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99岁抗战老兵为你讲述那段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

新媒体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4-09

今天是七七事变八十三周年
八十三年后的今天
卢沟桥上的硝烟已经散去
但那段历史仍然被每一个中国人所铭记
今天,让这位99岁高龄的抗战老兵
带我们回到那段不能遗忘的历史中去
也回到前辈们建设矿大校园的岁月里





“日军侵略中国,惨无人道!”“当时真是不怕死,只顾着猛拼。”“敌军力量强大的时候,我们就隐藏;待到敌军力量薄弱时,我们便立刻偷袭,端了整个炮楼!”“我现在还活着,我很满足。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新时代靠你们了!”

采访99岁高龄的金德新老人时,他正在家中休息,见到记者到来,他起身踱步迎接和大家握手。

几十载岁月倏忽,金老虽已庞眉白发,但回忆往事依旧思路清晰。少时所受的苦难、青年时参军战斗,那些岁月抹不去的往事一点点浮现。




贫苦生活和日军压迫的惨痛记忆



上世纪20年代,金德新出生在河北一个贫农家庭。15岁时,他进入东北一个兵工厂做学徒,一学便是7年,见证了日军在东北犯下的累累罪行。

“那时候,在伪满洲国政权下,我们中国人被日军压迫,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人。我们这些中国学徒也是受尽欺负。”回忆起少时的经历,金德新说,中国学徒吃高粱米、窝头,零下三十度的天气只能睡在地板上,盖着薄薄的被套避寒,虱子长满身,“那个罪受得,可想而知。”

几年学徒生活,金德新异常思念家乡,又没有钱买票回家,无奈下扒上了日军运木材的火车,跑回家乡。“那时候还被伪军用枪指着审问,我告诉他们我是学徒,想要回家,才被放行。”回忆起往事,金德新说,他三岁时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经受了旧中国的贫穷生活和日军残酷的压迫,决定要为自己和家乡抗争。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东北就亲眼目睹日军对国人烧杀抢掠的金老,自然比身边人更多了一份打击敌人、保卫家乡的觉悟。于是,回到家乡的金德新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后,毅然选择了从军。

1944年,金德新加入了冀中军区八分区修造厂,后又分到冀中六分区。即使已经过去七十余年,金老还依旧记得一些抗日歌曲,还能唱上几句:“叫老乡你快去到战场上,快去把兵当。莫等日本鬼子来到咱家乡,老婆孩子遭了殃,你再去把兵当……”金德新说,那时候这些歌曲,鼓舞了一代青年参军为家乡而战。




参军报国前后方战场拼尽全力



参军后,金德新下定决心跟党走,抗击侵略、解放劳苦大众。他先是把所学技术用到战场上,负责兵器维修、改造,后来又参与多场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部队的武器弹药奇缺。连队里最多的武器是手榴弹和步枪,有的营只有一挺轻机枪。”金德新说,还有一些武器是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残缺不齐的武器,“敌人逃跑时把有些炮和枪的部件严重破坏,这些坏武器需我们修复后才能用。”

金德新和战友紧急修理、改装武器。“军区首长交给我们的任务急,当时修械所的设备很差,只能用土车床加工部件。金德新把敌人扔下的柴油机和电动机改装成了柴油发电机带动电动机,不再用人工摇大轮带动车床,受到了军区首长的表扬。

1946年,战场上缴获了敌军的部分机枪,因枪筒被敌人破坏,需要自配枪筒,金德新利用磨盘和螺旋刀进行改造,解决了枪筒拉线的问题,并被记三等功。

除了在后方战场为前线支援武器,金德新也参与十多次战斗。回忆起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金老依旧记得清清楚楚,“在赵县、尧阳、衡水、莫州、河间等地都参加战斗,当时真是不怕死,只顾着猛拼。”

他还告诉记者,战场上不仅需要勇往直前,更要讲究战略战术。“敌军力量强大的时候,我们就隐藏;待到敌军力量薄弱时,我们便立刻偷袭,端了整个炮楼!”金老手用力一挥,一如他年轻时投身抗战的坚决。

“1945年我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当时我举起手榴弹准备投掷时,敌人突然一枪扫向我的胳膊。”金老说,现在阴雨天气右胳膊还会酸疼。当时在野战医院治疗,没有麻药,“胳膊绑到架子上、嘴里咬着毛巾,强忍着也绝不喊痛,最后因为剧痛昏了过去。”休息了二十余天,金德新又继续奔赴战场。



金老回忆,抗战中部队条件艰苦又需要进行野外战斗,没有固定营房,时常在老百姓家休息。“在老乡家休息,我们也不住人家的炕,都是住在牲口棚里或者在地上铺着草或秸秆,晚上也不脱衣服,夜间随时准备战斗。”

回忆战斗的惨状和牺牲的战友,金老难免哽咽感伤,“真不敢相信,昨天还在一起休息的战友,第二天就没了……”看到有些战友只能仓促掩埋,金德新更加愤恨日本侵略者,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发挥专长投入文昌校区建设



1946年8月,金德新经批准复员,发挥自己在机械和工程方面的专长,投入生产建设。1979年,他进入中国矿业学院工作,为在徐州建设校园贡献力量。

金老回忆说,当时他在煤炭部二七工程处普测大队工作,喜欢钻研、搞些小发明创造。他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写成《钻探机械故障处理问答》一书,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来矿大工作后,听同事说学校里还有我的书。”说到这里,金德新藏不住自豪。

金老回忆,工作期间,单位进口了一批瑞典的钻机,别人看不懂、启动不了了,机器坏了不知道怎么修,“我能看懂,坏了我能修。那时候我也年轻,爱钻研、也能干。”金老家中的书架上,还摆放着许多机修、电工、施工等方面的书籍。

调到矿大以后,金德新担任工程队队长,带领一千余民工负责文昌校区的一部分施工建设。“那时候的文昌校区,还是一片荒山,没有房子,我们搭工棚,住在棚子里。”金德新负责的工作包括开山、修路等。“那时候我们也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就是一直干,修路、修台阶。”



忙于工作的金德新夜里十一二点还到各个工地去检查,被工友们笑称为夜猫子,说金德新不知道睡觉。有时候他忙着工地上的事情,去食堂晚了错过了饭点,在徐州矿务局工作的爱人王凤英便炒点小菜用玻璃瓶装着送过来,他就着小菜下面条吃。

到了冬天,金德新与一位教授主持全院供暖的一号锅炉房安装及网络安装,他承担了水源井的钻探和扬水试验任务,解决了全院吃水问题。供暖时,为了家家户户不受冻,为保证锅炉不出事故,金德新忙完白天的工作,几乎天天夜间一个人到锅炉房、变电所、水泵房检查运行安全情况。

“冬天夜间的寒风冻得人好难受,特别一个人夜间走在环山路上,我内心很怕,但为了全院几千人不受冻,我愿意这么干。”金德新说。

一草一木皆是景,枝枝叶叶总关情。金德新对自己参与建设的校园充满了感情。“你看校园里这些树,我们栽的时候还是小树苗,现在多茂盛啊。”望着窗外,金德新感慨道。




耄耋之年的金德新仍保持着看报、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发展的习惯。金老对党、对国家、对学校充满了感恩,他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好生活,我永远不忘党的恩情,我很满足,很满足!”

金德新和许多中国老人一样,慈祥、敦厚,但走进金老,那些在炮火纷飞中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的经历,穿过尘封的岁月,凝结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一枚枚奖章中,闪耀着永久的光芒。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 欢迎报考 | 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新鲜发布!

♢ 晚安,矿大。

♢ 考试周来临,老师,您看我还有机会吗?


文字:李秀 李春阳 程赵焜

摄影摄像:张驰

编辑:郭乐乐


新媒体投稿邮箱:kdxmt@cumt.edu.cn

致敬老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