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前沿||全国邮电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联盟云学术会议

分享 语言科学 2021-09-19



全国邮电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联盟

2020年会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类高校外语学科建设与研究前沿”

云学术会议的通知

     2020年10月17日,重庆邮电大学将迎来七十周年华诞。值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佳期,由重庆邮电大学社科处主办,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全国邮电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联盟2020年会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类高校外语学科建设与研究前沿”云学术会议。会议将于2020年10月10日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举行。

论坛主题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类高校外语学科建设与研究前沿

论坛时间

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  08:10-11:50(上午场) 14:00-18:20(下午场)

论坛地点

腾讯会议

会议 ID

876545628(上午场)  927231777(下午场)

      会议将邀请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西南大学文旭教授等著名学者,北京邮电大学王斌教授、南京邮电大学袁周敏教授、西安邮电大学袁小陆教授等电子信息类高校外语学院院长或教授,以及语言服务行业专家做主题报告,围绕“外语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及数字人文研究”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昌明学术,加强交流,进一步巩固全国邮电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联盟的纽带作用,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做出邮电高校外语学科交叉研究的独特贡献。

会议议程

报告人简介及报告摘要

      王立非,博士,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首席专家,曾公派赴联合国工作和美英高校讲学和访学。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语言服务等。主要兼职有CSSCI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育前沿》以及《山东外语教学》等编委,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联席主席、京津冀MTI教育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理事。已发表C/SSCI期刊论文超过100篇,出版著作、教材、辞书2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16项。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报告摘要:本报告回顾了当前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的政策背景和信息科技发展背景,从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国标》和《指南》的标准,以及双一流建设要求,以商务英语专业和人才培养为案例,分析了我国外语教育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发展等如何主动求变:第一,从人文通识外语教育走向新文科外语教育;第二,从培养外语专业人才走向培养外语服务人才;第三,从单一课程体系走向复合型课程体系;第四,从通用外语教学走向专用外语教学;第五,从外语技能型教师走向双师型外语教师,培养一专多能和一精多会的复合型和国际化人才。

       文旭,博士,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会长,重庆市外文学会会长。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及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首席专家。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或教材数十部,主持国家级等各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20余项。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及外语教育等。

       报告摘要:本讲根据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的特点,从价值观的视角探讨我国外语教育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外语“全人”。本讲的论点是:“教育的内容必须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因此,教育必须是绝对的‘全人教育’”;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观,所以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外语“全人”,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王斌,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语言服务等。兼任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已发表各种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译作等近20部,主持各类项目10余项。曾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报告摘要:本报告回顾了当前我国电子信息类高等学校中外语学科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信息科技发展逐渐渗入各个学科领域的历史沿革,从外语学科的特点、信息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结合《指南》的标准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以电子信息类高校外语的生存和发展为例,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类高校外语专业在战略布局、创新求实、探索发展方面如何充分与信息科技的发展相互融合,延续本世纪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师发展等方面主动参与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

      首先,找准外语学科在电子信息类高校中“大米白饭”的定位,落实“信息传播的实质是意义传播”的理念,树立新文科外语教育的地位;其次,从语言学科的传统性和相对恒定性中,结合信息科技发展,找到新文科发展的突破点,以交叉融合、协同共享为基本出发点,促进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第三,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以服务为导向,以支撑引领为目标,以探索未来不确定性为方向,创新人才培养;第四,适当的课程体系变革,以适应新文科的要求;第五,迅速跟进信息科技的发展,采用多渠道、多模式的外语教学手段;第六,提升外语教师的信息科技应用技能。

      总之,电子信息类外语学科如何抓住信息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在新文科建设中做好观念重构、结构改造、模式创新、平台优化,将决定未来外语学科在电子信息类高校中的生存和发展。

       袁周敏,博士,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网络话语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项目各一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回应突发舆情的政务微博话语及政务语言能力建设研究”。中国大学慕课在线开放课程《语用学导论》、《语言科学与艺术》负责人。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近期代表作包括Investigating longitudinal pragmatic development of Complaint Made by Chinese EFL Learners(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Explori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Construction of Online Identity on the SinaMicroblog(Discourse, Context and Media)以及国际百科全书词条“Online New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报告摘要:近年来,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与构建外语学科话语体系成果丰硕。本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视角,立足本土语用研究,从人际语用学的核心概念出发,认为植根于西方文化的礼貌原则、面子理论、身份理论与关系管理等不一定适用汉语语境中人际互动及其语用理据,进而提出关系空间模型,并为语用学科学术创新提出一点思考。

       张马成,成都优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主要从事机辅翻译、机器翻译、舆情监控的落地应用研究。

报告主要内容:

1、机辅翻译在情报分析中的作用

2、机器翻译在情报分析中的作用

3、舆情监控在垂直领域的利用

4、外语人才在垂直领域的情报中心就业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袁小陆,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欧盟亚洲中心中国教育顾问、TESOL中国专家委员会西北区副主任委员。从事外语教学科研工作,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源期刊论文9篇,出版学术著作与教材6部,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下载和引用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中国文化传承现关问题调查(18BYY096,在研)、陕西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自觉问题研究》(已结题)、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外语基金等项目多项。获学校“四有好老师”“教学名师”等称号。2019年获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报告摘要: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明了我国教育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也向全国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讲话提出的九个坚持回答了教育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无疑也是外语教育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我们认真研讨的问题。同年,教育部也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国标更加具体地细化地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英语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我认为围绕这样一个会议主题是非常及时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对今后全国外国语大学以及其它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更好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

       闰桂娥,硕士,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教学与国际交流部教授、副主任,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公共英语教学。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ESP教材多部,重点参与的ESP系列教学资源获《邮政实用英语》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大奖赛”二等奖。

       报告摘要:本报告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团队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施为例,分析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师资队伍构成;面临的职业转型发展问题与压力;基于邮电院校校本特色及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的探索与成效;探讨仍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思路,为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校本特色的ESP教学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王蓉,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硕士导师,主要从事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跨文化交际、应用翻译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多次获校级课堂教学优秀奖一等奖,承担英语专业和翻译硕士的课程并负责课程开发、设计和评价,口译理论和实践。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并担当裁判,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和辩论赛指导教师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重庆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16次,二等奖数次。获“重庆市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获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次,市级电教科研成果二等奖4次,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公开发表外语类核心和学报论文数十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1部、译著2部,主持市级教改项目和精品课程5项。

       报告摘要:“外语+技术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将革新传统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技术传播类课程,一方面可避免专业和社会需求脱离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实现外语专业与校本优势专业学科的有机交叉和全面渗透,从而满足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

本文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延伸阅读

9.26-30日语言文学30场线上讲座(第21期)

2020年10月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集锦

第二届全国课堂二语习得论坛 (3号)

认知诊断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会议

近期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四)




翻译学习交流群


小编邀您入群


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