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生游泳运动员,到底有多虎?

王占金 凤凰WEEKLY 2018-09-14

作者|王占金 编辑|曹虎虎

每一个游泳爱好者,骨子里都是豺狼虎豹。

真是没想到,活了这么大岁数,终于也有看到竞技比赛项目,运动员直接产生冲突的一天。


最近的雅加达全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占的媒体版面实在不小:


前有孙杨屡战屡胜、勇夺数金的喜讯,后有中韩游泳运动员冲突事件,谁是谁非到现在还没闹清楚。



虽说这些年,中国运动员遭受不公平对待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运动员直接私下产生冲突的情况,不少人还是第一次见,并直呼扬眉吐气。


果不其然,相关新闻下的评论是清一色的叫好声。



韩国在竞技比赛中一贯的流氓做派,是很多网友为这次冲突叫好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游泳项目自带一股“又猛又虎”的气质,也是公认的事实。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游泳爱好者,毛泽东就曾用“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虽说夸张是诗词的惯用修辞手法,但用入水深潜表达雄心壮志,游泳运动在毛主席心中的勇猛属性可见一斑。


游泳活动的“虎”,在于每一位游泳者都有一股不畏艰险的豪气,连几岁的小娃娃也不例外。



没游过野泳,不足以谈青春


热衷游泳的中年人们,通常有一个共同的崇拜者:伟大领袖毛主席。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主席17次畅游长江,先后游过珠江、湘江、钱塘江、庐林湖、韶山青年水库等水域,并多次到北戴河海中畅游。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图源:浙江图书馆


这种“到大江大河里去”的活动发展到现在,就成了一种更加广为人知的游泳项目——“游野泳”


在领导人的号召下,人民群众的游泳热情自然相当高涨。


水库、湖泊、小溪......甚至长江黄河,但凡是能叫出名字的水域,都能够作为野泳爱好者们的泳池。


著名的旅游景区什刹海,就是京城野泳爱好者的聚集地。


8月25日,什刹海,一男子纵身跃入水中。来源@新京报


北京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海。但游野泳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海。


野泳爱好者的虎,在于能直面意外重重的人生。


对于野泳爱好者来说,野外水域中的水温低、水浪大等水况问题通通不在话下。谁要是游野泳的过程中体力不支,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虎不够猛。


尽管前方是可以预计的风险,但在野外游泳的壮观场面、开阔视野,和挑战自然带来的畅意,还是让野泳爱好者前赴后继地跃进水池。



游野泳,水性好是必备技能;踩水、反蛙泳、抬头蛙、侧泳、静飘等泳姿技巧需随时无缝衔接;还要懂潮汐规律;同时还要有懂水、不惧水浪的超强心理素质。


每一位游野泳的人,都是能以一己之力与江湖湖海相博的狠人。正因如此,野泳者大多也是自诩站在游泳圈顶端的一拨人。



无数个80、90后童年记忆中的夏天,都是在家附近的小河里度过的。对于他们来说,没游过野泳,不足以谈青春。


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孩子们夏天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泡在水里“洗澡“,由于成天在河里戏耍,不少人无师自通学会了游泳。


炎热的夏天,站在水坑面前,急不可待地褪去身上粘腻的衣物,张开双臂,放开双腿,纵身跳下。这便是学习游泳的第一课:蛤蟆跳。


也许姿势不够优雅,也许方法不够专业,但没关系,当你的身体与泥水交融的那一刻,便是难得的自由。


高空跳水:用生命玩游泳


大半个世纪前,上海市“清纯佳人白玫瑰”陆依萍女士,实打实做了一回高台跳水的体验者。


陆女士穿着小洋装和高跟鞋,就敢在闹市直接从高桥上往河里跳。从河里捞上来之后,除了呛点水发点烧,啥事也没有,还重新收服了世纪渣男何书桓。


多年经验告诉我们,电视剧里的情节总是骗人的,琼瑶奶奶的爱情更是信不得。



事实上,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和加速度,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游泳爱好者一旦擅自高台跳水,结果不外乎这几样:


眼角膜损伤、脾破裂、颈椎损伤、还有脑震荡。



当人下降速度够快,表面积又大时,掉到水里就和掉到水泥地是一样的。


如果不幸脑袋先落地,甚至可能会致使头骨碎裂的,当场身亡。


不过跳水运动的“虎”,恰好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越是会点水的人,就越敢随时随地挑战跳水。



更别说还一直有“完全不会游泳的人都敢做跳水教练”,这样听着有些骇人的都市传说。跳水爱好者的生猛,真不是闹着玩的。



我也听过,无数个奥运冠军的教练,得奖后将老教练抛入泳池,结果发现是个旱鸭子,之后就出现十几个奥运冠军跳入水池救人的梗。

网友@宴秋


每年夏天,为了禁止泳客私自跳水,各大游泳馆都操碎了心。不仅设置了禁止跳水提示牌,有的游泳馆还为救生员配备了专门的口哨和喇叭。



可游泳群众的跳水热情,真是禁也禁不完。不仅每天都有泳客不顾警示擅自跳水,有的甚至还特意跑到较高的位置跳水。



不知是不是觉得游泳池里跳水太没有挑战性,好巧不巧,大多数跳水爱好者,还喜欢游野泳。


危险系数极大的游野泳,再碰上系数更大的高空跳水,其危险程度的搭配效果,自然是1+1>2了。


成为战斗民族第一步:冬泳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有妃嫔为了避免侍寝,故意洗冷水澡然后称病。


在人们体质普遍不如现代人的清朝,这位嫔妃称病避宠的举动,自然是能够屡试不爽。


但在现代,如果一个人长年累月的洗冷水澡,十有八九,会成为一名体能过硬的冬泳选手。



冬泳,历来被认为是游泳中最野最猛的一个项目。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专业的冬泳运动员,还是普通的冬泳爱好者,全都卯足了劲儿,不遗余力地为这项游泳项目代言。



在冬泳人眼里,最基础的先决条件是气温。不同地区的冬泳者,甚至还会为彼此的水温而展开一场battle(争斗):



百科网站上显示,“以立冬、立春辅以气温10℃以下为冬季的标准定义冬泳”。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立冬后、立春前这段时间里,并且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的天气里游泳,才算是标准的冬泳。


照这样来计算,1958年毛主席冬泳时间虽是在1月7日,处于立冬后立春前。可当天测量的水温为17.5摄氏度,算不得真正的“冬泳”。



每到冬季,但凡是有湖面的地方,就有冬泳爱好者的身影。他们三三两两的结着伴,到了湖边,就像是东北人到了澡堂子,二话不说就开始脱衣服。


随后便是一系列准备工作:或是在岸边活络筋骨,或是用雪搓搓身子提前适应低温。


还有些极富经验的老手,会预先带上一瓶凡士林,仔细擦遍耳朵和脚趾防止冻伤,功夫细致得如同几十年的老匠人



比起南方来,北方的冬泳者们面临的环境还是相对更复杂了些。


冬泳前,得先提前开凿湖面,“哐——哐——哐——”,把结了冰的湖面砸出一个足够游上一两个来回的大窟窿;



冬泳的过程也得悠着点,不仅要算着游泳时长,严格遵循冬泳时长不能超过水表温的规定;还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确保湖面没有再次被冻上。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冰窟冬泳”就成了东北、西北地区的一道奇观。脱口秀演员王自健曾戏称,北方冬泳不叫冬泳,该叫“冰潜”



怀揣着这种人定胜天的壮志,冬泳者们面对低温下水域尚且能迎难而上;碰上常温下的大风大浪时,更是格外地气定神闲,真正称得上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7月11日,福建福州正值第8号台风玛莉亚来袭。有人报警称有大爷在台风天驾驶皮划艇,很危险。

民警找到划皮艇的大爷后大喊:“上岸,上岸,赶紧上岸!”;

大爷:“冬泳队的,冬泳队的”,大爷一边说着还继续划行不理会民警。

新闻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在游泳爱好者的心中,游泳的时候,是整个身体最放松的时候。全身浸泡在水中,一池透明的液体尽心尽力地托起整个身体,一种脱离地心引力的愉悦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对于完全不会游泳、或者有深海恐惧症的人来说,这幅画面却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了: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 END -


点击图片阅读以下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