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九月份注意提防这7种疾病!
特别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关注程度:
重点场所:家庭;农贸市场、商场、客运站等人群密集场所;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全人群,尤其是年长、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预防措施:
☑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聚集,戴口罩、洗净手、勤开窗、常通风、保清洁、打喷嚏捂住嘴、有症状早就医。
重点关注
手足口病
关注程度:
重点场所:托幼机构。
重点人群: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 勤洗手、勤晒衣被。
☑ 喝开水、吃熟食。
☑ 经常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奶瓶等用品。
☑ 家长可本着自愿自费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
☑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回学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毒蘑菇中毒
关注原因:当前是蘑菇生长的旺盛期,也是发生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一旦误采误食毒蘑菇,轻者可致胃肠不适、神经性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近年,我市几乎每年均有因误食毒蘑菇而致人死亡案例的发生。
重点场所:郊外、山林、公园、草丛。
预防措施:
☑ 毒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专业设备,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蘑菇种类,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预防毒蘑菇中毒最佳方法是:不采不吃野生蘑菇。
需要关注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
关注原因:进入9月份,台风季节的到来,阵发性降水和高温炎热将会交替出现,气温持续徘徊在20~30℃之间,这种气温下椰毒假单胞菌最易繁殖,尤其谷类发酵制品、薯类制品等食品,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如果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细菌繁殖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重点场所:家庭及小型餐饮单位。
预防措施:
☑ 餐饮服务经营者及单位食堂在购买木耳或谷类发酵制品时,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溯。此外,应将食品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储存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防止发生氧化酸败和霉变。
☑ 市民在选购木耳或谷类发酵制品时,要选取具备正规资质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购买,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同时注意一般应在购买当天食用完。
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原因: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生痄腮”),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被感染后,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超过80%为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该年龄段儿童多为学生,免疫空白的学龄儿童的聚集有可能引起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
重点场所:家庭、学校、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
重点人群: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
预防措施:
☑ 目前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等方式为主要的预防措施。2020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2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即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
既往只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者,建议在4岁以后再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 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或发病后14天。对于接触过传染期流腮病人的易感者,应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观察25天。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关注原因:每年秋季是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
重点人群:有哮喘、慢阻肺等基础疾病的病人。
预防措施:
☑ 避免诱发因素: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防止伤风感冒;避免烟尘、花粉刺激。
☑ 坚持适量体育锻炼:气温寒冷时应避免室外活动,可在室内锻炼。
☑ 心态平和,呼吸调整。
☑ 合理饮食,饮食调养,食药预防。
☑ 避免过度疲劳。
一般关注
登革热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夏秋季高发,极少数发展成重症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的病例可导致死亡。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多见。二次感染患者,老人、孕妇或婴幼儿,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易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预防措施:
☑ 杀灭成蚊:用杀虫剂、蚊香、电蚊香液或电蚊拍等灭成蚊。
☑ 清除滋生地:翻盆倒罐清积水,清除幼蚊滋生地。
☑ 做好个人防护:家里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到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传播登革热的白蚊伊蚊的活动高发期,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 及早就医: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
- THE END -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东莞疾控
编辑:莫楚乔
审校:林倩萍、欧阳咏琪、王牧
想了解更多松山湖资讯
记得联系小姐姐
▶松湖vlog | 您有一份邀请函请签收!快来一探这宝藏地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来了!一大波活动福利等你来撩~▶松山湖这类人买“三限房”最低5折起!这项福利别错过▶广东新增境外输入5例!在公共场所应当如何科学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