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电影票的,靠拍电影盈利了,解析猫眼“猫爪”模型
@作者 | 邹奕萍
@来源 | 通信信息报(ID:txxx-news)
在四年累计亏损20多亿后,猫眼娱乐今年上半年终于盈利了。近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六个月有余的猫眼娱乐正式对外发布《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以下简称“财报”)。这也是猫眼全文娱战略(即“猫爪”模型)发布后的第一份财报。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猫眼娱乐实现营收19.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7%;净利润为3.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则是亏损2060万元(人民币)。虽然是“首次实现盈利”,但实实在在的盈利却是猫眼娱乐从“卖票”到走向全文娱最关键的一个标志。尤其是在猫眼娱乐战略升级发布会过后,这更像是一剂强心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财报最大亮点“盈利”,主要是票补的缩减带来的销售费率大幅下降,从而在财报上体现为净利润大增、扭亏为盈。因此,中期财报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猫眼娱乐股价却暴跌了9.19%,收于11.46港币/股。显然财务数据并没有让市场看到战略升级带来的新增长动力。对于猫眼来说,未来要跟资本市场讲好自己的故事,仍需要继续优化收入结构,让新战略得到有效落地。
四大业务板块收入表现不一
早在2012年,猫眼还只是美团旗下运营在线电影票务的部门,在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战略合并完成之后,整合了大众点评的娱乐业务。次年,猫眼从美团点评剥离,同时利用快速增长的在线娱乐票务业务,切入电影发行方展开业务,并开始从事其他娱乐业务。2017年,猫眼与微影合并且获得了腾讯的流量入口。2019年7月,猫眼娱乐宣布向全文娱战略转型。
或许在全文娱战略的影响下,相对于以往的财务数据,猫眼娱乐8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明显靓丽了些许。目前猫眼旗下共有4大业务板块,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娱乐内容服务、娱乐电商服务以及广告服务等,收入占比分别为54.6%、33.5%、4%、7.9%。可见业务板块的表现有很大差异。
首先,猫眼娱乐的电影线上票务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第一,不仅稳居60%以上且仍有提升,同时,现场娱乐在线票务的GMV增长高达40.5%。在公司整体收入中,在线票务业务占比由2018年同期的60.6%下降至54.6%。
其次,娱乐内容服务表现亮眼 。近年来猫眼娱乐拓展至内容创作领域。过去六个月,猫眼娱乐主控发行的影片票房达到41亿人民币。其中,《来电狂响》为元旦档票房冠军,《白蛇·缘起》为上半年猫眼评分影史第一的国产动画电影,《飞驰人生》为春节档票房探花,《反贪风暴4》为清明档票房冠军,《老师·好》为2019上半年最大的黑马影片。在2018年以联合出品方或主控发行方的身份参与《邪不压正》、《我不是药神》及《捉妖记2》等大片。除了电影,猫眼娱乐也积极拓展剧集业务,由猫眼娱乐联合出品的《长安十二时辰》是2019年上半年热度最高的网生剧集之一,同时猫眼娱乐还联合出品了《老中医》《逆流而上的你》等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此外,“猫眼专业版”向全文娱行业延展,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者提供专业的行业数据及资讯,月活跃用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6.6%。“猫眼研究院”与IMAX、索尼、腾讯影业等影视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为行业领先的影视数据分析平台。
再次,广告服务及其他所得收益由2018年上半年的0.88亿元增加78.1%至2019年上半年的1.56亿元。这也是本次财报中增幅最大的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这得益于猫眼娱乐营销平台和资金平台的建设,猫眼营销资源和方法一开始就与娱乐消费场景紧密结合,从而获得了广告主的认可。据了解,猫眼上半年为通用汽车、百胜集团、京东等多家知名品牌提供了娱乐整合营销服务。
除此之外,猫眼娱乐电商服务收入也呈现上升趋势,这从侧面说明猫眼收入结构正在呈现多元化趋势。“卖票”已不再是猫眼唯一的业务。
“猫爪”模型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上个月,猫眼发布“猫眼全文娱”战略,提出涵盖5大平台的“猫爪模型”:猫眼全文娱票务平台、产品平台、数据平台、营销平台、资金平台。在各项业务中,五大平台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猫眼全文娱平台全方位参与到电影、现场娱乐、剧集、视频、短视频、文娱媒体、音乐、艺人及KOL等各个领域,为大多数行业伙伴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
在猫眼的全文娱战略下,猫眼娱乐就拥有了六大流量入口,分别是微信、QQ、美团、大众点评、猫眼、格瓦拉,覆盖了10亿+生活消费网民;同时还拥有众多的文娱自媒体矩阵,新兴的短视频KOL矩阵粉丝接近2亿+;猫眼小程序生态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
另外,猫眼影迷会落地了42个城市,与9500家影院深度合作,并在130多个城市的商圈、460所高校有100多万个媒体曝光点位。
那么,手握这么多流量入口,猫眼娱乐是否已经有效转化了流量呢。
其实,细读猫眼娱乐此次财报,为什么净利润能从去年亏损2.31亿,到今年大幅盈利2.57亿?主要原因是,猫眼减少了票补支出。
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节节攀升,2018年总票房突破600亿元人民币,与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北美的差距越来越小。其中,大量的票补对票房总收入的提升功不可没。而对于猫眼娱乐来说,其崛起的过程中票补作用非常关键。也正是基于此使得猫眼娱乐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
财报显示,2015至2017年,猫眼公司年内亏损分别达12.98亿元、5.08亿元、7610万元。如果算上2018年净利润-1.38亿,猫眼在四年内合计亏损高达20.2亿。从2019年中报来看,取消票补的确影响了猫眼的票务收入,不过,公司也因祸得福,大幅减少了票补方面的支出,并首次实现盈利。
“猫爪”模型未来空间如何?
事实上,猫眼的业务拓展版图并非临时起意,早在上市的前一年,猫眼CEO郑志昊就曾在多个场合下表示,猫眼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做影视行业的“水电煤”,实现猫眼从“产品视角向产业视角”的转换,由单纯的文娱行业互联网入口,转为关注整个产业链的逻辑关系。
郑志昊认为,中国文娱市场体量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美国文娱市场规模预计为7700亿美元,约合5万亿人民币,而2018年中国产业规模仅1.7万亿元。
这背后的逻辑是,第一,头部内容仍然稀缺;第二,单纯规模化增长的野蛮生长模式无法延续,需要进入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内涵式增长阶段。
而今年上半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迷也验证了猫眼从单纯票务走向全文娱战略是对的。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国总票房为311.7亿元,同比下降2.7%;观影人次为8.08亿,同比减少10.3%。受观影人次下滑的影响,上半年猫眼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同比下降5.66%,约10.83亿元;娱乐电商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9.21%,约0.8亿元。
以“全链路”的方式切入更大的全文娱市场,对于独立上市的猫眼来说的确是盈利的重要一步。但盈利只是一个开始,对于猫眼来说,全文娱之路还得一步一步走。
首先,内容+票务并非猫眼娱乐“独享”。在泛娱乐业务上,猫眼本身是一个“后来者”,想要挤入市场的难度并不小。尤其是在演出市场,猫眼需要直面迎敌深耕时间更长的大麦网。根据2019年3月20日,易观发布的《2018中国现场娱乐票务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显示,2018年大麦网APP端月均活跃人数达237.3万人,月均使用次数达2165.4万次,月均使用时长89.9万小时,从用户规模和使用粘性上远高于永乐等其它票务平台总和,独处第一梯队。
其次,猫眼娱乐收入的四大板块中,广告服务费和娱乐内容服务收入同比在增长,但两者比重仍未占据“半壁江山”。如若电影票房市场持续低迷,要想替代占据猫眼绝大部分收入的票务业务收入,猫眼还需要在娱乐内容服务上持续发力,形成爆发点。
再次,手握六大流量入口以及“腾猫联盟”的背景并未让猫眼娱乐完全转化流量。今年7月,“猫抓模型”战略升级,同时猫眼和腾讯的“腾猫联盟”正式启动。但在“全文娱战略”背后,猫眼并没有打通的可以供分享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甚至“腾猫联盟”也流于概念化的简单架构。因此,后期还需要借助腾讯系资源实现共振发力。
如今,猫眼娱乐的确实现了盈利也明确了全文娱方向。但这只是一个起点。若想在未来的比拼保持持续的优势,仍需要它继续脚踏实地。
向“通信信息报”投稿,请致信:109975869@qq.com,
稿件一经刊发,将根据文章质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议、新闻线索,
欢迎于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