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病传男不传女,有这几种病的父母就不要考虑生男孩了
米蓝深知:爸妈都希望自家宝宝健康聪明。有些风险在孩子出生前就可减低或避免。
以下几种病,传男不传女,所以做好婚检、孕前检查,做到心里有数,才能把孩子未来健康的风险降到最低。
1
血友病
一般人的血液中,有一种在意外出血时促进血液凝固的保护性成分,叫做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堵住血管上的漏口,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血液凝固、停止出血的过程。
如果宝宝因为受到外界某种刺激而出血时,血液不能凝固,最后导致宝宝因为出血过多而死亡,这就是比较危险的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的,由于凝血因子异常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身体各个部位易出血、难止血。尤其是外伤、手术、甚至是磕碰后出血不止,但有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没有任何诱因的、自发性的出血,如牙龈渗血、关节红肿等。
这种疾病属于遗传性的出血疾病,而且致病基因通常由母亲携带。
携带致病基因的母亲很可能不会发病,但会由母亲传递到下一代,且遗传给儿子的机会高很多。如果有这类疾病的家庭,一定要注意了。
2
色盲
色盲于先天性的色觉障碍,是指不能分辨红、绿这两种颜色。
虽然这种疾病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但是由于不能正常的分辨红绿两种颜色,所以可能会影响到宝宝日后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所以这方面,父母也一定要注意。
色盲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父亲有色盲,如果母亲的兄弟中没有色盲,他的男孩就不会有色盲;但是父亲有色盲,他的女儿尽管本人没有色盲,将来所生的男孩即使不是全部色盲,也是部分色盲。
3
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很多遗传性疾病具有严重的致残、致畸、致死性,而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就是这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
张强和李慧(均为化名)同是来自一个偏远山村,经过多年的打拼,现在夫妻俩在城里买了房子,还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一家人本来生活得和和美美。
可就是在前年,他们发现4岁的儿子走路不稳,常常容易摔跤,而且上楼梯显得很吃力。这时李慧心理已经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他们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医生给孩子进行了抽血化验和肌电图检查后,怀疑孩子患有一种肌肉营养不良疾病,建议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
三个星期后,基因检测报告提示他们的儿子患有一种叫做“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的疾病。
“10岁左右就会瘫痪,寿命常常只有20~30岁”,听到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解释,如同一声晴空霹雳,李慧顿时泪如雨下,张强也无力的靠在诊室的门框上,久久发呆。
李慧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这不是偶然,她那20岁的弟弟很可能也是死于这种疾病,当时在农村,家里贫穷,没有去医院检查,没想到这种家族的噩梦又一次的降临在自己儿子身上,这是为什么?!
医生详细的调查了李慧家族中其他人员的情况,发现李慧的弟弟、还有她的舅舅都是10岁左右瘫痪,去世前都不到30岁。当时都没能进行遗传方面的咨询和检测。这一次医生为他们的儿子进行了基因检测,而李慧身上也携带有这种缺陷基因。
这种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由女性携带,生育男孩的发病风险是50%,生育女孩一般不会发病,但是女孩有50%的可能同样携带有这种致病基因缺陷。
因此怀疑有先天性疾病家族史的夫妇,在生育前一定要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遗传咨询,充分评估家族生育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家族性遗传病的再次降临。
4
蚕豆病
米蓝的邻居郭太太,她9个月大的儿子豆豆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有点发烧,量了一下体温,38.7℃,一直到下午也没退烧,而且还有点咳嗽,于是带到医院看了医生,开了退烧药和止咳药,还特地跟医生说明,豆豆有“蚕豆病”,有些药不能吃。
原来这蚕豆病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这种酶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
蚕豆病患者由于遗传缺陷,导致体内缺乏G-6-PD酶,在食用新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很强的氧化剂)后,红细胞被氧化破坏,产生溶血反应。
蚕豆病是一种“重男轻女”的隐性遗传病,通过母体遗传,因此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如果母亲为携带者而父亲正常,那么,在第二代当中,男孩有50%机率完全正常,50%机率患有该病;女孩有50%机率完全正常,50%机率为携带者。
之所以豆豆有很多药不能吃,就是因为有的药物的使用会导致G-6-PD酶缺乏的患者产生溶血反应。
现在提倡优生优育,所以对于有以上几种遗传病的家族史或是生育过患病宝宝的孕妈孕爸一定要注意做好产前检查,这不仅是为后代的健康着想,而且更多的是减少患儿出生后的负担压力。
米蓝祝愿每一位孕妈孕爸都能交好孕哦。
作者:米蓝(部分医学内容参考微信公众号“儿科医生鲍秀兰”)
编辑:木易
如果你有关于育儿、教育见解,欢迎给米蓝投稿:yangxiaoping@youmi.net
往期文章推荐(点击蓝色标题可直接阅读)
(点击蓝色标题可直接阅读)
关于护理
关于护理
关于教育
关于教育
关于家庭
关于家庭
了解0-3岁育儿方法,欢迎关注
▼
了解0-3岁育儿方法,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