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声谷这一年!

i常熟 2023-02-13


四链融合,蜚声世界! 


2020年9月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程启动仪式上,常熟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州•中国声谷”落户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11月30日,“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全球推介会在经开区举行。


▲2020年11月30日,“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全球推介会举行,声谷蓝图在常熟启幕。


转眼之间,声谷启航已经近一年了,

如今的声谷建设进展如何?

又给经开区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每天一次刷新




今年的8月5日,经开区正式启动了苏州•中国声谷“五中心一盛会”百日会战,激励广大干群全身心投入声谷建设热潮,全力打响声谷“金字招牌”。时间过去了近一个月,“等不起,坐不住”成了经开区人的群体画像。



对经开区各部门的负责人来说,每两周召开一次的“五中心一盛会”百日会战工作推进会都是一次倍感压力的考试,项目建设进度、配套政策的跟进、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要在会上一一过堂。持续加压的节奏,对经开区的干群而言,成了工作日常。



这是一张中国声谷“五中心一盛会”的百日会战作战图,为了确保中国声谷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更快速的推进,经开区把相关的工作细化成21项具体内容加以落实,要求每天下班前实时更新,为了确保这些工作能够扎实地落到实处,经开区上下开启了超常规的工作节奏,这其中经开区科创局副局长蒋伟就是其中之一。



早上拿到的每日进度表显示,由蒋伟直接对接的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建设进度相比预定计划有些滞后,虽然有疫情防控等客观原因的干扰,但蒋伟仍然显得有些焦虑,立刻召集下属开了个短会。



要及时要把进度要拉上去,争取在9月份的时候把进度补回来,研发人员和设备的到位情况都要能够按照预期实现。




下午,当蒋伟在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内了解到,第一批价值147万元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设备仪器在延迟了一周后终于运达,第二批价值500多万元的设备也将于10月份运抵研究院,滞后的进度有望能弥补回来时,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计划于11月19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将是一年来声谷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为了大会的顺利举办,经开区上下拿出决胜姿态、做足决战准备,分成科创组、招商组、规建组、展会组、综合组、督查组共6个小组,以24小时为计时周期,在不断刷新着工作进度。


“五大中心”蓝图




经开区敢于喊出“百日会战”的口号,其实源于从声谷落地之日起就已经开始的全力拼抢。如今的声谷,“五大中心”的蓝图已经明确,各项项目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之中。


▲“苏州•中国声谷”创新加速中心


在声谷的创新加速中心内,投资近6000万元的声学联合检测中心正在加速建设,建成后,这个中心将能满足声学材料检测、整车NVH检测、电声产品测试、音品质测评等检验检测业务需求,是声谷内重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陈成

经开区招商局一科科员 

检测中心将满足我们区内的声学产业需求,未来会整合嫁接相关领域全球顶尖科研人才资源,配套提供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距记者上次实地采访才过了短短一个多月,声谷创新加速中心的形象又发生了巨变,数幢高大的厂房已经进入最后施工阶段。



王建中

经开区规建局建筑管理科副科长 

我们已经进入了室外市政设施配套,还有土建的一些收尾阶段,我们在全力抢这个进度,计划到10月底把整个园区形象做出来,其中的9号厂房在9月上旬交给项目方来运行。


签约项目早动工,动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产,在经开区,火热的建设现场处处可见,“拼抢”二字也不是嘴上空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国际声学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中国声谷”创新加速中心、声学产业制造中心、声学人才培育中心、声学产业科技展示中心等“五大中心”已经在声谷初显雏形。


经开区正聚焦声滤波器、数字扬声器、汽车声学三大招商方向,面向声学头部企业、高科技属性企业定向招商,截至目前,已落户声学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超65亿元;引进声学科创项目20多个。



经开区的“默变”




经过近一年的全力推进,在“苏州•中国声谷”内,已经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平台、一批高层次的研发团队、一批有实力的声学企业、一批有潜力的科创项目,科创氛围日渐浓厚,产业生态快速形成。但在这背后,更令人欣喜的是,声谷建设的不断推进,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经开区人的工作理念、工作状态,改变着经开区的整体营商环境。


▲苏州·中国声谷首届全国声学创新创业大赛


到了和记者预约的采访时间,常熟科创园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应春雷还在和一个已签约项目的负责人电话沟通后续工作。



您看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把这个协议尽快先完善了,我把厂房的CAD图纸发给你,您也可以先期进行设计。



原以为三五分钟就能结束的通话,足足持续了近30分钟。对项目方的疑虑和要求,应春雷耐心解释,反复协商。每个项目的落地几乎都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对应春雷他们来说,工作的价值就体现在为项目推进当好“保姆”,解决困难之中。


应春雷

常熟科创园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每一个招引的项目最终能够落地经开区,扎根常熟,为常熟经开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从“奋战一千天,打造一个新经开区”的口号提出后,经开区上下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效率成为了每个干事创业的人最关注的点,尤其是声谷项目的落地推进,更是进一步激发了这种转变的加速度。如今的经开区,干部带着当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举措通电话、跑现场是常态。


谢海圣

苏州声学产业研究院公司总经理助理、运营总监 

确实是考虑角度以解决问题来出发,每个问题他们都能切中要害,会有具体的举措,然后跟进节点会非常清晰,什么时候要解决好,由哪些部门、哪些人来负责解决都非常的清晰。


从这里诞生了全市开发区第一个专门服务科技项目落户、建设的部门——科创局,诞生了加速产业项目落地的机制——《经开区声谷精英人才项目管理办法》,这里有设施完备、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有一系列完备的人才政策,解决精英们扎根常熟的后顾之忧,所有的这一切,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才集聚的速度,让项目推进的速度能快些,再快些。



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的营商环境,让声谷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个声谷最重要的创新策源地里,已入驻的顶尖研发人才团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正聚在一起,投入的研究老师给的课题……一批批优秀人才甘愿放弃原先的身份、待遇,汇聚到这里,成为推动常熟声学产业发展创新的一颗颗螺丝钉。



徐峰

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未来,常熟经开区将继续以声学产业战略选择为基础,以探索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为主旨,提升中国声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声学产业创新变革和产城融合发展。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平台,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为一体的“苏州•中国声谷”,加速建成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现代化产业示范区。


融媒记者 | 王潇彬 朱鸣超

融媒编辑 | 周吉 王瑜

责任编辑 | 周吉






更多精彩内容

i常熟常熟发布常熟视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