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深度好文丨中国和日本究竟谁才是欺软怕硬?

2016-12-23 伍豪 听凨

听凨(tingfeng360)——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数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听凨”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阅读体验。


11月1日,《日本经济新闻》刊发署名村山宏的文章《中国和日本,究竟谁欺软怕硬?》。文章指出,从日本的战争史来看,“日军发动攻击的国家数不胜数,包括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无论这样是对还是错,但日本并没有一直畏惧强者”。

那么为何日本“一心要与中国对抗”?作者指出,原因在于“普通的日本人不满意中国的体制,因此害怕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作者进而表示,“希望中国能建设成一个让日本人憧憬的国家,如果能变得让普通日本人觉得中国的体制出色,那么对中国的‘偏见’就会消失,日本的立场应该会从美国转向中国”。观察者网特转载该文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那个国家欺软怕硬”,那个国家指的是谁?其实这句话是笔者在20多年前从一位自称中国专家的日本人那里听来的,“那个国家”指的是中国。在日本的网络上随处可见类似表述,用来形容中国的国民性。这句话似乎想表达只要对中国态度强硬,中国就会听话的意思。

中国的网络上充斥着完全相同的表述。只不过欺软怕硬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前不久笔者在一篇文章里还发现,中国的某位少将用类似的表述形容日本人的民族性。笔者只能报以苦笑,“所谓的‘爱国者’不分国籍,是有着相同想法的一群人。中日两国的‘爱国者’肯定能成为好朋友吧”。

同类动物之间,弱者会屈服于强者,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狗可能是比较典型的。在雄性动物争夺雌性配偶的战斗中,决出胜败后,失败的一方会选择离开,而不是战斗至死。虽然人类也是动物,有着相同的倾向,但又与普通动物不同,人类更加复杂,会运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的人。动用武力也不屈服的事例在人类历史上数不胜数。

以日本史为例。元朝当年为了占领日本,曾派大军(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舰队)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远征。当时,蒙古族已经建立了地跨中国、欧洲和中东的大帝国。接下来想要征服日本,于是元朝皇帝忽必烈派使者向日本送去了要求其臣服的书信,但遭到日本的拒绝。日本当然知道元是庞大的帝国,但毫不畏惧地选择了抵抗。

日本的武士团打败了从九州登陆的元军,在战况中取得优势。之后台风来袭,元军的舰队沉入海底。虽然日本战胜入侵的元军有天气相助,但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日本人顽强的抵抗精神。如果说日本的民族性是畏惧大国,那应该早就投降了。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一直被大国俄罗斯威胁,但仍然没有屈服。当时俄罗斯陆军的实力与德国陆军一样强大,在全球拥有数一数二的地位。作为东洋小国,日本被认为完全没有胜算。即便如此,在1904到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依然险胜俄罗斯。1939年日军在诺门罕与苏军陷入激战,只有老式装备的日军用手榴弹对抗苏军的装甲部队。苏联解体后公开的资料显示,当时苏军的阵亡人数超过了日军。

随后在1941年,日本与拥有世界最大规模海军的美国开战。虽然外交官们惧怕美国,想要避免战争,但陆军没有同意。日本海军知道自己的战斗力远不如美国海军,所以发动了珍珠港事件,希望以此策略在首战中击垮对方的战斗力。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迅速结束了战争。美国之所以出动原子弹也是因为在美军占绝对优势的战况下日军在各战场顽强抵抗,致使美军的牺牲者持续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后,日军发动攻击的国家数不胜数,包括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只能说日本是不自量力的妄想军国主义和战争狂魔。臣服于大国有时也需要勇气,但日本却愚蠢地把与大国战斗至死错当成勇气。无论这样是对还是错,但日本并没有一直畏惧强者。

“日本畏惧强者”的言论之所以在中国听起来具有说服力,可能是因为现在日本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的行动一直站在美国立场上。中国似乎将此理解为日本对强大的美国言听计从,却不听中国的话。因为中国不够强大,所以被日本轻视。但从日本的现代史就能明显看出,即使是战后日本也没有对美国言听计从。

无论美国多不愿意,日本一直持续向美国出口产品,甚至爆发了被称为“日美经济战争”的激烈冲突。日本企业在世界各地从美国企业手中争夺客户,美国政界和大众媒体一直在谴责日本。政治方面,60年代、70年代很多日本年轻人积极进行反美游行。美军在日本各地设立军事基地,利用该基地在越南等亚洲地区进行战争,遭到了年轻人的强烈反对。

80年代以前,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相比存在感较低,除了意志坚定的反共主义者之外,在普通日本人的眼中,中国并不是敌人。日本人意识到中国存在威胁是在90年代结束前后。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日本人中出现了警惕感。如今,甚至还有中国将军宣称能在4小时内歼灭日本自卫队,日本的部分安保关系人士对此做出了过度反应。

并不是因为中国弱小,所以日本不听话,而是因为中国变得强大了,日本的防卫意识增强。中国变强大后,之前一直争执不断的日本与美国开始修复关系。因为在安保领域,中国逐渐成为日美共同的敌人。美国的实力也大不如从前,在远东地区开始考虑让日本承担部分军备负担,美国对日本的批判声也悄然消失。

中国人还有一种观点也根深蒂固,就是认为日本惧怕俄罗斯,所以对俄罗斯唯命是从,这恐怕也是误解。80年代以前,苏联(俄罗斯)非常强大,日本与中国签订了友好条约共同对抗,但现在日本认为中国更强大一些。日本的右翼势力在苏联(俄罗斯)失势后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中国。日本的外交官可能宁愿与宿敌俄罗斯联手也要压制中国,加快修复了与俄罗斯的关系。

在中国人看来,也许不理解日本为何这么惧怕中国,一心要与中国对抗。对此有很多种分析,比如日本不想失去亚洲第一的地位、日本嫉妒不断发展的中国、日本没有理解真正的中国。或许也有这些理由,但依笔者之见,最主要的理由是日本人不满意现代中国的一整套体制。

想要效仿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环境、政治等整体体制的日本人并不多。虽然美国贪婪的市场经济、迎合大众的政治、轻薄的文化也令日本人讨厌,但总好过于中国的体制,笔者周围就有持这种想法的人。普通的日本人不满意中国的体制,因此害怕中国的影响力扩大。如果说这是误解和偏见,那么希望中国能做出努力来提高日本人的好感。

明星偶像、动漫、足球、服装品牌、流行歌曲等,希望中国能多创造一些让日本人喜爱的文化和体育内容,以及能让日本震惊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发现。另外,希望中国能建设成一个让日本人憧憬的国家,拥有未被污染的空气和水、安全健康的食品、没有贪腐的公平社会制度等。如果能变得让普通日本人觉得中国的体制出色,那么对中国的“偏见”就会消失,日本的立场应该会从美国转向中国。

人类绝不会仅仅屈服于暴力。70年前后超级大国苏联用武力威胁中国,毛泽东也是通过恢复与日本的邦交来对抗苏联。苏联想凭借武力将本国体制强加给中国,中国百姓对苏联的体制怀有憧憬了吗?

“那个国家欺软怕硬”,无论日本还是中国,这样的事例其实都很少。说这种话的人肯定在现实生活中也实践着如此欺软怕硬的龌龊生活方式。

``````````````````````````````````````````````````````````````````````````````````````````````````````````````````````````````````````````````````````````````````````````

国家花的这些钱到底值不值?你必须知道!





引子

中国举办奥运,他们说为啥不用于民生?中国举办G20峰会,他们说扰民了。中国援助巴铁和非洲,他们说中国还有很多穷人。中国造航母、发展航空航天,他们说浪费纳税人的钱。

中国用贷款换他国资源,并在投资他们的过程中给予援助,他们说这些钱要打水漂了。中国用经济合作换对方亲近中国,他们说小心将来翻脸不认人······

国家花的这些钱到底值不值?这个的确得搞搞清楚!



很长时间以来,在网上总有这样的言论。当国家举办像奥运、G20这样的盛会时,他们会说劳民伤财,为何不投入民生;当国家承担国际责任和未雨绸缪为国家战略计划铺路时,他们又会说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穷人为何不救济?这种言论虽经不起推敲,却有一定市场,往往还能得到不明就里者的“共鸣”,从而给国家正常事务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给发展带来阻碍。


中国举办奥运,不仅借机发展了基础设施,更展现了大国形象,提升了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作为制造、旅游和文化大国,奥运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品牌效应,给中国旅游带来了广告效应,给中华文化带来了传播效应,给中国人带来了国家自豪感······杭州G20峰会是近代中国首次在世界上引领发展方向,不但战略利益和意义都非常巨大,就现实利益而言,杭州的城市品牌也大幅增值。据统计,仅峰会后的“十一”黄金周杭州旅游收入同比就增16.73%,增收16.5亿。

说起像奥运、G20峰会的好处还好理解,但说起国家对外援助很多人就不太理解了。这些不理解时常在网上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把对国家利益和意义重大的正常外交行为称作“金元外交”,然后又刻意与中国存在的、需要在发展中逐渐解决的现实问题拉郎配,刻意抹黑国家并挑起矛盾,增加社会戾气。


那么,对外经济援助到底对国家起着怎样的作用?又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内在逻辑联系?这确是人人都该搞清楚的问题。


国家对外援助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且非常有效地维系其国家利益的手段。在讨论该问题前,我们先看几组数据:


2013财年,美国预算案中对外援助总预算高达516亿美元,占当年GDP 3.1‰。美国对外援助的大户是以色列,据最新达成的协议,自2019年起10年美将向以军援380亿美元。


而据以色列国土报统计,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2012年的64年里,美对以色列各类援助总额已超2337亿美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平均每年36.5亿美元。自1973年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到1979年以色列与埃及签订和平协议的这段时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最多,其中单年最高援助额是1979年的157亿美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含直接援助与贷款)。

黑哥哥,援助太少了,再多给点!


另外,如德国每年对外援助约30亿欧元,韩国2015年对外援助达19亿美元。日本则更夸张,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两年间,首相安倍晋三出访超60个国家,对外免除或援助总额高达6.4477万亿日元(约3415亿人民币)。


相比他们,中国2010年至2012年3年对外援助才893.4亿元,占GDP 万分之六,其中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无偿援助323.2亿元仅占总额的36.2%。


大国、强国之所以热衷对外援助,主要目的有三:


一、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新中国刚成立,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就高瞻远瞩大力援非,坦赞铁路铸就中非牢固友谊。结果,1971年10月25日,"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同样是新中国刚成立,我们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与美国直接或间接打了两场战争,结果不但保住了国家安全,拒敌于国门之外,也打出了中美关系破冰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铸就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腾飞的政治基础。


同样的事,美国也一直在做。二战以来,美国力挺以色列打了5场中东战争,结果美国自上世纪1970年代开始掌控中东至今,不但在与苏联竞争中获得完胜,到今天依然享受石油美元带来的巨大战略红利和对欧亚大陆的掌控力。


如今,每年对以色列数十亿美元的军援差不多和中国对外援助总额相当,但这些钱相对于美国的既得战略利益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二、为打开目标国家市场。


对外援助除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外,最重要是与相关国家搞好关系,构筑共同发展利益从而打开目标国市场。这方面日本做得最溜,自1980年日本政府将ODA(官方开发援助)作为国家对外战略后,日本即以此为基础维护国家的资源供给安全和国际市场开发。


中国改革开放30来年,日本为开发中国市场对华进行类似援助超2000亿元,日本藉此优势仅在过去10年就获得对华顺差1.86万亿人民币,更不用说改开后30多年的总利益了。


中国现在对外援助,除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外,更多是为了开启双边合作,开发相关国家市场和利用相关国家资源。譬如,中国援助非洲和拉美国家,就是要开发相关国家资源和市场。再如,中国援助东盟国家主要就是为开发相关市场并维护中国在该地区战略利益。


三、承担国际责任,提升大国影响力。


作为大国,国际上能否服众,有无威望,除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外,是否承担得起大国责任就是国家软实力,这关乎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关乎国家长远战略利益。


以2010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洪灾超2亿美元为例,这不但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更是中国维持南亚边陲稳定的战略举措,还为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打下扎实基础。如今,“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示范项目进展得如火如荼,巴基斯坦甚至把极具战略地位的瓜达尔港交给中国运营。


相比区区2亿美元援助,这其中蕴含的长期经济价值何止千亿、万亿,更别说对国家的战略和安全价值了。何况,这样的援助更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责任,西方还有什么资格指摘中国?



那么,这些对外援助又和我们自己有何内在联系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战略利益包括国家安全利益,无安全哪有发展?旧中国百年凌辱我们还没受够吗?至于经济利益就更不用说了,援助他国不但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供给,还能开发相关国家的市场,这都是赚钱的大生意。


钱赚到国内,接下来就是在社会层面的大分配,我们都在一个大锅里,总有一定比例分配到自己手上。至于分多分少,除国家社会分配制度和具体项目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不过,无论如何只要肉到了中国的大锅里,个人无论是喝汤还是吃肉都是既得利益者。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都是对外援助的既得利益者。


个人在看待国家行为时,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明白其中利益逻辑,才知道盐从哪咸醋从哪酸。明白其中逻辑,再去思考世界的发展逻辑,头脑会清晰很多,面对问题也会更加积极,在社会分配机制中也就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做人做事,不怕面对多大困难,最怕不明就里无端抱怨,那样不但会迷双眼更会迷失自己。一个迷失的人自然难有作为,甚至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人炮灰而不自知!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转一下!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欢迎转载或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