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学会 | 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导读
为交流探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技术路径和方法,助力江苏省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近日,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专委会召开技术研讨会。会议由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专委会主任委员孟微波主持,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施建石出席会议并致辞,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闾国年出席会议,来自江苏省相关高校、科研及测绘地理信息单位的技术人员近8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施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职能归并自然资源部门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已经成为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的治理体系下,自然资源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评价、勘测、修复等服务支撑。测绘地理信息是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构建了统一的空间定位基础设施,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资源,形成了完善的航空航天遥感应用技术体系,拥有一支特别能战斗、专业素质高的队伍,能够在空间定位、边界确定、系统平台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为自然资源调查、“多规合一”试点、不动产登记等自然资源管理相关领域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服务。面向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两服务、两支撑”职责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应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服务江苏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
研讨会特邀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和生产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不同的专题进行了有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方面的技术报告。
河海大学教授王红作了题为《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自然资源变化监测》的专题报告。提出:森林生物量的准确估算对全球的碳循环和碳储量研究意义重大。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大面积、长时序的生物量动态监测的要求。而无人机和便携式移动激光雷达能够快速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三维结构参数进行高精度测量。报告阐述了通过激光雷达来获取大量可靠样本,与完整地表覆盖的遥感影像数据相结合,从而提高生物量估算精度和优化野外采样工作的可行方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晨作了题为《典型水域生态系统监测》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自然资源部对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开展的新要求,以江苏省江淮生态经济区水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监测调查要素遴选、不同水生态系统类型的规模与分布变化、水质与生态综合评估、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开展多维度研究,为“十四五”期间水资源调查监测在江苏全省尺度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关键指标、关键技术方面的借鉴与思考。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杨礼平作了题为《江苏省矿产资源调查技术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从矿产资源概况、工作任务、技术措施、成果初步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苏省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和技术实践,以及矿产资源调查成果在政府部门统筹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履行全民所有矿产资源资产所有权职责中所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潘贤章作了题为《土壤调查采样方法及制图技术》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土壤调查是解密土壤复杂体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野外勘察和描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广泛获得土壤信息,进行分类制图,从而为资源、环境、农业生产等提供大数据支撑。报告围绕土壤调查规范方法及最新技术进展,详细介绍了土壤调查采样方法及相关制图技术。
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徐光彩作了题为《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激光雷达(LiDAR)技术能快速精准刻画植被地形三维结构,极大提高了传统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效率。报告围绕LiDAR 技术的发展、林业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并以当前主流轻小型激光雷达为例,展示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
技术研讨会紧密结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重点难点问题,交流了经验,开阔了思路,对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无人机机载LiDAR、便携式激光扫描仪等新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设备,通过园区企业开发的创新产品,沉浸式体验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红色之旅”。
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仙林办事处、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专委会、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兰德园区、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联合承办,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兰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了支持。
END
来源: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作者:张国丽
编辑:张永超
初审:齐 阳
审核:彭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