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早餐馆 · 11月30日 周四@科技让生活更便捷 “网上办事”正在重构政务服务体验······

2017-11-30 国内外前沿+情报 科技早餐馆

今日大参考科技让生活更便捷 “网上办事”正在重构政务服务体验


针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政务办事,今年,国务院多次下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文件。政策为政府探索实践、与科技企业共创提供了动力。

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共计提供514个政务APP;全国有364个城市、县域通过支付宝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共计100项。其中,中西部地区城市、县域移动政务增长明显。而人脸识别、AI大数据等多维能力应用,正在重构政务服务体验。

最新成果1、为机器人装上“火眼金睛”
头发丝粗细的误差、毛刺,就可能给一件电子产品带来致命的损害。在每天生产数万件产品的电子厂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杜绝瑕疵?广东一家公司研究出新成果——3D工业传感器。它如同机器人身上的一双“火眼金睛”,拥有人眼所不具备的精准、快速、不知疲倦等性能,让工业机器人能够真正用于大规模智能化生产。
2、航天创客玩出“空间萝卜”多功能机器人
“爬墙、越障,可吸附在铁磁、玻璃幕墙表面上,每分钟翻越6到10次,能在舰船、铁塔、油罐等人很难操作的立体表面以及其他‘高危区域’迅速爬行,执行区域扫描,实现探测监视任务。”日前,中国航天科工研发的一款集聚攀爬翻越等多种武艺于一体的“空间萝卜”多功能机器人问世。
3、国内自主研发新型排爆机器人面世
国内自主研发新型排爆机器人面世。与国内外传统排爆机器人相比,新款机器人有3个过人之处:一是,可对爆炸物实现简单拆除;二是,可实现爆炸物的一键入(排爆)罐和一键出罐;三是,可自身配备干扰仪。
4、“黑科技”0.7秒检测尾气
据报道,一项“黑科技”成为天津环保部门防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雾霾的得力助手。它可0.7秒就完成监测移动汽车尾气的工作。同时每个测量通道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检测效率高。
5、水稻有了病虫害 拍照上传找专家
地里的庄稼需要施多少肥,只需发条手机短信就可以知晓;水稻有了病虫害,只需手机拍照上传到云平台,附近的社会农业服务组织就会“抢单”处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对农作物育种、生产、繁殖的精确化管理;循环农业让农业面源排放为零……在江苏,新科技让农业变得越来越绿色,越来越高效。
6、新型种肥将农作物产量提高25%
俄科学家在金属纳米粉末基础上研制出了新一代肥料,让种子储备必要的微量元素,为之后的植物生长提供给养,从而提高田间发芽率,增强抵抗不利因素的能力,最终提高收成。实验显示,这些指标可提高20%至25%。
7、人类首张脑电波连接全图问世
美国神经学家根据300名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大脑中30000个电极的数据,绘制出第一张脑电波连接全图。该项工作阐明了大脑不同区域在记忆形成等认知过程中的沟通方式。
新聚焦1、让创新者吃下知识产权“定心丸”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依法保护产权工作汇报,以更有效的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立恒心增信心。会议强调要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问题,并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明确一系列具体措施,用有力有效的产权保护增进市场主体投资创业信心。


2、我国有望2018年推出科研实验室认可制度
据悉,我国正在开展科研实验室认可制度研发,争取在2018年适时推出科研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目前,世界尚无对科研实验室进行认可的先例。
3、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年产值达到2765亿元,同比增长13%。专家介绍,我国的医疗器械产值增速远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4、中科院增选院士 九成以上未过60岁
今年,中科院共增选了61名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的46岁,最大的67岁,60岁及以下的占91.8%。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局长李婷说,中科院院士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最新触角1、新型人工肌肉让机器人变“大力士”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受折纸艺术启发研制出一种新型人工肌肉,可以让机器人变成“大力士”,能提起自身重量1000倍以上的物体。
2、国产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有望三年内量产上市
国产辅助腹腔手术机器人有望三年内量产上市。专家介绍,国产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上市后,耗材也能实现国产,手术费用将大幅降低,因此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这项高端医疗服务。
新数据
2020年 工业旅游接待游客量将达2.4亿人次
国家旅游局日前公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工业旅游接待游客量达2.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亿元。
新创投
小米与百度在网联网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作为目前最大的物联网智能设备接入商,小米将物联网及公司的未来规划重点放在人工智能上。与百度在网联网领域达成的战略合作,小米试图借助百度在AI上的技术优势,集合自身硬件所长,将AI技术应用到物联网领域。
新视野丨川藏铁路
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主体完工
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最新消息显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路基主体工程已经顺利完工。川藏铁路从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萨,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分为三大路段:成康铁路(成都-康定又分为成雅铁路/雅康铁路)、康林铁路(康定-林芝)、拉林铁路(拉萨-林芝)。
新视野丨垃圾银行
这样的“垃圾银行”多多益善
据报道,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的4个村寨成立了“垃圾银行”,当地居民用50个烟头或10节废旧电池可兑换1个绿色积分,凭绿色积分可换盐、牙膏、香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此举调动了村民爱护环境的积极性,村寨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科学名言录
高福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别忘记科学探索未知的本来目标。

编辑:孙逸   王鹏   


 上月回放


国内首个零售企业定制"中欧班列"发车

当"网络直播"遇上"传统民间艺术"

"雪龙探极"2017年创多项第一 我国向极地强国坚实迈进         

衣食住行一键解决 消费体验不断刷新 全民消费开启在线生活         

共享快递盒"双11"启用 一年可省下46个"小兴安岭"         

国内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启用 2020年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        

打破技术垄断,"华龙一号"将安装自主"核电之肺"         

十九大代表点赞网上展馆:祖国成就一"幕"了然,太棒了         

中国科技创新的今天与明天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驶向科技强国的光辉彼岸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建成一项又一项令全世界肃然起敬的国之重器         

1149.02公斤!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创世界水稻单产纪录         

中国这五年,走向世界的十大工程         

"工业4.0示范线"正式亮相,佛山机器人学院助推技术升级         

名副其实的"奥运专列"!京张"冬奥高铁"将比"复兴号"更智能         

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 引入顶尖科学家3年研发投入将超千亿         

"步态识别"技术:不看脸 50米内人群中认出你         

世界核电迎来"中国芯" 高温气冷堆受到国际关注         

又一大国重器!中国"深海勇士"在南海海试成功         

"中国浪潮来了!"——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8岁生日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