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晓:蜀道雄关 剑门丹霞 —— 四川剑门关地质公园

范晓 河山无言 2020-12-09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唐)《蜀道难》自古以来,翻越秦巴山地的蜀道,成为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沟通巴蜀与中原的主要通道。蜀道以汉中为枢纽,分为南北两个系统,汉中以北由西向东依次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汉中以南,由西向东依次为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金牛道因直通天府之国的核心成都平原,历史上长期成为汉中以南的蜀道主道,它北纳陈仓、褒斜、傥骆诸道,经七盘关、朝天、广元、昭化,然后直趋剑门。


古柏森森的蜀道。范晓摄影

 

通往剑门关的道路。范晓摄影


剑门雄关。范晓摄影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唐)《蜀道难》逶迤向南的古蜀道,在剑阁遭遇了最后一道险阻。而正是具有特殊背景与内涵的剑门关丹霞地貌,造就了这一“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张载(晋)《剑阁铭》蜀道雄关,并构成了剑门关地质公园的基础资源和主体景观。


由关内向关外望剑门关的隘口。范晓摄影

 

形成剑门关丹霞地貌的这套红色岩层,记录了四川地质演化的重要一页。约2亿年前晚三叠世末期,海水退出四川全境,龙门山以西隆起成山,山脉遭受剥蚀产生的大量泥砂和砾石,被河流搬运到龙门山以东的广袤盆地中堆积下来。由于气候湿热,沉积物因铁质氧化而呈红色色调,并进而形成现今广布于四川盆地的红色岩层。剑门关因为紧邻盆地西缘的古龙门山出山口,堆积了许多粗大的砾石,剑门关的绝壁陡崖几乎全由这些巨厚砾岩层构成,它包括侏罗系的莲花口组和白垩系的剑门关组两大套砾岩,形成由西北而东南的两列山岭,并因此区别于我国东南部以白垩系为主体的丹霞地貌,成为剑门丹霞的一大特点。

 

构成剑门丹霞地貌的红色砾岩层。范晓摄影


形成剑门丹霞地貌的红色砾岩近景。范晓摄影

 

剑门关因其“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杜甫(唐)《剑门》的胜景,吸引了以李白、杜甫、陆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古代文豪的吟诵叹咏,这在中国的名胜地中是不多见的。而在些诗文中,竟然不经意地道出了剑门关丹霞地貌的许多特征。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剑门道中遇微雨》碑刻。范晓摄影

 

“大小剑山连山绝险,环抱西南”郦道元(北魏)《水经注》,恰好描绘了这套红色岩层经褶皱后,在褶曲翼部形成的连绵山脊,这些山脊环抱的正是处在褶曲低凹处的四川盆地浅丘地带,所以一旦跨过剑门关,便无险可守,这正是剑门关作为“蜀门锁钥”的要害所在。

 

剑门关一线由丹霞峰丛形成的连绵山脊,号称剑门七十二峰。据剑门关景区管委会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向北。两崖崇墉倚,刻画城廓状”杜甫(唐)《剑门》,正是剑门关一带单面山的生动写照。在这里,岩层向南及东南倾斜,形成西北面崖角峭立,东南面坡缓地平的单面山地形。在剑门关关外由北向南看去,正象绵延耸立的天然城廓,拱卫着关内的沃野平川。


由南向北望剑门关一带的单面山地貌,山体左侧为裂隙面,崖壁陡峭,状如天然城廓;山体右侧为岩层层面,较为平缓。范晓摄影


地貌中的单面山(左)与猪背脊(中、右)。

 

由北向南看剑门关的单面山地貌。范晓摄影

 

“连峰去天不盈尺”李白(唐)《蜀道难》的剑门丹霞山岭,并非长城无缝,而是沿着垂直山岭走向的裂隙,被河流切开一些缺口,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成隘口,其中当蜀道之要冲者,即为剑门关。而更为奇特的是,这些关隘皆为北侧的下寺河、南侧的闻溪河两大水系溯源侵蚀,相互袭夺所致。在剑门关一带,关外向北流入下寺河的大、小剑溪因河床较低,溯源侵蚀强烈,切开分水岭,袭夺关内南流的下寺河之水而北流,遂成大、小剑门关;而在姚家、盐店一带,关内向南流的闻溪河、西河的河床更低,因此南流的水系又切开山岭,形成马耳山、牛心山、尖山子一带的隘口。这种河流双向袭夺的地貌奇观实属罕见。


峭壁夹峙,中通一线的剑门险关。范晓摄影

 

剑门丹霞号称七十二峰,因岩层倾角的变化,峰景也变幻各异。在剑门关一带,岩层倾角可低至10度左右,山脊北陡南缓,从而在北侧形成气势磅礴的城墙式大断崖,沿大剑山、小剑山、马耳山、天字岩一线,蜿蜒百余里,高300-500米,成为“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杜甫(唐)《剑门》,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天设堡垒。这类大断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临空的岩壁受重力影响,沿着垂直于地面的拉张裂隙,岩块或裂开、或滑塌、或崩落,导致陡崖形成并且不断后退;在金子山、五子山一带,岩层倾角可达30度左右,使山脊两侧均很陡峭,形成地貌学所称之“猪背脊”,经沟壑横切,便形成丹霞地貌中罕见的金字塔式连锁峰丛景观,尤以“天光淡荡芙蓉冷,云影参差剑戟闲”杨端(清)《五华山》的五子山为最,自古即以“五子晴岚”被列为古剑州八景之一。

 

剑门丹霞地貌中的城墙式大断崖。范晓摄影


剑门丹霞地貌的断崖前,因岩块滑落形成的笋状石峰。范晓摄影


剑门丹霞地貌在马耳山一带的峰丛和断崖。范晓摄影


剑门关的丹霞峰丛。范晓摄影


剑门丹霞地貌在金子山一带的金字塔式连锁峰丛。范晓摄影


剑门丹霞地貌的牛心山锥状峰丛。范晓摄影

 

和华南常见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柱式丹霞地貌不同,剑门丹霞地貌,不仅以带状绵延的城墙式断崖和金字塔式连锁峰丛而独树一帜,而且因其特殊的地理形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多年来经历战争无数,古战场遗址重叠累积,烙下了浓墨重彩、斑斓绚丽的历史文化之印。例如:魏将钟会率精兵十万强攻,被蜀汉大将姜维的五千人马败于剑门关下;南宋淳祐年间,宋军在剑门关的小剑山苦竹隘构筑城堡据险坚守,抗击蒙军达十六年之久;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在这些纷纭争战中,没有一次是通过正面强攻而获胜的,而且征战的将帅们都深知“得剑门便得四川”的要旨。这一再证明了,特殊的地质地貌背景所赋予剑门关的军事地理和历史地理的特殊价值。

 

小剑山的单面山与断崖,南宋时曾在山上构筑抗元堡垒——苦竹隘,左侧为小剑关隘口。范晓摄影


南宋时的抗蒙堡垒——小剑关苦竹隘的城堡门。范晓摄影

 

蜀道因剑门而险,剑门因蜀道而名。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北至昭化、西至梓潼、东至阆中,自秦朝始便沿蜀道广植柏树,历经2000多年,形成“三百里程十万树”的世界奇观“翠云廊”,翠柏长廊与丹崖奇峰相映成辉,成为古蜀道上最为精彩壮丽的画卷。


蜀道上的奇观,古柏夹道的翠云廊。范晓摄影

 

剑门关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和蜀道古迹为主线,山峦之间还有众多的人工湖泊可供荡舟观景;在剑阁县城北的长江沟,还有被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为全球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可供考察;……。它是一个特色突出,内涵深厚,配套景观丰富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地。


剑门关外、大剑溪上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剑溪桥。范晓摄影


蜀道旁、村落边的古老石碾盘。范晓摄影


剑门关附近的田园景色。据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


剑门关下的剑门关镇一带的特色食品以豆腐闻名,图为清晨在路边售卖豆腐、豆干的当地居民。范晓摄影

 

1982年,剑门蜀道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后又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剑门关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境内,包括了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同时扩展包容了属于剑门关丹霞地貌精华的金子山、五子山、牛心山等区域,面积为218平方千米,分为剑门和金子山两大景区。剑门关地质公园将整合区内的景观资源,提升景观的科学内涵,优化保护与管理措施,有利于剑门蜀道这一重要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和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古蜀道上行走的山民。范晓摄影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骆宾王(唐)《饯郑安阳入蜀》,沧桑历史中的浩浩先民,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李白(唐)《蜀道难》的气概,披荆斩棘,开蜀道于险途。今天,剑门关地质公园的建立,将使这份历史的遗珍焕发出新的科学光芒,让古蜀道上的这朵丹霞奇芭更灿烂地开放。


剑门关附近的蜀道——翠云廊景色。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