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首批,矿大3个入选!
据悉,本次共有439个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索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获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分别以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等为主题推进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以及开展教师培训等建设任务。
“安全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简介
安全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响应国家安全和应急发展战略需求、新工科建设和数字化发展、实现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创新和破解现有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困境、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及行业对高素质安全拔尖人才发展的需要。
该虚拟教研室是由国内11所具有安全特色且学科学术一流的高校共同建设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拥有2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覆盖公共安全不同行业及领域,学科交叉优势互补明显,且学术水平处于引领。现有国家级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或基地23个,建设了国家级课程13门,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41项,均建设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及课程。成员均为各高校专业负责人或一线骨干,经验突出;共建高校囊括了学科80%的四高四青人才,有多人入选安全学科教指委委员、省部级教学名师;构建了安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保障机制,培养了学科90%的四高四青人才,毕业生多数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培养质量排名居学科前列。
安全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针对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安全发展战略与人才需求,聚焦专业教育教学共性和前沿问题,旨在通过创新教研形态、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加强教学研究等,以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以推动科教融合为特色,探索安全一流拔尖人才联合培养新途径和新模式,形成基础稳固、特点突出、交叉融合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资源数量和质量增长。
“测绘工程专业(智慧矿山方向)虚拟教研室”简介
测绘工程专业(智慧矿山方向)虚拟教研室针对智慧矿山对测绘的新需求,聚焦矿山类测绘工程教育教学共性问题,联合中西部高校和优秀企业,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创新教学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和开展教学培训等探索矿山特色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新途径。
目前,成员主要由地矿类各高校教师、知名企业技术专家等组成,旨在为破解智慧矿山测绘育人瓶颈,创建突破学科专业归属、空间地域局限、教学研究团队跨校、教学手段线上下虚实混合、多层次弹性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质量监督等教学体系,提出专业内涵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校际资源共享、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新举措,在行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水平教学团队组织、高质量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设计、实验实践创新平台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产出一流教育教学成果,成为行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组织标杆。
未来,测绘工程专业(智慧矿山方向)虚拟教研室将通过各方努力,积极建成面向地矿资源与环境领域且以中西部为重点、覆盖全国的理念先进、功能完备的智慧矿山测绘虚拟教研信息平台;面向智慧矿山建设需求,探索“智能+测绘”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建成理念先进、覆盖面广、功能完备的虚拟教研室;通过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与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锻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新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采矿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简介
采矿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由中国矿业大学牵头,联合部分原煤炭高校和西部高校、大型煤炭企业、出版社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与资源开发企业,围绕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共同打造全国性采矿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成员中有院士3人,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5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等优秀师资。虚拟教研室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实力强劲,教学资源丰富,成果突出。各成员高校中有6个采矿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多名院士指导,国家级优秀教师、省部级教学名师等中青年教师群领衔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团队3个,建成7门国家级课程,出版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17项。已有资源和成果不仅为虚拟教研室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研室质量文化建设。未来,虚拟教研室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虚拟教研室组织机构,形成教研室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学教研团队,产出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建成国家级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共同体。
往期内容回顾
素材来源 / 教务部
编辑 / 孙浩怀
责任编辑 / 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