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认知论:从经典认知到涉身认知

姜孟 语言科学 2022-04-24

语言认知论:从经典认知到涉身认知

认知是人类心智的核心奥秘,语言(或曰“语言认知”)又是人类心智的核心奥秘中的奥秘。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任何语言研究都是在一定的认知理论预设下开展的。认知的理论预设前提不同,语言研究的开展方向、路径与结果也会不同。时至今日,知识界出现了两种诠释人类认知的理论图景:经典认知(canonical cognition)与涉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经典认知理论基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又被称为“认知主义”“计算主义”,它在根本上主张认知即“基于规则的符号计算”,是一种由输入到输出的信息加工过程。对于语言而言,它持一种“个体大脑中心主义”与“无身之心”的立场,把语言看作一种“抽象的”(abstract)、“任意的”(arbitrary)、“非模态的”(amodal)(即“AAA”)符号,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个体心智内部对语言符号的操作,语言的意义来自各抽象符号所对应(指称)的世界的各个方面(事物、关系、特征等),与人的身体、经验、行为不甚相关。涉身认知理论是最近三四十年心智哲学界和认知科学界提出的一种重构人类认知的理论方案。与经典认知相对,它在根本上持一种认知的“非个体大脑中心主义”与“全身之心”立场,认为大脑不是唯一的认知器官,身体、环境与大脑是共同构成认知的组成部分。人的各种认知,无论是在线认知(on-line cognition)还是离线认知(off-line cognition),都是人的大脑、身体与环境互动的产物。语言符号意义的产生也都依赖于产生人的感知、运动、情感等心理机能的神经系统的活动。长期以来,语言研究主要是在经典认知框架下开展的,基于经典认知的语言研究一直保持着主流地位,但近年来涉身认知的影响日益凸显,除了在我们熟悉的认知语言学领域,还在语言加工、语言理解、二语习得、儿童语言发展、老年语言认知、语言障碍、语言教学等领域,乃至整个认知科学界,都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声势。可以说,语言研究正在悄无声息地迎来一种取向或格局的改变,即由经典认知取向“一统天下”到经典认知取向与涉身认知取向“并驾齐驱”的变化。时光荏苒,不知不觉,笔者已有幸涉入语言学领域 20 余年。回望走过的路,笔者发现个人所做的大部分研究虽然都是在经典认知理论框架下开展的,但不少研究已自然而然地踏入了涉身认知的领地,个人的从研治学已经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一种从经典认知到涉身认知的探索轨迹。本书汇聚了笔者差不多 20 年的研究心血,既忠实地记录了笔者愚钝先飞、求索不辍而终有所获的心路历程,更从一个侧面映照出两种认知理论图景已经、正在和即将给语言学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涉身认知今后将会带给语言学的可期的影响。本书从经典认知与涉身认知两大理论立场出发,对语言的认知本质做了多维、多元、多粒度的探索。全书共八章,分为“理论篇”与“应用篇”两个部分,各包括四章。理论篇对语言认知、语用认知、母语习得、二语习得等宏观论题做了深入探讨,内容涵盖语言的本质、语言使用的本质、语言习得的本质、语言意义的本质等,体现了语言研究的理论思辨性与前沿动态性;应用篇对二语习得、语言教学、翻译认知、传播认知、语言加工等领域的核心论题做了“小题大做”式的探析,内容涵盖大脑词汇表征、口语产出心理认知机制、信息心理接受效果、iv 话语意义来源等,体现了语言研究的理论致用和科学实证的特征。理论与应用两篇彼此映照,相得益彰,展示了经典认知在语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凸显了涉身认知独特的理论蹊径与研究前景。由于笔者的专业水平与背景学识积淀有限,加之日常琐事甚多,因此本书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恳请专家行家批评赐教,容后吸纳改进。最后,感谢家人对笔者二十年如一日默默的、深情的支持。感谢科学出版社特别是语言分社的责任编辑杨英女士,由于她的大力帮助与付出,本书才有机会与读者见面。此外,本书各章节的内容均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YY024)、第五批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2010YBWX44)、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7SKG106)、重庆市研究生教改项目(yjg123073)、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文摘自:姜孟著《语言认知论:从经典认知到涉身认知》,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ISBN 978-7-03-063648-5

责任编辑:杨英   宋 丽


经典认知与涉身认知是当今诠释人类认知的两大理论蓝图。本书从这两大理论立场出发,对语言的认知本质做了多维、多元、多粒度的探索。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应用篇。理论篇对语言认知、语用认知、母语习得、二语习得等宏观论题做了深入探讨;应用篇则主要通过实证手段,对二语习得、语言教学、翻译认知、传播认知、语言加工等领域的核心论题做了“小题大做”式的探析。理论与应用两篇,彼此映照,相得益彰,展示了经典认知在语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凸显了涉身认知独特的理论蹊径与研究前景。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经典认知与涉身认知双角度探讨语言认知本质的专著,视野宽宏,观点新颖,思想丰富,论题广泛,具有前沿性,是语言学研究人员、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跨学科爱好者以及相关人员的案头必备。

 本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经典认知与语言认知 3
第一节 RR模型对语言习得的领域特殊性和领域一般性观点的整合 3
第二节 句法自治:争鸣与证据 12
第二章 经典认知与语用学 28
第一节 关于语用学哲学缘起的三个疑问 28
第二节 语用学三大奠基理论产生的哲学与语言学机缘 35
第三节 弗雷格与语用学的四大奠基理论 42
第三章 经典认知与语言习得 50
第一节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50年之争 50
第二节 二语口语流利性的心理节点-结构理论视角 62
第三节 二语习得研究的概念框架与根本性问题 70
第四节 二语习得研究的科学哲学审视 78
第四章 涉身认知与语言认知 94
第一节 从身体与环境看认知的涉身性 94
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涉身假设考证 105
第三节 从涉身认知科学看语言涉身性探析的维度 121
下篇 应用篇
第五章 经典认知与二语习得 137
第一节 二语词汇习得形式-意义映射 137
第二节 外语学习者同译词学习“同时僵化”假设 152
第三节 母语对二语同译近义词对加工的影响 166
第六章 经典认知与语言教学 180
第一节 从二语课堂输入与练习的特点看二语课堂教学对二语口语流利性发展的影响 180
第二节 从语言认知的角度看语感 186
第七章 基于经典认知的跨学科研究 196
第一节 古诗英译认知诗学效果的ERPs研究 196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进路 206
第八章 涉身认知与语言加工 216
第一节 话语理解过程的可供性提取研究 216
第二节 从社会文化理论透视二语习得 230
第三节 涉身心理语言学展望 239
参考文献 253

长按识码,即刻购书


延伸阅读:相关阅读/公益讲座/项目申报

1.相关阅读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李开教授谈比较语言学史
刘云教授谈中文信息处理
冯志伟先生谈依存语法
文旭:语言的认知基础


2.公益讲座

实验语言学线上讲座(4月12—4月15日)

4月8-15日语言文学讲座/论坛/会议(第45期)

心理语言学线上论坛| Marcus Taft/Robert J. Hartsuiker 教授讲座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3.项目申报
(1)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从规划到立项
(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语言学交流群


小编邀您入群


欢迎入群共享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