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兹别克斯坦籍广东女婿:两度飞广州送口罩 给中国医疗组当翻译

向雪妮 黄小殷 乌兹别克斯坦新观察 2020-08-25



肯杰柏耶夫仔细听取中国专家提出的经验、意见,并做转译

“上一次穿西装还是结婚的时候。”4月中旬,乌兹别克斯坦小伙穆罗江·肯杰柏耶夫提着他的西装和随身物品,从家乡古利斯坦出发前往100多公里外的首都塔什干,为中国政府联合医疗工作组(下称“中国医疗组”)做翻译。


记者了解到,他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在广州已经生活了6年,能用汉语与人流畅地沟通。他的太太是深圳人,两人相识于广外校园,去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广东女婿”。今年2月,他还曾自费从乌兹别克斯坦购买了2万多只口罩,两次打“飞的”带到中国送给师友。"新冠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这些只是我可以做的,和我应该做的。”穆罗江·肯杰柏耶夫说道。


提前半个月做准备,妻子帮助翻译医学用语


早在3月下旬,肯杰柏耶夫就听闻中国将派遣医疗组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协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告诉记者,打从知道这一消息,他在家就“坐不住”了。>>>中国专家组的影像志—乌氏成语“花式”肯定医疗工作组


记者了解到,他的妻子李女士来自广东深圳,是肯杰柏耶夫在广外的学姐,两人在校园相识相恋,去年喜结连理,肯杰柏耶夫再续他的“广东情缘”。


心系中乌两国的他第一时间致电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及当地卫生部门,表明自愿为中国医疗组提供翻译服务。


肯杰柏耶夫向记者介绍,虽然有过翻译经验,但他从未做过医学方面的翻译。“我其实最担心的是因为翻译出现小小的失误导致双方沟通出现大的问题。”


为此,向中国驻乌大使馆和当地卫生部门表达这一意愿后,他花了半个月在家里“充电”。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份,肯杰柏耶夫在广外的阿拉伯语老师前往伊拉克为中国医疗队做翻译工作,他也向肯杰柏耶夫发来其在伊拉克翻译工作中整理的有关新冠肺炎的资料。


他的太太李女士向记者表示,拿到这份老师发来的中文资料后,她和丈夫先把它翻译成乌兹别克语,“在翻译一些医学专有名词时,要与翻译软件或词典进行对照,甚至需要向学医的小叔子请教”。整份资料翻译完成后,李女士还特地在一些比较拗口的词汇标上拼音,方便丈夫查看。


李女士告诉记者,肯杰柏耶夫非常重视这次为中国医疗组的翻译工作,每天投入很长时间在学习新冠肺炎的相关资料,以期尽快熟悉相关用语。“他总是担心自己会出错,我只能宽慰他,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要瞎操心,免得影响心情。”李女士说,虽然肯杰柏耶夫表现出一丝丝焦虑,但她对丈夫却是信心十足。

肯杰柏耶夫与中国医疗队


随医疗组奔波多地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应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邀请,4月17日下午,由15人组成的中国政府联合医疗工作组抵达乌首都塔什干,协助乌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这一天,肯杰柏耶夫从其所居住的城市古利斯坦独自乘车前往100多公里外的首都塔什干与中国医疗组会合。


出发前一天的晚上,李女士为丈夫准备了要带去的资料和必备的生活用品。她还为他把唯一一套合身的灰色西装整理好,单独放进专用的防尘袋中。肯杰柏耶夫告诉南都记者,这套西装是去年结婚前添置的,只在结婚当日穿过,之后就把它收了起来。


按照相关要求,他参加翻译工作时需要穿着西装,“参加中乌双方的医疗翻译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能穿上这套西装去工作,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到达首都塔什干后,肯杰柏耶夫及时跟随中国医疗组投入到相关工作中,为中乌双方医务人员顺畅沟通搭起桥梁。


记者了解到,肯杰柏耶夫要承担多项同声传译的任务。在中国医疗组专家为乌方医护人员提出医疗建议、乌方政府官员与中国医疗组交流以及中国医疗组向当地民众宣讲预防新冠肺炎的知识时,肯杰柏耶夫都要快速、准确地将中方医疗组的意思转译成乌兹别克语。


在此过程中,如何准确使用大量的医学词汇成了肯杰柏耶夫此次翻译工作的一个挑战。他告诉记者,在翻译工作中,他需要非常专注地听取中国医疗组专家的意见。肯杰柏耶夫有时需反复向中国专家确认言辞中的一些细节再进行翻译,生怕出现一丝差错。“中国专家们在传达医疗建议时十分严谨,他们非常负责任、很有耐心地向我解释每一个细节,给我时间准确向我们乌方的医生传达。”


这些日子以来,他跟随中国医疗组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多个地方,除了首都塔什干,还去到撒马尔罕、安集延、纳曼干、费尔干纳等多个地方。南都记者了解到,每到一个地方考察,中国医疗组的专家们都要通过视频连线与该地医院感染病区的医生交流,为其讲解病情观察要点,分析、讨论病人们的情况,并逐一提出治疗方案。


连日来,中国医疗组的行程满满当当,可专家们的每一次讲解都非常细致。肯杰柏耶夫向南都记者介绍,小到防护用品的使用、医疗废物的处理,大到对定点医院改造过程中的空间布局、流程优化、院感控制和人力配置等,中国医疗组的专家都事无巨细地把中国的抗疫经验分享给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生们。


两度飞中国送口罩,曾被当成“口罩贩子”


“正是这段时间跟着专家们的行程工作,我才亲身体会到投身于抗击新冠肺炎的医生们有多么不易。”肯杰柏耶夫接受采访时坦言,这份工作对他而言强度较大,他每天工作12小时,有时回到住处后只想倒头睡觉。


然而,能亲身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工作中,这份兴奋感、荣誉感消除了旅程中的所有疲惫。肯杰柏耶夫告诉南都记者,此次翻译工作是他一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一方是我的祖国,一方是我生活了6年的中国,也是我太太的故乡”。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为中乌两国抗击疫情奔走。


今年2月,中国正处疫情严峻之时,肯杰柏耶夫曾自费从乌兹别克斯坦购买了2万多只口罩,两次打“飞的”带到中国送给师友。他的“逆行”义举曾一度在中国刷屏。


这是肯杰柏耶夫用奖学金和平日里兼职所得的6万多元人民币换购的口罩和机票,不过,飞回中国的行程还几次受阻。大量的口罩被打包成多个大包裹,每个包裹重达23公斤。在回中国途中,肯杰柏耶夫曾被误认为是“口罩贩子”,口罩一度被俄罗斯海关扣留。


2月12日是肯杰柏耶夫第二次送口罩到达广州,次日中午,他便踏上了回乌兹别克斯坦的航班。旅途奔波过度劳累,第二次返程回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机场时,他发烧了,并被当地采取隔离措施。所幸,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


无论是送口罩还是为中乌双方医护人员做翻译,肯杰柏耶夫都义无反顾。“新冠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这些只是我可以做的,和我应该做的。”肯杰柏耶夫向记者说道。


作者:向雪妮 黄小殷

来源:(文)南方都市报 (图)穆罗江·肯杰柏耶夫

为您精选


围观

中国专家组的影像志—乌氏成语“花式”肯定医疗工作组


热文

乌停止出口两种商品待价而沽?


监制|张兴鼎 编辑|马晓东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更多新鲜有趣中亚咨询尽在新浪微博:《丝路新观察官微》


文章内容均由本平台整理发布

转载请标注来源“乌国新观察”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

微信:z13565801531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