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前沿||《语言科学》2020年3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 语言科学 2021-09-15


《语言科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刊物,2002年创刊。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科学出版社出版。《语言科学》目前已为ESCI数据库索引(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2010-201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2011)、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2012年,《语言科学》杂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一批入选名单》,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第一批学术期刊。



《语言科学》2020年19卷第2期目录


225 李大勤 朱苗苗 宋成/格曼语中“致使”意义的句法实现


235 李强/再看准定语结构的产生机制和语义表达


255 尹常乐 袁毓林/“一个V”结构的情状类型和事件化解读的机制


267  吴艳1 李锦芳2/广东吴川吉兆话kon33的多功能性及其来源


279 王文豪/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

   

289 王云路1,2 刘 芳2/“悲摧”还是“悲催”?—兼谈词语由伤害义到悲哀义的引申


296 范常喜/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书“丹臾”“醜布”考


305 赵 庸/汉语首次长元音高化链移和引起的元音音系重组


318 章富刚1 倪博洋2/傣语ph、f的时空分布及其音位学启示


328 李姣雷/乡话古次浊平声字声调的分化与古次浊声母演变

《语言科学》2020年19卷3期摘要


格曼语中“致使”意义的句法实现

李大勤  朱苗苗 宋成

内容摘要】 格曼语致使意义的表达是在句法层面实现的,而实现致使义的句法结构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一些常用于表达致使意义的基本结构,如动补结构、兼语结构等。第二层级是在第一层级结构的基础上添加施动或受动标记而构成的复杂结构,旨在强化对致使义的表达。第三层级则是在第二层级基础上形成的专用于表达致使意义的双空动词结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删除“V+CAUSE+V补语+35”中的动词V而得到的“V+CAUSE+V补语+35”结构。对格曼语中致使意义的三级句法实现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学界对汉藏语致使意义句法表达机制的认识。




再看准定语结构的产生机制和语义表达

李 强

内容摘要】 关于准定语结构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成果,无论是从形式句法的角度,还是从认知功能的角度,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好解释的问题。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对准定语结构进行一些探讨,认为准定语结构的深层是个关系化结构形式,在经过动词拷贝和删除之后,形成貌似表达领属语义关系的“的”字结构。准定语句和动词拷贝句虽然语义上有很紧密的联系,但还是存在差异:准定语句表现出说话人在叙述视角、情感和认识等方面的主观性特征,而动词拷贝句侧重于表现说话人对动作行为及其结果影响的客观陈述和说明。




“一个V”结构的情状类型和事件化解读的机制

尹常乐 袁毓林

内容摘要】 文章研究“一个失手(碗摔碎了)”这类特殊的“一个V”结构的情状类型和事件化解读的机制。文章首先借鉴陈平(1988)对句子情状类型的划分,对“一个V”结构的情状类型进行了考察。文章发现,“一个V”结构可以表示除结果类情状外的其他四种情状,其中表示单变类情状的情况最多。其次,文章对量词“个”的隐现条件进行了讨论,指出当“一个V”结构中动词由可以被单音节动词代替的双音节动词和部分偏正式复合词充当或者小句的自足性需要增强时,量词“个”必须出现。最后,文章从转喻和总括扫描两个方面,探讨了“一个V”结构事件化解读的形成机制。





广东吴川吉兆话kon33的多功能性及其来源


吴 艳1 李锦芳2

内容摘要】 吉兆话kon33表结果的体标记、完成体标记、持续体标记、程度状态补语标记的功能来源于对当地粤方言的语法复制,其互动功能是固有的侗台语语法特征。kon33的语法复制过程较为复杂:互动标记kon33先是与形容词“紧”相混,再依次复制了当地白话kan35“紧”和dou35的语法功能。语法复制的结果导致kon33的互动功能逐渐式微,其他新增功能成为主要的使用模式,这是濒危语言在语言接触中固有形式发生异化、语言快速衰变的表现。





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


王文豪

内容摘要】 当前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目的连词“俾”基本消失,其来源致使动词“俾”的使用也极其受限,但这些用法在海外华语中却较为常见。梳理历时语料发现,古汉语中致使动词“俾”,在特定条件下,经过语法化,演变为目的连词,表“以便”。





“悲摧”还是“悲催”?—兼谈词语由伤害义到悲哀义的引申
王云路1,2 刘 芳2

内容摘要】 “悲催”是近年产生的网络热词,关于它的写法和意义来源多有讨论。文章认为“摧”“催”本同源,但后来二者意义发生了分化。“悲摧”是并列结构,符合构词理据。“摧”的“悲伤”义是由“伤害”义发展而来的,同类词语也有同样的引申规律。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书“丹臾”“醜布”考


范常喜

内容摘要】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木器上多有漆书文字,是研究漆器工艺及名物制度的宝贵资料。现已公布的漆书文字中,“丹臾”“醜布”二词的释读争议较大。文章通过考察发现,漆书中的“丹臾”和“丹猶”均应读作“丹油”,指调制丹漆及其他彩漆所用的丹砂和植物油;“醜布”当读作“?布”,指制作漆器胎骨所用的粗丝缯帛和纻麻粗布。文末还对漆书中的“私府”“胶筋”“财用”“工牢”等字词及整段漆书略作了疏释。





汉语首次长元音高化链移和引起的元音音系重组


赵 庸

内容摘要】 前中古期,汉语通语语音史上曾发生首次长元音链式音移,引起一系列的音系重组,在元音音系中表现为上古歌鱼侯幽部的分化、合并以及中古歌麻模鱼虞侯豪肴尤幽韵的形成。这一事件中,高化规则对长化规则在作用时间上完全涵合。鱼部短元音长化完成后,高化规则受到新规则的干扰,导致高化链移的渐趋末势和麻[HT6”,7SS]三[HT5,5”SS]韵的合流。高化过程中有词汇扩散现象。r介音促成了麻[HT6”,7SS]二[HT5,5”SS]韵的合流和肴韵的合流。






傣语ph、f的时空分布及其音位学启示


章富刚1 倪博洋2

内容摘要】 文章考察了现代傣语各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ph、f分混的共时分布,以此推测其历史层次和发展过程,并用清代十三册“百夷译语”材料加以印证。时空分布的分析表明孟连及其周边傣语的“ph、f不分”是一种后起的社会方言变读现象,以此确定的音位不能直接用于历史音变分析,周耀文等为孟连傣语确立的ph音位宜修改为f。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利用共时音位进行历史比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乡话古次浊平声字声调的分化与古次浊声母演变


李姣雷

内容摘要】 乡话古次浊平声字今部分读阴平、部分读阳平,凡是声母为\[m\]\[n\]\[\]\[\]的字,读阴平;但声母为擦音塞擦音的字,既有读阴平的,也有读阳平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另一条语音演变规律的影响。乡话古平声字以声母为条件分化为阴平和阳平的演变发生时,来母、以母字的擦化塞擦化演变也正在进行。今读擦音塞擦音的来母、以母字在平声分化之前已经变为擦音塞擦音的,混入古全浊声母,读阳平;今读擦音塞擦音的来母、以母字在平声分化之前还没有变为擦音塞擦音的,则与清平字一起归阴平。

本文来源:《语言科学》杂志官网,更多详情,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阅读。


 延伸阅读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期目录及提要
《语言教育》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2019年1-6期目录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第3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4期目录提要



语言科学教师3群


邀您入语科同学群


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