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裂谷聚宝 钢城生晖 —— 四川攀枝花矿山公园
撰文/范晓 摄影/范晓
我们居住的地球,永无休止地运动变化,它的表层被断裂分割成不同的板块,或碰撞造山,或张裂成谷。在中国四川西南的攀枝花-西昌地区,有一个已经消亡的远古时期的大裂谷,人们追寻它留下的遗迹,挖掘出了让世界惊叹的瑰宝。
攀枝花附近的金沙江峡谷。
远在距今约四亿年至三亿年的晚古生代时期,中国南方的扬子大陆板块发展到了合久必分的时候,由于地壳断裂的发展,地幔物质上涌,在攀西地区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地表隆起,好似一个产妇的临盆期,正孕育着裂谷的发育。随着断裂的不断扩展,板块破裂的穿透贯通,终于导致地表沉陷,裂谷发生。地壳深部岩浆的向上侵入,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在岩浆冷却沉淀结晶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岩体和矿体。攀西大裂谷正是在如此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为人类准备了丰厚的馈赠。
1936年,中国地质学者常隆庆等来到盐边一带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铁矿线索,他们当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叩开一个巨大财富之门的前奏。此后,在1940年,常隆庆、汤克诚、刘之祥、李善邦、陈正等诸多地质学者,又在攀枝花作了更深入的调查,认定这是一个储量在千万吨以上钒钛磁铁矿矿床。
1940年,攀枝花铁矿发现者,常隆庆、刘之祥和他们的卫兵。据攀枝花博物馆
1940年,攀枝花铁矿发现者,左为刘之祥,中为常隆庆,其余为护卫士兵。据攀枝花博物馆
1940年,攀枝花铁矿发现调查途中,刘之祥(左)与常隆庆(右)。据攀枝花博物馆
从1954年开始,经过以徐克勤、秦震等为首的地质工作者的调查与勘探,得到的结果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攀枝花矿床的储量竟达到13.3亿吨,如果加上后来在更大范围发现的红格、白马、新街等矿床,在攀西古裂谷南北长200千米的地段,钒钛磁铁矿的储量可达74亿吨以上,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钒钛磁铁矿成矿带之一,储量占中国同类矿床的95%以上,其中的钛资源储量,占中国和世界的已探明储量分别为91%和36%。攀枝花铁矿作为产于层状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中的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床,也具有了世界意义和特殊科学价值。
攀枝花铁矿的钒钛磁铁矿矿体露头(照片中部的深色部分)。
要建成一个大型钢铁基地,不仅需要铁矿资源,还要有冶金工业所需的配套资源。令人惊异的是,就在攀枝花大铁矿的附近,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竟然为人们安排好了一桌钢铁盛宴必需的所有菜肴:
把关河的石灰石矿与白云岩矿,它们在炼钢中可作熔剂和造渣剂,和硅、铝、硫、磷等杂质反应形成炉渣并从钢水中分离出来;
大火山耐火粘土矿,可用作冶金耐火材料;
宝鼎煤矿,其中作为优质炼焦原料的焦煤占到50%,作为优质炼焦配煤的瘦煤占到40%,给在攀枝花建立中国西部最大的炼焦和煤化工企业奠定了基础。
难怪邓小平当年视察时会发出赞叹:“这里得天独厚。”
天赐的宝藏沉寂得太久,要让它成为闪光的财富,却需要艰辛的付出。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铁矿的开发,成为了中国“三线建设”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标志性事件。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建设者,在当年诸葛亮曾经“南渡泸水、深入不毛”的荒野,艰苦创业,从最初的人拉肩扛、劈山开路、马灯烛火、风餐露宿,到终于奠定了矿山和钢厂大规模建设的基础。
攀钢建设初期场景复原。据攀枝花博物馆
1971年,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矿山狮子山万吨级大爆破,装炸药10162吨,爆破松动岩石1140万立方米,爆破威力相当于4.2级地震。据攀枝花博物馆
攀钢建设初期运送设备的车队。据攀枝花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建设中的攀钢一号高炉。据攀枝花博物馆
1970年7月1日,攀钢一号高炉建成出铁。据攀枝花博物馆
攀枝花铁矿矿山分为兰家火山、尖包包、朱家包包三个主要采场,皆为阶梯式露天开采。开采过程中,先把覆盖在矿层之上的非矿岩层剥离,然后在矿层中,按每级15米高的台阶,逐级往下开采。
攀枝花铁矿兰家火山采场一角。
在台阶面上,先用钻机钻成网状分布的装药孔,装上炸药进行爆破,一次爆破的岩矿量可达10万至30万吨。然后,铲车将爆破松动后的矿岩,装入大型自卸载重汽车或电动列车,将矿石和非矿岩石分别送往选矿厂和排土场。此外,还利用采场与选厂之间的地形高差,在尖包包和兰家火山采场开凿了规模宏大的地下溜井,其直径最大可达5米,最长357米,最大垂直高差可达447米,载重汽车将矿岩从采场运至溜井口卸入溜井,矿岩靠自重滑落到溜井底部,然后装车运走。
攀枝花铁矿兰家火山采场,钻机正在采掘平台上进行钻孔作业。
攀枝花铁矿兰家火山采场,采矿平台上已经钻好的网状钻孔,将会填装炸药进行爆破。
攀枝花铁矿兰家火山采场,正在作业的钻机、挖掘机和载重卡车。
经过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开采,在兰家火山、尖包包、朱家包包采场均形成了极其壮观的采矿坑,开采深度已达240米至400余米,形成16至26级环形采掘平台;剥离下来的大量非矿岩土,在采场的东南侧和北侧堆积形成十个排土场,就单个排土场而言,其多级台阶总高可达110米以上,堆积的岩土可超过4亿吨。这些层层叠叠的采矿坑、排土场,好似巨大的现代金字塔,记载着矿山开发的艰辛历程,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矿山遗迹景观。
攀枝花铁矿兰家火山采场的巨大采矿坑。
攀枝花铁矿兰家火山采场的阶梯状采掘平台。
攀枝花铁矿巨大的阶梯状排土场(照片左中部远处)。
采出的矿石要通过选矿进一步去掉非矿物质,成为含量达到要求的钒钛铁精矿,才能进行冶炼。矿石进入选矿厂后,经过不同粒级破碎机的破碎以及反复过筛,再由球磨机磨成矿浆后进入磁选机,利用钒钛磁铁矿矿物的磁性,将其和非矿物质分离,经过多道磁选后,排弃的矿渣通过管道输送过金沙江,进入与矿山和选矿厂隔江相望的马家田尾矿库,以保护金沙江的水域环境,也备将来对尾矿中的有用物质再加利用。马家田尾矿库坝高210米,总库容2.2亿立方米,均为国内尾矿库之最。
攀枝花铁矿马家田尾矿库一角。
攀枝花铁矿为铁钒钛等多种有用金属的共生矿,它既是天赐之宝,也是对金属分离回收技术的巨大挑战。面对铁矿中钒钛分离回收的世界性难题,攀钢自己设计建成的攀矿选钛厂,利用选矿厂的磁选尾矿,再经过浮选、重选、磁选、电选,生产出了二氧化钛含量达47%以上的钛精矿,并据此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高钛渣生产线和以钛白粉为主的钛产品基地。
钢铁冶炼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把铁矿粉炼成铁水,由铁水炼成钢水,由钢水铸成钢坯,由钢坯轧制成钢材。
高炉炼铁是钢铁冶炼的第一步,钒钛磁铁矿用常规方法冶炼将会出现渣铁不分、炉缸堆积的现象,使生产难以为继。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攻关,攀钢逐步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工艺技术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攀钢四号高炉和新三号高炉,分别是容积为1350立方米和2000立方米的大型现代化高炉,它的利用系数和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均已成为国内外的典范。
1989年6月建成的攀钢四号高炉。据网络
攀钢新三号高炉。据网络
高炉产出的铁水进入炼钢厂后,先要在提钒车间进行脱硫和提钒,以除去铁水中的有害元素,提取钒资源。攀钢独创了国际领先的“转炉顶吹提钒工艺技术”,并使中国和南非、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上三足鼎立的钒的生产与出口大国。
攀钢提钒炼钢厂二号转炉在兑铁。据网络
攀钢提钒炼钢厂新二号转炉在生产。据网络
钢坯连铸,就是将炼好的钢水经特殊装置连续浇铸成一定形状的钢坯,它与传统的模铸工艺相比,具有流程短、损耗低、质量稳定等特点。攀钢已在2004年实现了全连铸生产,效率和质量均成为国内的领先者。
钢水铸成的方形和板形钢坯,经过万能轧、热轧、冷轧等工艺,可分别轧制出钢轨、H型钢、乙字钢、钢板、管线钢等等。目前,攀钢已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万能轧机生产线、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化热轧板厂和冷轧厂,产品可满足广泛需求,销往全国各省并远销至美国、巴西等国。
攀钢万能轧机生产线在轧制钢轨。据网络
令人称奇的是,这样一个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竟分布在弄弄坪仅2.5平方千米的台地上,吨钢面积仅1平方米,被国外冶金专家誉为“象牙微雕钢城”。
上图为金沙江畔弄弄坪的攀枝花钢铁厂全景,下图为弄弄坪原貌。据攀枝花博物馆
攀枝花铁矿的发现,催生了攀枝花这座钢城和都市,攀枝花的矿山和钢铁厂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精髓。这座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工矿城市的发展,也正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标本。据攀枝花博物馆
攀枝花市城区与攀枝花。据网络
世界上罕见的钒钛磁铁矿矿床,浓缩了攀西古裂谷这个天然地质博物馆最精彩的内容,许多相关的地质遗迹,留给我们探索地球奥秘的线索;开发攀枝花铁矿留下的斑斓史迹和人文景观,成为现代人去认知、传承的精神与文脉。依托攀枝花的自然、文化遗产,建立攀枝花国家矿山公园,将成为打造攀枝花文化的一个平台和载体,通过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工矿及地质旅游项目的开辟,将既为攀枝花的经济发展服务,也为攀枝花的文明进步服务。
题记:攀枝花风情
在这里,地球曾裂开了胸膛。
岩浆的血液,凝结成乌黑的铁矿。
古老的大江,挖掘出一条深深的峡谷,
仿佛要找出那埋藏的理想。
是一把地质锤,首先探到你的脉搏,
是一群普通人,终于抓住你非凡的希望。
艰辛的汗滴,滋润了久旱的南国土地,
炽热的心房,让高炉和攀枝花的火一起发光。
年轻的城市,站在古老的岩体之上,
这既是创造的丰碑,又是守旧的坟场。
人群在铁血中锻造,更显得不同凡响,
矿石在熔炉里再生,孕育了新的太阳。
攀枝花开了又谢,芭蕉果绿了又黄,
花谢果黄,已难寻历史的陈迹。
雅砻江水落,金沙江水涨,
水落水涨,总是在追逐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