通常把M理解为Mathematics(数学),但有的国家将其定义为Medicine(医学)。各个国家给STEM加的内容也不一样,有的加入Art(艺术),变为STEAM;有的加入Reading(阅读),变为STREAM;还有的加入IT(信息技术),变为ISTEM。但不管怎么加,它都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群,它让学生基于真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各个国家的STEM教育都与本国的人才需求相结合,我国的STEM教育也要适用于本国国情。

  记者:STEM教育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有怎样的关系?

  王素:关于发展STEM教育,各个国家首先是从人才培养战略来思考的,把它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推进。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人才,特别是在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在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各个国家人才竞争的高地。在英国、美国,他们在制定STEM国家政策的时候,就是因为本国STEM相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人才缺口。在中国,我们要从“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智造”,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我们的人才缺口也非常大,而这些产业和STEM行业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要把STEM教育放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角度来思考。

  记者:STEM教育与未来学校有怎样的关系?

  王素:未来学校将从知识培养体系变成全人培养体系,其最大的功能不是教授知识,而是育人。而育人就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些通过传统学科教育不容易实现。STEM教育则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灵活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态度、合作精神、批判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非常有效。

  未来学校的可能形态是云教育+实践场。云教育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改变学习方式。实践场是说我们在未来学校要提供更多体验式、实践性的学习场所和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STEM教育的方式恰恰能实现这一点,所以说STEM教育是未来学校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记者:开展STEM教育有哪些挑战?

  王素:最大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家政策来讲,我们国家对这种教育已经很重视了,但是真正在学校落实需要师资,而我们没有配套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挑战之二,STEM教育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需要课程开发,我们现在没有系统化的课程资源支持,只有一些零散的、点状的STEM课程的呈现。所以未来的挑战是怎样把STEM课程系统化,并且把STEM课程和现有国家课程有机整合起来。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幕联系电话:0750-3699695邮箱:jyzbyjy@126.com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群华路15号5栋2楼南方教育装备创新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