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早餐馆 · 1月29日 周一@31个省区市经济数据出炉 高质量发展将成未来主线……

2018-01-29 国内外前沿+情报 科技早餐馆

今日大参考

31个省区市经济数据出炉 高质量发展将成未来主线

 

全国31个省市(区)去年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去年GDP总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没有发生变化,重庆排名赶超天津,辽宁增速由负转正。

2017年,广东和江苏以超过8万亿元的GDP总量稳居全国前两位,排名第3到第10的省份依次是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和福建。这一排名与2016年的保持一致。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分析指出:“这些数据体现出我们国家正在进入一个转折期,首先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也就是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成未来主线。

最新成果

1、新技术可“凭空”产生三维动态图像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工程学最新研究,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开发的一项可以“凭空”产生三维动态图像的技术。这种图像可以和相同物理空间内的实体共存,且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这是目前全息技术所无法实现的。

 

2、MiNDS超细针头能将药物输送到超小大脑部位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超细针头,可以将小剂量的药物输送到小于1立方毫米的大脑部位。该装置被称为MiNDS,其中几根细管包含在一个与人类一根头发宽度相当的套管内。每根细管(或“通道”)中的直径大约为30微米,并且可以输送不同类型的药物。

 

3中科院猪克隆效率提高7倍

 

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研究团队在猪体细胞克隆方面取得新进展:将克隆效率提高7倍。目前克隆猪的用途主要在提供疾病模型、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供体和农业育种。

新聚焦

1、我国创造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的世界纪录

 

“月宫365”实验换班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4名大学生自2017年7月9日换班入舱已在这个密闭空间连续驻留200天,打破了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

 

2、“实验3”号科考船成功进行“海上科普”直播

 

近日,正在莫克兰海沟进行中国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的“实验3”号科考船,通过船上互联网,在地球科学科普平台上成功进行了“海上科普”直播,旨在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生动、更有现场感的科普服务。

 

3、全球首座5nm芯片工厂开工!2020年初量产

 

台湾南部科学工业园区(STSP),台积电的Fab 18晶圆厂一期工程顺利奠基。这是台积电在台湾的第四座300mm晶圆厂,也将首次投产5nm新工艺。台积电计划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新工厂的建设, 2019年第二季度试产,2020年初投入5nm的批量生产。

 

4、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开展海洋立体调查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罗斯海围绕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海洋保护区等展开业务化观测。调查获取的罗斯海全深度样品将在“雪龙”号上的实验室进行初步分析,让科学家全方位了解罗斯海海洋环境状况。

 

5、我国将建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我国正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全国有20多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据介绍,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6、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启动

 

日前,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在北京宣布启动,该平台作为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实现6类真实性数据采集,提供95种共性关键技术及16种共性产品模型算法的共享与检验评价服务,形成全国性、多尺度、全流程检验服务能力,有效促进共性技术的服务共享。


7、我国首个地学科普规划发布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发布《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技术普及规划(2017—2020年)》,这是我国首个地学科普规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在天然气水合物、地球深部探测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形成与地质调查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科普能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地学科普机构。

最新触角

1、蚊子能学会避开令其“不爽”的人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让蚊子学会将特定人或特定动物的气味与不愉快的机械冲击和振动联系在一起。研究结果显示,蚊子一旦将一些人的特定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下次叮咬时就会避开散发这种气味的人。

 

2、新研究证实日常活动对健康有很大益处

 

瑞典一项新研究显示,日常低强度运动对健康的益处比以前认为的更大。如果每天将半小时本来久坐不动的时间替换成日常活动,可将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降低24%。

 

3、外媒:科学家开发新方法 人类排泄物成航天员新食物源

 

英媒称,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用微生物把人类排泄物制成富有营养的物质。这一方法可获得一种潜在的食物来源,并可以供执行火星任务或前往更遥远星球的航天员使用。

新数据

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达5020种 成为科技发展链条重要环节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达5020种,覆盖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等各个领域。作为科技发展链条中的重要环节,科技期刊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创投

今日头条 47 36419 47 17211 0 0 9163 0 0:00:03 0:00:01 0:00:02 9159BuzzFeed签署外语视频战略合作

 

今日头条宣布将于近日和BuzzFeed签署战略合作,BuzzFeed的“英文,日文,葡萄牙文和西班牙语”视频将上线今日头条旗下海外产品,在日韩、北美、欧洲等市场使用。此前双方曾达成内容协议,引入BuzzFeed的美食、旅行等视频栏目。

新视野丨职业农民

农业部:到2020年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2000万人

 

截至目前,我国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经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

新视野丨日发电量

寒潮来袭,国内日发电量比去年冬季最大值增15%创历史新高

 

入冬以来,我国用电水平持续攀升,全国发电量日均达191.29亿千瓦时,日发电量最高达201亿千瓦时,比去年冬季最大值增长了15%,创冬季历史新高。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东北、西北两个区域电网及湖南、辽宁、吉林等3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再创历史新高。

科学名言录

普朗克

 

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编辑:孙逸   王涛  

上月回放

“北斗”“天舟”入选2017全球十大航天新闻

日服务达2亿次,中国北斗5岁了

在人类追逐“人造太阳”的路上,中国正冲向“领跑”

口上的“大健康” 爆发之日要何时来

以信息通信为主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正带来革命性变化

中国自研大飞机AG600近日首飞 可上天也可下海

中国品牌 迈向世界一流

成就举世瞩目 美媒关注中国航天未来几大动向

中国已从科学前沿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走向舞台中央

“闪婚”之后,北斗和GPS能结什么果

我国“数字丝路”计划已向全球提供超90TB数据信息产品

好消息!第二架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017,共享经济大浪淘沙 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长

市场优势变为数据优势,中国成全球数字巨头

我国自研主动型氢原子钟将现身空间站

大数据,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支点”

中国造船业逆势反超成全球第一

中国打造全球首艘“全电动货船” 只需充电2小时

“民参军”企业数量不断攀升 我国一大批军民技术和产品实现双向互动

史无前例!这项国际最高荣誉花落中国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全球第二

未来30年互联网啥样?BAT大佬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告诉你

厉害了!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有望第一个冲入5G时代

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新疆玛湖现十亿吨级砾岩油田

我国气象服务正在跑赢天灾……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