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强市|过去五年,东莞文艺事业取得哪些新发展

9月5日下午,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将在市会议大厦召开。回顾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后简称“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的五年时光,市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动员带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把握正确方向,扎根莞邑大地,服务人民群众,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五大行动”,文艺文联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绩。


尤其2022年以来,市文联围绕东莞文化强市建设部署,立足东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联”字为纲,以“铸思想、搭平台、育人才、出精品、强管理”为整体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好组织优势,统筹好“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与“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引领32000位文艺工作者和广大文艺爱好者,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文艺新局面,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文艺力量。

▲东莞市文联 东莞图库/张新锋 摄





锚定“文联出品
必是精品”目标


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市文联大力实施文艺“飘香”行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通过组织实施东莞改革开放文艺创作工程、重点题材签约创作等一系列文艺精品创作,力促东莞文艺走出市外,走出国门,让东莞文学艺术和城市文明四海飘香。


尤其2020年以来,提出“文联出品,必是精品”口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繁荣文艺创作作为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通过聚焦“做人的工作”与“推动文艺创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文艺名家大师和领军人物;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艺术发展基金的作用,多出文艺精品。

其中,在东莞改革开放文艺创作工程上,东莞文联在2016年启动了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创作工程,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改革开放题材文艺创作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甄选,分两批分别签约了10个重点创作项目和16个文学创作项目进行委托创作,先后推出长篇报告文学《海祭——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大型报告文学《见证春天: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广播剧《往事飘过的香》等文艺精品。

在重点题材签约创作上,2019年东莞文学艺术院面向全国征集重大题材创作项目,集中推出一批生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真实记录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精品力作,邀请国内文艺名家组成咨询论证评审委员会,确定28个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等重点选题,通过结项验收,基本达到预期效果。2022年东莞文学艺术院扶持了3个艺术类重点签约创作项目和13个文艺精品文本类孵化项目。

此外,在推进时代主题文艺创作上,组织“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创作采风活动,开展“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东莞市原创歌曲征集评选等多项主题创作展演活动,诠释湾区精神,讲好东莞故事。其间一大批文艺精品获奖,如丁燕的《沙孜湖》、塞壬的《奔跑者》入选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奖;陈启文长篇报告文学《海祭——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崔臻和音乐作品《阿爸的草原》荣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李志良以东莞制造系列摄影作品《牵引线》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血脉》《只要祖国需要》《中国就是中国》等3部作品荣获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2022年8月30日,“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在东莞市文联举行





多措并举
打造高质量“文艺莞军”


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市文联大力实施文艺“繁星”行动,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文艺氛围和文化环境,不断地广纳人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善待人才,形成了良好的文艺人才梯队。


特别是2022年以来,市文联更加注重在“育”字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诗意东莞、喜迎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内名刊名编名家改稿会、冬令写作营等系列活动,参与或协办中国文联“时代风尚”“百花迎春”等品牌活动,以及指导和督促协会开展一系列品牌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让东莞文艺家登上省内外重要舞台,与全国文艺名家交流学习,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素质,也积极宣传了东莞形象。

在打造高质量“文艺莞军”上,市文联除强化协会党组织建设,加强文艺名家宣传,通过承办国家级、省级文艺活动培养宣传推介文艺人才外,非常重视文艺“新锐”的挖掘和培育。实施东莞文艺“青苗”计划,组织东莞首届青年文学奖评奖,先后组织四届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不断推荐提携青年文艺人才参与申报市文化精品和东莞文学艺术院项目申报,多次组织中青年文艺人才作品改稿会,通过项目申报发现锻炼人才,通过签约创作孵化培育人才,通过改稿活动提升推出人才。其中,东莞文学艺术院首届写作营,更是对中青年作家进行潜能挖掘,积极推介中青年作家及作品,推动中青年作家进入国内文学界视野,搭建优秀作者成长发展平台。

此外,市文联还调研起草《东莞文艺人才发展调研报告》,为制定文艺人才政策提供依据。加强重点培育,经过高端引领和示范辐射,逐渐形成了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学群落以及“长安文学现象”和“桥头文学模式”,在岭南甚至全国文艺界产生广泛影响。

▲2019年2月19日,莞城西城楼,市民们在千角灯下庆祝元宵节





挖掘整理文存
传承文艺薪火


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市文联实施文艺“传薪”行动,赓续与发扬东莞文脉,通过挖掘整理东莞民间艺术文本和历史文存,让东莞文艺薪火相传。


在民间艺术文本和历史文存挖掘整理上,市文联一方面持续推动《东莞历史名人评传丛书》创编,先后完成《张穆评传》《容肇祖评传》《莫伯骥评传》《李任之评传》等系列评传的出版,分门别类为东莞历史名人树碑立传,传承东莞文艺,留存人文史料。另一方面着重抓好东莞民间文艺的挖掘整理,谋划实施东莞民间文艺复活工程,开展“东莞民间艺术3D影像档案”工程、民间文艺品牌铸造工程、古村落合理保护与开发工程、各种民间技艺大赛和评选活动,编辑出版《东莞古村落》《东莞民间文艺之乡》《东莞民间工艺精品》等民间文艺丛书及《东莞老手艺——历史时光里的民间记忆》文集。

在民间技艺保护和传承上,市文联一方面持续做好木鱼歌、咸水歌、千角灯、龙狮麒麟等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发掘,启动民间手艺复活计划,还原民间工艺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广东省麒麟文化节永久落户清溪镇,莞城却金亭碑、寮步牙香街进入“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前30名。另一方面持续推进设立民间文艺讲堂,创立民间文艺传承基地和研习基地,加大对民间文艺品牌的传承,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培育新一代民间手艺人,让民间艺术古木逢春,代代相传。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是东莞文联成立60周年,市文联还策划制作《薪火相传——东莞文联60周年》纪录片,梳理保存了东莞60年来的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记忆。

▲2022年10月29日,“时代风尚”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先锋队走进大国重器文艺演出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举行




重品牌和平台打造
加强文艺志愿服务


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市文联实施文艺“扎根”行动,加强文艺志愿服务,通过一系列文化品牌的打造,积极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为市民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特别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资源优势,开展“全民尚艺节”“到人民中去”“东莞好”三大品牌文艺活动,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文艺新常态。


其中举办了三届“全民尚艺节”,采取“文联统筹、社会参与、镇街联动、市民体验”的方式,探索“文艺+N”的融合渠道,组织多个板块几百项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包括市作协的“中国文学名家看东莞”“东莞作家写中国”,市评协的“东莞文艺论见”,市音协的城市歌曲征集大赛,市剧协的“零距离戏剧”,市书协的“鳌台书院奖”书法篆刻大赛,市美协的东莞美术探索展,市舞协的“个人风采”舞蹈大赛,市国标舞协会的国标舞锦标赛,市硬协的青少年万人汉字书写大赛,东莞中华诗词学会的“鹿鸣杯”中华诗词大赛,市楹联学会的“小雪雅集”活动,市收藏家协会的“东莞收藏展”,市民协的“东莞民间歌会”等。各镇街文联的文艺活动也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二是持续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开展“到人民中去”东莞市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活动,公益活动深入人心,如策划组织实施“喜迎二十大”系列文艺活动、“学而时习之”东莞篆刻作品邀请展、“诗意东莞”诗歌音乐朗诵会、艺术党课等活动,还有如市摄协举办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摄影小分队到社区、进企业、入军营活动,市曲协举办的“说唱新时代”曲艺原创作品展演活动,市文志协配合市文明办实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系列活动,市影视协会举办的“送电影下基层”活动等,将文艺志愿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开展“东莞好”系列主题文艺活动。深入挖掘本土历史人文之美,一大批扎根东莞的文艺项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生机。如持续组织“寻找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评选活动、“百千万”书法“三进”活动、“大美东莞”系列书画采风创作、戏曲进校园、“名联进名园”活动、“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展等,还有市朗协举办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朗诵艺术节”,市中国画学会举办的“印象东莞”中国画创作展等,彰显东莞历史人文之美、山水之美、风俗之美。

▲2023年8月20日晚,东莞文联成立60周年暨2023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朗诵艺术节闭幕式在玉兰大剧院举行





服务管理建设
夯实文艺阵地


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文艺工作者之家,文艺集大成者心之依归的地方”——引领东莞全市32000余位文艺工作者以市文联为枢纽,创品牌,出精品,共建东莞文化强市,共推东莞高质量发展,是市文联的重要使命。


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市文联大力实施文艺“筑巢”行动,加强服务管理建设。多方为文艺工作者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奋发有为、温馨和谐的“文艺大家庭”,增强文艺家、文艺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市文联一方面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队伍素质,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文联大家庭呈现蓬勃生机。贯彻落实市委颁布的《东莞市文联改革方案》,推动文联基本职能由“联络、协调、服务”拓展为“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使文联组织的联系范围和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出台《东莞市文联下属协会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协会改革,理顺协会内部管理,进一步优化协会职能,创新文艺工作服务机制。

同时,进一步加大基层文联组织建设力度,在企石镇江边村成立村级文联,开创成立村级文联组织的先河;在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成立东莞市劳动者文学创作基地,推动提升劳动者文学创作;设立莞城风篁美术馆、厚街鳌台书院、万江莲子村艺术馆、茶山超朗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松山湖东莞理工学院文学和传媒学院等首批“东莞人民艺术讲习堂”和东莞市工人文化宫、塘厦演艺馆等五个东莞文艺家“到人民中去”服务基地。

特别是樟木头镇和麻涌镇在文联机制和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明确文联机构副科级别和相关待遇,成为东莞市首批实现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全保障的基层文联。东莞基层文联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肯定,樟木头镇文联作为基层文联代表,先后在广东省基层文联工作推进会和全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此外,市文联还主动搭建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培育展示平台,将市文联办公大楼一楼使用率极低的几个场室改造整合成“东莞文艺空间”,用于举办各类展览、培训、讲座、交流等文艺活动,搭建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培育展示新平台。四是拓展文艺阵地,加强东莞文学艺术网和东莞文联微信公众号建设,打造网上文联方阵,推进文联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升文联组织的广泛覆盖、有效引导和提升网上文艺惠民服务能力。

通过一系列努力,各文艺家协会会员不断成长,国家级会员由316人增长到594人,省级会员由1196人增长到1879人,下属协会分会(基地)由251个增长到417个。在2023年全国文联组联工作会议暨组联干部培训班上,东莞市文联作为广东省地级市文联唯一代表出席会议。

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东莞市文艺事业繁荣兴旺、蓬勃发展、精品迭出、硕果累累。特别是近年来,市文联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多措并举做大做强高质量“文艺莞军”,举办了“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等品牌活动,推出一大批富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引领群众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推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为未来五年文艺文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THE END -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东莞+

编辑:莫楚乔

审校:林倩萍、欧阳泳琪

想了解更多松山湖资讯

记得关注【乐享松山湖】

直击 | 风雨过后见“彩虹”!松山湖学子开学现场欢乐多~8.31-9.3 | 松山湖四大片区精彩活动速览刚走一个,又来一个!台风“海葵”将给东莞带来强降水

Hi,你“在看”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