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前沿||《语言科学》2019年18卷2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杂志 语言科学 2021-09-20

《语言科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刊物,2002年创刊。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科学出版社出版。《语言科学》目前已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2010-201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2011)、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2012年,《语言科学》杂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一批入选名单》,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第一批学术期刊。



《语言科学》2019年第2期目录

113  端木三/音位分析的“多解论”和最佳答案 


132  袁野/汉语疑问词原位和异位的无择约束统一阐释  


147  崔璨;袁毓林/从跟“有”字存在句的替换限制看“是”字存在句的语义特点  


160  吕珊珊/蔡家话等比句的类型学考察 


176  毛文静/汉语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类型学考察——从湖北天门方言敬称代词“你那”的来源谈起   


190  林青/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


201  倪博洋/从语气词、叹词看上古汉语声调构拟


212  郑林啸/《篆隶万象名义》反切上字取字规律初探 


222  刘涛/“未雨绸缪: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博鳌论坛”综述   


《语言科学》2019年第2期摘要

//音位分析的“多解论”和最佳答案//

端木三

内容摘要】 音位是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但一个语言有哪些音位往往存在争议。Chao(1934)提出,音位分析有“非唯一性”,即有“多解”。比如,Lee&Ze(2003)认为汉语普通话有21个元音,而 Duanmu(2007:35)认为只有5个(不包括儿化音)。对“多解论”来说,两种分析都可以,无优劣之分。“多解论”从理论上放弃了对最佳答案的追求,于是人们往往众说纷纭。因此,又有人开始对音位分析产生质疑,甚至提出放弃音位这个概念(Ladefoged 2001:170;Fowler 2015)。“多解论”有个误区,即将音位分析与其他音系现象剥离开来,如押韵现象、韵母结构、音节空挡等。如果将音位分析和其他音系现象联系起来,那么音位分析没有多解性,最佳答案是相当清楚的。文章以汉语普通话为例,全面比较各种分析,以论证以上的结论。 




//

汉语疑问词原位和异位的无择约束统一阐释

//

袁野

内容摘要】 以往的多数学者都把汉语看成纯疑问词原位语言,并主要从隐性移动或其他非移动理论如无择约束对其进行研究,似乎没有意识到汉语中疑问词前置现象的存在。Pan(2014)第一次比较全面探讨了汉语异位疑问短语的种类,并将其分为四类。这样,如何将汉语疑问代词的原位和前置现象进行统一阐释就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结合俄语和波兰语中存在Wh疑问词前置到CP之下的不完全移动现象(Stepanov & Tsai 2008),文章提出广义疑问词短语原位以及广义无择约束的概念,并从广义无择约束的角度对多种汉语异位疑问词短语句进行了CP分裂左缘结构分析,从而为汉语疑问词移位及原位的统一阐释提供了可能。 




//

从跟“有”字存在句的替换限制看“是”字存在句的语义特点 

//

崔璨;袁毓林

内容摘要】  文章从“是”字存在句跟“有”字存在句替换限制的角度,探讨“是”字存在句的语义特点。文章指出,当“是”字存在句仅由句式表示“足量”意义时,句子可以替换为“有”字存在句,替换以后足量特征消失。当“是”字存在句由句法成分强调足量意义、或由百科知识强制足量意义实现时,句子不能替换为“有”字存在句,因为这种“是”字存在句的强制性足量意义跟“有”字存在句的存在意义冲突。此外,具有主观凸显性特征的“是”字存在句可以替换为“有”字存在句,替换后原有的主观凸显性消失。至于“是”字存在句的“主观凸显性”,可以由等同关系和概念转喻来解释。






//

蔡家话等比句的类型学考察

//

吕珊珊

内容摘要】 蔡家话是一个以SVO为主要语序的类汉语分析型语言,归属不详,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北部的威宁和赫章。文章从类型学角度出发,介绍蔡家话三种等比句并参照Haspelmath(2017)的框架对这三种句型进行分类。  





//

汉语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类型学考察——从湖北天门方言敬称代词“你那”的

来源谈起

//

毛文静

内容摘要】 湖北天门方言第二人称敬称代词“你那”是由“你老人家”缩略、弱化而来的,其敬称方式为身份名词。虽然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复数表示第二人称单数敬称在世界语言的所有敬称方式中占有绝对优势,但这一敬称方式在汉语方言中却很少使用。另外,用第一人称复数包括式表敬称的情况在汉语方言中也较为少见,只见于广东雷州闽语、台湾闽语和山西灵丘晋语。如果根据敬称区分度来划分敬称类型,现代汉语在共时平面主要属于无敬称型、敬称二分型语言,山西灵丘方言则属于敬称多分型语言;汉语在历时平面经历了从“避免使用敬称代词型”到“敬称二分型”语言的转变。 





//

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

//

林青

内容摘要】  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指的是说话者对个人行为或个人经历会选择使用非一手或间接传信标记表达,出现言外之意。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主要表现为当第一人称与间接感知、推断和传闻表达形式共现时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无意识状态。这一效应可以从认知上的延迟实现和概念距离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

从语气词、叹词看上古汉语声调构拟

//

倪博洋

内容摘要】  上古汉语的一些特殊词类在构词上具有声音理据,如联绵词、拟声词、语气词、叹词等,这些材料能作为上古声调“音段起源说”的内证。先秦文献中,语气词、叹词的声调在四声分布上不均匀,平声数量最多。参考民族语与现代方言,可以看出这种四声失衡的情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平声在音节形式上是不带标记的CV结构,上、去二声则可能是带有韵尾的CVC结构。汉语平、上、去三调在上古的决定性区别是音段而非音高。





//

《篆隶万象名义》反切上字取字规律初探

//

郑林啸

内容摘要】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高僧空海据顾野王《玉篇》编纂的一部汉字字书,较好地保存了《玉篇》的语音原貌,是研究魏晋南北朝语音的珍贵资料。文章对《篆隶万象名义》中的反切和直音资料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和研究,并与《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反切资料进行对比,从反切上、下字在等次、开合上的搭配及阳声韵尾和入声韵尾对反切上字选择的影响三个方面加以讨论,总结了《篆隶万象名义》在反切上字的选择上的规律。 





//

“未雨绸缪: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博鳌论坛”综述

//

刘涛

内容摘要】 2019年1月10日至12日,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语言科学》编辑部、《语言智库》编辑部和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共同发起主办的“未雨绸缪: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 

本文来源:《语言科学》杂志官网,已经授权发布,特此鸣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