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晓:嘉陵龙蟠 曲流蛇行 —— 四川南充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

范晓 河山无言 2022-11-21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因流经陕西凤县的嘉陵谷而得名,它源出西秦岭和甘南高原的西倾山后,浩荡南下,成为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它不仅上切秦岭、龙门山,下穿华蓥山,形成峡江急流,更是在广元至合川,直线距离仅200多公里的盆地丘陵中,走出了长达600多公里的蜿蜒河道,形成百折千绕的曲流奇观,并在南充一带出现罕见的环形曲流群,演绎出千里嘉陵最为荡气回肠的河流乐章。


嘉陵江在广元附近穿越龙门山形成的清风峡。范晓摄影


嘉陵江在广元附近穿越龙门山形成的明月峡,峡谷崖壁上遗存有古栈道的桩孔。范晓摄影


 广元昭化古城一带的嘉陵江曲流,嘉陵江由此开始了在川中红层丘陵蜿蜒600多公里的曲流旅程。范晓摄影


曲流,又称河曲或蛇曲,常见于开阔平缓而又松软的冲积平原上,因河道水流的自由摆动,曲流得以充分的发展,例如江汉平原著名的荆江河曲。而穿行于四川盆地红层丘陵中的嘉陵江曲流,是世界曲流地貌中一个另类的典型。


由北向南望嘉陵江石梁至蓬安一带的曲流。2015年5月拍摄于成都至北京的航班上。范晓摄影

 

1941年,中国的地质地理学前辈李承三、周廷儒、郭令智等人,沿嘉陵江步行800余里,首次对嘉陵江曲流地貌进行了科学考察,绘制了嘉陵江曲流分布图,开始了对嘉陵江曲流奥秘的探索。

 

嘉陵江曲流的发育,反映了四川盆地及其河流地貌的演变历史。当四川盆地在数十万年以前还是一个湖沼平原的时候,嘉陵江等水系已孕育了它的河曲雏形,这一时期河流堆积的卵石层,现在已残留在嘉陵江两岸红色山丘的顶面上,高出现代河床一般80100米,最高可达200米左右,这正是几十万年以来,在地壳抬升和四川盆地疏干的过程中,嘉陵江河道逐渐下切的深度。


蓬安马回曲流颈部,红层基岩顶部覆盖的嘉陵江古河床砾石层。范晓摄影

 

在河曲下切的过程中,如果河床下的岩层比较坚硬,或地壳上升强烈,河流来不及充分地向两侧侵蚀,河曲将基本保留原来的外形;如果河床下的岩层较软,地壳上升缓慢,河曲将不断的向两侧发展,留下一级级的阶梯状古河床堆积层,河道曲率也不断加大,从而成为变形的深切河曲。

 

嘉陵江在流经蓬安经南充至合川的地段时,恰好穿过了软弱的侏罗系遂宁组泥岩分布区,而且相对周边的山区来说,广阔的川中地区地势平缓,河床的比降很低,岩层层理近于水平,这就为变形深切河曲的发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这里形成了高坪青居、蓬安马回、武胜东西关三大著名的环形曲流,其中又以被戏称为“359°”的青居曲流为最。


南充境内嘉陵江的三大环形曲流分布位置


嘉陵江蓬安马回曲流的卫星图像。底图据 google earth


空中俯瞰嘉陵江的蓬安马回曲流,近处为曲流颈部。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航摄资料


空中俯瞰嘉陵江的武胜东西关曲流。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航摄资料

 

衡量曲流发育的完美程度,有两个主要的指标。一是曲率,或称弯曲系数,它是河曲长度与河曲颈宽度之比;二是封闭率,即河曲长度与河曲长度加河曲颈宽度之比。青居曲流的曲率和封闭率分别为42.750.98,在中国大河的曲流中无出其右者,而且可与世界上发育最完美的亚马逊河流域的曲流媲美。中国的地理学家有“嘉陵曲流甲天下,青居曲流甲嘉陵”之说。


嘉陵江青居曲流的卫星图像。可以看到青居电航工程修建后,大坝以上河面变宽,江流由凿通的曲流颈部流过,原曲流河段失水减水的状况。底图据 google earth

 

青居曲流如此完美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青居镇旁的烟山,因为山顶有坚硬的砂岩层,成为突出于周围浅丘的高点,嘉陵江在此受阻,不得不在青居镇北侧来了个近180°的大转折,在绕行了17.1公里,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椭圆环后,又来到了青居镇的南侧,使青居镇正当这个仅宽400米的曲流颈部,留下了“河上行一天,岸上一袋烟”的趣话,并成就了历史上拉船的纤夫们,朝发青居,暮宿青居的奇事,以及曲流中部曲水镇的居民到青居镇赶场,往返均向下游行的趣事。


图中的天蓝色线条,是旧时拉纤的船夫沿着青居曲流,朝发青居镇、暮宿青居镇的行船轨迹;紫红色、橙色线条,分别是曲水镇居民去青居镇赶场,往返均向下水行的行船轨迹。现在曲流河段因航电工程而失水,以及由于公路的扩展,青居曲流的水运已成历史。底图据 google earth


历史上因嘉陵江水运繁盛一时的水码头——青居古镇一角。范晓摄影


青居曲流中段曲水镇附近的村落。范晓摄影


阆中河溪镇的嘉陵江渡船。范晓摄影


嘉陵江畔的阆中河溪镇,赶场天的茶馆。范晓摄影

 

随着河曲曲率的不断加大,河曲颈部也会越变越窄,最终,河流会在这里冲开一条通道,自然地截弯取直。而原来河曲包绕的半岛,就会成为一个与四面隔断的孤丘或孤山。嘉陵江两岸有许多早期的河曲经自然截弯取直后,遗留的孤断山丘。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嘉陵江边的蓬州长史时,就发现了这种奇异的地貌,并形象地名之为“离堆”。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巧妙地借用其名,用来意译“meander core”这一外来名词,创造了河流地貌学中“离堆”这一富有诗情画意的中文专业术语,这足以表明嘉陵江河曲在河流地貌学研究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上图引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7期,范晓撰写的《嘉陵江曲流:荡气回肠的河流乐章》一文,范晓绘图。图中标为“在建”的电航枢纽工程现在均已建成。


蓬安石门离堆山及其嘉陵江故道的卫星图像。因下游金溪电站大坝的拦水,江水又倒淹于原已被废弃的曲流故道。底图据google earth


空中俯瞰蓬安石门离堆山,因其形成时代最新,在嘉陵江中游众多的离堆山中,唯此处嘉陵江的曲流故道最为清晰,在平面上呈完美的“U” 字形宽谷包绕离堆山,最具观赏性。顺此宽谷的走向,谷地中的农田、村舍、街道、小径,皆呈弧形展布,浑然天成。此照片摄于下游的金溪电站蓄水之前的2007年,江水尚未倒淹于曲流故道中。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航摄资料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被贬谪蓬州(今仪陇大寅镇)任长史时,注意到嘉陵江曲流中的岛状孤山,他在当时所作的《鲜于氏离堆记》中称其为“离堆山”,并于新政对岸的白耳坝临江悬崖上留下如图所示的离堆山石刻。范晓摄影

 

高居于青居曲流颈部旁侧的烟山,雄峙江流,俯控驿道,加上山顶平整,四周为砂岩峭壁,形如天然要塞。南宋淳佑年间,蒙古铁骑大举入侵,南宋军民在在烟山采石筑城,迁顺庆府于城中,凭险据守,和合川钓鱼城、剑门苦竹寨等要塞一起,构成了嘉陵江防御体系,抗击蒙军达十余年之久,成就了中国战争历史中的一段经典。(延伸阅读,微信公众号:河山无言——《范晓/ 四川盆地的南宋城堡:红层方山上失落的古城要塞群》)


嘉陵江青居曲流颈部之烟山上的南宋城堡——青居城的古城墙。范晓摄影

 

烟山这种红层砂岩构成的方山地貌,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川中丘陵地区的一种典型地貌。在侏罗系遂宁组泥岩广布的地区,由于泥岩层之上残存有侏罗系蓬莱镇组的厚层砂岩,因此在平均海拔300米左右的浅丘地带中,局部会突现出海拔500米左右的平顶山岭,青居北侧的凌云山,就是这样一处胜地。


红层方山地貌,是川中丘陵的典型地貌,图为凌云山方山顶部的砂岩平台。范晓摄影


嘉陵江畔红层砂岩中的交错层理,据此可以了解侏罗纪时盆地的古地理环境。范晓摄影



在凌云山上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恰好有厚大砂岩层风化形成的类似“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象形巨石,成为中国传统四象神灵与天然风水的绝配。范晓摄影

 

凌云山顶的厚大砂岩层,被风化作用侵蚀切割,而且由于厚层砂岩中的球状风化,以及重力崩塌、滑塌等作用,天工巧合地形成了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遥相对应、形神兼备的山状石形,被称为风水文化的天然绝配。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庙观繁衍于此,香火鼎盛。现今,依托砂岩层开凿的精美石窟造像,成为自然与艺术交融的胜景。


南充嘉陵江畔凌云山的佛教石刻,凿刻于侏罗系厚大的紫红色砂岩层中,虽为现代作品,但绝非粗俗滥制之物,颇具艺术造诣,值得一观。范晓摄影


南充凌云山下的村宅。范晓摄影

 

面对曲流婉转的河流,人们常常没有耐心等待自然的力量来截弯取直,而总会想到用人力去凿通曲流颈,缩短航路或利用水位落差发电。在青居镇所处的曲流颈部,上世纪四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就曾分别修建过小型的引水式发电站。现在,以截弯取直、引水发电、建闸过船为主要内容的嘉陵江电航工程正在全面实施。近二十个梯级水利枢纽,将使嘉陵江成为中国全面渠化的一条河流,一个个人工离堆的出现,也使嘉陵江的曲流奇观及其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给我们认识和展示嘉陵江独特的河流景观,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青居曲流颈部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引水式电站的引水隧洞。范晓摄影


以前在青居曲流颈部兴建的小型引水式电站已满足不了当下人们的胃口,于是有了将嘉陵江干流完全人工渠化的近二十个梯级水坝,青居曲流被人工截弯取直的工程是其中之一。上图由上往下依次为:青居曲流上端的拦河闸坝;凿通青居曲流颈部的电站引水明渠;青居水电站的进水控制闸门。范晓摄影

 

四川南充市及高坪区政府,提出了以青居曲流为核心,打造“嘉陵江第一曲流”旅游景观,创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品牌的构想。这为重新认识与发现嘉陵江曲流这一地质地貌奇观,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提供了重要契机。


由青居曲流旁侧的烟山眺望曲流颈部的青居镇以及曲流上下两侧的嘉陵江。图片右侧可见人工凿通曲流颈部形成的红层断崖。范晓摄影

 

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规划为青居、凌云山两个景区,它在整个嘉陵江曲流景观带的开发中,将起到龙头和示范作用。以国内外罕见的丘陵地区的深切变形河曲景观,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红层砂岩方山地貌为导向,建立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将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提供难得的天然实验室,将为开展以嘉陵江自然与文化景观为特点的各种旅游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南充嘉陵江畔的乡村景色。范晓摄影


南充嘉陵江畔的乡村景色。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航摄资料

 

嘉陵江千里跌宕,九曲回肠,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上,积淀出厚重深沉、韵味悠长的河流文化。渐行渐远的帆影纤绳,灿若星辰的名人杰士,五色斑斓的绸都果乡,都汇入了那清澈长流的江水之中。

 

嘉陵江上滩连滩,岩对岩来山连山。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当年那些高亢激昂的嘉陵江号子,虽然已经遥远,但仍然不时地唤起这条河流在我们心中产生的震撼。

 

(延伸阅读——《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7期,范晓/嘉陵江曲流:荡气回肠的河流乐章)


嘉陵江畔的水陆交通枢纽与川中重镇——南充。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航摄资料


2006年4月,考察嘉陵江曲流的部分专家学者。

其中,右三、右二为原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赵逊、四川省地矿局陈茂勋教授,他们是中国地质公园事业以及旅游地学的开创者之一,两君已辞世,谨以此缅怀。

范晓摄影

 

(除卫星图像外,文中照片的拍摄时间为2005年至2007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