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也听不到“阿要辣油”的吆喝,马台街如何去找夜市记忆

2016-10-08 眉间尺 南京有个号


你未必到过马台街,但是你应该听过这个地方。“每天晚上六点半,我就来到马台街,推着我的老王馄饨摊……”一首《喝馄饨》唱的就是马台街的夜市生活。


这里曾是南京最有烟火气的街道之一。一到夜晚,南北向的马台街简直就是一个小型不夜城,灯如昼,人如潮。公交车开到里面就堵得走不动。小贩们在这里掘金,小青年们来这里约会,居民们把这里当成游乐园。


来逛夜市的人,对生活好像很容易满足。潘西吃一份臭豆腐买几个小挂件就很开心,小杆子甩出百元大钞就感觉承包了整个烧烤摊……


2007年夜市关闭之后,马台街再也听不到那句“阿要辣油”的吆喝。如今的马台街,如何去找当初的回忆?


by西祠网友“cs8998cs”

那时候,夜市还在。每当夜幕降临,夜市的摊贩们开始摆摊迎客,马台街进入了一天中最巅峰的状态。



by西祠网友“cs8998cs”


马台街夜市里的食物,你要说味道有多美味其实谈不上,卫生也不讲究,但那股子热闹劲却是动人的。有时候,混在人堆里,就是心安。



by西祠网友“马台街夜市”


臭豆腐、旺鸡蛋、肉夹馍、平桥豆腐羹、锡纸烤翅、龙虾、印度飞饼、巧克力魔法喷泉……一个瓦亮瓦亮的灯泡就照亮了一个小吃摊。灯光下的食物总是让人特别有食欲。摊贩们聚在路中间摆摊,拼成方阵煞有阵势。公交车想从这里穿过难于上青天。



by西祠网友“马台街夜市”


闻着各种烧烤炒菜味,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就是简单的小幸福。一趟夜市逛下来,不吃个三五样,感觉白来了。潘西们吃饱了,再去小商品摊点晃晃,挑几样小饰品,不知疲倦。


那时,看碟是消磨时间的方法。吃饱喝足,逛逛卖碟片的摊子,普通青年来张D5,2B青年来张D9,文艺青年来张蓝光,摇滚青年来张打口,每个人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所爱。



by西祠网友“马台街夜市”


马台街捧红的夜市小吃里,一定少不了热乎滚烫的梅花糕。去的不巧,排上一个小时队的情况也是有的。梅花糕的最外面是香糯松软的糯米和小圆子,吃到里面有甜甜的豆沙。吃梅花糕忌讳心急,不然第一口下去就会被烫到。曾经,马台街有一家宋氏梅花糕,老板拜的一个姓宋的师傅学的手艺,还高调地制作了一块标牌,说自家的梅花糕上过中央台的一档《农民之友》栏目。生意好的时候,一块五一个的梅花糕,一晚上能卖出3000个。




如今的马台街,没有了流动的梅花糕的摊位。但梅花糕还在。孙氏梅花糕门脸小得只能容得下老板和炉灶。三块一杯的价格,性价比感人。从炉子上起出一个紫薯梅花糕,一口下去,糯米甜香顺着热力发挥出来,吃起来有微微烫口的鲜活。




童家巷口的左师傅梅花糕,算得上网红了。豆沙和水果馅的都比孙氏梅花糕贵上一块钱。下午茶时间,小小的店铺门前人头攒动,一炉新做的梅花糕还没出锅,就已经被心急的瓜分了。一杯梅花糕到手,味道还是很美好的。小圆子配着西瓜仁、葡萄干、小枣子,吃起来不单调。




马台街上,老王的馄饨摊没有了,老头盖浇饭一直都在。这家盖浇饭也曾出现在那首《喝馄饨》里:“你不会让我去买老头盖浇饭包?不就一碗白饭加个鸡蛋。乖乖弄得皮肚,再搞得猪肝。哎油,吃多了小心会得脂肪肝……”


老头盖浇饭重新装修过,价格也在与时俱进,可是味道只能说差强人意。去怀旧的老客,总感觉口味不如过去。点一份猪肝盖浇饭,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大,一份下肚,往往饱得没有想法了。



微博网友“林珊珊_Sunny”


马台街的夜市消失了,路边摊还能碰到。夜晚,来上一碗炒面,时光一下子倒退到过去。那一年,你第一次坐在马台街的街头,也是一碗炒面,那份饱足感又简单又幸福。



by西祠网友“cs8998cs”


1991~2007年,一个属于马台街的夜市时代。2007年5月,存在了16年的马台街灯光夜市关闭,这里的喧嚣注定成为一段城市记忆。


住在附近的居民,对夜市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看着夜市从无到有,人气越来越旺。烦恼也随之而来,平静的生活没有了,这里变得脏乱吵,交通拥堵……可是,当马台街夜市彻底消失之后,生活又少了什么。


那一年,我们马台街夜市上买的首饰,至今还没有褪色,买的碟片却早就读不出来了。没有了夜市的马台街,再无夜生活……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关注南京人的生活 | 陪你吃逛吃逛

☟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