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 | 努力有三个层次,你在第几层?

2017-02-09 女性之声

点击上方▲“女性之声” 关注



作者 | 水浪

来源 | 富书

对努力的目的存在认知限制,造成的悲剧是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永远只能活在物质世界,触碰不到那真正生而为人的高贵目的。这是最为惨烈和残酷的悲剧。


如今这个时代,努力这个词,几乎已是被世人讨论了无数遍,也被评论到泛滥的地步了。


但众人对它的向往与渴望,依然丝毫不减。


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等级,就会有竞争,就会有优劣之分。


人的天性之一,便是利己,因此但凡正常人,都是希望自己能活的好一些。


而除去先天性的因素之外,每个人在当下都前所未有的平等。


至少,在智商上,一出生便与他人有着明显质的差距的孩子,毕竟罕见。


这便给了我们机会,一个让自己变好的机会。


这个机会,便是努力。


所以我们常常能轻易的看见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轻易地听见周围传来忙不迭的叫喊,轻易地在大人们的嘴里得知你要努力的劝勉,轻易的在互联网上发现有关努力的干货好文。


然而,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大家都认为,只要努力了,自己就可以进步,就可以离自己的梦想在近一点点。


被大肆宣传的这个词,已经带上了庄严的皇冠披上了威风的华袍,没有人会质疑努力带给自己的好处。


所以,在本世纪初,与金钱一样被人趋之若鹜的,便是努力。


可是,你知道盲目的努力也会带来负面作用甚至是悲剧么?



第一层致使努力引发悲剧的原因,是对努力的目的存在认知限制


先来看看几个典型的现象:


明明自己很努力,可是却愤恨的发现一直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明明别人都比较悠闲而自己却很勤奋,但却总是恼火的发现在成绩上或是业绩上都要比他们差。


明明天天都累得死去活来,却吐血的发现自己还是没有拿到自己应得的回报。

如果你有这种现象,那可要小心了。


因为这偏离了努力的本质目的。


努力本应该是能让自己沉浸其中获得愉快,并且提升能力的途径。


而如果你只盯着结果,盯着成就的话,反而让得努力偏离了初衷,没有得到努力之后本应该得到的好处。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对努力的渴望,渐渐脱离了轨道。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通往成功的路,都是自己努力一点一滴打拼出来的。”


“虽然努力了,你不一定成功;但你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各式各样的横幅标语,口号宣传,我们见得不少了,却鲜有人怀疑他背后的正确性。


不知不觉间,我们被“努力”绑架了。如今的“努力”早已脱离他的本来含义,他就是“成功”的代名词。


你不是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是在努力让自己变成世人认为成功的样子。


你不是在期待未来更好的自己,你是在期待自己能成为世人所认为的成功者。


你想要的,是这种效果。至于自己到底快不快乐,有没有提升,反倒是其次了。


三毛:“人们变得沉重,不敢放下。”


周国平:“能被目标限制的追求,是肤浅的;能被失败限制的追求,是无能的。”


那么,我要提一个恐怖的假设:如果说,从今以后,天上掉馅饼的事,真的在发生;世人梦寐以求的成功,再也不用努力,就可以轻易得到,你会选择——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成功么?


恐怕不少人会告诉我:是的,只要成功就好,就能享有一世美满的生活。只要成功就好了,只要成功就好了……


醒醒吧,你耗尽心力所付出的努力,换取的便是这样的成功——金钱多的用都用不完,头衔多的戴都戴不上,有了靓房,有了名车,有了娇妻,有了……


你以为你获得了这些东西,就对得起自己的努力了,就以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了,接着就可以对自己的子女言传身教:看,这就是努力为你带来的最终回报。


可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对子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呢?


为什么这些尚未涉世的孩子们会产生疑惑?只有一个原因——我要的是这些东西么?我真正需要什么?


对自己的无知,主要表现在对自己需求的无知。


不是表面上那种——柴米油盐,车房,名利,娇妻在怀——的需求,而是深层次的,对自己——作为地球上数十亿人类中独特一员的,来自灵魂深处产生共鸣——的需求。


除开那些功名利禄,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努力。


前者的需求,连低等的动物都在努力。


雄鹿求偶,展现风姿,获取芳心;豺狼结伴,猎杀野兽,美味大餐;一族领袖,威震兽群,名利双收。


我们自诩万物之灵,总得,追求点不一样的东西吧。


不要忘了,除了这些表面上的需求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你去努力追求。


那也许是庄严的音乐殿堂,也许是光荣的传道授业,也许是与你走在同一条朝圣路上的伴侣。


熊培云:“寻找你的天命”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郁达夫:“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所以,不要头脑一热,盲目的努力,拿到那些世俗的成功获尽风光之后再去想这件事情,到了那时,往往已是风烛残年,垂垂老矣。


对努力的目的存在认知限制,造成的悲剧是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永远只能活在物质世界,触碰不到那真正生而为人的高贵目的。这是最为惨烈和残酷的悲剧。



第二层原因,是对努力的方式缺失自省机制


我当然是很希望努力有个好结果。


可如果自己屡屡失败,再难精进时,或许便是努力的方式出了问题。


方式不对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出错了,最可怕的是——知道错了,但不愿改进,只是任由它错下去。


你也许会对此嗤之以鼻,世上还有这么蠢的人?我会很认真的告诉你,有。而且还不少。


一个外国人这样评价:“中国人太勤奋了,但奇怪的是即使工作出现差错竟然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勤奋的做下去,他们好像一点也不担心返工。”


知道不对路了,还是要在这个方向努力,一条路走到黑。真不知道该说是勇气可嘉还是冥顽不灵。


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只会一错再错。


但真正令人痛心的,是人们没有时间思考为什么会错,该怎样改进,只是惊人的,一遍一遍的重蹈覆辙。多数情况下,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而全然不管怎么完成。


如果说那第一层原因可以说是人们只生活在别人的眼里,那么这一层便是人们只生活在自己的眼里——只以自己的想法为准。


这不叫努力,不叫执着,也不叫坚持,这只是顽固不化。


对努力的方式缺失自省机制,造成的悲剧是自己始终朝着与目的相反的方向努力,并自认为这就是努力。南辕北辙,尚不过此。



第三层原因,是对努力的结果没有承受能力


你配得上自己的目标么?你有努力的资格么?


你们也许觉得这话好生奇怪,只要是个人,怕都是有努力的资格吧?


不不,在我看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努力的资格,不是看他有没有勇气开始努力,而是看他有没有勇气继续努力。


一般的,目标越难达成,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越多,而失败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而有一类人,目标宏大高远,但却经受不起一次失败的打击。


他们太看重结果了,以至于一旦失败,就固执的认为自己很难再达成目标,于是也就干脆一蹶不振,失去了努力的动力。这种人,在天才中亦不乏少数。


更麻烦的是,这类人虽然承受不了自己的失败但要是别人也失败,终归也有个幸灾乐祸之处。


于是他们倒乐意散播谣言,夸大某些事情的无用性,告诉别人即便努力了也不会成功,看看自己就知道了。


这之中,最典型的便是“读书无用论”。


这里摘录一段对这种论调的评论:


没读过书的孩子,没进过高校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以知识兑换命运逆袭困局的孩子,有什么资格或本事论断“读书无用”呢?读的什么书、以什么姿势读书,结果当然是不同的。


童工对读书的认知,大概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周遭环境,他们认为读书无用,恰恰说明根植于当地的代际固化的土壤,是多么的冷峻和板结,而他们所见识的读书改变命运的样板,又是多么的寥落和稀缺。


有媒体记者撰文驳斥解救行动,认为《常熟童工:在生存面前,青春就是个屁》。


但类似论调恰恰忘了,这些童工如果当真坚信“读书无用”,他们、他们的孩子、他们孩子的孩子,除了流水线,还有更远的远方可以观望吗?

                                 ——《童工的读书无用论是个伪命题》 


这种人承受不了自己努力后的失败,但更承受不了别人努力后获得的成功。


这种人其实也不少啊。我们不都期盼着别人过得不如你好么?


事实证明,我们更乐意听到别人的坏消息,而不是好消息。


不得不说一句狠话:这类人,你没有努力的资格。


对努力的结果没有承受能力,造成的悲剧是他不仅毁了自己,还带有致命般的传染性,产生连带效应,殃及池鱼。


努力本没有错,但在人们的扭曲下,努力也会产生悲剧。


所以,以后如果你想着发一个宏愿,并扬言自己要努力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有没有上述的三层原因,三思而后行,方才不会对自己的努力留下遗憾。


作者简介:水浪,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九零后一书生,现生活在广州。平时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一些事情,愿你我共勉。



来源/富书

作者/水浪

图/网络

编辑/杨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