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遗”打造“新国潮”,矿大这个联合毕设太时尚了!
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家的印象也许是神秘、严肃、传统的
而有一群CUMTers在毕业之际
将中国传统文化做成了时尚潮流
接下来
且看他们如何解锁“非遗”!
以上这些富有创意的超潮组图
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
联合毕业设计作品
是否颠覆了你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印象?
这群矿大人用行动证明了
传统与时尚
并非两个格格不入的形容词
2020年6月9日下午2点,由经济管理学院和建筑与设计学院联合举办的“遗失、寻觅、创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的创意设计与整合营销传承2020届本科毕业生答辩工作于经济管理学院B414顺利举行。徐州香包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振霞、教务部副部长杨得利、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新宇、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孙良、王学仲艺术展览馆副馆长孙翼、教务部实践教学办主任郭昌清、设计学院教师孙亚云、荆琦、经管学院教师刘满芝、牟宇鹏、吕雪晴、程秀芳、王慧等和学生共计30余人出席了答辩会。
与会专家和在场师生参观了联合毕业设计作品展,给予充分的肯定。设计学院的同学积极探索创新,用极具创意的设计语言,重新挖掘徐州香包的实用及文化价值,设计开发兼具传统工艺美学及现代设计要素的新产品;经管学院的同学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数据分析能力对非遗文化的传播绘制美好的蓝图。
18位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答辩,答辩老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指出了学生毕业论文和设计中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切实的改良意见。最后由孙雪莹同学对本次联合毕业设计进行总结,答辩老师在会后根据各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分。
以徐州香包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联合毕业设计是践行中国矿业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相协同的高校使命的创新探索。本次联合毕业设计依托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徐州香包,由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科学系刘满芝副教授和建筑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孙亚云副教授共同主持,以“遗失、寻觅、创承”为主题,由8位指导教师和18位同学组成联合毕业设计团队。
本次联合毕业设计不仅可以增强了两个学院之间的友谊,还为学科发展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我校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为非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和传承思路,更为非遗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新的契机。
2019年8月我校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创建单位,总体按照“共生、共建、共荣、共享”原则进行徐州香包传承基地建设与发展。根据学校的创建方案,深入发掘国家非遗项目“徐州香包”所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有益资源和工艺技能,开展传承创新活动,通过课程、平台、工作坊的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及展示交流将传承与创新、研究与实践、育人与惠民充分有机结合,使师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建立高度文化自信并成为香包文化的传播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让“非遗”潮起来
有矿大人的一份力
两院的联合毕业设计
让文化传承变得更有意义
对于“非遗”的“创承”
他们有话说——
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徐州香包)首席专家、建筑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 孙亚云副教授
我们去研究“遗失”在民间的国家非遗项目徐州香包传统手工艺,深入“寻觅”中国传统手工艺宝库中蕴含的精髓,更会在教研上“创承”,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并通过教学让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大学生的现代生活理念相融相通,建立高度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科学系 刘满芝副教授
本次联合毕业设计深度挖掘香包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消费需求变化的关联,开展非遗传承机理、文创设计与推广、视觉与空间设计、基地品牌提升四大模块的研究与设计,为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文化传承使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样板。
建筑与设计学院毕业生 李政昊
汉代《礼记》记载:“男女未冠笄……衿缨皆陪容臭”。徐州香包的渊源流长,独树一帜,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创新的香包被赋予的艺术魅力,都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以后能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做出贡献。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 孙雪莹
本次联合毕设让我收获了很多,很感谢这次的经历,让我有机会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发了我的民族认同感,因自己是这样伟大的民族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也很感谢设计学院的同学,让我对跨专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体会了到其他专业的魅力。
6月17日,联合毕业设计作品展和徐州香包文化传承研讨会在王学仲艺术展览馆举行
遗失后寻觅,寻觅后创承
新国潮兴起的本质
其实是传统文化的回归
当“非遗”遇上毕业设计
掌握专业的知识
肩负传承的责任
未来仍可期
矿大人永远在路上!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部分图文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建筑与设计学院
编辑:区诗晴
新媒体投稿邮箱:kdxmt@cum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