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15晚会曝光乱象,8大问题涉及工业领域!工信部回应→

中国工业报 中国工业报 2022-05-28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昨晚落下帷幕,今年晚会的主题是“公平守正 安心消费”。


此次3·15晚会一共曝光了13个问题,包括口碑营销公司操纵网友的搜索结果、女主播微信实为男运营专骗粉丝大哥、“土坑”酸菜、免费Wi-Fi暗藏漏洞、骚扰电话背后黑手、电动车超速改装等,涉及公司包括英迈思、康师傅、统一等,其中有8个问题涉及工业领域。



信息通信领域


近年来,3·15晚会针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进行了多次报道。在今年曝光的13个问题中,有4个问题涉及网络信息安全,是曝光问题最多的领域。


免费WiFi暗藏漏洞


最近,许多“免费WiFi”的广告在手机上频繁出现。手机应用市场上,打着提供“免费WiFi连接”服务的应用程序也比比皆是。



真的可以免费吗?背后藏着什么猫腻呢?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展开了专门的测试。


测试人员从应用市场下载并安装了这款“WiFi破解精灵”,里面一大排WiFi资源罗列得清清楚楚。


点击“免费连接”,显示“正在破解WiFi获取密码”,然而失败了。换一个,同时,下方出现“确认”和“连接”的字样,点击确认,结果还是连不上。



一个不行,那就换一个,同样连接失败。这一次下方出现的是“打开”字样,点击后,依然连不上。之后,测试人员点击了所有罗列的WiFi资源,竟然没有一个能连上。看来,免费WiFi根本就连不上。


连接测试结束后,奇怪的是,两个陌生的应用程序正在自动下载到手机里。这是哪儿来的呢?测试人员发现,秘密就隐藏在刚才点击过的“确认”和“打开”字样的弹窗里,这其实都是伪装的广告链接。一旦用户被诱导点击,没有任何提示,广告链接中的应用程序就会自动安装到手机里。最终,用户想要的免费WiFi没用上,手机里却多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应用程序。



工程师对20余款打着免费WiFi旗号的应用程序进行测试,都是一直连一直失败,同样存在诱导用户下载其他应用程序的行为。


可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工程师进一步测试发现,这类免费WiFi的应用程序还在后台大量收集用户信息。



比如,这款名叫雷达WiFi的应用程序一天之内收集这款测试手机的位置信息,竟然高达67899次。


一天内上万次收集位置信息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用户从早到晚,包括夜里睡觉,这些应用程序都不断地在定位。它可以把你的生活轨迹、行踪全部串起来,完全掌握你的生活规律,知道你的喜好、你的职业。


更可怕的是,手机里多了这些应用程序之后,开始出现大量弹窗广告。手机间歇性“抽疯”,各种广告不时自动弹出,不看够5秒时长,还关不上,严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这又是哪路妖孽在作怪?



测试人员发现这款“越豹WiFi助手”就隐藏着一个“自启动”功能。它能随时高频次自动启动,仅11点16分就允许了46次。这意味着,即使用户从后台关掉这款应用程序,它也可以通过“自启动”功能重新在后台运行,不断收集用户信息,推送弹窗广告。这些应用程序的核心目的非常地明确,就是为了骗用户看广告,而且让你躲也躲不掉。


软件下载平台“高速下载”竟是陷阱


很多用户电脑想要安装软件的时候,可能会去一些专门的软件网站去下载。“pc6下载站”自称是国内排名前三的软件下载平台。在pc6下载站中,央视记者尝试下载这款名为“福昕PDF”的软件,有本地下载和高速下载可供选择。


点击“高速下载”,很快就下载好了安装包,点击“安装包”,显示正在使用加速模式下载,接着出现一个醒目的提示:福昕PDF编辑器,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着“热门推荐”,以及好几个软件图标,还没来得及看清楚,这个页面就消失了,紧接着跳出一个提示框:是否同意用户协议及隐私政策并完成软件安装,只有一个“是”的选择。点击之后,我们所需要的福昕PDF软件开始安装了,电脑变得有些卡顿,右下角还出现一个游戏的弹窗广告。但让央视记者意外的是,安装还没有结束,桌面上就多出了浏览器图标、ABC看图、打印机大师三款软件。这几款软件和弹窗广告是怎么进入电脑里的呢? 



央视记者接着在其他软件下载平台进行体验。在桔梗下载站,试着下载一款名叫“快压”的解压软件,直接点击下载完成,打开文件,也出现了一个醒目的提示:快压,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和软件图标,同样还没等我们看清楚,这个页面就迅速消失了,弹出一个选项:是。这一次我们没有点击“是”,而是直接关闭了这个选项,此时下载界面又跳了出来,用一行不起眼的灰色小字写着“热门推荐”,还有一些同样是灰色的软件图标。这些并不是我们需要的软件,是不是直接关闭下载器就能够不被捆绑软件呢?


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页面,此时又跳出一个对话框:完成安装和点错了。看来央视记者要下载的软件可以完成安装了,点击“完成安装”,随后开始进入正常的安装环节,安装完成后,记者发现,除了想要的快压软件,电脑桌面显示多了六个图标,一个加速器,外加五款游戏。


央视记者随后又在桔梗下载站、腾牛网、ZOL软件下载等平台,体验下载其它的软件,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多了不需要的软件,莫名其妙出现一些弹窗广告,甚至电脑变得有些卡顿。究竟是谁把这些不想要的东西偷偷塞进电脑里的呢?



据了解,用户在这些平台下载软件时,一般有两种方式,直接下载和通过下载器下载。


在调查过程中,央视记者发现,有一家名为马鞍山百助网络公司(以下简称“百助”),其下载器是互联网与网民之间的连接器,与国内200多家软件下载站合作,每日触达用户两千万。央视记者之前体验的pc6软件网、腾牛网、桔梗下载站、ZOL下载站等下载平台,使用的就是百助旗下公司研发的下载器。公司一位高级销售经理对于自家公司下载器的市场占有率颇为自豪。


既然有这么多软件是通过下载器下载,为什么用户平时在下载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下载器呢?



据悉,在与百助公司合作的各个下载站,都有一个绿色的、很显眼的高速下载选择,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提示:提速50%,需下载高速下载器。可百助公司销售部业务经理却告诉记者,这个所谓的高速下载,只是一个噱头。 


百助公司为什么要千方百计以“高速下载”为诱饵,让用户使用其下载器呢?百助销售部总监向央视记者介绍,在用户使用下载器下载所需要的软件时,百助公司还会同时捆绑其它软件。可用户哪里知道,当选择了所谓的“高速下载”之后,等待他们的并不是高速,而是一道道捆绑陷阱。


此外,为了更多的捆绑安装软件,百助公司为用户设置的陷阱一个比一个隐蔽。用户即使将所有默认勾选取消掉,关闭下载器,有时,也会有弹窗广告像“牛皮癣”一样不时出现在电脑右下角,如果用户习惯性地点击右上角试图关闭广告,就很可能会被偷偷地静默安装其它软件。


而诱导、捆绑安装其它软件,只是百助下载器的套路之一,他们还有“狸猫换太子”的更深套路。当用户使用百助下载器下载一款想要的软件时,有时候结果会被替换成别的软件,他们称为“换包”。但工信部2012年下达的《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中便明确,不得以欺骗、误导或者强迫用户下载、安装、运行、升级、卸载软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加大力度持续整顿该行业乱象。然而,通过百助下载器下载软件,却依然遭遇一系列捆绑套路。


用户每通过下载器下载一款软件,软件方会支付百助公司大约0.3元到1.8元不等的费用,想尽办法捆绑用户电脑,让用户下载更多不想要的软件,这让百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百助下载器披着高速下载的外衣,通过软件下载平台,捆绑软件。那么软件下载平台对此是否知情,又是如何把关的呢?央视记者来到了pc6下载站的运营方——长沙聚丰网络有限公司,说起诱导、捆绑安装等行为,公司销售部杨经理表示早已见怪不怪。


推动骚扰电话的黑手


用户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只是用手机浏览了某些网站,并没有留下电话,但是却接到了相关行业的推销电话。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整顿,为什么还有人在拨打骚扰电话?他们又是怎么精准地获取了我们的浏览行为呢?



融营通信,是一家专门为一些电销公司搭建外呼系统、提供外呼线路的公司。公司冯经理表示,有很多电销公司在通过他们的系统拨打骚扰电话,只是话术进行了伪装。


提起骚扰电话,公司冯经理说的大都是外人不太懂的圈内行话。如“陌拜”,即业内对骚扰电话隐晦的称呼。冯经理介绍,通过融营通信外呼系统拨打骚扰电话,可以隐藏真正的主叫号码,防止被投诉。



有了这样的规避技术,融营通信会向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收取每分钟0.1元左右的通话费。大量骚扰电话,为融营通信带来了丰厚的话费收入。



除了融营通信,容联七陌也是一家为电销公司提供外呼系统和线路的公司,它是上市企业容联云通讯旗下的子公司。在这里,骚扰电话同样被隐晦地称作“陌拜”。此外,容联七陌为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推出了另一种技术,来应对用户的投诉和监管。



随着调查的深入,央视记者发现,围绕着骚扰电话这个黑色产业,除了这些专门提供外呼系统的公司,还有人在为骚扰电话提供大数据支撑。


杭州以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以渔公司”),位于拱墅区一个普通的写字楼内。公司唐总经理在数据行业内摸爬滚打数年,经验告诉他,这个黑色产业经常洗牌。公司技术员登录了一家装修公司,通过杭州以渔公司的外呼系统后台,上面记录了某装修公司给用户拨打营销电话的录音。唐总经理介绍,这些用户都是近期用手机浏览过一些家具、装修网站。虽然用户没有留下电话号码,但通过他们的系统却可以直接给用户打电话。



浏览网站的用户并没有留下手机号码,这个系统怎么就能拨通用户电话呢?唐总经理表示,由于每个人手机上对应着一个MAC号(手机识别码),可以匹配到这个手机,因此用户只要浏览网站,就算没留电话,也可以给用户打电话。


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使用这样的数据,杭州以渔公司收取每条3元的费用。为了进一步核实,央视记者也开通了一个外呼账号。随后,杭州以渔公司便下发了近期登录记者想了解的网站用户数据,手机号码虽然是加密的,但可以拨通。



涉及用户上网行为的精准大数据,成了骚扰电话这个黑色产业的“香饽饽”。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公司都在从事类似的业务。除了利用加密的号码给用户拨打骚扰电话,部分公司还能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用手机上网用户的明码手机号码。


郑州绿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号称几乎可以获取登录所有网站用户的明码手机号码。为了证实所言非虚,其业务经理为央视记者提供了近期登录某大型购物平台的用户手机号,全部明码,记者对部分电话进行了核实。



据悉,买卖明码的用户手机号属于违法行为。因此,这样的数据生意,必须通过一个不留痕迹的聊天软件进行交流,交易也只能用虚拟货币。


低配儿童手表成偷窥器


如今的儿童智能手表,硬件强大、功能贴心,实时定位、高清双摄、人脸识别、视频通话。孩子们觉得方便好玩,家长们可以随时掌握孩子行踪。因此,不少低配版的儿童智能手表在各大电商平台畅销热卖。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展开了专门的测试。



3·15信息安全实验室购买了一个有10万+销售记录的儿童智能手表,交给一位小朋友佩戴,然后将一个恶意程序的下载二维码伪装成抽奖游戏,贴在了孩子家门口。这样的抽奖游戏,很容易吸引孩子扫码体验。就这样,恶意程序就轻松进驻到了孩子的智能手表中。同时,工程师已经实现了对这款手表的远程控制。孩子每次抽奖,恶意程序就自动把手表里的重要信息,如位置、通讯录、通话记录等打包实时发送出去。玩完抽奖游戏,孩子下楼玩耍,工程师依然可以实时定位,不间断收集孩子的移动轨迹,轻松圈定孩子的活动范围。



测试人员从后台可以通过多次采集孩子的位置信息来推断,她的家离她的学校,其实很近。大概两三百米,5分钟就能走到。回家后,孩子和姥姥聊天。通过调用手表里的麦克风,身在异处的工程师对谈话内容一清二楚。饭后,孩子在书桌前做手工。孩子的一举一动被随时掌握。


为什么这种深受孩子喜爱、家长信任的儿童智能手表会成为一双时刻偷窥的眼睛,如影随形?测试人员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操作系统过于老旧。这款手表使用的竟然是没有任何权限管理要求的安卓4.4操作系统,距今已将近10年。而它的最新版本已经更新到了安卓12。只要App申请什么样的权限,安卓4.4操作系统就会给App什么样的权限,也不会有任何告知用户和得到用户授权同意的环节。



在如此低版本的儿童手表上,各种App安装后,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拿走定位、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敏感权限。这也就意味着它们能轻易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隐私信息。这些厂家选用低版本的操作系统是出于压低成本的考虑。但是它忽略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给消费者带来了无穷的后患。同样是在安卓系统的手机上,安装App时,系统都会有明确提示:用户是否同意授权。



3·15信息安全实验室专家何延哲表示,现在非常重视手机App的监管,从技术原理上来讲,手机端的很多标准要求放到智能终端上是完全适用的。可能还是关注度不够的问题,让这一类智能终端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上成为一个重灾区。


3·15信息安全实验室也对其他低配版的儿童智能手表进行测试。有的儿童智能手表使用的是安卓9的操作系统,看起来版本较新。安装App时,系统会弹窗提示是否给予某个权限。可是,一旦拒绝授权,App就会闪退,拒绝提供任何服务。



比如打开一款叫“天气”的应用程序。它会出现一个弹窗,索要用户的存储权限。如果只查天气,不需要存储和读取用户照片,所以选择拒绝。然后应用程序又索要拨打电话权限,这也是一个非必要权限,还是拒绝。再次索要定位权限,也是一个非必要权限,也拒绝。然后这款应用程序就马上闪退了。


如此,消费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完全不用,要么就拿所有的权限去换取服务。App的强制索权的行为危害性很大。因为用户为了获得服务,一旦妥协把权限给出去,手表里的信息也就交出去了。孩子的地理位置、图片视频、通话录音等隐私将会被收集,孩子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相关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立即查处“3·15”晚会曝光的信息通信领域违规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用户权益保护工作,针对3月15日央视播出“3·15”晚会报道的以免费Wi-Fi为名诱骗用户下载恶意APP、应用软件平台强迫捆绑下载、骚扰电话、儿童手表安全防护等问题,立即组织认真核查,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严厉查处。


针对以免费Wi-Fi为名诱骗用户下载恶意APP问题。一是对曝光的Wi-Fi破解精灵、雷达Wi-Fi、越豹Wi-Fi助手等3款APP,第一时间下架处理。二是组织相关省通信管理局对3家涉事企业依法进行查处。三是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Wi-Fi连接类APP进行全面技术检测,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针对应用软件平台强迫捆绑下载问题。一是组织相关省通信管理局对曝光的百助网络公司及PC6、桔梗、ZOL、腾牛网等软件下载平台依法进行查处。二是举一反三,督促主要软件下载平台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整改捆绑欺骗误导用户下载软件等违规行为。

   

针对骚扰电话问题。一是责令基础电信企业立即关停涉事企业拨打骚扰电话的语音专线,加强通信资源规范管理。二是组织相关省通信管理局对融营通信、容联七陌等呼叫中心企业进行核查,并依法予以处罚、实施行业信用管理。三是联合有关部门深入整治骚扰电话有关问题,加强源头治理。

    

针对智能儿童手表安全防护问题。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治理,强化技术检测和监督检查,对安全能力不达标的儿童专用移动智能终端,将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处置涉事企业,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强化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针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加强技术检测和监督检查,加大处置和曝光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网络黑灰产业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营造更安全、更健康的信息通信消费环境。


食品安全类


食品安全是历年3·15晚会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今年,3·15晚会曝光了“土坑”酸菜和变味粉条等两个问题。


“土坑”酸菜


插旗菜业是湖南省华容县较大的蔬菜再加工企业,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也为一些方便面企业代加工老坛酸菜包,号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在插旗菜业的清洗车间,一袋袋酸菜被随意堆放在地上,经过机器清洗、切碎、拌料、包装、杀菌,就做成了老坛酸菜包。那么,制作这些老坛酸菜包的酸菜,究竟来自哪里呢?


插旗菜业公司官网介绍,拥有高标准室内腌制池300个,自己腌制酸菜。在插旗菜业的腌制区,央视记者果然看到了标准化的腌制池,工人正穿着特定的工作服进行作业,不过,生产负责人表示,这些酸菜都是用来加工出口产品的,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并不是这里腌制的,而是另有来源。



工人说,清洗车间堆放的这些编织袋里的酸菜都是从外面收购过来的。央视记者跟随公司的货车,在同福村附近一片农田里,找到了腌制酸菜的地方。腌制好的酸菜就在一个土坑里,工人正在把腌制好的酸菜取出、装袋。


在现场,央视记者看到,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就连称量酸菜的磅秤也是直接放到酸菜上。很快货车里就装满了土坑里腌制好的酸菜,央视记者一路跟随,五十分钟后,货车驶进了插旗菜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然而,生产负责人告诉央视记者,插旗菜业并不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老坛酸菜包号称是“老坛工艺,足时发酵”。在一个昏暗的库房里,央视记者确实看到了一些坛子,但工人告诉记者,老坛酸菜包里面的酸菜并没有经过坛子发酵。原来,所谓的老坛酸菜,只是地地道道的“土坑”酸菜。


生产负责人彭经理坦承,虽然插旗菜业有自己的标准化腌制池,从这里出来的酸菜基本不会含什么杂质,但这些都被用来做出口产品,给食品企业代加工的酸菜都是收来的“土坑”酸菜。


同样都是酸菜,为什么会有两套不同的生产方式呢?“就是国内的产品,你到了消费者手里面,里面有一点树叶,有一点纤维,顶多罚你一千(元)两千(元),这个如果到国外去了,至少是罚十万(元)。”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彭经理表示,使用“土坑”酸菜所加工的成品中,可能会含有一些杂质,由于经过了切碎等多道工序,肉眼很难发现。



那么,这些酸菜又是怎么腌制的呢?每年初春,正是芥菜成熟的时候,在菜地的旁边,有一个大坑,工人将从地里拉过来的芥菜倒到土坑里。央视记者注意到,这些芥菜并不清洗,有些甚至带着枯萎发黄的叶子放置好后,加水、盐等,用薄膜包上,盖上土直接腌制。经过三个月,酸菜就腌制好了。


每年7月到来年的1月,厂家会陆续来这里收购酸菜。与插旗菜业所收购的酸菜一样,工人或者穿着拖鞋,或者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



在车间里,大批的酸芥菜被直接卸在地上,有的袋子已经开裂,酸菜直接落在地面上。经过清洗、去根、切割,酸菜被输送到下一道工序。


在调查中,从业者向央视记者透露,由于酸菜的腌制时间短,包装好后,一两个月左右就会发黑变烂,在加工过程中有时会超量添加防腐剂。坛坛俏食品有限公司刘经理表示,虽然超量,但他们对防腐剂的使用早已得心应手,不怕被查。


变味的粉条


禹州是国内较大的粉条生产基地之一。在桐树张村,道路两旁几百亩的空地上,晒满了粉条,工人们正在忙碌着。禹州市夏都三粉厂销售人员说,这些都是红薯粉条,颜色深的是专供做酸辣粉用的。那么,这些粉条又是如何生产的?



几经辗转,央视记者在桐树张村一条道路旁边找到了生产厂家——禹州市夏都三粉厂。生产车间在一个简陋的民房里,现场脏乱,加工粉条的机器上布满了污渍,有的地方已经生锈,生产工人直接裹着编织袋或者塑料布干活。央视记者看到,工人将生产红薯粉条所用的原料倒在地上,铲进搅拌机。这是什么样的原料?



在一个狭长的过道摆满了一袋袋淀粉,上面标注着木薯淀粉。老板坦承,这就是他们生产红薯粉条的原料。由于木薯淀粉的黏性很高,为了做成粉条,生产过程中还得加入15%左右的玉米淀粉缓解黏度。央视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工人将少量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混合在一起,铲入机器中,经过多道工艺,就做成了粉条。这样的粉条,在当地被称为“通货”。


木薯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粗生易长,是热带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红薯是旋花科番薯属植物,在我国有广泛的食用习惯。市场上,木薯淀粉每斤不到2元,而红薯淀粉每斤4元左右。为了省钱,用木薯淀粉代替红薯淀粉是当地常见的生产方式。



做好的粉条被拉到附近的空地上晾晒,旁边紧挨着一个厕所,污水流得到处都是,散发着阵阵恶臭。负责人说,粉条晾晒好之后,一般都不做任何包装,直接发给批发商,有时也会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包装。负责人拿出了包装袋,上面赫然写着“红薯粉条”。禹州市夏都三粉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可以生产5吨这样的木薯粉条,大多被当作红薯粉条销售出去。


央视记者走访了禹州多家粉条生产厂家,发现这些厂家基本都是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生产所谓的“通货粉条”。就是这样的粉条,最终却以红薯粉条的名义卖给消费者。


失速的电动自行车


近些年,由于电动自行车速度过快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



然而,央视记者在不少城市看到,一些挂着新国标牌照的电动自行车依然在路上超速飞奔。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分别走访了一些城市的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表示,虽然国标对电动自行车速度有明确限制,但是他们可以在上牌以后利用技术手段解除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限制。这一技术手段称为“解码”。


哈啰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我们有一个解码器,解过码之后,它就解除限制,原来它是国标的,只能骑25公里/小时,解完了之后它就可以骑更快了。


绿源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我们有解码器,把码弄一下就好。


新日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解了码,在35公里/小时左右。解码很方便,很快,就是几分钟的事情。


金箭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这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每个地方如果说不解码,没有人会买的。


央视记者走访了多个品牌的电动自行车专卖店,他们几乎都承认,可以通过解码将车速提高到每小时35-40公里。对于这种明显的超标行为,不少专卖店也早就有了专门的应对手段。


台铃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仪表上永远显示25公里/小时,就是交警抓到了也没事,一拧还是25公里/小时。


哈啰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表上只显示25公里/小时,但是它跑起来速度不止25公里/小时。


新日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显示屏上显示25公里/小时,但是速度确实是35公里/小时,我们自己调的,这个显示不了35公里/小时。警察如果看到35公里/小时肯定超标了。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第4条第3款明确要求,厂家出厂的电动自行车的软硬件均应当具有防篡改设计,防止擅自改装或改动最高车速等。既然有这样的规定,这些经销商为什么还能轻易解除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限制呢?



在骑安达车业的库房内,工作人员拿出他们为专卖店配备的解除限速的解码器,只是简单一按遥控器,速度限制就被解除了。解除限速以后的车速明显比之前快了很多,据厂家工作人员介绍,解除限速以后的车速基本上可以达到每小时35-40公里左右。


与骑安达不同的是,无锡浜马车业的解码器是一个加装在电源附近的装置,接通电源以后限速就解除了。记者试骑了一下解码后的电动自行车,果然很容易超速。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当行驶车速达到15km/h时持续发出提示音。但是这种用来警示安全的提示音却被厂家的解码器一并给消除掉了。


江苏蓝君科技有限公司是无锡一家专门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厂家,他们同样为经销商准备了解除限速的解码装置。不仅可以解除限速,而且江苏蓝君科技还有一套技术,让电动自行车仪表不显示超速,在该公司的一个库房内,央视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对一批仪表进行改造。工作人员告诉央视记者他们会根据客户需求,提前把仪表改成速度最高只显示每小时25公里。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相关技术规范明确要求厂家应该有防止篡改最高车速的设计,然而实际上,电动车厂家在背后不仅预留了后门,甚至为经销商提供了解除限速的装置。


电线电缆安全岂容打折


广佛机电五金城是华南一带最大的五金市场,部分经营电线电缆的商家都有同一规格两种价格的线缆出售,即非标和国标。商家解释,所谓非标就是低于国家标准的电线电缆,价格比国标便宜10%到40%左右。在央视记者询问的几十家经营电线电缆的商户中,至少有三成以上都在经营非标线缆。这些商户还表示,虽然都是非标产品,但国标该有的东西都有,可以掩人耳目。这些非标电线电缆来自于哪里?


广东省揭阳市棉湖镇集中了很多小型的电线电缆生产厂家,央视记者首先来到了一家名为“世海电缆”的厂家,负责人陈经理从库房里拿出了一卷刚刚为客户加工好的电缆。


世海电缆负责人: 这是厂标的。


记者: 不是国标的?这是几折的?


世海电缆负责人: 6折,减小一点,比如国标是48根,减成40根也行,达不到国家标准,现在6折就可以了。


原来,厂家所谓的“6折”是国家标准的6成,业内称之为“打折线”。在车间里,正在生产的就是打折线,这款线缆按国标应该含有32根铜丝,但厂家只放了26根。即厂家生产非标线缆就是按照比例少放铜丝。



此外,世海电缆在线缆的外皮上也做起了手脚。电线电缆外皮分为70℃绝缘、90℃绝缘等PVC材料。国标要求,能够耐受最高70℃到90℃的高温,而劣质绝缘材料可能在较低温度时候就会导致损坏,出现安全隐患。虽然是非标产品,但央视记者看到,产品上却配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合格证。


这些披着国标外衣的打折电线电缆安全性有保障吗?央视记者将从世海电缆购买的三种规格的线缆送交专业的实验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打折线的电阻全都超出国标35%以上,这意味着耗电增加、容易发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021年12月,广东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采购了87款线缆,经过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其中48款不达标,占本次抽检数量的55.17%。其中涉及电线电缆安全的电阻和绝缘性能两项重要指标不达标率占到40%左右,个别品牌线缆,电阻甚至超标两倍以上。


这些非标线缆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呢?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的PVC绝缘电缆电性试验,标准要求在2500伏特电压下5分钟不击穿。而当试验开始后,仅仅几秒钟,这非标线缆就被击穿冒出了火花。



下图是根据国家标准电缆和光缆火焰条件下做的垂直燃烧试验。标准要求,在供火20分钟后,碳化范围不超过2.5米长度,而两种非标线缆,经过20分钟燃烧,绝缘层、护套全部碳化,没有任何剩余。





合央视财经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编辑:左宗鑫


➤ 习近平: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

➤ 工业经济、专精特新……你关心的热点,部长们都回答了

【社论】奋力谱写中国工业高质量稳增长新篇章

➤ 何立峰: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 李稻葵:建议取消摩托车按年份强制报废的规定

➤ 连续12年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总量达31.4万亿元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