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卢浮宫作品赏析——《未完成的拿破仑画像》

2016-11-23 康越


作品:《未完成的拿破仑画像》

作者:雅克·路易·大卫

年份:1797年

材质:布 油彩

尺寸:65×81cm

馆藏处:巴黎卢浮宫

  

这是画家在拿破仑重新掌权时为拿破仑画的一幅尚未完成的重要画像。法国大革命期间,大卫是雅各宾派的负责人之一。1792年大卫被选为国民公会议员。1794年的“热月政变”把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送上了断头台,大卫也被捕入狱,经他的学生奔走营救得以出狱。大卫十分崇拜拿破仑,1797年拿破仑掌权,重新起用他,他成为拿破仑一世的首席宫廷画师,这幅画就是1797年作的,为什么没有画完,原因不详。接着他陆续为拿破仑创作了许多大型歌颂作品:《加冕仪式》、《授旗式》、《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拿破仑在办公室中的肖像》等作品。大卫一生的荣辱也就和拿破仑紧密相连。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波旁王朝复辟,大卫逃亡到布鲁塞尔。10年后在郁闷中客死异国。




雅克·路易·大卫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雅克-路易·大卫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五金商家庭,9岁时家庭发生变故,父亲被杀,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大卫由皇家砖瓦匠的叔父抚养,在亲友帮助下被送到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画家弗朗索瓦·布歇那里学画,布歇发现大卫的气质与自己的洛可可风格不一致,就将他转到皇家美术院教授约瑟夫·马里·维恩门下。 

雅克-路易·大卫并不属于才华横溢那种类型的画家,相反,他个性沉默寡言,喜欢思考,不太合群,缺少典雅,使人感到少年老成,大卫以惊人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精神,认真地学习过尼古拉斯·普桑、布歇、让·巴蒂斯特·格勒兹和卡拉瓦乔。

自画像



1771年,23岁的雅克-路易·大卫第一次参加罗马奖考试,考题是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战神马尔斯的战斗,艺术风格基本上是模仿洛可可风格,但是人物形象情绪激烈、步伐沉重,因此,这副作品因为画面很不协调而落选。

直到27岁,历经3次失败后的雅克-路易·大卫才获得罗马奖赴罗马留学。大卫在罗马学习期间为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遗迹所感动,产生了研究和学习的浓厚兴趣,大卫下决心暂时不搞艺术创作,专心钻研希腊罗马雕刻,认真画了4年的素描,32岁时曾带着一幅素描稿《帕脱克卢斯的葬仪》回巴黎沙龙展出。在接受古代艺术影响的同时,大卫在思想政治上也受到古罗马共和政体的潜移默化,滋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热情。后来大卫竭力想借用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样式,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自画像


雅克-路易·大卫最初的创作都是从古希腊罗马的传说和艺术中寻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艺术样式视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大卫认为,古代是当代画家的学校,它是当代画家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

后来由于接触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党人,如雅各宾党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等,雅克-路易·大卫在政治思想和艺术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这时起大卫就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艺术为反封建斗争服务,逐渐走进现实主义潮流。雅克-路易·大卫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从此,大卫把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使用,作为战士登上了画坛和政坛。大卫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兄弟宣誓》。


自画像


如果说洛可可艺术是路易十五时代为适应快要上断头台的没落贵族阶级的空虚心灵的需要,那雅克-路易·大卫的艺术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大革命服务的。大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艺术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比启蒙思潮下的写实主义更进一步地描绘了时代的革命斗争现实,他借历史题材揭示如何建立和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与新的社会风尚的革命思想。当大革命的风暴到来时,雅克-路易·大卫不仅仅是画家,他还作为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大卫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成为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战友,并以国民教育委员的身份从事大量的革命艺术活动。大卫公开倡导艺术必须为政治斗争服务,他说:“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为了帮助某一个政治概念的胜利而存在”。


在大革命中,雅克-路易·大卫根据国民议会的建议创作了一些具有鲜明革命时代特征的肖像画,其中最杰出的是《马拉之死》。


1794年是雅克-路易·大卫艺术生涯中最光辉的年月,他的艺术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性,并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的时代生活相结合,成为一位革命艺术家。但是随着“热月党”政变,雅各宾党政权被推翻,大卫被捕入狱,出狱后看到国家发生的变化令他触目惊心。革命的理想破灭了,整个社会陷于黑暗恐怖的深渊,这使大卫心灰意冷,又无能为力。从此在创作上雅克-路易·大卫放弃了现实的题材,又沉浸在对古代社会的向往之中,再也没有画过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大卫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停止了一切社会活动,情绪非常消沉,艺术生命也面临枯竭。这时的画家期望和平,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了《萨宾妇女》。 


我们从雅克-路易·大卫的经历和艺术生涯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艺术家只有投身于时代的变革,才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一旦脱离时代和人民大众,艺术生命也就枯萎了。大卫给后辈的艺术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大卫曾说过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至今对我们艺术创造仍有教育意义,他说:“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他还说:“拿调色板的不一定是画家,拿调色板的手必须服从头脑”。这些都成为画家的箴言。


当拿破仑夺取政权建立帝制以后,雅克-路易·大卫又为拿破仑服务,成为帝国的首席画家,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很多反映拿破仑的英雄业绩和形象的作品。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将曾对处死路易十六投赞成票的大卫驱逐,他被迫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此后大卫再也没能回到法国,1825年,大卫死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拿破仑·波拿巴穿越大圣伯纳德山口


在与奥国的干涉军战斗中,拿破仑以英勇大无畏的精神冒着冬天的严寒与雪崩的危险,出其不意地越过圣贝尔纳山险坡,带领主力军向敌人腹地前进。在画家的笔下,拿破仑被描绘成英勇、果敢、坚毅的统帅形象,他挥手勒马向上的雄姿以对角线趋势充满画面,整个世界统统在他的脚下,坡石上刻着永垂青史的名字。

在拿破仑执政的十年里,达维特创作了一系列为皇帝颂德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显示了画家非凡的艺术才能。在《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一画中,画家为拿破仑塑造了一个神奇十足的理想化形象,他脚跨骏马,威风八面,背后是绵延的山丘,山上有进行中的军队,拿破仑看了之后,大家赞赏,还特意吩咐画家复制两幅,以供部下观赏。后来做了皇帝后,他还让达维特为他的加冕仪式创作一幅纪实作品。

这幅著名的古典油画的历史背景是:1794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拿破仑军队进入意大利后,给那里的奥地利军队出其不意的打击,用一个月时间结束战争。这场战役的胜利,提高了拿破仑的威望和地位,这次战争的胜利为拿破仑登上皇帝宝座打开了通道。

拿破仑军队穿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山口积雪的陡坡上情景;拿破仑脚跨骏马,威风八面,背后是绵延的山丘,山上有进行中的军队,拿破仑红色的斗篷使画面辉煌激昂,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加强了作品的英雄主义气势。

凡尔赛博物馆绘画部总策划人克莱尔·康斯坦女士介绍说,拿破仑对这幅画的创作进行了干预,要求对真实的历史细节作修改。其实,拿破仑翻山时骑的不是马而是驴子,穿的是普通军大衣而不是红色斗篷。他之所以要求做这样的修改是为了渲染其“英雄的气概和史诗般的远征”。

年轻的拿破仑,充满梦想和自信,他的手指向高高的山峰。昂首挺立的烈马与镇定坚毅的人物形成对比。拿破仑被描绘成英勇、果敢、坚毅的统帅形象,他挥手勒马向上的雄姿以对角线趋势充满画面,整个世界统统在他的脚下,充满了睥睨天下的英雄气概,画家为拿破仑塑造了一个神奇十足的理想化形象。

画家达维特在拿破仑的缰绳上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当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绘制这幅画时,拿破仑只有28岁,而且已经是一名令人生畏的将军,在5年中第二次在意大利击败了奥地利军队。西班牙的查尔斯四世委托大卫完成这幅作品。拿破仑拒绝作模特,但他把自己在马伦戈之战中所穿的军装送了过来。他想要自己的形象表现出“烈马之上的冷静”,而不仅仅是像大卫建议的那样,只带着一把剑。最后的成本充满了政治宣传意味,拿破仑也让人想起汉尼拔和查理曼大帝,后者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而且拿破仑被绘制成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坐在站立起来的马上,身着火焰般的盛装;在现实中,他穿的是灰色外套,骑的是一头驴。对角线式的构图,暗示拿破仑带领自己的军队向前、向上。

当大卫绘制这幅肖像时,他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他毫不犹豫地跟随了拿破仑,被后者的英雄主义光环迷住;他在作品中美化了拿破仑,满足自己的理想。这幅作品中,最初拿破仑披着一件黄色大氅,后来遵照拿破仑的命令重画多次,大氅的颜色也改了很多次。


《苏格拉底之死》


画作《苏格拉底之死》是画家达维特创作于1787年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1789年,雅克·路易·达维特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而被诬陷引诱青年、亵渎神圣,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画中所描绘的就是苏格拉底服毒自杀的情节,在一个阴暗坚固的牢狱中展开,苏格拉底庄重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们分列两旁;牢门半开,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使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格外突出;苏格拉底位于视觉中心位置,他裸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和坚强的意志,高举有力的左手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镇静地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面临死亡毫无畏惧。弟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演讲,竟忘了老师死亡将至。

哲学家、思想家黑格尔说:“只有当一个可敬的人遭受无辜的灾难或冤屈的时候,我们才特别称之为悲剧;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他无辜被判处死刑,这是悲剧性的。”苏格拉底之死,是他为自己的信仰而殉道。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精神史上的重大事件,与四百年后神殿祭祀诉那撒勒人耶稣可堪比较。

面左边一组人物主要描绘亲人们有的陷入深深的悲哀,有的扶墙悲痛欲绝,这是一幕人生悲剧,为了突出苏格拉底不屈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画家有意在画面前景地面置一打开的镣铐和散落的手卷本,这引起人们对苏格拉底铁窗生涯的想象,增加了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敬。达维特在人物塑造上既保留了古典主义的造型规则,又着意于人物精神面貌和情感联系的刻画,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拉之死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阁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民之友”报的主编,他以犀利文笔猛烈抨击法国封建王朝,宣扬共和思想,遭到王党的嫉恨。 由于为了躲避迫害长时间躲在地窖里工作而染上湿疹,不得不每天泡在浴缸里几个小时并且处理工作和文件。

一天,保皇党女刺客,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谎称自己是一位共和党人的遗孀,五个孩子的母亲,请求马拉接见并给予帮助。正当马拉阅读她递上的纸条时,凶狠的女刺客用匕首刺进了马拉的胸膛,他倒在了血泊之中,马拉被害的消息一时震动了巴黎城。大卫是马拉的朋友,当他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亲眼目睹了马拉被害的惨相,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

这幅竖构图的画面非常简洁,背景那片毫无修饰的墙面,仅有光线的些微变化,马拉靠在一个浴缸里,他一只手无力地垂落在缸外,另一只手拿着字条,头后仰,面部带着平静的表情,就像工作劳累后闭目小憩一样,鲜血从他的胸膛流出。马拉由于患有皮肤病,不得不每天数小时浸泡在药水中治疗,他常一边治病一边处理公务。大卫便把马拉表现为在浴缸里工作而突然遇刺身亡。

整个画面平静、庄重,省略了一切无关大局的细节,力求简单质朴,既无纷繁的色彩,也无复杂的透视和道具。尽管表现的是可怕的暗杀,画家丝毫没有渲染血腥和恐怖,而是着意刻画马拉之死的崇高和宁静。由此可见画家在他的创作中始终遵循古典艺术的原则,力图保持更多的理性。

《马拉之死》表现的就是马拉在浴缸中被刺死后的场景,画中的马拉表情充满愤怒和痛苦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画面上没有繁多的色彩,也没有复杂的缩短法,力求单纯。

大卫试图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


总的来看,雅克-路易·大卫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大革命的艺术家,他将艺术同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他还以严谨准确的造型对素描艺术作出了贡献。

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主要有:《荷拉斯兄弟宣誓》《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1807年)、萨平妇女戴花冠的维斯塔贞女等。


《萨平妇女》


萨平妇女(萨宾妇女)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主题,被历代画家描绘过。它取材于古代罗马故事,相传罗马人建国后缺少妇女,于是他们便将萨平城青年妇女劫夺来做自己的妻子。萨平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经过几年积蓄力量后,他们向罗马人宣战,决心夺回自己的姐妹。当罗马武士同萨平军队展开生死搏斗之际,已为罗马人之妻并生下孩子的萨平妇女痛苦万分,她们冲到两军之间,用自己的身躯将其分隔开。因为一方是她们的父兄,另一方是她们的丈夫。大卫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在画中并未渲染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而是把一个个裸体武士画得像舞台上的演员,摆着优美的姿态。只有那些英勇无畏的妇女和地上哭喊着的孩子们引起观者的同情和怜爱。


《戴花冠的维斯塔贞女》



《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




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


这幅:《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是被维纳斯(Aphrodite)和三美神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希腊神话中的Ares)。三美神中两位美神取走马尔斯的头盔和盾牌;马尔斯自己也主动交出宝剑;另一位美神为战神送上美酒;维纳斯也为自己的情人戴上花环;小爱神(eros,丘比特)解开父神的鞋带,这一切表明战争已经结束了,让立功的勇士们尽情地享受美酒和爱情,表现出画家祈求和平的愿望。

 画面的布局十分讲究,三美神被置于背景中,中景是享受爱情美酒的战神和爱神的主体形象,人体组合成大X型,背景是希腊科林斯式柱头,这是古典主义画家爱用的背景装饰造型,横竖的直线衬托前景人体姿态的曲线变化,造成线条和色彩的对比美感,这一切人物环境又凌驾于云朵之上,翻滚的云层使画面又朦上一层神秘之感,这是现实与幻想、具象与抽象、古典与现实的结合。

1824年,他的 作品《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在巴黎展出——大卫想在这幅画中显示一下自己新的法兰德斯式的色彩,可是内行人一致指出(而且这是梯也尔的评语) 大卫这幅画中的新的色彩,与他的风格是不协调的,这仅仅是把抽象的颜色填到抽象的形式里去,这只是上色,而不是色彩。


大卫说:“艺术家必须是哲学家……艺术天才只能走理性的火炬所照耀的道路。”


《1804年10月5日军队在五月广场向皇帝宣誓》


《1804年10月5日军队在五月广场向皇帝宣誓》是一幅历史画,描绘军队向称帝的拿破仑宣誓效忠,拿破仑授予他们军旗。场面宏伟,军人们群情激奋,表现出拿破仑无上权威。就绘画本身而论,这是一幅现实主义作品,但由于逢迎造神而使画面过分渲染崇拜气氛,政治色彩浓重,艺术只是降到为这一历史事件树碑立传之功能。画家以极精致的笔法描绘了众多人物肖像和衣着配饰,具有物质感,是古典主义中的细密形式,但是服饰的繁琐、旗帜的喧哗有夺人之处。


《运送布鲁特斯儿子尸体的军士们》

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特斯(公元前85-公元前42年)古罗马第一个推翻暴君统治的英雄,他把神圣的罗马大皇帝驱逐到国外,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并成为贤明的执政官,叛乱者塔克文暗中联络和煽动一些贵族青年,妄图里应外合推翻共和国,但这一阴谋遭到了挫败。参与叛乱的贵族青年全被抓了起来,这里面还有布鲁特斯的两个儿子和另一个执政官的两个外甥。审判叛乱者的地点设在罗马的中心广场,全罗马城的人民都参加了这次审判。布鲁特斯亲自审判了参与叛乱的他的两个儿子,布鲁特斯用束棒处死了自己参加叛乱的两个儿子和其它叛乱者,坚决捍卫了罗马的共和制和神圣的法律。画家大卫借这一题材热情赞颂了为国家利益而大义灭亲的贤明君王。

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是武士们将被处决的儿子尸体抬进大厅的一个瞬间,布鲁特斯的妻子作为母亲悲痛欲绝,两个女儿恐怖地依偎著母亲;布鲁特斯显示出一种刚毅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性格,画面构图遵循古典主义的对称式均衡原理,人物被置于罗马建筑的圆柱前,使画面更显庄重神圣。

毕竟用束棒处死了自己参加叛乱的两个儿子,他们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这时作为父亲不可避免地陷入常人所具有的痛苦之中。

画家特意将他安坐在一尊古罗马的英雄雕像投影下,利用朦胧模糊的光影既表现了布鲁特斯的形象又刻画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英雄的雕像是他依托的精神支柱,隐约的人物动势中体现出坐立不安的心态,但是不安中又含坚定,他高举两个手指表示共和国的兴旺就是最高的法律。这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戏剧性场面,是情与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矛盾冲突的场面,画家在这里为人类树立了一个有血有肉正直无私的君王形象。

这幅画是路易十六让达维特画的,尽管当时的宫廷反对,这幅画还是于1789年革命开始的时候在沙龙展了出来。戴维根据一个戏剧的内容创作了他的故事,在严肃的陶立克式柱型〔画家十分喜欢这种柱型,因为它具有朴素的特点〕构成的画面上有几个悲怆的妇女,光线正好照在她们身上,面对发生的悲惨事件,她们既绝望又无能为力。左侧一个门廊把舞台分割开来,布鲁特斯〔公元前六世纪罗马共和国的第一任执政官,后来刺杀西泽,引起罗马帝国一连串的变化〕正好坐在那门廊的前侧,他被半明半暗的光线包围着,这种半明半暗的光线正好提示着正在发生的悲剧。布鲁特斯的目光射向观者,光线照着他儿子的尸体,尸体悲惨地陈列在他的背后。画面上父亲沉默而悲伤的神情,女人们的痛苦而无助的表情,护从无声而平板的进出及死去的儿子的尸体,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戏剧,非常戏剧性的画面。这出戏不仅仅是在写家庭,而且边涉及到远超过个人感性的社会大众对“善”的价值判断



《吉娜维芙·杰奎琳·佩库尔的画像》



《雷卡米耶夫人的肖像》


《雷卡米耶夫人的肖像》是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雅客-路易·大卫在1805年绘制的一幅画布油画,原作尺寸是225cm X l48cm,现收藏于巴黎卡那维特美术馆。

39岁那年夏天。雷卡米耶夫人在瑞士邂逅了普鲁士王子,她恋爱了,但因离婚不成,只好割舍这段恋情。这幅肖像画就是她送给王子的纪念品;念念不忘的王子,30几年来睹物思人,直到王子去世之后,才依照遗言把画送回到雷卡米耶夫人的身边。

学院派画家雅客-路易·大卫(David 1748~1825年)最好的肖像画之一是一幅没画完的画。

大卫的模特儿是当时的社交女王——雷卡米耶夫人。多少王公贵族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连皇帝拿破仑向她求爱也遭到拒绝。

这位绝世美人茱丽叶,本身就似一篇迷离的传奇故事。

15岁时,她嫁给比她大27岁的银行家杰克·雷卡米耶,有人说她的丈夫有“身体缺陷”,更有人说她的丈夫就是她的亲生父亲,他之所以娶自己最爱的私生女,是为了将来在危急的社会环境下,她可以以妻子名义继承财产。

人们流传着,茱丽叶就是因为以法文中“白色的结婚”的形式,而保有处女之身。

茱丽叶妩媚地横卧在像一艘小船的长型沙发上。她正当23岁绚丽的年华,优雅可人,但带着些纯真淘气。大卫希望将她塑造成献身古罗马女神威司塔的处女。

“雷卡米耶夫人,在这画面上,你将化身为现代威司塔女祭司。”大卫试着向他的模特儿说明他的构想,接着闲聊到茱丽叶身上的衣服。

“雷卡米耶夫人,听说,你不仅是社交界的第一名嫒,也是流行女王,是吗?”

“您过奖了。”茱丽叶慧黠地微笑着说。

“像你身上这套希腊风的白色长裙,似乎正是现在上流女士的最爱。”大卫问道。

“是啊!现在流行复古,事实上,这仿古希腊的卷发发型,也正在巴黎大受妇女欢迎。不过,关于颜色,我有自己的原则。我不喜欢灿烂的色彩,我在大卫与茱 丽叶的合作中,一开始,因为茱丽叶常常迟到,画家就已心生不满。到了后来,茱丽叶突然拒绝再摆那种姿势作画。这一天的画室,似乎正在蕴酿决裂的风暴。

“大师,真的很抱歉,我不满意您将我的黑发画成咖啡色,这不像我。”茱丽叶已私下请大卫的弟子杰拉另外帮她画一幅“比较像她本人”的肖像画。

知情的大卫,本就对这件事非常生气,今天决定一次摊牌:

“雷卡米耶夫人,淑女虽然性情反复无常,但画家也是一样的。请让我依照我的方式去画,这幅画我打算到此为止。”

从此,大卫把这张画丢弃在一边,直到画家死后一年,被卢夫尔博物馆收藏之后。这幅没有完成的画因而被认定是他最好的肖像画之一,茱丽叶也以法国古典美人的永恒形象长驻在人们的心目中。



教皇皮尤斯七世



苏珊娜·乐·佩尔蒂埃·德·圣法尔若



年轻的安格尔



伯爵夫人和她的女儿



莱昂尼达斯在塞莫皮莱



菲利普·劳伦特·德·朱伯特



萨福和菲昂



圣罗奇祈求圣母结束瘟疫



阿喀琉斯的愤怒



战神和密涅瓦的战斗



告别的勒马科斯和尤嘉丽


普特洛克勒斯的葬礼



泽奈德和夏洛特·波拿巴


网球场宣誓


巴拉之死


塞内卡之死

雷蒙·德·维尼那克夫人

安提约古和斯特拉托妮可


《贝利撒留行乞》


贝利撒留曾经非常成功,他是查士丁尼帝国大军中等级最高的将军,富有,令人羡慕,而且权倾一时。现在,他胡须斑白,双眼失明,一文不名,在街中乞讨。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力量,因为宫廷争斗而失势落难。画面左边的士兵曾听命于他。现在,他曾无比艳羡的将军这样缺吃少穿,身份如此卑微,看到这里,他震惊不已。

衰老导致的苦痛和悲哀,尽人皆知。但将军早年间的无限风光,让这一切看来更加震撼人心。权力和能力,在自然目前必然会败下阵来。将军身上就是这样发生的。他曾像你我一样,甚至比你我还要光鲜、成功。或早或晚,这样的事情可能会在你我身上发生。

尽管如此,这幅画的重点不是要让我们感到郁闷,而是要让我们在心中看清楚:我们都很脆弱,都将终有一死,都无法完全控制我们的生活。把心思放在更重要的担心上:不管我们在某个时候多么辉煌显赫,命运可能很残酷,死亡将会降临;我们就能对不那么严重的苦难看得更清楚,就算常常会觉得它们很严重。

听到坏消息,是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确实伤害很深。但是这样的哀愁会让其他人产生充满柔情。因为他们的痛苦,我们爱这些人。他们的痛苦,或早或晚,将属于我们。


英国政府



丘比特和普赛克



恩底弥翁入睡




《皮埃尔夫人和她的儿子埃米尔》


《皮埃尔夫人和她的儿子埃米尔》是一幅写生肖像画,坐著的皮埃尔夫人一手拿著花束,一手领著幼儿,姿态典雅、洒脱。画中的少妇皮埃尔夫人和孩子神态自然,夫人帽子上的绿色饰带与腰带相呼应,衣裙的垂挂褶纹富有疏密节奏感,单纯的背景衬托出前景人物。作品以白色为基调,用翠绿、玫瑰红和赭黄作陪衬,色调和谐统一,画境纯洁美好。在这幅肖像画中,画家大卫表现出更多注重个性和情感的描绘,使画中人物神情自然而真实。

皮埃尔夫人的一只右手背上的血管清晰可见,这只手:柔嫩、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此刻;使我们仿佛感受到了,皮埃尔夫人右手背上的血管里血液的流动。



斯坦尼斯·科斯特卡·波托茨基



赫克托尔



帕里斯和海伦



艾蒂安·莫里斯·杰拉德




《拿破仑在杜伊勒里宫学习》


《拿破仑在杜伊勒里宫学习》是一幅拿破仑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肖像,画家以照相式的姿态和细腻地笔触描绘了拿破仑的真实面貌和冷峻坚毅的精神。画面顶天立地的形象构图,以白红黑三色为主色调塑造形象,以白色衣裳为主衬以黑外套,点缀醒目的红色饰边使画面典雅、庄严、素静,单纯中有变化。环境道具配景以直曲线相间,刚中有柔,这些都辅以刻画人物的个性。


雅各布斯·埃因霍温



帕特罗克勒斯



戴头巾的年轻女子



阿尔方斯·勒鲁瓦



伯爵夫人



安托万·洛朗和玛丽·安妮·拉瓦锡



伯爵夫人达茹



查尔斯·路易斯夫人



荷拉斯兄弟之誓

(来源于网络,小编收集整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