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东专场实录来了!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8场,我们很荣幸地请到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与周省长一起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山东省副省长范波先生,副省长宋军继先生,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周省长介绍情况。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周乃翔:
山东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关怀备至、寄予厚望,多次亲临视察,为山东把舵领航、指引方向,要求我们“走在前、开新局”。我们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拼搏进取,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实现量质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年均增长6%以上,去年达到9.2万亿元,万亿级城市达到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超3个百分点,经营主体达到1474万家;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济南、青岛都市圈获批建设。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近三年保持在12%以上,崂山实验室布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21家,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卫星57颗,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制成功,发明专利拥有量去年达到24万件、同比增长26.5%。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两年平均增速达7.4%,11条标志性产业链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取得突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81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潍坊至宿迁,雄商高铁山东段等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400公里,现代水网建设有力推进,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万元GDP能耗近三年累计下降15.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9700万千瓦,PM2.5平均浓度近三年改善19%,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7%。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一是扎实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科技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产业升级,抓实抓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机遇,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强化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行动、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和泰山人才工程,畅通科技、教育、人才良性循环。
二是扎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齐鲁粮仓”建设,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水产品、肉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继续领跑全国。
三是扎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强上合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强化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外贸外资固稳提质;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是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持续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95.6%。
五是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深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核电、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更多城市用上核能供热;积极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海湾,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
六是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以上,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户,改造提升1万个村卫生室,用情用力办好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化等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周省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了解到,山东首部黄河保护地方性法规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山东在落实这个重大国家战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周乃翔:
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黄河蜿蜒万里,在我们山东东营入海。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黄河,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我们综合施策,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我这里举几个数字:
一个是“373”,这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当前鸟类的种类,已是建区之初的两倍。这些年,我们累计修复湿地超过30万亩。大河之洲,群鸟翔集,一片蓬勃生机。大家有时间可以到黄河口国家公园去看一看。
一个是“60万”,这是黄河滩区迁建的居民人数。我们采取外迁安置、就近筑台、后续扶持等措施,让滩区群众历史性摆脱水患威胁,实现“安居梦”。
一个是“800万”,这是在全国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的亩数。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培育大豆、水稻、马铃薯等耐盐碱作物新品系37个,填补了多项空白,为“中国粮”安上了“耐盐芯”。
再一个是“3700万”,这是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的总吨数。我们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70家、绿色工业园区38家,推动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向“绿”而行、向“新”而行。
还有很多工作,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接下来,我们将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个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
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完成24处河道整治、10座引黄涵闸改建。尤其是着力提升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水平,这是黄河流域唯一的重要蓄滞洪区,建好后,将极大提升黄河下游防洪能力。这件事我们正在扎实推进。
另一个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加快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努力让黄河三角洲更具颜值、更具气质、更具魅力。
再一个是,推动沿黄区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推动沿黄9市一体化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做大做强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
高水平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做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知道,山东传统工业家底丰厚。请问山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未来产业方面,将会有哪些适合本土体质的规划?谢谢。
范波(徐想 摄)
山东省副省长 范波:
谢谢,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工业规模体量大、供给体系全、动能转换快、两化融合深、发展态势好。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3个。202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2.92万亿。“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1%。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产业数字化指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列。今年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我们将坚定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
将全力抢抓高端化赛道。
统筹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左右。
将全力做强智能化引擎。
一体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努力以“数字变量”撬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最大增量”。
今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将全力推进绿色化转型。
加力推动节能降碳减排,努力构建全链条绿色工业体系。今年,我们要确保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将全力走好集群化路子。
坚持“点、线、面”有机结合,点上梯度培育大中小各类企业,线上做强标志性产业链,面上建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做优工业类产业园区和开发区。
2024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0家左右,新推动20家左右企业进入100亿级、10家左右企业进入500亿级企业行列,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左右。
未来产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山东在区块链、虚拟现实等24个重点领域均有积极布局,我们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七大未来产业,加紧打造一批先导区和特色园区,加快塑造新型工业化新优势。谢谢。
俄通塔斯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俄通塔斯社记者:
我了解到,去年山东进出口同比增长1.7%,特别是对俄罗斯增长了27.6%。请问,山东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举措推动外贸发展?谢谢。
宋军继(徐想 摄)
山东省副省长 宋军继:
感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去年,山东省外贸进出口保持了增长的良好态势,总额达到3.2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产品出口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贸易伙伴遍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俄罗斯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了开放大省、贸易大省“挑大梁”作用。
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政策、市场、服务等一体发力,一般贸易等传统动能和跨境电商等新动能共同发展。比如,在政策供给方面,山东省去年在商务领域共出台7个文件、153条政策措施;在市场开拓方面,实施了“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组织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540余场次;在优化服务方面,完善“商务+港口”“+金融”“+海关”的机制,为商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过6410亿元,这些都为我省稳定外贸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我们将把培育外贸新动能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着力扬优势、补短板,推动外贸促稳提质,重点抓好“四个新”。
首先是出台“新政策”。今年以来,围绕促进“新三样”出口、打造供应链头部企业、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等,已经出台了4个文件、37条政策措施。
下一步,将聚焦中间品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建设等领域,继续优化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鲁贸贷”“关税保”等信贷规模,为外贸企业提供精准支持,不断稳定市场预期。
其次是开拓“新市场”,外贸行业常讲:“千封邮件,还要再见一面。”为此,山东省今年推出“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我们计划今年在境外举办参加263场展会和10场专题对接活动,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让越来越多的山东好品扬帆出海。
第三是培育“新产品”。将积极用好RCEP协定,深化与东盟重点市场经贸对接,巩固扩大优势中间品、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规模,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将山东的产业优势更好转化为贸易优势。
最后是发展“新业态”。实施跨境电商跃升行动,年内新培育50个跨境电商知名品牌、10个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推动跨境电商做大做强。
同时,做优市场采购贸易,在展销平台搭建、境外营销推介、双向市场共建等方面给予企业精准支持,持续培育外贸新增量,力争进出口交出一份量稳质升的“成绩单”。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注意到,最近网友给山东起了一个新的称号,叫做“高铁第一省”。原因就是刚才省长介绍的,山东高铁通车里程已经达到281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我们想问一下,作为黄河流域的对外开放门户,山东要如何做大做强交通区位优势,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呢?谢谢。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周乃翔:
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交通强、百业兴。山东是全国第一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近年来,我们加快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铁路方面,“轨道上的山东”提速建设。
省内,高铁网络持续加密,近三年建成5条高铁,济南青岛高铁每天开行145列、实现“公交化”运行。
省外,高铁出省通道达到4个。目前还有7条高铁在建,全部建成后,山东高铁总里程将突破43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出省通道达到7个。
货运铁路方面,“四纵四横”骨干货运铁路网不断完善,总里程达到5018公里,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
公路方面,城乡公路网日益织密。
近两年,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4条,开工建设33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40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36.6%。
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济潍高速”建成通车。农村公路网规模达26.4万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户户硬化路”。
机场方面,机场群建设扎实推进。
建成投用4F级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烟台机场二期建设完成,济宁大安机场转场运营,济南机场二期加快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交通投资3250亿元。
一是加快构建交通运输大格局。山东北依京津冀,南联长三角,东邻日韩,西接“一带一路”,具备构建互联互通大通道的天然条件。我们将按照“畅通通道、织密网络、建强枢纽、优化升级”的思路,积极构建“四横五纵沿黄达海”交通基础设施十大通道,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
我们还将加快推动莱芜至临沂高铁规划建设,这条铁路建成后,将激活包括沂蒙老区在内的山东腹地的巨大潜能。
二是加快塑造运输服务高效能。完成货运物流体系,深入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海铁联运。今年开行山东中欧班列2300列以上。实施货运铁路“联网、补网、强链”,新改建董家口至沂水等9个铁路项目。
推行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促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三是加快培育智慧交通新业态。建强山东交通运输智慧大脑,积极培育自动驾驶、港口全自动化作业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为交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总之,我们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开路先锋”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经济日报记者:
我关注到,2023年,数字经济总量占到山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7%,我想请问,未来我们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孙爱军(徐想 摄)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 孙爱军:
谢谢您的关注。数字经济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加快建设数字强省,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3万亿,占GDP的比重是47%,比二产占比还要高了接近8个百分点。可以说,数字经济基本撑起了山东经济的“半边天”。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省,我们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山东的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拥有47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5家国家级智能工厂,这些在全国都是最多的。
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设立了100亿元的专项基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将重点在三个方面求突破,以数字变革引领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
首先是,做强数字产业。这是我们的突破重点。经过多年培育,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我省大数据产业占到全国的1/8,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浪潮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全国第一,歌尔的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在全球中高端市场中占了80%。依托这些,我们谋划实施了集成电路“强芯”、先进计算“固链”等十大工程,每年推出100个引领性项目,配套制定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一对一”精准支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争取明年底规模突破2.4万亿元。
再一个,是深化数字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大致是“二八开”,产业数字化占大头儿。山东产业基础坚实,智能化转型需求大、场景多,我们正在实施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布局了32个“产业大脑”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今明两年还将建设500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平台经济集聚区,以这些为抓手,挖掘好产业数字化这个巨大的市场。
第三个方面,就是完善好数字设施。发展数字经济,新基建必须先行。我们拥有济南、青岛两个互联网骨干直连点,是全国首个“双枢纽”的省份,2.2亿个物联网终端在全国也是最多的。这方面我们持续加大力度,今年全省16个市将全部达到千兆城市标准,明年底前再建成开通7万个5G基站、总量突破27万个,进一步织密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助推数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谢谢。
新华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新华社记者:
山东农产品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比如章丘大葱、莱阳梨、潍县萝卜等农产品已经成为响亮的山东名片。请问下一步,山东如何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 孙爱军:
谢谢提问。正如您所说,山东是农业大省,山东以占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全国8%的粮食、10%的肉蛋奶、11%的蔬菜、12%的水果和13%的水产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这个重大使命任务。六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取得了重要成效。
产业发展上,去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5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万多家、是全国唯一过万家的省份。粮食总产连续三年突破1100亿斤,全国推广面积前十位的小麦良种、有5个是山东培育的,全国人民的饭碗里装了更多的“山东粮”。
农民增收上,农村居民收入达到23776元,是2017年的1.6倍。
乡村建设上,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所有的村都接上了光纤宽带,农村环境更优美了,农民生活更便利了。
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扎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提高齐鲁样板的质量和成色。
首要的,是维护好粮食安全。我们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7600多万亩,今明两年还将新建147万亩、改造提升613万亩,建设更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良田,推动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继续展现大省担当。
关键的,是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我们将集中培育寿光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把更多优质农产品端上全国老百姓的餐桌。同时,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像我省滨州市的中裕集团,围绕小麦深加工精耕细作,一吨小麦能生产出600多种产品,创造的产值是普通加工企业的2.5倍;济南章丘区的三涧溪村,通过发展古村落民俗群等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过去五年增长了近1000万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农产品深加工、预制菜、乡村旅游等,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将全力做大做强。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我们将按照连片打造的思路,每年布局一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每个示范区最高补助5000万元,重点用于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山东有270多万名农村实用型人才,将发挥好这个群体的带动作用,发展更多的乡村富民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让4000多万农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阿卫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阿卫视记者:
2023年山东国内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6.5%,可以感受到山东创新发展的步伐在加速。请问山东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谢谢。
山东省副省长 宋军继:
感谢您的关注。山东是科技大省,也是创新大省,人才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
从投入看,省级科技创新发展基金连续两年超过145亿元,带动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1%。
从成果来看,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重大突破,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
从人才来看,国家级领军人才达到7400余名,2020年以来年均集聚高校毕业生81.8万人,较2019年增长43%。
从产业来看,去年,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1.35%、提高3.1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接下来,我们将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当中,主要有“四个关键”:
首先是,政策集成规划引领。
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同时,将围绕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促进创新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中。
再一个,就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我们今年要实施100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这当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低于90%。
同时,还要重组200个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达到75%左右,真正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当中站“C位”、唱主角。
第三个是,把好成果推向市场。
常态化开展“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工作,每月遴选5项左右重大创新成果,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对接路演活动,每年评选10项左右标志性成果,推动更多的好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最后一个是,打造一流创新和产业生态。
深化科技奖励、人才分类评价、成果评价三项国家改革试点,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深化科技合作交流,推动香港科学园山东分园建设,今年争取落地技术合作项目500项。
深化实施泰山人才工程和领军人才“筑峰计划”,举办第三届人才发展大会,让更多“千里马”在齐鲁大地竞相奔腾。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海报新闻记者:
山东拥有近全国1/6的海岸线,请问山东在海洋强省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打算?谢谢。
山东省副省长 范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山东海洋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围绕落实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等部署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思路举措,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海洋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主要体现在“四个加快”:
海洋经济加快发展。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保持全国第二位。
海洋科技加快突破,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入轨运行,46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集聚山东,近年来海洋领域16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居全国第一。
港口建设加快推进,拥有2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泊位29个,“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就有多大的码头”;2023年,货物吞吐量19.7亿吨,保持全国第一。
海洋生态加快改善,去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5.6%,居全国第三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港口、产业、生态”建设三大行动。
第一个行动,聚力打造世界级港口群。
把港口作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与沿黄河流域的各省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内外联运、东西互济的开放大格局。力争今年的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让更多的货物通过山东港口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第二个行动,聚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着力突破新技术。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推动崂山实验室规范运行,瞄准“卡脖子”问题,推进实施44项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个示范工程项目。
着力突出新制造。培育壮大海洋高端船舶和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三大基地”。
着力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综合体、海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形态,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8%以上。
第三个行动,聚力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长岛(海洋)国家公园,实施海域海岛海湾、岸线岸滩以及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让山东的海更蓝、水更清、滩更净;高品质打造青岛“活力海洋之都”,“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千里山海·自在威海”“阳光海岸·活力日照”,3505公里的海岸线更加多姿多彩,在齐鲁大地充分展现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人文之美。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科技日报记者:
山东是传统能源大省,面临煤炭消费压减和能耗双控的重要任务。请问,山东将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扩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谢谢。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 孙爱军: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山东是传统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从自身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实际出发,抓住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个重大机遇,从两方面着手,加快能源转型。
一方面,持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刚才周省长提到,“十四五”前三年,我们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8%,而经济年均增长6%,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中高速增长,这是很不容易的。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化工、钢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下更大力气抓好企业能效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双控任务。
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我们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经达到45%、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煤电装机占比已经不到一半,能源电力“一煤独大”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进一步提速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方面,山东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我们规划建设了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再加上陆上风电和整县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项目总投资超过两万亿元,可拉动产业投资8600多亿。
核电方面,今年国和一号机组将建成投入商业运行,6月份将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另外,还有招远核电一期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到明年底山东省核电在运在建规模有望达到1970万千瓦,山东将成为真正的核电大省。
风电方面,海上,在运装机目前有481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今年将集中推动省管海域项目“应开尽开、能并尽并”;陆上,去年我们推出的首批870多万千瓦集中式风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近期还将启动第二批项目开发。
光伏方面,我省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今年将加快鲁北基地项目开发,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的1000万千瓦项目将全面接入电网。同时,在消纳端,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今年总规模将突破50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通过这些举措,大幅提升绿电供给能力,到明年底,全省非化石能源占比再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在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谢谢。
陈文俊: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日报记者:
我注意到,近年来山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包括优化企业开办手续等。请问如何进一步为企业营造更优环境,让广大企业在山东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谢谢。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周乃翔:
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优质的营商环境,特别是一流的政务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字招牌”。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营商环境高度重视,省里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围绕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各梳理发布10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较改革前均大幅压减;率先在全国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截至目前,已推行直接取消和告知承诺事项1098项,使用电子证照7亿余次。
从去年开始,我们又建立了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制度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通过走进企业、开设企业家会客厅、到商(协)会走访等形式,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同时,开通企业家直通省长公开号码“96178”,建立企业诉求2115接诉即办机制,对各类企业诉求,接到后2小时到达现场或取得联系,1个工作日内提出办理意见,15个工作日内解决问题或服务确认。
这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山东连续4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省份。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解决好企业的诉求和问题,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山东投资兴业、创新发展。
各位媒体朋友,当前,山东战略机遇叠加、发展基础坚实、比较优势突出,全省上下人心思上、实干进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持续高涨。
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坚定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注重营商环境,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山东竞相发展;更加注重为民造福,努力让山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这里,诚挚邀请大家,常到山东来走一走、看一看,体验“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山东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周省长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