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思达:我为什么要关闭朋友圈

姜思达 理想岛 2019-06-29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思达帕特(ID:SidaPart)


我关朋友圈有一阵了,不发,也不看。


这一点,对于某一部分算作“新媒体从业者”的我而言,可以说非常不负责任。我固然有必要看大家关注什么,分享什么,那些行业的信息,一来二去,翻来覆去,来来去去。但好吧,我真的有必要拔高自己吗?


我对那些行业信息甚至都不care,我更care哪个谁去吃什么了,哪个谁居然比我抢先一步听了新单曲,哪个谁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让我自愧不如,和哪个傻逼又再犯傻逼。


我是一个可以每天发20条朋友圈的人。我愿意发各种各样的自拍,好看的不好看的,我通通心知肚明。我会转自己的公众号,会转我认为特别牛逼的推文,会发表一点对社会不重要的见解,会胡说八道莫名其妙。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此为乐,从一些点赞里获得愉悦,获得存在感。虽然因为胡说八道太多,导致很多朋友圈只有2赞0评论。我热烈地发着,热烈地看着。然而这一篇,我自己都无法转发,也不会看到朋友圈里,有谁在转。


我很喜欢朋友圈这个发明,我觉得这是一种充满了哲学意识的发明。但也恐怕像高晓松对谈刘慈欣一样,后者一脸懵逼,张小龙恐怕也会对这样的说辞不置可否。但我不是很关心张小龙。朋友圈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哲学意识——存在。


从仅三天可见到多长时间可见,到对部分人屏蔽朋友圈,这是一道围墙。我们在这些围墙里辛辛苦苦栽培,种植自留地,养花养羊,大水漫灌,奇崛胜景侘寂飘落,快乐满分,悲伤满分。


我们会编一些给“某些人”看的内容,企图让他们心领神会;我们会改来改去,成功的时钟在某个错别字处戛然休止。这些经营,都是自我经营,通通有意,变成网络妆容。没有说不好的意思,我觉得挺好的,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由,这是一种自由的权利,一块蔬菜大棚。


但我试图从这块蔬菜大棚里走出来,我想逼自己不再关心别人,不再关心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因为我明明有一万种渠道可以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也很幸福抑或幸运。


我不会傲慢地将朋友圈信息判断为垃圾信息,我只是认为这些信息对我而言,可以“试图”变得不重要。所以在酒店醒来的某一天,我就索性给关了。那一刻我甚至是紧张的,似乎做了一个多么的了不起的人生决定。


那一天,我点开“发现”好多次,居然是一种肌肉记忆。就像是排好了各种app icon,我们的肌肉会知道微信在哪儿,拍照在哪儿,打车在哪儿。我的肌肉记住了朋友圈在哪儿,跟烟瘾一样,没事儿就拿一根抽抽。


我好羞耻,我真的好羞耻。


那一刻证明我的心神是如此不一,我的专注力有限,我无法控制存在,我更无法控制消失。这个状态持续了三天。目前康复了。


我觉得可惜吗?我是一个如此爱惜表达的人,我沉湎于自己每一张美照,沉湎于那些炫耀式的分享——我可以去太多美丽的地方,我可以表达如此自恋的见解,我有可爱的狗,我有漂亮衣服,我有勤劳的团队,我是一个对工作负责的拼搏的年轻人,我被媒体夸奖。


我怎么会不陶醉在里面呢?怎么会不想拿它当作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的PR呢?


可事实是,此时此刻,我丝毫不可惜,因为我觉得——没有哪一个表态是如此重要的,没有哪一个意见是非听不可的,没有哪一个夸赞是无法漏下的。言论的评价,审视与姿态,都是如此没有标准的东西,全看当下,全看关系,全看你想要什么。这些不是很恒久,当然也不会寄希望于恒久——这样的话,有什么好可惜的呢?


我们会忘记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看彼此的。


我不是一个复古小清新的人,我也永远不会是,我不见得多么倾心那一片车马邮件都慢的世界,毕竟车马邮件都慢,那就是,很慢啊,肯定是不够好的。我无法离开互联网,至少目前,因为这定义了我的生活方式。


但种种渠道,已经与我的呼吸合拍之时,我会觉得,凭什么。产品经理们怎么这么坏,怎么这么知道我想要什么,怎么好的产品经理能够一猜即中,深谙我心,这可不行,我不能被产品经理套住——本质上我不想被自己粗暴的欲望套住,成为一个汲汲向上的分子,而是落下去,躺在地面上,把自己完全放在地表,听风是风,听雨是雨,任你们吧,我没什么好讲。


宝贝还会是宝贝的,重要还会是重要的,忘记的早就该忘记了,无聊的不会变得有趣。我无法让不爱我的人更爱我,无法让爱我的人不爱我。几年来的有意之言就到这里,公众号当然还会继续更,甚至更想更。只是看不见你们的美照啦,不知道谁结婚啦,我也看不见那些神秘美食啦和风光无量校园投票啦,无法帮人找狗之类的。


但真的,现在感觉特别好,什么都没失去。



【理想岛近期热文Top 10】Top 10 most popular articles
▲▲▲


那些有对象却没有性生活的90后

九个见过世面的女人价值百万的建议

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

如果不是北大医院主动曝光,你永远无法看到这一幕

帅大叔39岁未婚,只是战略性单身,27至32岁女生,小心沦为陪练



2019年开始,将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关键10年

马云阿里集体婚礼上演讲(轻微开车):工作可以996,婚后生活要669

太硬核了!和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上海交大49岁宿管阿姨的开挂之路

一家书店,目标群体竟然是不看书的人,却又竟然能赚到最多的钱,凭什么?

普利策“最佳调查奖”出炉:美名校医生30年性侵650人,因体制包庇,没受到任何制裁



重点推荐

北大女硕士、87年、167,想找一个77至89年的男青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关注公众号理想岛(ID:lixiangdao002),提升认知维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