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晓:天造马湖 地秀凉山 —— 四川雷波马湖地质公园

范晓 河山无言 2022-11-21

撰文/范晓  摄影/范晓

 

凉山,是我国的第二级地形阶梯中的云南高原的一部分。这个高原因山岭和盆地、宽谷相间,而被称为“山原”,在山岭夹峙的盆地和宽谷中,常常出现和断裂构造有密切关系的湖泊群,并成为著名景观。在云南,以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为代表;在四川,则以马湖、邛海等为典型。

 

由南向北俯瞰马湖。据雷波县国土局

 

雨雾中的马湖。

 

马湖,又名龙湖,因传说湖中有龙马相交而得名,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地处凉山山原边缘的金沙江左岸,是四川最著名的天然高山湖泊之一,海拔1100米,平面形态好似一个头北尾南、背西面东的海马,湖面面积7.3平方千米,容积为5亿立方米,平均水深64米,最大水深135米,仅次于吉林长白山天池、云南抚仙湖和新疆喀纳斯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深水湖。

马湖三面环山,岸线曲折深幽,湖周或森林苍翠,或田园秀丽,湖光水色,四时变化,极尽自然之美。但为什么会在紧邻金沙江的高山之间形成这样一个大湖呢?这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

 

马湖的卫星影像,平面形态好似一个头北尾南、背西面东的海马。图片右侧的河流是金沙江,因下游向家坝水库的蓄水,峡谷激流已成为水平流缓的狭长人工湖。底图据google earth

 

马湖左岸(西岸)伸入湖中被称为海马石的石梁。

 

对马湖的成因,一直有不同的解释,分别有冰碛(冰川堆积物)堰塞、构造断陷、岩溶溶蚀塌陷、地震堰塞等观点。对马湖周边的地质情况仔细考察以后,人们不难发现马湖形成的一些奥秘。马湖的岩石结构分为两部分,西部主要为二叠系至下三叠统的玄武岩、砂岩、泥岩,为相对的隔水层;东部为泥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为透水层,利于岩溶发育,湖东岸也确实有规模很大的龙湖溶洞。另外,马湖无天然出水口,湖水主要是通过地下径流,集中向马湖北侧的天坑——消坑排泄,并由消坑潜流入金沙江,这表明湖区的岩溶作用十分强烈。而且,隔水岩层和透水岩层的接触界面,刚好通过湖底,沿着这个界面,很容易形成规模庞大的接触式岩溶漏斗,对塑造湖泊洼地十分有利。

 

马湖前端西北侧因湖水渗流溶蚀,在石灰岩中形成的喀斯特天坑——消坑。

 

马湖前端的天然堤坝,更是壅水成湖的直接原因。经调查,这些天然堤坝并非冰碛物,而是来自马湖东西两侧的五马寺、羌海坝的滑坡体形成的岩块和巨砾堆积。由于马湖地处川滇地震区马边—昭通地震带上,有东北、西北走向的多条活动断层通过,历史上强震频繁,因此滑坡体的形成主要由地震引发。

 

马湖左岸曾经因强烈地震引发山体崩塌的羌海坝一带的卫星影像(由北向南望)。黄线和蓝线分别标示出崩塌区和堆积区。底图据google earth

 

马湖右岸曾经因强烈地震发生山体崩塌的五马寺一带的卫星图像(由北向南望)。黄线和蓝线分别标示出崩塌区和堆积区。底图据google earth

 

马湖一带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强震记录,是南宋嘉定九年即1216年在马湖发生的7级地震,史称“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仅在20世纪内,马湖所处的马边——昭通地震带,就记录到6级以上的地震7次。因此,马湖的形成可能会受到多次地震和崩滑作用的叠加。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马湖就已存在,它被称为临池潜,湖水潜流入金沙江,蜀汉时已置马湖县,说明马湖的形成远在1216年那次强烈地震之前。

 

不少地质学者都对造就马湖的历史地震及山崩事件做过研究。根据对多期古滑坡体的调查以及滑坡堆积物中矿物的测年,至少在30多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多次滑坡发生,堵塞了原来的古璜琅河。而直接造成现今马湖的山崩滑坡,约发生于10万年前,堆积方量约2亿立方米。也有专家认为马湖一带多期滑坡总的堆积方量可达20亿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呢?汶川8级地震造成的最大规模滑坡——安县大光包滑坡,堆积方量约7.4亿立方米,由此也可判断,引发滑坡、造成马湖堰塞的地震,是烈度罕见的强烈地震。

 

堰塞马湖的滑坡体,下滑的最大高度约1000米,水平运动距离约2千米至3千米,它是一种高速远距离崩滑的岩石碎屑流。滑坡体虽然在高速运动中已完全崩解为大小岩块,但因滑坡来自不同的岩石区域,因此出现了不同的岩石分带。例如,马湖前端堤坝的西段主要由来自羌海坝一带的玄武岩组成,而东段主要由来自五马寺一带石灰岩组成。另外,湖前端的小岛——金龟岛,由于是来自上述两个崩滑区域的岩块堆积而成,因此可以看到小岛的东西两侧分别出现石灰岩与玄武岩。

 

马湖这个地震堰塞湖有趣的是,由于湖底有灰岩溶蚀形成的漏斗等地下水通道,而且岩块堆积的堤坝渗水量很大,导致上游来水量与湖水下渗量基本平衡,因此并未出现明显的溃坝决堤。而且原来的马湖水面高出现今约10米,因为上世纪70年代开渠引水,湖水水位才下降到目前海拔约1100米的高度。

 


马湖大堤东段堆积的来自五马寺一带的石灰岩崩滑岩块。

 

马湖中的金龟岛西岸堆积的玄武岩崩滑岩块。


马湖大堤东段崩滑堆积体的露头。

 

由于马湖湖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前端堤坝堆积岩块中的孔隙,向坝外渗流,因此在璜琅一带的台地上形成约1平方千米的大片湿地,成为一大景观。这片湿地,因为与杭州西湖并列为我国两大莼菜产地而闻名于世。

 

马湖前端东北侧,因湖水下渗在璜琅一带形成的湿地,为著名的莼菜产地。

 

马湖东岸的龙湖溶洞,是湖水排泄系统及湖区岩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溶洞发育于三叠系嘉陵江组的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中,洞分三层,洞厅宽阔,支洞纵横,上洞口海拔1200米,下洞口在金沙江左岸的安家坪沟,海拔1000米,是洞内暗河的出口。除了丰富的洞穴沉积景观外,龙湖洞以强大的自然通风效应而著称,冬暖夏凉,令人称奇。

 

马湖东岸的龙湖溶洞。据网络

 

马湖面积虽然不及邛海的四分之一,但因为深度很大,蓄水量竟是邛海的1.5倍,它东距金沙江仅3.5千米,与金沙江水面的高差却达到的700米,形成高湖深峡的壮景。

 

金沙江自屏山县新市镇以上,才开始真正出现大峡谷奇观。而马湖东临的这段峡谷,正是由新市至溪洛渡的金沙江下游“第一峡”。峡谷深度在13001500米,两岸的崖坡峭壁高约700800米,呈典型的“V”字型深切峡谷,极显深邃险峻,它切割出了四川盆地西南缘由震旦系至侏罗系,时间跨度达6亿多年的完整地质剖面,展现出琳琅满目的矿物、古生物化石、典型沉积构造等诸多景观,成为地质研究的天然走廊。

 

与高山平湖和大江深峡相映衬的,还有龙湖雄关的石林、东沟和西沟以及金沙江两岸的瀑布群、牛马巢的丹霞地貌等丰富多彩的地质景观组合。

 

马湖东侧的金沙江峡谷(向家坝电站蓄水以前的情景)。

 

马湖虽然地处偏远,但它开疆拓土的历史却很久远。公元前135年,即西汉建元六年,汉武帝派唐蒙通西南夷,便在璜琅设立螳螂县。公元前111年,即西汉元鼎六年,在马湖设立潜街县。公元225年,即蜀汉建兴四年,诸葛亮亲率大军自成都而来,溯马湖江即金沙江而上,经安上即今屏山达马湖,再入昌都即今西昌,平定雍凯、高定元之乱。在马湖与彝族首领孟获进行了大、小陷槽之战,攻克了位于现今下田坝的附近的龙湖雄关。

 

诸葛亮南征路线略图。据雷波县文物管理局

 

久远的历史,也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马湖金龟岛上,有建于明万历年间,后经历代修缮的海龙寺,其中有著名的孟获殿,殿中塑有以孟获为首的三尊蛮王菩萨,是中国仅存的供奉彝族首领神像的寺殿;马湖北侧的璜琅古镇,1495年即明代弘治八年始筑土城,清同治年间改建石城,城高一丈二,周长二里七,依山傍水,雄伟壮观,现今仍保留有城门、城楼及传统民居等,古风犹存。

 

马湖以及湖中的金龟岛。

 

马湖金龟岛上的孟获殿,中国仅存的供奉彝族首领神像的寺殿,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孟获殿内的“三尊蛮王菩萨”塑像,左起依次为:孟获之弟孟优、孟获、孟获军师摩铁。

 

马湖一带是彝、苗、汉等多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浓郁淳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这里,可饮彝家美酒,尝马湖清泉,品璜琅名茶,也可在彩灯火把之下,欢跳彝族的“达体舞”、苗族的“芦笙舞”,忘情于山水之胜,歌舞之绝。

 

“山色四围罗翠鬟,镜心一点如君山”,随着马湖地质公园的建立,这个以独具特色的地震堰塞—构造岩溶湖泊为代表的景观地,将向公众展示它最为神秘诱人的一面。马湖,这颗凉山的明珠,也将折射出历史、现在、未来的绚丽光彩。

 

马湖国家地质公园的主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