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我校在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楚怡”职教故事评选中喜获佳绩

怀化师专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4-09-0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结束的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楚怡”职教故事评选活动中,我校蒋旭阳老师指导的作品《立志奉献真品格,三尺讲台担使命》荣获高职学生组一等奖,张琳老师指导的作品《两只脚跨在黑泥土里,一颗心扎入教研缝隙》荣获高职学生组三等奖,莫华清老师指导的作品《以声动人,用声筑梦》荣获高职学生组三等奖。

特此祝贺





逐光前行 喜获佳绩


一等奖获奖作品

 立志奉献真品格,

三尺讲台担使命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米丽姗

指导老师 蒋旭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望着天边的云彩,我的脑海浮现出小学教育学院退休老教师张传福的身影。

   “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语文教法老师了。”犹记得张传福老师到班上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铿锵有力,坚定而温暖。我从课本中抬头,只见他蓝衣黑裤,腰杆挺的笔直,皱纹绽开的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他的课生动幽默,一下子将我们带入语文教法的课堂。传福老师的身上有着文人的儒雅气质,从第一眼,我便对这名两鬓斑白的老师印象深刻。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第一眼的特殊,是岁月历久弥新的沉淀,是初心不改的坚守,是对教师行业、对学生的珍惜与热爱。

传福老师,人如其名,给人传递幸福和快乐。然而,他的半生并不平凡。有着二十八年党龄、四十年教龄的张老师,先后在乡村小学、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中等职业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是年轻教师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口中和蔼可亲的“老张”。讲台舌耕四十余载,乐此不疲;言传身教大半辈子,始终充满激情。2021年10月,张老师光荣退休了。他说:“教育是我从事了一辈子的事业,我为教师这个职业坚守了一辈子!我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教育改变了中国,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 退休后,他放弃了子孙绕膝、颐养天年的休闲生活,而是发挥余热,重返讲台,甘当学子的引路人,用敬业和奉献点亮夕阳之光。

张老师常常感怀自己遇上了好时代,作为农民的儿子,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在1980年的高考中,他凭借勤奋努力,一举考上了当时的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成了村里唯一的师范生。毕业后,被分到师资奇缺的偏远山区小学——怀化市溆浦县岗东乡西湖小学,他豪无怨言,而是选择了安心从教。因为吃过苦,所以才懂得珍惜;因为对知识的渴望,所以,他也要用文人的情怀,引领学生满怀美好的憧憬。

只要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便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包括孤独与寂寞,病痛和困难。放寒假,大雪封山,汽车过不了分水界,张传福老师也只能将跑鞋套上草鞋,一人徒步回到60多里以外的家中。

张老师的身体不好,经常要步行到离学校三四里地的乡卫生院就医打针(当时村里还没有卫生所)。但是,他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他早早起床,做好饭,沿着崎岖的山路,赶去打针,然后又赶快返回学校上课。在张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全部顺利考上中学(当时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由于教学成绩优秀,第二年他调离了西湖村小,去乡镇中心小学任教,并代表岗东乡参加桥江区全学区的教学比武,荣获一等奖。

1995年,张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这份初心,信念如磐跟党走,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奉献。张老师觉得要加倍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职责,经常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苦研业务,探索“三教”改革的有效途径。他参加的论文评比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分别荣获过省、市级大奖。主持的怀化市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五年制专科公费师范生语文素养培养对策研究》荣获良好等级,为公费师范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也有人劝过他,你那么优秀,完全可以辞掉乡村教师的工作,去大城市开培训班,肯定赚大钱。张老师的一位高中同学兼好友也数落他:“老同学,你当了这么久的老师,我看你生活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要不我来帮你谋划一下?”张老师面对这位已是地方官吏的老同学,淡淡地说:“我是农村出身的,深知寒门学子的不容易,我不求荣华富贵,但求问心无愧。安心教书,教好书,育好人,便是我要的生活。”

他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将所有心血付诸教育事业。每次在路上碰见张老师,他永远是身着朴素,整洁大方,手上挎着一个黑包,腰杆笔直,双目炯炯有神。看到我们,他也会笑着点头,偶遇书法作品展,我看见他停下脚步,路上行人匆匆,仅有几个人回头驻足,可那天直到我离去,传福老师仍然停留在原地,外面的夕阳灿烂一片,无数金色的光芒从云层中伸展出来,耀眼却无比温暖,无声地撒在每个角落,传福老师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而我被他身上的光芒所吸引。或许张老师一路走来也有挫折,也有磨难,可是他永远用最温暖慈祥的笑容接纳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于学生,他的私人藏书经常无偿对学生开放,有时还会赠书给学生,为学生写诗,鼓励学生勇攀知识的高峰。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始终如一,半生归来,仍然初心不改。

2022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我们不得不开启网课学习模式。张老师在课余就为调试设备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课上他调侃自己跟不上时代,鼓励大家勇于创新,不轻言放弃。每次的网课,张老师永远一身正装,坐姿端正地给我们上课,讲课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我们。张老师的备课本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字,每每我要懈怠时,看到传福老师端坐的身姿,听见他亲切生动的语言,我便抖擞精神,跟着老师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他还很关心我们的身体。疫情封控时候,我们难免有些消极情绪,他用美妙的音乐安抚我们躁动的心。张老师很擅长拉小提琴,在悠扬的琴声中,我们接受到灵魂的洗礼。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张老师正是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指引学生,影响学生。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是伟大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人遇见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我们何其有幸,遇到了优秀的老师,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沉浸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坚守着这片精神家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华,与世无争地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用爱培育心灵,用情点化桃李。   

而我也亲身体会到了一名优秀教师所带来的感染力,初次走入教书育人的课堂,一切都是陌生且新奇,是张传福老师,伸出他那双镌刻时光的双手,在黑板上写下令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在他的课堂上,我重拾了对语文的热爱,回想张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都饱含了他对我们的爱,润物细无声,我们在张老师的精心灌溉下,正在朝气蓬勃地生长。

四十余年如一日,奋战在教学岗位,已是桃李满天下,他仍然默默守护学生成人、成才。张传福老师这位党员教师以崇高的职业精神和人格光辉践行了他入党时的信念:两袖清风守底线,三尺讲台写春秋,立志奉献真品格,大爱无疆铸师魂。

从张传福老师的身上,我深刻领悟到了老一辈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就像张老师所说的,他所做的只是每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都会做的再平凡不过的事,轻描淡写匆匆揭过了他从教的半生,那些艰辛,那些困难,都化为了他前进的动力,传福老师心中有大爱,他爱教育事业,他爱他的学生们,而作为他的学生的我们,也深深爱戴着这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老师。

明年,我也将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我定会牢记母校的教育和老师的教诲,践行好教师的职业诺言:为人师表,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廉洁自律,自觉抵制社会上一切不正之风,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在美好的心灵中播下高尚的种子,涵养师德匠心,厚植教育情怀,当好新时代人类灵魂工程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奋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三等奖获奖作品

 两只脚跨在黑泥土里,

一颗心扎入教研缝隙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鑫

指导老师 张琳

 

走在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大道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独特的现象,不少同学隔着老远就开始向我们挥手,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跟我身旁的一人打招呼,打招呼的人喜笑颜开高,回应的人也是满脸笑意,一声声的“宋教授好!”、“宋书记好”纷纷传入耳中,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身旁的这人这才面带慈色的回应道:“以后见面叫我宋老师就好了!”,随后便是一副师生畅谈欢笑的场景,而站在我身边的便是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宋祖荣教授,相比于我们平常认知中学校领导一副盛气凌人的形象,眼前的这位宋老师可谓是格外的平易近人。

我也曾询问过宋老师:“作为一个领导,您是如何做到和同学们相处得如此和谐有道的呢?”,宋老师只是笑了笑,站直了身子面带春风地回答:“我的两只脚跨在黑泥土里,就没有隔阂相对;我的心扎入教研的缝隙中,就没有三六九等”,这句话给了我们在场所有人深深的心灵悸动,也让我们越发的敬爱眼前这位没有架子的宋老师……

一、站在黑泥土地上的人

1968年,一个孩子出生在湖南省沅陵县一户乡村教师家庭中,没有人知道日后这位孩子,会走到何种高度,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乡村教师父亲对他只有一点要求——多读书,站在这片黑泥土地上读书,从事于乡村教师工作的父亲对他的培养是成功的。1986年,18岁的宋祖荣又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戒尺,从怀化师专(今怀化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南省黔阳师范任教,从此,他与教师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由于个人表现优异,宋祖荣老师又被调到了怀化市教师进修学校任职。一次因为工作要求,学校要在鹤城区黄岩中心小学开展工作,不少老师因为该学校地处偏远,工作环境较差,而不愿意前往,对此他主动请缨:“虽然黄岩中心学校地处偏远,又在半山之中,条件艰苦,而且吃住极为不便,但我是男同志,让我去”。

整整七天,他一直早出晚归,投入到工作开展中,作为来支援教育的工作者,他也并没有要求特殊待遇,学生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吃在学校那就要住在学校,抱着这样的想法,支援教育工作完美完成,而他每天风雨无阻的工作形象也深深的映入了黄岩学校师生的眼里。

而对于各位同事和学生的称赞,宋祖荣本人却有些不好意思。在黄岩学校工作的这些天,他观察到这样一批教师,默默的扎根在这大山之中,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他们才是真正扎根在泥土里的人。相比于这些可敬可叹的乡村教育工作者,自己做的其实是微乎其微,从此祖荣老师心里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目标:一定要做一个站在黑泥土地上的人,为学生洒下甘霖,为教育开垦河山。

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对待学生他采取“泥土式”的交流方式,没有摆高架子是泥土的本性,平易近人是人对泥土的天性,以多种方式融入到学生中是泥土的可塑性,他就像学生的父母一般对学生嘘寒问暖,一次他临时带一届毕业生外出实习,学生情绪波动很大,宋祖荣便亲自以身作则,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一起睡大通铺,一起备课,教导学生改进授课方法,最终所有的学生都被宋祖荣老师这种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实习任务也圆满完成,在所有的带过的毕业生中,有一位叫戚金玉的女同学让他记忆深刻,这位女同学在入校体检中突发病情,宋祖荣便亲自带领一群老师对她进行特殊照顾,还经常到她家家访,一直到这位学生毕业。而这位学生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如今她已经成为了芷江县的一位光荣的乡村教师,获得了“怀化市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面对我们的询问,戚金玉感叹道:“是宋老师他们培养了我,而现在我又成为了他们,我会继续扎根在广阔的乡村教育土地中!”

是啊!一位跨在黑泥土地上的教书先生是朴实无华的,而他的思想却又是如此的闪耀,孕育出来的小苗终究会成长为一颗颗为人类灵魂遮风挡雨的大树!

二、扎入教研缝隙里的人

“宋老师,您认为您在教学研究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宋老师的眼光明显亮了,思索许久,这才眼神坚定的的吐出这样一句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扎进教研教学的缝隙里,从细节入手,从全局出发!稳扎稳打!”,从宋老师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宋祖荣教授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一个不注重细节的教育工作者是不负责任的,一个大手大脚的教育研究者是失败的。

宋祖荣教授研究的重点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师专业的成长,而他的风格就是厚积薄发,不断的从实践中反思经验,专注于教育细节的养成,用心培养学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以细节为根,猛扎教研深缝!也因此他的课深受同学和其他老师喜欢,无数其他学校的老师纷纷到他的课堂上取经,一位刚考入本校的老师表示:“宋老师的课幽默风趣,举例也十分贴近生活,他整整听了一个学期,没有缺席宋老师的每一节课,也吸取到了很多教学经验!”。他的课好评如潮,取得了课程满意程度满星的成绩,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对他赞誉有加。

面对这种成绩,宋老师并没有骄躁,他先后撰写60多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管理干部培训的专题讲义,主编或参编10余种大中专或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主持或参与15项省、市课题研究,并带领团队探索新的“研学一体”的道路,开发出“全面培养、突出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敢为人先的进行了“还课于生”的教育改革,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本校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成为怀化市周边的品牌专业。

让学生快乐学习,让教育不断改革,让教师不断成长,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如同一颗种子紧紧的扎入到教研的缝隙里,吸取百家之长,结合中外众多学派,种子开出的花,会飘香四溢,感染每一位学生,而他结出的果实,则是中国教育研学上的精华,哺育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们歌颂每一个站在黑泥土地上的教育工作者,因为他们或许蓬头满面,面带菜色,可他们的精神却饱满着;我们歌叹着每一个扎根在教研缝隙的研究者,哪怕他们行色匆匆,四处奔波,他们的热爱却永远驻足在中国教育的领域。

在教育大路上,没有一个人能像宋祖荣老师一般,37年如一日,跨过四季去拥抱每一寸教育的土壤,当阳光洒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一颗大树撑直了身子,他用厚实的肩膀扛起了无数学生的梦,用强健的骨头挺起了中国教育者的胸膛!


三等奖获奖作品

以声动人、用声筑梦

小学教育学院2107班 

张瀚月、唐乙烜

指导老师 莫华清

 

“学姐,为什么选择声音?”

“因为无端欢喜;因为语言是幼儿教师教学的艺术。”

“学姐,为什么你声音的成绩如此优秀?”

“可能坚持,可能运气。”

这里的学姐是怀化师专学前教育专业2008班的申璧菀。采访的时候,她刚刚获得2024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组二等奖,这是学校在此项赛事上第一次获得全省二等奖。

一、问“声”

申璧菀说:有位老师把自己留在一座小小山村,她用声音把山村里的孩子送上绚丽的舞台。山花烂漫,扬花飘飘,一群孩子们歌声如此感动:“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童年的荡秋千,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曾经的声音一直在记忆中流淌,这是申璧菀问“声”的开始,也是人生故事的开始。只是,道阻且长,风浪和坎坷是问“声”路上的一节节台阶。

刚开始接触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声音技能的时候,申璧菀的天赋并非最佳,声音也不具备优质独特,技巧懵懵懂懂。习近平总书记说,“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所以引吭高歌前唯有反复振羽。她每天早起练习口部操、绕口令,基本功是声音的基础;每天跟着新闻联播精进普通话,学习节奏和断句的技巧。她不断敦实声音,在高强度保持稳定、中强度保持节奏、低强度保持质感;不断充实技巧,在高低大小快慢中摸索抑扬顿挫的规律;她独上高楼,又像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日复一日,所有的努力都是为成功做准备,就如同秋天洒下的一颗芫荽种子,在数次打磨中终于破土而出。

二、练“声”

“学姐,你有想过放弃吗?”

“有。在拿了无数个全校第二的时候,哈哈;也在夜深人静而我声音不止的时候。” 

“是什么让你走到现在?”

    “爱。因为热爱声音,热爱教育,热爱舞台。”

申璧菀说,她永远记得第一次上大舞台的感受:“灯光聚集在我的身体上,走向舞台中央,舞台下一束束目光注视着我,紧张、恐惧的情绪一瞬间紧紧地包裹着我。做足心理建设后,缓慢地开始了我的演讲……”以及,“舞台光向我聚焦,观众的欢呼声在那一刻戛然而止,早已记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悠扬地飘荡在演出厅里,这就是舞台吗,曾经只是坐在观众席上,而今天也第一次站在了那一抹聚光灯下。”从此,在温暖灯光的照射下,那颗种子再也忍受不了阴暗潮湿的环境,破土而出。

申璧菀说,我经历太多的失败,2023年前在声音的舞台从来都是二等奖。有人说,生活朝你丢泥巴,你拿泥巴种鲜花。所以,总是前有万难,但若心有萤火,便足以与世界交手,赴灿烂前路。她说,她很幸运,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播音也并非专业,但是在一次次参加比赛的过程遇见了很多帮助她的老师。我们却看到,练习以及练习的勇气。

一个剑客要有拔剑的勇气,一个练“声”的人需要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勇气。于是,她走出班级,走向学院的视野;走出学院,登上了学校的舞台;走出学校,攀上了省里的赛台。从朗诵出发,到演讲,到校园文化艺术节主持,到讲故事,到学前教育技能大赛。这些经历给予她的不仅仅是成长,更赋予鼓励以及自信。能力的提升、老师的支持、舞台的经验、声音的蜕变,这些都是她一路上走来的底气和最强大的后盾。在2023年学校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她表演了声音最为复杂的故事,总共需要变换10多种且符合人物特性的声音,拿到全校讲故事大赛第一名,如释重负:我总算登上了第一。如果说,以前是实至,此刻是名归。

声音,不仅仅是一个诵读者的亮点,也是一名幼儿教师的艺术才能。情绪的控制,在处理突发教学事件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思路的明确,使你在授课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适当的语速,能够适应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声调的起伏,能让授课过程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力的停顿,是能在关键时刻强调重点;发音的清晰,使学生能够听清楚并理解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演讲给予你的不仅仅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自己,更是讲台上神采飞扬的“申老师”。

三、“声”动

“学姐,你觉得自己成功了吗?”

“我感觉在路上,也会一直在路上。”

“为什么?”

“技能没有终点,只有更新,所以我也是。”

如今,申璧菀靠着“声”动,名动怀师。她讲到从前:曾经也有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第一次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上,恐惧、紧张的情绪紧紧地包裹着她,这个小女孩就是我。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散发属于自己的那一束光。曾经在舞台上窘迫的小女孩,此刻从容的在讲台上肆意的书写,拥抱我的不再是紧张。

她谈到选择声音。因为热爱,因为无端欢喜,因为这是幼儿教师五项技能之一,因为练就技能才能飞翔天空。追光的人会遇见自己的太阳,所以,追梦路上,申璧菀不曾停息,曾经种下的种子已然长成灿烂的玫瑰,曾经付出的汗水都是成功的证明。如今,她是学校广播站站长,是语言社社长,是2024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组二等奖获得者,是全校讲故事大赛第一名。

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让我们以知识为舟,以热爱为桨,以技能为帆,以申璧菀的“声”动为伴,奔向理想的彼岸。前路纵有荆棘,但理想的芬芳会吸引我们前进,像雄鹰渴望蓝天,像鱼儿渴望大海,让我们用热爱之笔,绘就未来人生的繁花路。



END



◆水落石出!偷走你假期的“小偷”找到了!
◆新校历出炉啦,快来接通我们的视频通话!
◆七弦音诗器乐社——怀师造浪天团

排版 | 褚凯琴

指导老师 | 梁萌 郭芷新 吴思含

审核 | 李坚 曾钰 刘璐



2024年03月05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