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全国两会涉语言文字类提案(二)

分享 语言科学 2024-04-11

蔡红星:民族地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公共场所朝鲜语文字标识

   全国人大代表,延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红星,今年带来了“民族地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国门大学纳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规范公共场所朝鲜语文字标识”的三个建议。

      蔡红星建议,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内部高质量衔接,建立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标准,构建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教材、教学、评价、实践育人、师资队伍、保障一体化体系;构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区传播与学校教育的外部一体化联通;为民族地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和有效的语言学习支持;建立健全符合民族地区教学特点的一体化监测与评价机制;合理利用智能技术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支撑作用,以此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蔡红星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朝鲜语文字规范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应用和信息化急需的中国朝鲜语基础规范标准;充分发挥高校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与企业、政府间的合作,加强信息技术在朝鲜语规范化中的创新应用;加强中国朝鲜语文字信息化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朝鲜语人才,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维护国家安全。

文/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
人民网,2024年3月7日

丁建宁尽快启动语言国情普查,摸清语言家底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带来的建议与语言国情有关,他建议尽快启动语言国情普查,摸清语言家底。

      “语言国情是历史的、动态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语言国情,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语言国情普查是十分有必要的。”丁建宁说。

     丁建宁表示,我国是多语多言的国家,濒危语言、弱势语言与国际通用语言、地区通用语言的不同发展方向和趋势令人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社会生活在语言实践方面呈现出语言需求多样化、语言生活智能化、语言意识多元化等特点和变化。

      在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目前我国启动语言国情调查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首先,语言学界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调查经验,取得了大量的语言调查成果。其次,近年来国家语委、民委培养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区域分布均衡的语言学中青年学者,这是语言普查的人才保障。语言智能和语言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语言普查的科学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对此,丁建宁建议尽快启动语言国情普查。一方面在国家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专项普查中增加语言国情调查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适时启动语言国情专项调查,即语言普查。由国家语委牵头组织学界、政界和业界专业人士形成语言普查的基本方案、实施计划等指导性文件,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语言国情普查。

  丁建宁表示,还可以在条件成熟后分阶段推进专项语言国情普查工作。例如,语言教育普查、语言经济普查、语言产业普查、国民语言能力普查、跨境语言普查等。“语言文字很重要,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历史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也十分重要。希望能够通过语言国情普查,尽快摸清语言家底。”

文/现代快报记者 徐梦云
腾讯网,2024年3月9日

张博:治理损害文化经典权威性的网络信息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博提交了《关于治理损害文化经典权威性的网络信息内容的提案》,聚焦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力主保护文化经典,倡导社会文化和谐发展。

   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为实时交流、知识传播和业态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引发诸多网络乱象和相关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危害极大的问题是,一些信息主体和信息平台以博人眼球、流量至上为价值追求,恶搞、抹黑、诋毁文化经典。例如,近年网上曾流传恶搞《黄河大合唱》《国际歌》等经典红色歌曲的视频,出现质疑、调侃、抹黑、诋毁英雄人物以及英雄主题作品的言论。这些损害文化经典的网络行为虽经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但仍难以禁绝,并不断向其他类型文化经典蔓延。例如,2023年12月15日,有人发视频宣称正式起诉《新华字典》。该视频极不专业,刻意找茬,抓住字典中几条释义和配例,妄加指摘,无限上纲,给《新华字典》扣上多项违反法律规章的大帽子,对公众认知产生较强误导,十天之内,该视频就获38.4万点赞,近6万条评论,2.8万次转发,严重损害了《新华字典》这部国宝级文化精品的权威性。

   借助于传播便捷的自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布抹黑、诋毁文化经典的信息内容,往往会产生较强的误导性和欺骗性,使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丧失对文化经典的认同和尊崇,产生信任危机;甚至会在短时间内导致网民意见的发酵和极化,形成颠倒是非、蔑视经典的意见气候。例如,很多网民对《新华字典》在中华民族文化普及和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不甚了然,不清楚这是一部历经几代语言学者接力研编、十二次修订的精品字典,已印行6亿多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享有崇高学术声誉的工具书,因此,在接受恶意攻击《新华字典》的信息内容后,缺乏判断力,竟然称赞视频发布博主为“时代英雄”;多有网民跟帖评论,声言“十二版本的编辑、校对、审核、出版单位的责任人等都要送到法庭上审判”,“呼吁国家必须全国好好查一下清除一切内奸!对叛国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此类言论的荒谬程度令人震惊。可见,抹黑、诋毁文化经典的信息内容不仅会使文化经典的权威性受到严重破坏,甚至会在公众中形成文化虚无主义思潮,严重危害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就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损害文化经典权威性的网络信息内容严加治理,更好地保护和传播文化经典。

       1.建议国家网信办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七条已列出的“不良信息”中,增加抹黑、恶搞、诋毁文化经典的网络信息内容,将其纳入立法规制范畴,为有关部门强化细化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提供指导和遵循,使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维护文化经典权威性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互联网有关信息内容的监管治理工作沦为对舆情个案的“救火式”被动处置。

        2.建议国家网信办督促各级网信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责任,指导各类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对损害文化经典权威性的信息采取严格的监查、防范和干预措施。责令其在接到相关投诉后迅速进行调查,及时删除抹黑、恶搞、诋毁文化经典的信息内容,否则对平台进行问责或追责处理。

       3.建议文化部制定有关保护文化经典的规章,要求文化经典的管理、出版和传播部门建立健全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以便接纳正当、合理、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并使公众能够顺畅地了解文化经典的基本知识,获取专家的答疑反馈,分享个人的观点意见,为保护和传播文化经典建言献策。努力提升全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经典权威性的意识,有效抵御损害文化经典的不良信息。

汉语堂,2024年3月9日

张博:发挥非遗档案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外国留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而非遗档案在留学生语言文化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张博深深体会到,许多留学生之所以选择来中国学习,是因为对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度充满兴趣,想在学习汉语或其他专业的同时亲身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而非遗为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载体,能够使其沉浸于中华文化情境之中,切身感悟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与精神内涵。

     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在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33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42个,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是一个非遗资源大国。

     非遗档案是与非遗相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实物等。“在留学生语言文化教学中,非遗档案对于‘教’和‘学’都具有重要价值。”张博表示。

     从“教”的角度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查考大量非遗档案,从中提取最适合用于教学的内容,以便真实、生动地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例如,在绘画、曲艺、中医药、手工艺、历法等非遗项目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种类丰富的非遗档案记录项目的起源、创始人、创制因缘、特征与特性、发展沿革等信息,教师便无法向留学生准确、全面地阐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从“学”的角度说,留学生只有亲身接触、体验或研习某种非遗档案,才会对其形成更为真切、系统的认识。例如,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文化重要的实物档案,许多留学生在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后,都对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被其文化魅力所吸引,成为中国书法的爱好者、传播者。

     然而,据张博的调研和观察,目前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对非遗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其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空间。为此,她建议,要进一步加强非遗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一是深入研究非遗档案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发现、调查、整理,是非遗档案保护传承的基础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利用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开展和推进。就目前情况而言,进入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的非遗题材较少、涉及面小,尚未使之真正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即使教学中涉及非遗题材,但多停留在简单介绍层面,缺少对非遗及其档案内涵的解读和阐释。此外,留学生在认识了解非遗文化后,较少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角度进行比较、思考和交流讨论。因此,要深入研究非遗档案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特定涵义、地位、作用、意义、价值及其现代阐释。

     

二是继续发挥现代影视传播手段和数字化技术的作用,让非遗档案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从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到成功“出圈”的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再到网红东方非遗传承系列视频,这些科技范儿十足的传播手段能够生动再现非遗档案的视觉形象、人物、故事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和全面解读具有极好的适用性,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值得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

     三是充分考虑国际受众实际需求,将非遗档案通俗化、多语种化。大量非遗原始档案均以文言文记录,外国人在阅读理解时存在较大障碍。要将各类非遗档案资料加以汇集整理,并进行文白译注、多语种翻译,方便更多留学生和外国学者,实现非遗档案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四是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亲身接触非遗档案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据张博观察,实地考察类的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广受留学生欢迎和喜爱。这是因为在实地考察中,各类型的非遗档案鲜活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远比文字介绍来得真实和深刻,可有效激发和调动其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7日


信息来源: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堂、传播汉语、中国档案报、腾讯网、人民网等。


1.招聘资讯
2024年外国语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师资公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诚聘英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启事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科京师青年学者论坛暨教学科研岗位招聘
汕头大学招聘语言学、翻译学、国别区域研究人才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2.学术资讯
近期人文社科(语言文学)项目申报资讯汇总
《人文社科选题炼题:100问+700例》重磅上市!
趁着假期,论文写起来、项目准备起来
人文社科(语言文学)热点选题推荐
20+场语言/翻译学学术会议汇总

3.讲座回看
国际期刊论文写作发表系列
讲座回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
语言学讲座回放集锦(八)
语言文学讲座回放集锦(七)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五)
【讲座回看】天津外国语大学系列讲座
学术写作与发表讲座+回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