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光伏组件龙头联合发出呼吁信!
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涨价潮“来势汹汹”,化工类、金属类、建材类等大宗商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上游涨价,下游承压,已成为发展常态。除铜、铝等大宗商品外,硅料、钢材等产品,价格也持续飙升。尤其是硅料,近期价格跳涨至每吨20万元以上,而年初至今涨幅高达187%。硅料价格的一路飙升,导致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
硅料价格的持续攀升,令五大光伏组件企业“有些坐不住了”。国庆节前一天,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五家组件企业联合发文称,在硅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很多已签订的组件订单将陷入严重亏损。这种上下游发展的严重失衡,将打破原本稳定有序的产业生态链,严重危害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硅料价格陷涨价潮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产业迎来高景气度,产业链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加速扩张,但由于硅料扩产周期长,导致了上下游供需错配,这也成为上半年硅料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
9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最新一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2.7万~2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3.84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10.94%;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2.5万~24.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3.58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10.96%。
据硅业分会的分析,硅料价格延续上涨走势且涨幅并不算小的原因在于供不应求和成本翻倍。第一,在下游需求持续高位的情况下,9月份部分硅料企业已将订单超签至10月份,目前无余量可签;第二,一周之内的原料硅粉价格翻倍上涨,硅料成本瞬间增长2倍以上,市场反应周期较短,在价格走势和涨幅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硅料企业大多选择观望;第三,工业硅受限电因素影响供应大幅减少,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暴涨引发部分企业捂盘惜售,更加加剧了多晶硅原料硅粉的供应短缺现状,因此,原料短缺成为制约硅料供应的主要因素。
此外,此轮硅料价格的上涨还因为“闯”入了限电因素。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中提出,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并鼓励地方增加再生能源消费。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针对能耗管控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陆续出台限电、有序用电政策,云南、江苏、内蒙古、陕西、青海、广东、贵州、新疆等多个地区颁布相关政策公告。因此,工业硅减产引发硅粉价格从1.5万元/吨一路涨到6万元/吨,大幅度压缩了多晶硅料的利润空间;同时,部分地区多晶硅料企业遭遇限产,产量低于预期。
“这一轮涨价集中在原料端,主要是‘能耗双控’引起的供应不足导致涨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委会副主任吕锦标表示。
光伏龙头呼吁回避“抢装潮”
硅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让光伏企业厂商的压力骤增。9月30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主要光伏组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称,在硅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很多已签订的组件订单将陷入严重亏损。上述光伏组件企业认为,这种上下游发展的严重失衡,将打破原本稳定有序的产业生态链,严重危害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分别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前四名,东方日升位列第七。业内普遍认为,光伏产业链价格的飙涨最终影响会落到组件环节,这也是组件企业此时共同发声的缘由。事实上,去年光伏玻璃价格大涨之际,这些企业也曾联合发声。
五家组件企业称,2021年光伏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截至9月22日,单晶致密料价格相比年初累计涨幅已高达153%,玻璃同比8月报价上涨18.2%、胶膜同比8月报价上涨35%,然而,在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同步飙升的同时,组件价格全年依旧维持平稳,仅上涨约9.1%。
此外,年底抢装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一大特性,但目前供需、价格矛盾突出。五家企业称,原材料产能紧张与下游组件需求旺盛导致组件企业的排产、出货面临危机,目前正在积极协调资源,竭尽全力“稳供应”。因此,五家组件企业在呼吁信中表示,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从政策上灵活部署,引导企业避开年末“抢装潮”,推动国内电站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五家企业还表示,由于材料供应严重短缺及限电停产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头部组件企业不得不降低产能开工率,预计当前产能的达产率将不超过70%,产能短缺将造成市场装机目标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希望广大客户能给予组件企业充分理解,适当考虑推迟电站安装计划。
而受能耗双控及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原材料供应缺口严重,价格也在一路飙涨。五家企业在呼吁信中恳请光伏行业协会等机构能及时做好上下游产能监控并互通市场信息,协助企业提前做好产能规划,尽快落地,确保上下游供需平衡。
最后,五家企业表示,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产业链上下游此时应携手并进、共克时艰,原材料厂商更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理性做好材料价格的管控和供货工作。
编辑:左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