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瑰宝》特展进入倒计时 | 专家策展人详解展览精品
将于本月28日结束,
现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了!
这次特展集中了南京博物院, 徐州博物馆和仪征博物馆馆藏的100多件江苏省近年来出土的西汉时期诸侯王国的珍贵文物, 展示了汉代早期地方王国丰富的物质文化和诸侯王室奢华的宫廷生活, 也探讨了汉代贵族对永生不朽的追求和一些鲜为人知的贵族生活细节。
在展览即将结束之际,小编请来了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也是本次特展主要策展人之一的张帆博士,为大家详解《王陵瑰宝》特展的背景和精选展品。
《王陵瑰宝》的意义
张帆博士表示:“《王陵瑰宝》特展的主要珍品来自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盱眙县大云山江都王陵和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这次特展是美国首次以汉代诸侯王墓为专题的大型展览,角度新颖, 对美国观众充分了解早期中国的历史和艺术, 对推动相关的学术研究, 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可被看作是继亚洲艺术博物馆2013年大展“中国的兵马俑:秦始皇的遗产”之后,再次讲述中国早期辉煌艺术的新章节。这一篇章中观众将了解到汉代诸侯王国作为皇权在地方的代理对汉帝国内物质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要贡献。
汉代贵族视死如生,对丧葬极度重视, 以大量生前用品陪葬。因此诸侯王陵的出土文物通常包含了各种宫廷奢华器物、礼乐器、餐饮具、车马器、武器及卫浴生活用品等等; 提供了很多了解汉代江苏地区贵族生活的机会。
亚洲艺术博物馆尝试以展品中出现的当时流行的吉语来拓展主题, 组织三个专题展厅的内容:
“长乐未央”展厅展示了汉代诸侯对享乐生活和繁複礼仪的追求; “长生无极”展厅展现了汉人对长生不老的眷恋和对玉器的崇拜; “长勿相忘”展厅则反映了贵族男女对自身被长久记忆的渴望。
”精选展品之青铜编钟
先秦时人们认为世间最美好的声响,莫于于敲击料美质坚的青铜器和玉器而产生的庄严宏伟的“金声玉振”。因此, 在周代的完备礼制中,编钟与编磬是整个礼制乐器组合裡最核心的两组打击乐器。国家严格限制钟磬组合的使用,以维护贵族的特权和礼仪; 诸侯贵族可依据其不同等级来享受相应的钟磬数量和套数。但是,西汉初年时它们在国家礼仪中已不再受重视, 仅成为宫廷娱乐的一般工具, 制作较为简陋。
值得指出的是,不同于同墓出土的三套冥器编钟, 这套铜编钟应为江都王生前使用过的实用器。汉代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政策的着名学者董仲舒当时曾在江都国为相。他很有可能在当地尝试过改革, 并监督了江都国宫廷内钟磬礼器的使用。这套编钟红漆钟架的顶部有云龙形鎏金铜装饰,立柱底座为双峰骆驼造形。钟架上排有钮钟14枚,下排有甬钟5枚, 钟尺寸由左到右依次递增。编磬则用单层的漆木樑架, 上面悬挂的20件琉璃玻璃编磬, 代表了西汉早期琉璃烧造的最高水平。其基座为两尊蹲匍姿势的神兽, 其表面用嵌银线条表现了神兽的双翅和翻腾的云彩, 展示出极强的飘逸动感。有翼神兽可能是周代时从西亚一步步引进中国; 不过到西汉时其外形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汉代江都国的工匠们将双峰骆驼和有翼神兽製为钟磬的器座,反映出当时诸侯王室对西方遥远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精选展品之铜虎镇
铜虎镇 盱眙大云山1号墓出土 西汉早期,
长: 43.7 公分 南京博物院
汉代时人们席地而坐,常常置席镇馀垫席四角。地上的精美席镇因此成为贵族炫耀财富和品味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追求这种生活用具的精美设计, 他们常常不计工本。大云山江都王陵中出土有多组以勐兽设计为主的精巧镇具, 其外用错金银装饰,其内灌铅以增重。尤其是虎、豹、熊等大型凶勐动物, 不但常为贵族所喜爱, 驯养于宫囿之中, 而且还成为流行的席镇形制用以避邪。
精选展品之灯具
鎏金铜鹿灯 盱眙大云山1号墓出土 西汉早期,
高: 43 公分 南京博物院
其中通体鎏金的铜鹿灯为汉代灯具中的罕见精品,造型优美,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鹿向后蹲踞,昂首向上,口中衔饰柿蒂纹的灵芝造型支架。
铜缸灯 盱眙大云山1号墓出土 西汉早期,
高: 51 公分 南京博物院
同时出土的铜缸灯虽然没有精美的装饰和动物造型, 但设计精妙, 铸造精良,各部件均可拆卸。灯体如釭形三足鼎, 釭顶盖伸出一对向上弯曲的烟管与鼎肩部相连。使用时,灯盘内燃烧过的灯烟由双管导入鼎内并溶于水中,以保持冬天门窗紧闭时室内空气的清洁。灯盘上有调节光亮可自由开合的挡光板, 灯盘下部有调节光线方向的手柄。缸灯肩部还刻有一道表明墓主身分的铭文,“江都宦者并重一钧三斤容三斗三升”。
精选展品之玉石
汉代贵族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精緻的玉器作为餐具和装饰品;在墓葬中,他们大量使用昂贵的玉料来保护尸体和魂魄。晋代葛洪《抱朴子·对俗》中所提到的“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就解释了汉人为何对丧葬用玉极端迷恋,相信它有保护肉体不朽的神奇力量。当时的高级贵族成员在安葬时不但以玉塞封堵九窍, 有时还使用由金属细线连缀玉片而成的玉衣和嵌玉镶金的漆棺。
金缕玉衣 盱眙大云山2号墓出土 西汉早期,
长: 175 公分 南京博物院
这件发现于江都国王后连氏墓中的玉衣,由两千余片各种几何形的小玉片连缀而成,使用时将头、上衣、双臂、双腿等若干独立部分直接套装到逝者身上。同墓出土的玉棺也精美绝伦, 各种玉片和金饰布满彩绘漆棺的内壁。因为大多数金缕玉衣和玉棺已被盗掘或毁坏,这次发现的整套的金缕玉衣和玉棺极为罕见。
西汉时期玉衣和玉棺的制作材料通常由皇帝来赏赐给诸侯贵族,以示恩宠。因此, 玉石材质和打磨的好坏常常可以反映出使用者受皇帝器重的程度和其级别与特权。各地诸侯王国的作坊根据墓主需求, 再利用王国内已有的金玉收藏来进行加工, 因此过去发现的玉衣和玉棺的款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
玉棺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西汉早期,
高: 108 公分, 长: 280.5 公分 徐州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镶玉漆棺为目前考古发现所见形体最大、最为气派的西汉玉棺。除底部外,棺表面镶满组成各种几何图桉的近两千片青玉块。玉棺两侧中部的五个玉璧图桉和两端的圆形开孔与画像石中的星象图桉类似,富有“五星如连珠,日月若合璧”之意。长江以北汉文化区的墓葬中流行用玉饰棺,玉璧常用金属铆钉嵌于漆棺上。但由于用玉量大,耗财费时,东汉朝廷在规范贵族的丧葬礼仪时便将镶玉漆棺摈弃了。
精选展品之“长毋相忘”带钩
“长毋相忘”铭银带钩 盱眙大云山12号墓出土 西汉早期,
长: 4 公分 南京博物院
长毋相忘展厅突出了浪漫和生活的主题,展示宫中的内廷生活和私密物品, 将观众带回两千多年前的王室生活中, 让他们得以窥探宫中的秘密。
汉代贵族生活中很多令人着迷的细节将被永远遗忘, 这也是该展览的魅力之所在。最值得提起的是, 从一个叫淳于婴儿的嫔妃墓 中出土了一个小巧的银带钩,精妙之处是其既能沿中轴对半分为大小均等的二个,也可以利用钩首尾两端处突出的铆钉而合成一钩, 隐喻了一对情人的分离或结合。钩身内面铸有“长毋相忘”四字吉语,一侧为阳文,另一侧为阴文,两钩扣合时文字便隐匿不见。在汉代“长(相思)毋相忘”是常见的吉祥语,祝愿朋友或恋人间常常思念对方,不要将感情忘却。江都王所用“婴儿”的昵称,表现了对这位妃妾的喜爱。带钩上“勿忘我”的刻字不但蕴含着千年前相思男女间的窃语温情, 也将爱情忠贞的概念与具体的个人故事相结合。
精选展品之铜祖
铜祖 盱眙大云山1号墓出土 西汉早期,
高: 19 公分 南京博物院
大云山江都王陵中还发现两件大小相似的铜祖(阳具),均内部中空,有供系带用的穿孔底座。正在《王陵瑰宝》展出这件铜祖,整体模铸,器壁极薄,内外皆打磨光滑,制作逼真, 极可能是江都王刘非生前使用之物。祖原为生殖崇拜之物,进入西汉时期,随着房中术等养生之道在上层社会的广泛流行,铜祖成为贵族常用的性生活用具。他们死后也将这些器物带入地下, 以便生后可继续使用, 也含有希望子孙繁衍, 家族兴旺之意。汉代贵族男性墓中偶有出土, 如1968年发掘的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就有三件银祖和铜祖出土。
精选展品之厕所模型
江都王陵中的洗浴用品和楚王陵中的厕间等展品,重现了汉代的个人洗浴仪式:包括香薰的使用,镜子和梳妆品的使用,浴盆和鼎的配套, 以及浴间和厕所的分开设计。
石厕 徐州驮蓝山楚王后墓出土 西汉早期,
高: 73 公分 徐州博物馆
驮篮山楚王后陵发现的由五件磨製砂岩器组成石厕也极有展出价值。《左传·成公十年》中曾记载了公元前581年发生的一次与诸侯有关的离奇厕所意外: (晋景公) "将食, 涨, 如厕, 陷而卒。” 相比于普通的容易坍塌的蹲式坑厕,汉代诸侯王使用了更先进的卫浴设施。由楚王陵石厕可见, 汉宫内厕所的设计更加合理舒适,其后部有靠背,右侧有一扶栏, 上有圆柱型拉手。坐下时有靠背可依,起身时有扶柱可拉, 便后还可用水将斜道上的秽物冲走。通过比较河南芒砀山同时代的梁孝王刘武(景帝之弟)墓出土石厕,可认定驮篮山所出也为坐式便厕。驮篮山楚王陵与王后陵内均建有独立的厕所和浴室,厕间后面的浴间裡有专供人沐浴的石砌方形浅槽。浴间和厕间由一扇石门与墓主室相连, 以方便墓主地下使用。这些设计反映出楚国宫廷生活的奢华和讲究。
《王陵瑰宝》特展向观众展示了两千多年前汉代贵族生活中的风尚趣味。还没有来看展的观众们抓紧最后10天的时间,来亲眼观赏这些珍贵文物,让它们为你讲述曾经的故事和隐藏在深宫中的秘密。
在《王陵瑰宝》特展即将结束之际,
我们为中国观众放送独家福利!
大家购买《王陵瑰宝》特展门票时使用TTCOMM20折扣码,可享受8折优惠哦。此折扣码适用于网上购票和现场购票,有效期至2017年5月28日。
往期回顾: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