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测绘丨“天眼”监测“两违”难逃——厦门利用卫星影像监测“两违”行为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测绘学会 2022-07-17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本文内容摘自《中国测绘》2021年第5期



编者按:



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以下简称“两违”)屡禁不止,严重侵占了公共资源,威胁公共安全,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顽症。


有效治理“两违”,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


厦门是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全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和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以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著称。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2014年起全面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自2018年4月以来,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利刃出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地理信息数据综合等新手段、新方法全面展开“两违”专项整治,通过采集卫星影像定期监测变化区域,有效增强对区域违建趋势的研判能力和处置效率,实现治违查违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做到了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为科学打击“两违”开创了新局面。


技术先进,成果丰富


手段先进能效高。每季度采购0.5米分辨率编程立体影像制作正射影像,作为图斑比对监测基础数据。通过自动定靶,人机交互补充更新方式提取监测变化区域,内业圈定疑似“两违”图斑。外业对疑似“两违”图斑进行逐宗核实,记录建筑相关信息,并测量拍照取证。整理汇总数据,制作图文并茂的图斑成果供执法部门使用。采用卫星影像作为地表监测基础数据,可实现全天候、无死角地对地表进行拍摄监测。相较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不受天气、地形、路途遥远等因素影响,极大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成本的投入,提升执法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监测全面不遗漏传统人工巡查方式发现“两违”图斑不但耗时耗力且主动性不高,目的性不强,存在难以到达的巡查死角,巡查不到位和遗漏。卫星影像可实现全天候、无死角地对地表进行拍摄,相比传统人工巡查的方式,内业比对能实现所有区域位置的监测,并且比对工作不受区域地点路途远近、地形等因素影响。探索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查违工作,弥补了人工巡查力量不足、部分违建取证困难等问题,同时基于不同时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直观比对、叠加分析、科学量算,客观真实,无论是用于查处“两违”行为,或是测评整治“两违”成效,还是评估新增“两违”案件,促使执法部门的工作重心由发现违章转移到处理违章,均有促进作用。


发现及时早处置。高频次的卫星影像监测,实现对厦门全市域的监控,一旦影像特征发生变化,即可被监测到,利用影像可以快速定位变化位置和范围,做到违法用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让“两违”行为无处遁形。以底图为基准,发现地表变化,及时测量成图,标明违法用地范围和面积,形成全市“两违”数据库,可快捷查询每块地在不同时点的变化状况。利用基于“互联网+”的两违监管平台及时发布“两违”巡查信息,行政执法人员便能前往现场及时处置、及时拆除。该方式相比巡查和群众举报,覆盖面更广,发现速度更快,发现后即可针对性地进行执法,提高工作效率,对新增“两违”,“冒头就打、出土就拆”,快上加快,为城市有序管理保驾护航。


定制开发效率高。结合项目生产实际,研发内外业一体化系统和移动巡查APP,从图斑比对提取到外业巡查核实,最后到成果整理输出,均实现了自动批量处理。内外业一体化系统可实现双屏比对、图斑自动编号、原状现状图自动生成,图斑附件检查等一系列功能,既可进行相关标准化数据整理的自动化,又可辅助开展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快速检查和错误定位,极大提高了数据整理效率,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确保成果可靠性。


移动巡查APP主要包含在线影像地图加载、图斑定位导航、图斑属性核实修改、实景照片采集、图属自动关联等功能,取代传统图纸或表格文档调绘。巡查APP在外业信息采集和数据内外业衔接均以标注数据包为媒介实现自动化提取、转化和存储,减少重复操作和信息丢失的同时避免了数据转化错误,提升工作效率。


成果创新内容全。依据日常执法业务需求,高度定制化相应成果,设计了数据信息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的图表样板及相关附属产品,极大地便利了日常业务开展,形成了正射影像图、图斑比对信息表、图斑外业巡查表、“一宗一档”信息表、“两违”图斑位置定位文件(.kml格式)、图斑比对汇总表(以乡镇/街道为单元)、图斑比对明细表(以乡镇/街道为单元)、图斑比对数据库等系列成果资料。其中影像成果在执法部门其他相关业务及专项行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宗⼀档”信息表


外业巡查APP界⾯


数据连贯保廉洁。第三方服务单位判定的疑似违法图斑及其相关属性和图片,均上传至数字城管平台,为查违执法提供基础依据。平台根据图斑所在行政区划,将巡查工单派发给相应分局,分局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或查处后,将图斑最新状态即时汇交更新至平台,确保了平台数据的连贯性和时效性,方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最新的图斑状态和执法进度。通过平台联动实现了治违工作的在线监管,公开公正、精准监督,防止人为对基层数据的干扰,杜绝篡改、虚报、瞒报,避免了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确保了真实客观,让行政执法人员有依有据、按图索骥,一追到底、一查就准,极大地避免了因各方面影响造成数据被篡改或违建实情被隐瞒,从工作方法上有效杜绝了有关人员干预公正执法的行为。


专题分析抓重点。利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手段,构建集不同时段影像、矢量、图表于一体的“两违”数据库,并与数字城管平台对接。结合执法业务中重点工作及专项行动,如违建别墅整治、大棚房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立面整治,可对图斑数据进行专项提取分析,减少大量摸排调查工作,协助执法部门提前干预,精准发力。此外,相关专题数据分析可主动提醒、预警,精准分析、评估、统计、预测“两违”工作成效,能提高发现、查处“两违”行为的科学性、准确性,更好为“两违”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成效显著,效益多样


治理效果明显。通过卫星影像比对监测,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发现厦门市域内变化图斑,弥补了人工巡查力量不足、部分违建取证困难等问题。卫星影像真实客观的反映,确保了公正公开、精准监督,杜绝篡改、虚报、瞒报,避免了执法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其高频次的拍摄监测,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让“两违”行为无处遁形,对于新增“两违”“冒头就打、出土就拆”,为城市有序管理保驾护航。2020年厦门全市共处置“两违”面积901.98万平方米,完成福建省下达任务目标(350万平方米)的257.71%,完成进度全省排名第一。


宣传作用突出。在项目生产中,对于内业比对发现的疑似“两违”图斑需进行外业核实,作业人员深入各村居进行核实作业的过程,形成了有效的宣传和震慑作用。村民了解到了相关政策,也知道了卫星在对“两违”行为进行监测,无形中约束了村民的违法建设行为。无手续建房、超建等行为明显减少。


社会效益多样


(一)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项目生产的厦门市全域高现势性DOM与DSM数据能很好地判断厦门市的地形总体走势分布情况,对厦门市范围内建筑密度、容积率能得到较为直观的分析,同时能分析区域交通路线布置情况,十分有利于片区总体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具有典型、重要的意义。


(二)在国土卫片执法中,项目生产的厦门市全域高现势性DOM能为国土部门的卫片执法工作提供基础底图数据,比对发现的变化图斑数据可直接共享给国土部门协同执法,实现一图多用的效果。


(三)在全国土地调查中,本项目生产的厦门市全域高现势性DOM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国家下发影像的补充,在地类图斑解译和辅助地类图斑举证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在自然资源确权方面,本项目生产的厦门市全域高现势性正射影像包含自然资源确权的全部内容和种类,对确定各自然资源单元的现状、空间位置、范围、行政区划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借助卫星影像,可生产符合数字城市数据接口标准的多种专题数据,及时对数字厦门地理空间框架平台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现势性,从而延伸服务于数字厦门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服务的气象、交通等部门。


经济效益显著


(一)数据成果多样,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生产的矢量空间地理数据,相比传统表格和文件夹记录存储图斑,能使各违法图斑的空间范围、行政区划、面积、建筑详情、实景照片等所有信息有机结合,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能、达到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的效用。


(二)减少巡查投入,保证公正执法。利用卫星影像,能够高频次、全天候、无死角地对变化区域进行监测,人工巡查若要达到同等效果,则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大量人力、交通等成本,且人工巡查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干扰,卫星影像则无人工干预,极大地避免了因各方面影响造成数据被篡改或违建实情被隐瞒,从工作方法上杜绝了有关人员干预公正执法的行为。


(三)节约拆除成本,提高执法公信。每季度一次的高频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违章建筑,将其扼杀在萌芽。多数违法建筑在主体框架建设完成前甚至在地基开挖时就被识别,方便执法人员在违法建筑未成形前进行处理,有效遏制新增“两违”的增长,既降低执法拆除的工作难度,也降低执法拆除成本,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违法当事人的经济损失,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效益提升


“两违”行为往往伴随毁林占田的行为,对此类行为的有效监管是环境效益方面最直接体现。违章建筑的及时发现和拆除,减少施工时水、电、水泥砂浆等来源于自然界的建筑材料的浪费,起到一定环境保护作用。项目采用新技术,利用数据库的方式记录大量图斑相关信息,数据传输、下发均采用电子化系统派发,大大减少办公用纸的使用和相应的纸质材料运输成本,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END



文、图 / 赵雪峰(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国土测绘院)

编辑:张永超

初审:齐   阳

审核:彭震中





声明:本文为《中国测绘》原创文章,授权合作请在本公众号留言,或致电:010-63881401。






《中国测绘》期待您的来稿

《中国测绘》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变迁的

记录者、思考者、传播者


  • 自然资源部主管

  • 中国测绘学会主办

  • 面向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全国性综合刊物


投稿信箱(只接受电子投稿):

letters@sino-survey.com



《中国测绘》全年征订中,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可在线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