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投资热情高涨,经济特区遍地开花!感受乌兹别克斯坦的“改革开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哈萨克斯坦新观察 Author 哈萨克斯坦新观察
“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
乌兹别克斯坦,外秀于形的是沃野千里、蓝穹黄砖、瓜果飘香,
根植于心的是古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积淀下,这片厚重的土地正在萌生的努力面向未来的渴望与冲动
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最西南边的沙漠腹地,阿姆河南岸,是一座全城被定为文物的历史古城。(乌国家旅游委员会供图)
乌兹别克斯坦,真的可以“说走就走”了。
5天前才接到邀请,考虑还要申请签证,原以为难以赶上会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网上注册、提交材料,支付了20美元。没想到,第三天电子签证就下来了。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布哈拉是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乌国家旅游委员会供图)
阿拉木图往返塔什干,每天有3趟航班,约1小时航程,和阿拉木图飞往乌鲁木齐距离相当。
出发那天遇上多云,飞机就像是在云海之上漂浮。临近塔什干,机长广播告诉我们开始下降。当飞机刺破云层,顿时拨云见日,这座位于锡尔河右岸的绿洲城市便浮现在眼前。
高空俯瞰,锡尔河南岸是一望无际的绿洲。
与其他航班不同,来塔什干的人群中有不少游客。笔者旁边,是一支10多人组成的马来西亚老年旅行团,他们统一背着红色双肩包,下飞机后围在一起等着提取托运行李。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日本等国的游客。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波斯、阿拉伯、突厥、蒙古文明以及近代的沙俄,都曾在这留下印迹,是中亚人文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着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对外开放的“先手棋”。
过海关,走进机场大厅,便能充分感受到这个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期待:大厅正中央的位置,是充满民族特色的旅游咨询服务台,上面摆放了多语种的介绍册,工作人员24小时为游客们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俄、英、日等四种语言咨询服务。
塔什干机场到达大厅的旅游服务台。
乌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阿古洛夫非常年轻,大约40岁出头,受邀出席了我们的活动。据他介绍,2018年,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外国人数从260万人剧增到530万人,2019年前6个月已经接待了300多万人,增长幅度达到了30%。
如果按这个数字测算,今年乌兹别克斯坦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将会突破600万人。也许单看这个数字并不算庞大,但乌兹别克斯坦人口仅3200万,外国游客与本地人口比例高达1:5,而中国,这一比例是1:10。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企业的数量增加了25%,首次突破1000家。多数国际评级机构均认为乌兹别克斯坦是旅游业中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争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旅游客源市场,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不久前签署法令,宣布将于2020年起单方面对中国公民(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施行7日免签政策。在哈总统托卡耶夫访华这个时间节点高调“抢头条”,米氏或许还有其他用意。
晨曦中的塔什干机场。远处依稀可见天山山脉,她从中国向西延伸,穿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来到乌兹别克斯坦已是最西端。
走出机场,开始体验塔什干这座平原城市的恢弘气派和厚重底蕴。城市里,高大的树木与古朴的建筑相伴相生:大道宽阔笔直,小街整洁干净,绿树成荫。主干道一般都是双向八车道或六车道,车辆川流不息。这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城市。
“请进来”,对外国游客放开签证只是乌改革开放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乌大幅放开了本国公民出境的限制。来机场接我们的伊达,是一位“95后”的小伙,典型的乌兹别克族相貌,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希瓦古城。(乌国家旅游委员会供图)
两年前,迎着乌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伊达在父母的强烈建议下,来到中国南京留学,专门学习汉语。伊达说,他的父母都在政府部门上班,去中国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父母一直告诉他,“去中国看看吧,那里有不一样的世界”。
3个月前,伊达完成学业回到塔什干,尽管还没有固定的工作,但他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会中文,将来就业选择余地很大,而且现在每天也有不少工作要做。来乌兹别克斯坦考察的中国企业很多,需要我这样的翻译。”
希瓦古城。(乌国家旅游委员会供图)
乌兹别克斯坦曾经是相对封闭而保守的国家。2016年9月,78岁的老总统卡里莫夫因脑溢血救治无效去世。2017年1月,接过权杖的米尔济约耶夫决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打击官员腐败。就任总统伊始,他便签署了《反腐败法》,提出要不断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增加政府部门工作透明度,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律监督和大众监督。
2年来,乌普通民众虽然收入增幅不大,但已经看到了国家的发展方向。2018年底,米尔济约耶夫发表了该国历史上首份国情咨文,强调了“政府机关应服务人民,而不是人民服务政府机关”,还设立了“网上接待室”,方便普通百姓和政府官员沟通。
在塔什干那几天,笔者经常乘坐大巴车穿越市区,只要有空闲,伊达总是兴奋地指着路旁的一块又一块空地说,这就是正在建设的经济特区。这一幕幕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场面,像极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情景。2017年前,乌全国只有3个经济特区,新总统就任后,一口气批准了12个经济特区和45个工业区,而且所有特区均实行特殊的海关、税收优惠政策,30年不变,到期后可延期。
塔什干大巴扎汇聚了很多商铺,充满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深受外国游客欢迎。
“请进来,走出去”,乌兹别克斯坦改革开放的大门就这样打开了。
随着一系列改革新政靴子落地,政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腐败大幅减少,拥有广阔市场潜能和地缘优势的乌兹别克斯坦,正成为外资关注的焦点。
搭乘共建“一带一路”东风,中企赴乌投资力度不断加码。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400多家中资企业在乌投资,而在20个月前,只有600多家。除了中石油、华为、中兴等,还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
2017年5月,米尔济约耶夫总统首次访华,两国签署了一份230亿美元的商贸协议大单,涵盖经济技术、交通运输、医疗、农业、水电、油气、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教育等领域双边务实合作文件逾百份。目前,中国已成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投资国、第一大棉花买家、第一大电信设备和土壤改良设备供应国。
历史文化古城撒马尔罕,蓝穹黄砖是古建筑最典型的色调。(资料图片)
湖北武汉耦合医疗公司总经理杨峥嵘非常喜欢历史古城撒马尔罕,这已经是第二次来到乌兹别克斯坦了。他认为当地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很大,对发展康养旅游、加强两国医疗合作充满信心。
“乌兹别克斯坦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机会很多”。杨峥嵘举例说,乌政府正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当地酒店设施陈旧,价格高昂。撒马尔罕一栋三层民宅改建的招待所,一晚住宿费竟高达500元人民币,在塔什干,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三星级酒店标价超1000元。相信投资酒店应该也有很好的收益。
希瓦古城。(乌国家旅游委员会供图)
要想体验中亚第一人口大国的人气,一定要去塔什干大巴扎看看。
简陋的凉棚下,摆着十来张桌子,不到饭点却已经满满当当坐了50来人。在烟熏火燎而又香气四溢的烤肉炉旁,一壶茶,一个馕,再要上几串烤肉,伴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就能充分感受到绵延千年的人间烟火气息。
塔什干市内一家餐厅,中午时分前来就餐的人很多。
寻求经济再度腾飞,乌兹别克斯坦是有基础的。乌位于欧亚腹地的十字路口和地理政治学上的“心脏地带”,是名副其实的中亚中心。首都塔什干是中亚五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中亚第一座开通地铁的城市,在其地铁运行了34年以后的2011年,中亚第二个有地铁的城市阿拉木图地铁才开通运行。
塔什干还是土西铁路、中亚铁路重要的枢纽。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连接着塔什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三座主要城市。
布哈拉。
尽管乌兹别克斯坦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远离海洋且气候干燥,但境内拥有锡尔河、阿姆河两大河流,水资源充沛。中亚两河流域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物产,有着2000多年农耕文明史的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棉花)王国”,是中亚农产品主要产区。
从塔什干飞往撒马尔罕只需半小时。透过舷窗,看到的是锡尔河南岸绵延300公里的无垠良田,节水滴灌和温室大棚等高科技农业技术被广泛运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勤劳、友好、温和,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低,被称为是中亚最为安全的国家。
现任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曾担任总理十多年,对国家经济发展脉络十分清楚。对比中亚其他国家,不少到访乌国的中资企业家都认为,若能消除短板,发挥比较优势,乌出现类似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高速增长是完全可期的,有望在五年内迅速赶超哈萨克斯坦。
现实会否真如此?我们拭目以待。
告别塔什干的前夜,秋风瑟瑟。雨滴打在酒店玻璃上啪啪作响。深夜里,停在外边的汽车不时响起刺耳的报警声,“难道有人在偷车?不是号称中亚最安全的国家吗?”
位于塔什干市区的帖木儿广场。14世纪下半叶,帖木儿开创了帖木儿帝国,首都为撒马尔罕。(乌国家旅游委员会供图)
第二天早饭后,眼看离去机场还有些时间,去外边走走吧。9月正是橡果成熟的季节,一阵秋风吹过,子弹般大小的橡果从10多米高的树上纷纷掉落,噼里啪啦地砸在汽车上,触发了防盗报警。
原来如此!古人所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字字珠玑。看来,我们断不能在黑暗的夜里凭他人之言而草率结论。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必须走进她,亲眼所见才是真。
来源:第61期哈萨克斯坦《今日丝路》报中文版
文章内容均由本平台整理发布
转载请标注来源“乌国新观察”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后台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监制|张兴鼎 责编|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