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优秀博士到获地质界“金锤奖”,看这位矿大教授如何在地质领域“救死扶伤”!

新媒体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8-30

他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执教九年一直深受同学的喜爱他也是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有着自己的科研团队,科研的路上各类成果节节开花;他是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的获得者,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的王迎超教授。



心路启航——为理想发奋努力


2001年,王迎超进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王迎超说,幼时的经历让他十分憧憬医生和教师这两个职业想到进入地质专业便是与二者无缘,着实有些沮丧。在听说有机会留在大学任教后,他重新燃起对学习的热情。而随着之后的深入学习,他爱上了自己的专业。这份对专业的热爱,也成为了他坚持科研事业的不竭动力。

本科期间,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每年的成绩都是专业第一名学习之余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曾获得过两次国家奖学金。本科毕业后,他被保送至浙江大学直博继续深造。

进入浙大的第一年,王迎超被导师安排到工地现场学习和实践。在施工现场,目睹了很多工程灾害给施工人员甚至周围居民带来的伤害。从那时开始王迎超便决心要减少工程灾害,改善施工状况。他也因此确定了坚持至今的研究方向——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治。在他看来,对岩土工程灾害和防治的研究也是一种“救死扶伤”,自己也算是从根源上减少人员伤亡的“医生”。而成为一名从事该方向研究的教师,更是实现了自己幼时梦想。至此,目标已经找到,前行的路便增添了光亮。

刚刚本科毕业时王迎超对科研方面了解甚少,不能很好地适应本科到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导师尚岳全教授的指导下,他一点点积累学术思想,一步步进入正轨。之后潜心研究自己的课题,他终于取得了一份令导师称赞、自己满意的成绩。2010年他从浙大顺利博士毕业,并获得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王迎超说:“我的导师对我产生的影响很大,是他一直教导我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不重名利,不急功近利。”

2015年,王迎超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访学交流一年。访学期间,他的论文投稿由于存在问题多次被驳回。为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王迎超经常到英语角与当地人交流探讨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学习英文的论文写作方法。经过不懈努力,王迎超最终学得要领,在访学期间就完成了多篇SCI论文的写作。

不论是面临不了解的专业学习,未接触过的科学研究,还是语言方面的问题,王迎超都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无论在哪里都不能放弃学习”,凭借着刻苦学习和不懈坚持,一路走到了今天。


兢兢业业——授业解惑做好老师



博士毕业后,王迎超面临的选择很多。这其中,既有科研条件比较好的科研院所,也有地理位置更好的浙江高校,还有当时比较热门的地产公司。但这些都没能使王迎超停下他坚定的脚步。无论是原本熟悉的环境,还是矿大独特的人文情怀热情亲切的老师,都让他决意要回到母校,到矿大成为一名青年教师。

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让王迎超对于教学有些难以适应。为了能更好地给学生上课将所学传授给学生,王迎超备课时认真细致,常常用4到5倍的时间去准备,不断制作、修改锤炼课件。他曾经为了讲好一门课天的时间,把每一页PPT的内容都用脚本写出来反复揣摩演练修整

经过自己在实践中的摸索,同时结合导师对自己的指导,王迎超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本科生教学,应该以扩大知识面为主,讲课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在课堂上穿插工程案例进行讲解,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对于研究生教学,他认为既要避免手把手教学也不能“放羊式”管理前者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难以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科研工作者,后者则会让学生变得懒散,无所作为。要通过正确的方向引导,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批判性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成长。

课堂之外王迎超时刻心系学生,除了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近期状况,还会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科研条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同时他也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一个成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学生读书时,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引导;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和学术上互相探讨,在生活中互相关照惦念,成为知心好朋友。


责任担当——治学严谨做好科研



科研方面,37岁的王迎超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技部大型科研设备研制专项等2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多篇,SCI检索数篇。这些丰硕的成果的背后,既有坚持不懈的汗水,也有披荆斩棘一路上的无数挫折。

刚成为一名青年教师时,面临需要自己申请课题的状况,王迎超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申请课题不仅需要对整体的研究方向有所把握,还需要具有清晰的研究思路,按照一定的章法进行撰写。2010、2011年的整整两年的时间,尽管成果顺利内容充足,但他只拿到了两个博士后基金。接连的失败让他失落迷茫,一度怀疑自己是否不适合做科研不适合留在高校。最终选择“再坚持一下试试”的王迎超,终于在2012年成功申请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有了深厚的积淀,之后的路也是越走越顺畅,5年时间,他已经成功拿下了总计20余个研究课题。

作为隧道及城市地下工程以及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方向的研究者,每次的实地考察几乎都是事故现场,不仅条件艰苦,有时还充满危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下矿的时候,既要忍受矿井下高温闷热的环境,还要穿着笨重的防护衣,条件极为艰苦。但他都坚持了下来。

在被问及如何长久保持对科研的热情时,王迎超说:“探索过后问题解决时,我总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学生谈论自己的成果也让我感到十分兴奋。”让枯燥的科研也变得容易坚持,这就是兴趣的力量。而给他带来更大动力的,是强烈的责任感“作为一名35岁以下被破格提拔的年轻教授和研究所所长,倘若我做得还不如其他年轻教师好,实在有愧于学校对我的赏识和栽培。”因此,2016年成为校“科研攻关标兵”2017年校“青年学术带头人”2018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19年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每年取得一个标志性成果是他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奖项的分量在逐年增加,他不断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科研是很辛苦的工作,这份辛苦不仅来自实地考察时艰苦的条件,也来自反复思索得不到答案时的苦恼与枯燥。但王迎超总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尽管压力很大,往前走很困难,但我是累并快乐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需要做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理工科学霸+国学达人!这两位宝藏男孩用古风致谢信书写对矿大的毕业告白!

 全部上岸!矿大这个宿舍太优秀...

♢ 直博矿大、国奖大满贯、优秀学生干部......这位“ 多面学霸 ”值得你学习!


文字:王灏 袁佳菲 孟子丰

编辑:李垚


新媒体投稿邮箱:kdxmt@cumt.edu.cn

为王迎超教授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