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硅谷的“中国悖论”:互联网会被国界分割吗

2017-07-09 保尔森基金会 国际电讯
点击上方“国际电讯”可以订阅哦


“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学毕业后投身于2000前后的中国互联网热潮,当互联网泡沫破碎后,李志飞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取得计算机博士,之后进入谷歌,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智能翻译,并吸收了谷歌令人尊崇的企业文化。


两年后李志飞回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出门问问”。李志飞及其联合创始人充分引进资本,组建了一支拥有国际背景的精英团队:来自微软的研究人员,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以及前谷歌工作人员。在中国政府将谷歌拦在墙外后,“出门问问”通过创造“中国Siri”以及为可穿戴设备开发操作系统而填补了谷歌留下的科技空白。


谷歌转而投资“出门问问”并与其合作,2015年谷歌成为“出门问问”的小股东,这是谷歌对中国企业的第一笔直接投资。2016年,在Kickstarter 筹资项目后,“出门问问”开始在美国销售自己的智能手表。


跨太平洋的分界

李志飞的故事体现了硅谷同中国之间的基本悖论:尽管跨太平洋的人力、资本和创新思想流动在当今空前繁荣技术公司和互联网本身仍旧被国界所严酷地分割


中国的技术巨头在美国设立了研究所,美国的一些技术领袖在中国企业中占据要职。美国的软件开发商在研究微信,中国的AI(人工智能)科学家在向谷歌寻求灵感,中国在美的AI投资甚至引发了持续增长的政治矛盾,受到了华盛顿的阻挠。中国的社交媒体使用者告诉脸书在筛选内容时应当向中国社交媒体学习。


最重要的是,硅谷的文化思潮已经渗入了中国的科技项目。随着中国企业家和工程师穿梭于中美两国,他们将加州技术专家的哲学基础和管理方法带了回去,“出门问问”的领导者经常称其公司拥有“谷歌DNA”。


但是这种动态交流在公司层面上却碰了壁。除了“苹果”公司,其他面向消费者的硅谷巨头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要么被本土企业所击败要么完全被法律法规或是政治障碍所阻挡在外。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时则会遇到较少的技术和法律障碍,但是大部分企业在美国都会遭受失败。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电子商务基地“ 11 Main”在开张一年后就被廉价出售,腾讯的微信在美国以及其他国际市场上都没有取得大的进展。


最开始,中国出于信息控制的需求将外国网站拦截在外,到了后来,“网络主权”的概念被创造出来服务于政府控制国内的互联网。全球网络似乎要被国界所分割。当优步将中国市场份额“割让”给本土竞争对手“滴滴”时,《纽约时报》技术专栏作家 Farhad Manjoo用19世纪帝国主义的“大博弈”来形容这一现状。


那么,这对于中美的科技未来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平行的陷阱:唯我主义VS民族中心主义

首先来看看相对竞争力。两国市场的融资能力都很强,在很大程度上,技术活力依赖于市场生产和吸收一流人才与思想的能力。但是在这场竞赛中,双方各自被一项核心弱点所束缚:硅谷的唯我主义中国的民族中心主义


硅谷擅长吸收来自全球的人才但是却远远不愿吸收来自其他地区的思想。那些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硅谷公司极少会非常细致地分析中国软件应用的趋势和用户界面的偏好。处于挣扎状态的公司领袖发表的博文引人关注,但中国主要产品的发布却往往被忽视。


这部分是由于缺乏对中国技术潮流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英文报道同时也是硅谷的唯我主义在发挥作用:硅谷将自己视为一切有意义的产品创新的源泉。在这种心态下,发展中国家的成功企业就被视作依靠政府保护而存活的抄袭者


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中国和其领袖企业在吸引和接纳外国工程师的工作上做的不多,其人才库略显单一。在中国,不少部门和行业往往认为外国人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因此外国人很少被纳入核心产品的研发工作。


但是,中国企业家擅长学习和应用国外的思想创新。对硅谷实时知识的渴求体现在社交媒体账户、播客以及各种镜头中。这些新思想并不是被单纯地复制,而是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创新和想象力发展的燃料。


消除两国的弱点并不容易,但是中美科技企业的确在采取行动纠偏。对中国科技趋势的质量检测逐渐受到硅谷的重视,而百度和腾讯已经在美国建立起AI研究所,引进了当地的人才。


北京的政策楔子

对于美国政府和行业政策制定者而言,中美之间的这种平衡——人才、资本和思想自由流动,但企业仍旧被限制于母国内——产生了一个问题:决策权力变得分散,企业或多或少背离了华盛顿。作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终仲裁者,C#C%P能以统一的对外姿态,在美国互联网公司和美国政府之间打入楔子


尽管白宫反对中国将“网络主权”常规化,但是关键的游戏玩家在硅谷所以,只要脸书、领英以及其他公司愿意为中国设计新版本产品网络主权政策就会成为世界互联网市场上的现实政策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时,北京的楔子政策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习@#近#¥平主席访美的高潮在于白宫同奥巴马的会面,但是他的首站却不是华盛顿特区,而是华盛顿州。在微软太平洋西北总部中,习主席召集了苹果公司、脸书、爱彼迎、亚马逊等多家外国企业的CEO和多家著名中国企业的CEO。


这一举动似乎在炫耀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的经济触角已经延伸至21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企业中。据报道,这一行动着实刺激到了奥巴马政府。在习近平主席踏入房间的一刻,苹果公司CEO库克这样总结:“你们刚刚感受到房间在颤抖了吗?”


赢得更多用户

整个东南亚以及印度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美国科技公司需要了解中国的想法


美国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试图通过惩罚性举动来实现中美两国互惠性的市场准入无疑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中国领导人更偏好在市场两边各自竖起高高的墙而不是同美国相互打开市场美国政府对硅谷企业进行严格管教也不是个好主意,技术公司的CEO们在国会听证会中被羞辱可能会起到作用,但若是导致这些公司失去10亿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潜在用户,“羞辱策略”无疑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最好的方式是摆出有耐心、有信心的姿态。美国作为全球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中心长达数十年,开放的文化一直是美国一大特征。与其疯狂地设计解决美国弱点的专门方法,不如将宝都押在美国的持久力量上。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编辑/狗哥

翻译/二狗

排版/董孟添

校对/董一

原文请戳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