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候选导师展示(第四期)

华农研究生会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 2022-12-11


听说有人已经想投票啦


别急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期的

“压轴大佬”



他们分别是

经济管理学院米运生老师 

经济管理学院谭砚文老师

食品学院张钦发老师

食品学院钟青萍老师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刘爱华老师

数学与信息学院黄栋老师

(导师排名不分先后)


 
一起看看本期的压轴实力秀吧~


18

经济管理学院米运生老师





米运生,男,瑶族,1972年6月生,湖南省溆浦县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曾供职于安徽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评审专家,广东省财政对外财经人才库专家(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广东金融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广东、江西、河北、贵州、江苏和四川等省的科技咨询专家。


作为学者,米运生教授潜心研究,砥砺前行。他长期从事农地制度、农村金融学、金融发展等学科的交叉性研究工作,躬耕务实、治学严谨,成绩斐然。目前已出版专著2本,教材两本;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主要参与世界银行AAA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国家级课题,为我国农村金融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米教授坚守初心,严谨笃学,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担任《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等著名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兼任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广东金融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米教授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只争朝夕的事业追求使他赢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科研奖励:广东金融学会第九届优秀金融科研成果(2015年)三等奖)、广东金融学会第七届优秀金融科研成果(2011年)三等奖);“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暨“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论坛”最佳论文奖(2010)、广东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一等奖(2008)、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二等奖(2007)、安徽省首届国际徽商大会征文一等奖(2005)、云南省第六次(1999-2000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3)等。米运生教授作为一位对事业怀着满腔的热忱和执着的追求、对学术研究满怀敬畏的孜孜学者,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努力做到产学研并重,把最好的状态、思想与学问奉献给社会,是值得学生们尊敬和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师者,米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孜孜不倦。在教学过程中,米老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选取恰当的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米老师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尽可能地把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令同学们获益匪浅,留下了好口碑。在对学生的学术指导上,米老师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忘我的工作作风,言传身教,感化、带动着学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始终坚持每两周开一次组会,指导学生阅读前沿文献,了解学生的进展、指导学生遇到的问题,并指明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讨论,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了师门上下求实、进取、和谐的学风和良好的竞争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都能够领会研究的思路,学会研究的方法,对于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裨益。他不仅在学术上对学生殷切教诲、耳提面命,还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健康等方面,是学生们的知心人、暖心人,是和蔼可亲的人生导师。他教导学生要与人为善、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同学们在繁重的科研与学习任务中得以休憩和调整;米老师也会定期组织聚餐和沙龙,与学生们进行交心和交流,分享他曾经的经历和趣事,为聚会营造轻松欢愉的氛围,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整个师门的氛围和谐融洽,温暖团结。这些良言忠告,温暖却又平凡的事迹与印象,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使同学们的研究生生涯不仅有前进方向,而且有动力、有标杆、有指引。“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以至纯之心,行至善之教;潜心学术,执笔徜徉书海。这正是米运生教授教书育人的生动写照,更是一名师者及学者的人生境界和匠心情怀。

 



19

经济管理学院谭砚文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可言传,德行需身教。长期以来,谭砚文老师始终秉持严谨治学、立德树人的执教理念,满怀对党的忠诚,兢兢业业育英才,求实创新做学问。在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谭砚文老师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研究生任课教师” ;2015年获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老师,2018年获评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20年荣获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品德先行,加强思政和国情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候选人始终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首位,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不断加强国情教育,不断完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一是把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动态及成就融入课堂内容,让学生熟悉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国家“三农”政策。二是通过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生心中栽培服务“三农”、奉献“三农”的信念种子,培养学生们的“三农”情怀。三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感触农业“大有可为”的广阔前景,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在社会实践中感触现代农业的成就、在村情中感受乡村的美好前程、在农场体验中认识现代农业巨大潜力与前景,从而提升服务“三农”的愿望、坚定振兴乡村的信心。甘为人梯,拓展各类育人平台多年来,谭砚文老师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学习、培训的平台。一是选派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班。近5年,共选派学生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24场,国际学术会议5场,参加人次达30余次,汇报会议论文12篇(包括国际会议论文3篇);资助学生学习前沿计量方法培训班43人次,资助学费近16万。二是邀请校外知名教授进课堂。每年都会在“农林经济管理前沿专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课堂上邀请国内外专家与学生们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美国普渡大学、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山大学、汕头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著名教授都是经常被邀请给硕士、博士研究生讲课的专家学者。同时还邀请南开大学王群勇教授来华南农业大学专门举办“空间计量经济与结构方程模型研讨班”、邀请中国社科院娄峰教授来校开办“GAMS(CGE)模型与案例研讨班”等。通过这些邀请名师讲座的方式,尽力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前沿理论和方法,更有创造力地从事学术研究。顶天立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谭砚文老师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但重视向同学们传授理论基础与理论前沿,更重视培养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一是带领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田野调查。谭砚文老师每年坚持带领学生调研现代化农场、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与农业龙头企业,参观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生产设施和装备,了解循环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让学生感受国家“三农”政策的成效,加深学生对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成就的自豪感。二是运用“科研促教”手段,强化科研育人。通过指导学生主持科技项目、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不断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中,持续更新与优化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谭砚文老师曾于2015年指导大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6年以来,谭砚文老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发表学术文章21篇,其中CSSCI期刊文章共9篇,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目前,许多优秀学生已成长为“三农”研究领域的后备力量。近5年来,谭老师与学生合作在《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篇。求实开拓,创新教学方式长期以来,谭砚文老师不断对本科教学内容体系和研究生课程内容安排进行改革,先后完成了华南农业大学“丁颖创新试验班”的课程设置、“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改革等,主持完成了1项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创新强校教学质量改革项目,建设完成了《农业经济学》网络精品共享课程,建立了9个教学实习基地,在增城、珠海斗门等地区建立了农村固定观察点。目前,已形成 “线上网课理论演绎”、“课堂案例分析”、“实习基地教学”、“科研过程学习”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五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谭砚文老师于2020年建设完成了“农业经济学”慕课,上线运行2个学期,已有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等8所高校800名学生注册学习,辐射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普及农业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成效,为国家培养“知农、爱农、择农、兴农”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做出了积极努力。在校研究生们对谭砚文老师的评价:陈丽如(20级硕士研究生):于我而言,谭砚文导师不仅是学术导师,更是人生导师,谭老师总说“读书和做学问都似在修行,以兴趣入门,还需要情怀支撑,才能真真正正得发现科学问题、解决问题”。如今,我也慢慢形成自己的科研信仰,享受探索和求知的乐趣。在谭老师指导的这几年中,无论是做科研还是生活态度,谭老师都在潜移默化得影响着我,是我的科研之标杆,为人之模范。杨世龙(21级博士研究生):回想良久,导师的好已无法简单用言语言表。他平时工作很忙很忙,即使这样,也会及时关心到我的学习和生活,在每一个关键时候都能及时洞察并耐心地教导我。无论我资质有多差,导师也会像父亲一样,从未抛弃和放弃过我,一直引领着我不断前行。师恩难忘,吾爱吾师!罗瑞龙(19级博士研究生):非常有幸能够成为谭老师的研究生,谭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各个方面关心和支持我们。在科学研究上对我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特别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解决研究问题的同时不断锻炼学生的研究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老师能够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的信息,做到及时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谭老师是我最喜爱的老师!宋青(19级硕士研究生):谭老师是一个对学术十分严谨认真的人,是我们学习的表率。有时候不想学习的时候,想到老师都还在忙着学习就有了努力的动力。老师教会了我们刻苦与坚持。老师为人也十分和善,和蔼可亲。林椿明(20级硕士研究生):谭老师为人真诚善良,工作上认真负责,教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也擅长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平时也会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给予帮助和支持,也经常教导学生要学会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谭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态度端正,一直都是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去学习的好榜样。徐宇佳(21级硕士研究生):衷心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谭砚文教授,感谢他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引了方向,总是在我走岔路时及时把我掰回正轨,感谢他在这大半年里的悉心教导,愿意带本科生的我参加一些项目,我的信息收集、文稿撰写能力因此有了一定提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谭老师博学严谨、虚怀若谷,令我钦佩,希望未来的研究生生涯在老师的带领下能继续有所得有所思。岳瑞雪(16级博士生):谭老师指导学生时坚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与创新,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始终强调科研必须实事求是,要敢于坚持真理,更要勇于否定自己。曾华盛(18级博士生):首先感谢导师谭砚文教授,感谢谭老师将我引入学术这条道路。能成为谭老师门下的弟子之一,是一件引以为傲的幸事。自大二与谭老师相识之后,导师开始有意识地指导我撰写一些学术文章,参与一些学术调研活动。特别是在挑战杯比赛中,谭老师的办公室时常是我学习的“驻扎地”和“练兵场”,常常与谭老师进行学术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谭老师经常帮我修改和指导论文到凌晨。受益最大的就是谭老师一直强调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对问题的慎思、方法的运用,还是对句式的表达,甚至是答辩环节的准备,谭老师都要求和指导我做到不出一丝纰漏。正如“挑战杯”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一样,之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定位,就是从事学术研究相关的工作。从谭老师身上学到的不只是具体的知识,更是教会了我科学和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使我可以在之后到学术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另外,谭老师那种扎实、规范的做科研态度,那种不计个人得失,心系三农的情怀值得我终生学习。谭老师也经常教育学生要关注着一些重大事件对我国农业及人民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关注国外主要国家的农业政策变化,时刻结合我国国情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进行相关政策建议的撰写。他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和观念为我日后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提供了重要指导。在博士期间,无论是小论文的撰写,还是大论文的完成,无不凝聚着导师的智慧和心血。可以说没有导师的指导,会耗费更长的时间、走更多的弯路,自己也不会这么顺利地就按时毕业。在论文最后形成之际,向谭老师表示最深深地敬意和谢意。林遇缘(20级硕士生):谭砚文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学风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我终身学习,能成为谭老师的学生,我很荣幸也很开心。马国群(17级博士生):我的导师谭砚文老师是一位兼具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课程上能够授予学生丰富知识,在生活上也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照顾;学术上,谭老师能够精益求精,有着孜孜不倦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莫雪香(20级硕士生):我是工作之后又重返校园的学生,对于我这种社会人其实心里是很焦虑的,跟着比我年轻的弟弟妹妹学习,总是有种我已经输在起跑线的感觉,我跟老师说我其实很焦虑,他很豪迈地说:“焦虑没有一丁点用,在漫漫人生里,你这点事儿都不算事,与其焦虑,不如抓紧时间行动,行动是解决焦虑最有效的药方!”老师还给我分享了许多他的人生经历与劝诫,给我分析以后道路的走向和选择,我顿时豁然开朗,我们学经济学的就是要理性分析问题,梳理一番路径便会明朗。从老师身上,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言行身教,接触越久,就会越发获益匪浅,“踏踏实实做学问”、“要谦虚”、“想想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多读经典书籍与伟人思想交流”……一名好老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想应该就是像谭老师这样站在我们前头引路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展示这个世界的精彩与无限可能,并激发我们去创造各种可能。李丛希(20级博士生):老师对待学生关爱有加,循循善诱,严慈相济,视如己出,是学生难得的良师益友;老师对待本职工作孜孜不倦,治学严谨,执教精彩,传道授业尽显大师风范;老师对待生活充满热爱,情操高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我们。林晓贤(19级硕士生):每每召开论文的讨论会,无不透露着对国家三农问题的关心,在知天命之年,仍然拼搏奋斗,期盼着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由衷地敬佩。同时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获益匪浅。

 

 

20

食品学院张钦发老师




张钦发,博士,现任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包装工程系教授、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包装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包装标准委员会金属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塑料薄膜与设备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张钦发从事包装教育科研工作长达30年,主要从事食品包装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及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近年来,张老师主持或参加国家基金项目3项,省攻关项目1项,国家质检总局项目1项,省质监局项目1项,校企联合项目8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出版教材(副主编)4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包装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其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均获得校优秀班级或标兵班级,2020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十大“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


张钦发老师热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每年讲授4门课程,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潜心指导学生。在备课时,能克服困难,广泛查阅大量资料,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在讲课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反映,并针对学生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张老师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言传身教,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张老师不仅在学业上指导学生,在生活上也同样关心学生,在就业和职业规划上给予学生的精心指导,随时关心研究生假期做实验的进度和心理健康。张钦发老师积极学习年轻人的思想,喜欢和学生探讨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来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人生目标、到祖国未来,无所不谈,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生如子,赢得了广大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张钦发老师在研究生教育中有自己的见解,认为研究生要突破自己的专业领域去学习,多多扩展跨学科的东西,才能扩展自己的知识点,把别的学科的知识应用于本专业,才能扩展本专业的东西,这样才能出全新的成果,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有所突破创新。学生A:第一次遇见张老师,是在考研复试结束的面谈。那时候给我的印象是这位老师好和蔼呀,笑口常开的感觉。尽管那时候听老师说什么光化学变色材料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是我被老师随和的笑容深深打动,心想要是能成为老师的学生,怎么也得搞出点名堂来。如今成为张老师的学生已经一年了,我依旧在光化学变色材料中磕磕绊绊,但不变的是,张老师从初次见面到现在的随和笑容,还有对学生的谆谆教导。学生B给张老师的寄语: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天地之大,庆幸遇到了您,我可爱的“发哥”。就是平平淡淡,真实自在地谈谈学习,谈谈经历,谈谈生活,谈谈成长,谈谈从年轻到年老,谈谈从个体到家庭,谈谈从工作到梦想。我们可以谈的是那样多,对于我们年轻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您都不厌其烦,高高兴兴地为我们解答,还那么有趣幽默。我们从您浩瀚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中学到了很多,它是那样实在,那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它们虽然不在于试卷分数里,但却种在了我们心里,它一直都在影响我们,一直在迷境昏暗中指引我们。您对我们的教育,不止于学术,更多于树人。春秋轮替,物换星移,曾经的您,教育曾经的我,我也会用您的知识,解答、帮助曾经与我一样的人,将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不止是今天想念您,而是今天特别想念您哦!发哥,您要永远健康快乐呀!从学生对他的寄语可以看出,短短几年的研究生生涯,在张老师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中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所有学生来讲,这真的是收获与成长、美好与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

 

 

21

食品学院钟青萍老师




钟青萍,硕士生导师,先后任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教授,副系主任、专业主任、副院长,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分会会员、广州市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学会会员。钟老师一直从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食品安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项。 


自2003年独立指导研究生以来,我与40位研究生共同学习、成长,其中31位学生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光飞逝,回顾近二十年导师工作,心中充满感激。感谢我的学生,是你们让我充分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欢乐,感受到学生们的成长以及在工作中不断收获的成就感,坚定了作为一个优秀导师的信心;也要感谢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研究生导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更是人生的导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领者。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只有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好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努力做到真心、诚心、细心、耐心地对待学生,以真心和诚心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能敞开心扉;以细心和耐心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始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予以引导,不厌其烦地传授专业知识,反复修改学生的文章;并且尊重和信任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关心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此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建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通过组织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又给集体带来了活力。同学们积极参与,懂得了助人为乐、集体的重要性,使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集体凝聚力。而且通过建立微信群和QQ群,便于及时传达各种信息,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特殊日子以及逢年过节,大家也会在群里发送爱的祝福,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我们大家庭的温暖。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我主要从个人修养、身心健康、勤奋负责、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信心、高效工作几方面加强学生的培养。首先是个人修养,先学会做人,后学做事,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精神动力,决定一个人的才能方向和社会价值。因此在学生的日常培养中潜移默化地对研究生在人生目标、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教导他们要懂得感恩,养成豁达、宽容、坦诚、与人为善的品质。第二,身心健康。有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是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任务和今后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力保证。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快乐情怀并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第三,勤奋负责。勤奋负责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奋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执行力,很多时候要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第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平时要求学生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的分析而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清晰明了的解决方案;并经常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让学生开拓视野,不断拓展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创新能力。第五,沟通表达和合作能力。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后,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还是从事其他各类工作,沟通表达和合作都非常重要。在研究生阶段,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术观点、科研报告等的表述或讲解上,我们经常组织组会,学生报告工作进展,以及进行文献阅读汇报,要求学生观点明确,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善用肢体语言等。而且,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团结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求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信任和相互帮助,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能力。第六,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因此在平时的培养中,我始终提醒自己对学生要多一些鼓励,多说一些赞赏的话,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都品尝到受肯定、成功的喜悦。学生做的不好也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巧妙地给他指出问题。第七,高效工作。在现代社会中,高效率工作能力很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高效工作的习惯,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制订有效的工作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适当调整,工作中抓住重点。在近20年的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我与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成长。在我爱学生、积极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很多爱,教师节、新年等节日同学们都有浓浓的爱意表达,毕业的学生们每年都会回来与老师、师弟师妹们团聚,感受到了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的温暖。而且,学生们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如刘羽霏、雷舒文的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学术硕士论文;谢婷、雷舒文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的荣誉;今年将毕业的上官文丹在3年的硕士生学习中连续2年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年获得二等奖,并已发表了多篇论文,申请2件专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SCI、EI收录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等。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们在工作中也是中坚力量,展现了华农学子的风采。最后,再次感谢学校和学生们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为自己的工作和付出感到欣慰,心中充满感激,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爱学生,爱岗敬业,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德才兼备,不辜负大家给我的荣誉。

 



22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刘爱华老师




刘爱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土木工程专业类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了多项省级教改项目以及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广州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咨询项目,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等项目。主持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IEET)认证工作。已出版著作8本,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及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包括SCI、EI等在内的科研论文100余篇。连年获评年度工作优秀,获评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三育人”先进等称号。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及省级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刘爱华教授早年作为公派留学生赴法国留学,在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从事岩石力学与矿山工程地质领域的学习研究,以优异成绩获得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南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力学、工程地质理论与应用研究,从事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和科学研究。期间还有在长沙矿冶研究院、美国CPI以及IBM等企业的丰富工作经历。2013年12月起调到华南农业大学工作,继续从事岩土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了多项省级教改项目以及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广州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咨询项目,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等项目。主持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IEET)认证工作,并于2020年10月顺利通过首期评估验收,获IEET认证许可。刘爱华老师个人业绩斐然,已经出版著作8本,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及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包括SCI、EI等在内的科研论文100余篇。连年获评年度工作优秀,获评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三育人”先进等称号。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及省级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刘爱华教授每年主讲5-6门专业课程,以“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的态度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刘爱华教授对待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水平。他认真钻研和优化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方法、习惯,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针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课后及时总结、反思,为以后的教学夯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勤于思考,优化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面。刘老师常常说,“学无止境,教亦无终点”,他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拓展教学思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把国内外最新教学理念充实到教学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师弟师妹们都反映非常喜欢刘老师的个人魅力及其授课风格。在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方面,刘爱华老师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刻苦钻研,紧紧追踪专业的前沿知识。刘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研究生正处于人生知识与能力的积累阶段,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多学科知识,才能在将来的事业中游刃有余,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才能有所作为。他鼓励我们要积极查阅文献、下苦功钻研文献和资料,并鼓励同学之间分享学习成果,积极展开活跃的学术讨论,在实验室营造了日益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在与我们讨论问题时,他向我们强调多学科交融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要开拓思维,鼓励我们多参加学术会议、多问多学、多想多看,他自己也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立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积极与同学们交流。刘老师对待留学生也关爱有加,曾经有个2015级的本科非洲留学生,因母语是法语,在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刘老师发现之后,遂用熟练的法语与该生畅谈,纾解了他的困顿和迷惑。刘爱华老师就是这样,始终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传授知识、解除疑惑。刘爱华教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他深知高校教师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真心爱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生活上和纪律上,他都坚持“严格要求,严中有爱”的原则,对每个学生都认真负责,对于我们取得的阶段进步,他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我们遇到的暂时挫折,他耐心地排忧解难。可以说,他是我们科研工作中的“严师”,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慈师”。师弟师妹们都说,刘老师总是能做到尊重关心学生、鼓励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平时,刘老师遇见准备考研的本科生或准备考博的研究生,他总是热心地进行指点,在资料准备、复习方法、报考院校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在生活中,他与同学们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关心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和生活困难学生。他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鼓励我们尽快适应科研生活,快速成长起来,在科研路上奋勇向前。作为每年教工羽毛球赛的主力球员,他也会经常邀请学生一同去打羽毛球,引导我们要劳逸结合、加强锻炼。他总是说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应对科研任务、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长久的贡献。他总是为学生的进步而欣喜,为学生的退步而担忧,却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忘我地工作,一心只为学生。他于我们而言,亦师,亦友,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就是刘老师给我们这群学生们最好的样子。

 



23

数学与信息学院黄栋老师




黄栋,2015年7月入职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现为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2016年获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开始招收及培养硕士研究生,现已完整培养两届硕士研究生3人,正在培养硕士研究生7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近几年已发表/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3篇、EI国际会议论文28篇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

自入职我校和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黄栋老师在思想政治、学术研究、学术服务、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进取,取得了突出业绩及丰硕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深得学生喜爱。具体将介绍如下。思想政治黄栋老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并在研究生教学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注重与学生沟通,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术研究黄栋老师近年来围绕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数据集成聚类、大规模聚类、多视图聚类等,近期研究尤侧重于有限资源下的大规模聚类分析及其应用。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各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近几年已发表/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3篇(含中科院一区论文12篇、IF>10的期刊论文5篇、IF>5的期刊论文12篇)、EI国际会议论文28篇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近年发表的论文总被引次数超过1000次,其中单篇被引次数超过100次的第一作者论文3篇,两篇一作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Top 1%)。代表性论文成果多次被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以及IEEE会士(IEEE Fellow)所在的国内外知名研究团队正面引用。根据谷歌学术,迄今有四篇一作论文进入近五年集成聚类细分领域论文被引次数的前十位,相关论文多次入选IEEE TCYB (IF=11.08) Popular Articles以及IEEE TSMC-S (IF=9.31) Popular Articles,主要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较大关注,对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领域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其近年来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黄栋老师于2020年度获ACM广州新星奖(ACM Guangzhou Rising Star Award),该年度广东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仅2人获此荣誉。此外,黄栋老师还获得了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广州智能工程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广东省首届计算机科学青年学术秀二等奖等奖项,其近年来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领域所取得的相关代表性研究进展得到了学术同行的广泛认可。学术服务黄栋老师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CAA)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委员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广州分论坛候任副主席。黄栋老师担任了ADMA 2020国际会议的Tutorial Co-Chair以及IJCAI 2020等多个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并长期担任IEEE TPAMI (IF=17.86)、Information Fusion (IF=13.66)、IEEE TCYB (IF=11.08)、IEEE TSMC-S (IF=9.31)等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审稿人。在其近几年学术服务过程中,黄栋老师亦注重以学术论坛及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培养。黄栋老师作为主要执行者之一,组织筹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分会;该学生分会系广东地区第二个正式成立的CCF学生分会。在我校成立CCF学生分会之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亦先后组织成立CCF学生分会。黄栋老师作为执行主席先后组织了多场学术论坛,邀请全国各地的学术同行,围绕计算机领域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其中包括分别于2020年8月和2020年12月以我校数学与信息学院为承办单位举办的科研团队建设论坛和智慧农业论坛,对促进区域学术交流、启发学科交叉研究、助力人才培养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研究生培养黄栋老师关心研究生成长,注重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与联系。自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在团队内已建立起“组会探讨、个别沟通、重点攻关”的多层次师生沟通与协作机制;团队研究生亦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及相关奖项。在学术成果上,黄栋老师近三年作为通讯作者指导硕士研究生发表SCI/EI论文6篇,其中IF>5的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1篇;在相关奖项上,所指导研究生近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1项、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4项、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程序设计赛华南区域一等奖1项、“智海”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技能大赛优秀团队奖1项、广州智能工程研究会优秀新苗论文奖1项、广州信息类大学生学术秀硕士生组二等奖1项、港珠澳人工智能算法大赛第42名(总844支队伍),在研究生学术研究及学科奖项上均取得了较丰硕成果。研究生教学黄栋老师积极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于2020年作为主讲教师新开设了《深度学习》研究生课程。在新课建设过程中,黄栋老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作了深入思考与完善,结合其学术研究背景,力求课程内容兼顾基础理论知识与关键领域前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亦结合教师课堂讲解、前沿问题引导以及师生多角度讨论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与创新研究生教学模式。该课程于2020年秋季学期首次开设,该学期选课人数97人,学生评教综合得分97.38,评教排名为本单位第3/13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慕了,华农老师这么好,这样的导师我也想要~

你喜欢哪个老师呢,接下来有投票,一定要来给你喜爱的老师打call,送他出道~

End


图文丨 各研究生导师及其学生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

编辑丨 宋伊然

初审丨 梁颖欣

复审丨 杨姗姗 陈亚励

终审丨 陈宇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