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早餐馆 · 11月11日 周六@最近,又一波“国之重器”上天入海!震惊世界······

2017-11-11 国内外前沿+情报 科技早餐馆

今日大参考最近,又一波“国之重器”上天入海!震惊世界!


近日,又一波“国之重器”的好消息传来,上天入海,着实令人兴奋!国产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北斗系统开启全球组网新时代、“定海神针”“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即将迎来首航、“造岛神器”“天鲲号”挖泥船下水成功……

每一件“国之重器”都是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每一件中国制造都令世界震撼、彰显国威。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我国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让全世界点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喜。

新聚焦1、C919第二架年底首飞 试飞队伍将扩大
第二架C919飞机将在年内投入试飞任务。专家介绍,目前第二架C919进展顺利,飞机已完成了发动机的地面点火,飞机性能良好,即将展开首飞前的地面试验工作。
2、体验互联网医疗:在家候诊 手机缴费 报告推送
噪杂的环境,漫长的等待,楼上楼下来回跑的劳累,相信是很多患者的看病体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在家候诊、手机缴费、报告推送等“互联网+医疗”正在改变传统的就医方式,缓解挂号、缴费、候诊等问题,给百姓带来更便捷舒心的就医体验。
3、上海共享单车新政正式出台 ofo摩拜迅速回应支持
鼓励规范共享单车发展指导意见在上海市正式出台。明确规定,车辆要上牌,并在本市开设资金专用账户。对于《指导意见》的出台,两大共享单车头部企业ofo和摩拜单车纷纷做出回应支持。
4、为一线工人搭建创新平台
一线产业工人的发明虽“小”,却往往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能为企业直接创造价值。说起创新,人们通常想到“高精尖”的科研人员,往往较少把它与普通工人联系在一起。其实,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一线工人同样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最新成果1、第八次北极科考实现三个突破
自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我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日前,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穿越中央航道、试航西北航道、开展环北冰洋考察,实现三个突破。
2、“航天之盾”保安全
中国航天航盾安全NAS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内所采用的“一种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NAS认证方法”,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据介绍,航盾系列安全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到航天、航空、兵器等领域,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
3、城市体征“云”知道
哪里的人群密集?哪里的噪声超标?哪里的车流量低?最近,我国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款产品化全要素城市传感器设备问世。它如同人们去医院用超声诊断仪做检查、用心电监护仪测心率一样,这些神奇的小盒子也能对气象、环境、声音、人车流等城市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最新触角谷歌“真正无人”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谷歌在公路上测试了其“真正无人”自动驾驶汽车,方向盘后完全没有司机,该公司还将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开放商用自动驾驶汽车服务,并称这是他们迄今开发的最先进车辆。
新数据1、杨凌农高会发布最新科技成果及专利2369项
被誉为“农业奥林匹克”的第二十四届杨凌农高会上,发布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及涉农专利2369项,发布新品种信息共2523项。
2、工信部:物联网高速发展 规模超9000亿
工信部负责人在2017中国物联网大会上透露,我国物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
新创投

天猫为6箱水果用无人机跨海快递


18只螺旋桨高速旋转下,三架无人机拔地而起,在空中呈三角形编队,迎着六七级的阵风,向海平面进发。福建省莆田市山亭镇,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的无人机群组,满载湄洲岛居民下单的六箱货品,仅耗时9分钟就成功飞越海峡,为农村淘宝提供物流服务。

周末看专题丨走!回中国1、人才项目推动引才聚才
继中央启动国家“千人计划”后,各省区市、高校、大型企业及社会组织的“海外引才计划”全速推进。北京的“海聚工程”、江苏的“双创计划”、陕西的“百人计划”、广东的“珠江人才计划”、深圳的“孔雀计划”…… 多地把引才办事处设在了国外,有的甚至把引才联络办公室开设到了美国知识密集度最高的硅谷。
2、“我们在这里可以拥有‘独立实验室’,而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
哈佛“八博士”共聚合肥科学岛建起世界上最先进的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故事,是近年来“归国圈里”的美谈。率先回国的“头雁”、强磁场中心副主任王俊峰说的感言,道出了这8位博士的共同心声。国内的科研条件今非昔比,在这里可以拥有“独立实验室”,而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他们看到,位于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阳”、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北京怀柔的“北京光源”……一个个大科学工程或相继完工,或即将上马。
3、国内创业机会比国外“要更好,甚至好得多”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7万亿元,比2012年提高52.5%,年均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调查中有81%的留学归国人员认为,国内创业机会比国外“要更好,甚至好得多”。
4、“万万没想到,中国市场的魔力如此强大”
“二维码居然已经取代了大妈的零钱筐。”让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漆远没有想到的是,一次回国的经历,让他对中国创新刮目相看。“万万没想到,中国市场的魔力如此强大。”漆远告诉记者,他回国后加入的蚂蚁金服团队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公司形成了独特的“硅谷帮”现象。
5、海归为中国经济带来新活力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后创建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形成创业文化,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如李彦宏创立百度公司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办的企业已有73家挂牌上市。丁列明成功研发出世界第三个、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俞德超回国后带领团队开发上市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康柏西普”,是我国近10年批准上市的第一个大分子药物。
6、海归大军吹响集结号,成创新创业生力军
从“索我理想之中华”到“兴我理想之中华”,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归国对于留学生们而言,不再是“毅然决然”的抉择,而是拥抱希望的“欣欣然”。他们成了中国创新创业的领跑者和生力军。

编辑:孙逸   王鹏   

 上月回放


国内首个零售企业定制“中欧班列”发车

当“网络直播”遇上“传统民间艺术”

“雪龙探极”2017年创多项第一 我国向极地强国坚实迈进

衣食住行一键解决 消费体验不断刷新 全民消费开启在线生活

共享快递盒“双11”启用 一年可省下46个“小兴安岭”

国内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启用 2020年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

打破技术垄断,“华龙一号”将安装自主“核电之肺”

十九大代表点赞网上展馆:祖国成就一“幕”了然,太棒了

中国科技创新的今天与明天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驶向科技强国的光辉彼岸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建成一项又一项令全世界肃然起敬的国之重器

1149.02公斤!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创世界水稻单产纪录

中国这五年,走向世界的十大工程

“工业4.0示范线”正式亮相,佛山机器人学院助推技术升级

名副其实的“奥运专列”!京张“冬奥高铁”将比“复兴号”更智能

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 引入顶尖科学家3年研发投入将超千亿

“步态识别”技术:不看脸 50米内人群中认出你

世界核电迎来“中国芯” 高温气冷堆受到国际关注

又一大国重器!中国“深海勇士”在南海海试成功

“中国浪潮来了!”——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8岁生日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