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凤来仪:俄国威胁论的起源与土耳其的百年一梦—中亚往事(连载之一)

2017-05-11 凤来仪 博雅书院理论视野


世界纷扰,但静心学历史,能得到诸多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西方如此恐惧俄国,一路一带究竟能否成功。

 ------作者题记


俄国威胁论的起源


从苏联的崛起到瓦解,70年的时间里,西方世界对苏联充满了恐惧。即使到现在,整个西方还是对这个庞然大物充满了敌对情绪。实际上,反俄情绪并非只是从苏联建立才开始的,这篇中亚往事的开篇,回顾一下反俄情结的滥觞。


实际上,俄罗斯过去在欧洲人的心目里,是很边远的存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欧洲的争霸主要在中西欧诸大国特别是英法之间展开,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上台,对整个欧洲王室都是致命威胁。



对英国来说,印度是他们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是英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拿破仑也想拿下她,为此还曾经远征埃及。但谁敢打印度的主意,谁就是大英帝国的头号敌人。因此在这个时代,俄罗斯非但不是英国的敌人,甚至还可能是共同对抗拿破仑的朋友。但在拿破仑彻底失败后,如释重负的英国人,隐隐察觉一个更大怪物被制造出来了。


1814的维也纳会议上,俄国人的野心得到了遏制,但在东方,则完全没有任何能够制约俄国人的机制。如果有一个人,让俄国怪兽这个形象开始生成的话,这个人就是英国将军罗伯特威尔逊。



1807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在提尔希特的驳船上对拿破仑说:“我跟你一样痛恨英国人,我随时准备协助你采取行动对付他们”。这句话被罗伯特威尔逊将军的间谍报告给了伦敦,但即使如此,此时的罗伯特威尔逊还是很钦佩俄国人。当拿破仑和俄国反目成仇时,罗伯特威尔逊作为军事观察员加入了俄国军队。


虽然身份是军事观察员,但勇猛的威尔逊频频加入战斗对抗法国人,他的刚毅赢得了俄国人的友谊,沙皇甚至加封了他俄罗斯爵士。威尔逊见证了莫斯科大火、见证了拿破仑的失败并将消息传回心惊肉跳的伦敦。


但威尔逊将军毕竟是个欧洲人,目睹了俄国东方鞑靼式的残暴---虐杀法国战俘后,从归国的那一刻起就成为坚定的反俄主义者。或许不仅是残暴,还有沙皇不加掩饰的野心和俄国将军们的无能。他在日记里写道:如果让我来指挥俄国10000人的军队,拿破仑绝对逃不掉。


威尔逊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俄罗斯军事实力概况》,在这本书里,他描绘了彼得大帝的临终遗言:征服世界。他认为俄国正在努力实现彼得大帝的遗愿。首要目标就是东罗马帝国曾经的帝都:君士坦丁堡。然后是中东和中亚,最后是英国人的心头肉----印度。


威尔逊像议会展示了他的地图--此时他已经赢得了一个议会的席位,在地图上,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表示俄国曾经和现在的地图轮廓。沙皇亚历山大的军队已经离欧洲和君士坦丁堡如此接近了,而君士坦丁堡则是通向中亚最终抵达印度的重要地点。


威尔逊还声称,俄国的无穷人力是军队的后盾。更重要的是,相比欧洲人,俄国人能在极度困苦的条件下作战。而俄国的迅速崛起是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的短视造成,沙皇对于英国的威胁,比拿破仑还大,因为拿破仑或许想称霸欧洲,而俄国人的夙愿是彼得大帝的遗愿:征服世界。


因为威尔逊在俄国问题上的权威性---他还是俄国爵士,他的言论无法不引起巨大的舆论声浪,当然支持者和反对者同样数量庞大。但是,即使他获得了很多支持,还是被消音了,因为俄国在当时还是英国有力的盟友,共同维护欧洲的稳定。


但是,种子已经种下,在之后长达100年的时间里,这种争论从未停止,慢慢随着在中亚争夺的日益激烈,对俄国的印象逐渐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生根:庞大、坚硬、野心勃勃。同时具备东西方特点的“俄国怪兽”概念,终于成形了。


百年一梦土耳其


土耳其并不算中亚,而算近东地区。但土耳其的位置正好是欧洲通往中亚的必经之路,在中亚大博弈中,土耳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好土耳其又出了宪法公投的幺蛾子,于是把土耳其的事拿出来单独讲一下。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16日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在土耳其修宪公投中,约51.2%的选民赞成修宪。总统制基本确立。宪法修改之后,总统获得更大权力,总统埃尔多安在2019年11月可以继续参选,并有权连选连任一次。这样的话,2003年便开始执政的埃尔多安,理论上将可以执政到2029年。


本来这也没啥,但考虑埃尔多安2003年执政以来,以“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国家”以及“泛突厥主义”两个美梦为号召,全力推动宗教化,土耳其几乎完全背叛了建国之父凯末尔的现代化+世俗化的理念,逆转了凯末尔及其后继者近百年的努力。


不可否认凯末尔的现代化是有缺陷的,他的党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走的是苏联那一套,比如注重城市建设忽视乡村发展,比如重视重工业而轻视自由市场。现在反倒是反凯末尔主义者成了自由市场和经济建设的先锋,埃尔多安上台后创造了连续经济增长的奇迹。而经济上的获益者,恰恰成了埃尔多安的基本盘,正是他们推动土耳其脱离世俗化,走向宗教化,如何,吊诡吗?现实世界永远会上演超越书本的戏码。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但不是欧盟国家,他的地缘决定了他对欧洲的影响力,别忘记当年的奥斯曼土耳其曾让整个欧洲战栗。埃尔多安和51.2%的土耳其人选择了这条路,日后就要为这个选择负责。走宗教化,还有比阿訇们更近水楼台的吗?博弈方式变了,人的行为自然也会跟着变,在新的框架下,宗教化能够获取利益---别告诉我阿訇们真有什么信仰,那么极端化倾向就很难避免。日后恐怕埃尔多安本人都会因为”太世俗“而被抛弃。



对于当下的土耳其,说这么多我觉得已经足够,无非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只是土耳其如果在反世俗化的路上就这么走下去,大突厥主义泛滥恐怕对新疆的压力也会增大。好了,老规矩,学习下土耳其历史吧。


土耳其这个词就是突厥的意思。伊斯兰教起先是阿拉伯人的宗教。突厥人原先是在中国北边的草原,当中原的王朝强大以后,把这些突厥人打得没有地方去。于是就一路向西——向西已经有很多现成的帝国了,比如中亚地区的萨曼王朝。再往西边是波斯,这些突厥人就一直走,一路走一路本土化,一路伊斯兰化。 


阿拉伯帝国建立,当它足够的强大以后,阿拉伯武士变成上等人,打仗这种事当然上等人不能亲力亲为,于是真空就由突厥人来填补,突厥人在不断的战争中逐渐的掌握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权,哈里发名存实亡。 


阿巴斯王朝逐渐衰落,变成了突厥人的王朝。当时有很多突厥人建立的大小王国,不断的有部落进入中东、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安那托利亚,其中有个塞尔柱突厥部落。


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就是因为塞尔柱人取代阿拉伯人后,在耶路撒冷迫害基督教徒。塞尔柱人建立了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些封建邦国之中,有一个叫做罗姆苏丹国的小国家。它的具体位置在小亚西亚安纳托利亚附近,它不断跟当地进行民族、文化融合。再后来塞尔柱帝国被蒙古人毁灭了,罗姆苏丹国也完蛋了。但里面有一个小部落,酋长叫奥斯曼,他趁着罗姆苏丹国分裂的时候开始掌握了政权。 


这个小小的部落一路壮大,在1092的时候跟拜占庭帝国打了一场大战,并且在赢了这场战役之后建立了一种远远要比以前的包括阿拉伯帝国、塞尔柱帝国、罗姆苏丹国在内的更加“先进”的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突厥人学会帝国的组建以后方式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不可阻挡了,他们对拜占庭的进攻中间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被来自东方的蒙古人后裔帖木儿阻挡了一下。


 


当帖木儿死后,奥斯曼土耳其的机会重新到来。他们连续在1413年到1451年之间发动了很多次战役,瓦尔纳战役打退了基督教国家的集团进攻。1453年终于攻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就宣告灭亡。拜占庭的衣钵被俄罗斯帝国继承,所以说俄罗斯帝国又叫第三罗马帝国。土耳其人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在突厥语里面的意思就是到城里去的意思。 


奥斯曼土耳其的中央集权跟中华的中央集权是不一样的,中华帝国是马上可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所谓“逆取顺守”是也。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面临的地缘环境太恶劣,不断面临着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压力。这个压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来解决,所以我们看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从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后的几百年,基本上没消停,持续进行对外战争与扩张。




这种对外战争和对外扩张,是帝国的内在需求,军人权力很大。只有不断的胜利才有无尽的荣誉和战利品来封赏军人,如果奥斯曼的皇帝不发动对外战争或没有大胜的话,这个皇帝的合法性都会受到质疑。 


苏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满足帝国和军人的胃口,每一个上台的苏丹必须进行对外战争,在往后的两百年甚至三百年的时间里面,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对对基督教世界发动进攻。


同时,奥斯曼土耳其统一了伊斯兰世界,把阿拉伯、中东包括北非这些地方全部搞定,在各个区域设置类似藩镇的东西, 藩镇的帕夏(将军)拥有无限的权力,名义上服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

 


在海上对基督教世界的进攻直到1571年勒班陀大海战后才被遏制住,而在陆地的扩张几乎无休无止:1517年是打掉了马穆鲁克王朝;在1521年的时候攻占贝尔格莱德;1526年的时候打赢了摩哈赤战役,至今匈牙利还有句俚语:“不可能比摩哈赤战役输得再多了!”那一仗匈牙利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1529年第一次围攻维也纳;1532年再次围攻维也纳。 


地中海地区连绵不断的大战,奥斯曼土耳其阻隔了欧洲通向亚洲的道路,欧洲只好开始发现新航路的历程。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的重心从地中海往大西洋沿岸转移。欧洲发现新大陆之后,整个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变化,争斗从澡盆一样的地中海里面转移到浩瀚的大洋。


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欧洲的军事发展神速,而土耳其则相对停滞下来。在1683年最后一次围攻维也纳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显出颓唐。 


工业革命之后,西欧更是远远把奥斯曼土耳其甩在后面。如果不是英国要牵制俄国在东方的势力的话,恐怕土耳其早就被俄国人给彻底干掉了。经过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协定后,土耳其帝国跌跌撞撞的混到了一战之前。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中加入了德奥的阵营,结果就可想而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四大帝国崩溃: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当然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崩溃之后,列强们追求均势,不愿让自己潜在的敌人强大起来,经过各种讨价还价,土耳其好歹继续维持,当然凯末尔功勋卓著。独立建国之后,土耳其在凯末尔的强权下成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所以凯末尔被誉为现代土耳其之父。




凯末尔执政时严厉打击伊斯兰保守势力,比如,废除苏丹和哈里发制度,废除沙利亚教法(即伊斯兰法),禁止非神职人员穿着宗教袍服或宗教徽记,不准妇女在学校戴面纱,删除伊斯兰教为土耳其国教的条文,废除一夫多妻,规定男女平等,妇女可自由结婚离婚,军队、教育、司法机构也是按照西方的标准建立。


一战之后土耳其变成了抵御俄罗斯入侵的前线国家,二战之后又是对抗苏联的前线国家,于是自动加入美英建立国际体系。土耳其加入北约组织很早,如果大家记得的话,朝鲜战争时,土耳其是联合国军一员,土耳其向来被视为西方世界的一员。 


去年土耳其发生政变,很快就被粉碎。粉碎以后我们看到埃尔多安不仅处罚政变军人,还把老师、法官、校长这些世俗化的支柱统统给收拾了。发展到今天,宪法公投勉强通过,埃尔多安将持续执政,持续伊斯兰宗教化,这才真是“辛辛苦苦一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圣谛经授权转载。)


学术理论课题探讨,

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思想文化信息交流,

人文风物艺术欣赏,

网络热贴精品推荐,

学子原创佳作撷萃,

为全国高校和世界各地的中国学子构建社会人文科学的交流平台;

读者交流、投稿等事宜请联系博雅书院邮箱:zgxzbysy@163.com。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