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复旦毕业生是如何买房的|“人生踩准节奏比什么都重要。”
我2001年开始在上海读书,2003年的时候已经充分感觉到钱不够花了,于是开始考虑怎么兼职赚钱。那个时候已经忘记是在什么渠道看到一个专门给企业做培训的法国公司招聘兼职讲师,讲办公自动化,我从来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Office软件就去面试了。没想到面试结果很好,他们说每天的讲课酬劳是300人民币,还管一顿午餐,主要是讲公开课,给企业里的新入职员工什么的讲课。我就答应下来了,到2004年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平均一个月讲8-10天课了,这对于当时的一个本科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毕业
由于想读研究生,我就没有怎么找工作,结果研究生也没考上(学渣脸)。于是就开始找工作,2005年9月找到了一个日本的贸易公司招营业担当,想也没想就去应聘了。刚好他们找一个会说英语的负责欧美客户业务,于是我就顺利入职了。那个时候还睡在生科院一个师兄的实验室里,因为生科实验室夏天有空调,又比较干净,我们就打地铺,还挺开心的。可是上班的地方在陆家嘴,没办法,就找同学一起合租。先跟一个同学挤行军床在竹园高层挤了俩月,然后我们就在苗圃路租了一套三房两厅,三个人share。我还记得小区叫心中家园,新装修的三房两厅两卫,房租只要3000/月。
就这样无聊的日子过了一年,跟大多数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我们恋爱,失恋,通宵唱K,出个差见个企业老板就跟人吹牛,日子过得还挺惬意的。不过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我也时不时看看房价,记得当时有一本杂志叫“上海楼市”(不知道名字是不是这个,已经记不太清了)。那个时候就关注过九亭,因为九号线已经开始修了,九亭距离徐家汇比莘庄多一站,然而房价还只是1000-2000,那个时候莘庄已经好几千了。不过我一个刚毕业的,能把自己养活了就差不多了,根本没有想过要买房子。
我爸:“那得给你在上海买个房。”
2006年过年回家,我爸问了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看来你是不打算回来了?准备留在上海?”在得到我的肯定答复后,他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那得给你在上海买个房。当时我一听就晕了,这么早买个毛房啊,我正是享受大好青春的时候。我爸却说:你去找个房子,我帮你凑个首付,你自己付月供。你要愿意住就自己住,你就省了交房租,你要是不愿意住,就租出去抵房租。于是回到上海之后开始了蹬着自行车找房子的日子。虽然我当时也是看好九亭,不过离市区也太远了,那个时候我也没有汽车,去一趟太不方便。
除此之外就看了天山板块,当时的二号线延伸线应该是马上通车或者刚通车。天山河畔花园,仁恒等等几个盘刚开,那个时候开盘价是8000/平米。不过看了很久,还是钟情于我旦附近,当时的动机竟然是离学校近可以回学校到包子铺拷片子看……2006年7月,复旦南区宿舍门口的一家中介跟我介绍了文化花园的一套一楼的三房两厅的房子,是文化花园电梯运维公司租来做办公的。老板准备移民加拿大了,所以出售。老板跟我吃了一顿晚饭还喝了个酒,然后老板说,看你这小伙子酒品好,我就把房子卖给你了!当时一次性出售1楼面对面两套,售价92万,均价7000+/平米。看好了以后就跟老爸谈了谈,按照当时的贷款政策,不够首付,于是把房价做高到116万,贷了更多的贷款,才把房子买下来。那个时候没有限贷也没有限购,当时买房的人还在谈论蓝印户口政策退出市场的影响。老爸把在西安的一套商品房卖掉后凑足了首付给我。还记得当时因为转账手续费很贵,我从银行把20几万的现金取出来背在背包里骑着自行车跑到另一个银行去给上家打款。对面那一套我实在没钱买,推荐给我一个好朋友,结果他们家没敢出手,至今悔恨不已……
2007年,人生中第一个小绿本
股票难得的大牛市
那个时候收入很低,中介还帮我找了担保公司,由于我刚开始工作,公积金也没有交满,也不能贷公积金,只做了纯商贷。2006年9月我和上家签订了购房协议,签订协议后的那周,CLY倒台的消息就出来了,当时相当担心房价会跌,只好暗自安慰自己还能还上贷款,再说吧。2007年1月7日,我和上家完成了交易,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小绿本。2007年1月,我也开始了还贷生涯,那个时候我一个月工资到手4500,因为做销售,手机费公司报销,每个月有很多时间都在出差,饭钱也剩下来了。开销比较低。但即使是这样,每个月5000的房贷我也还不上。中介又帮我把房子租出去,2500/月租给公司。于是每个月剩下2000块,其中800付了房租,1200自己零花。勉强做到了breakeven。可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每个月啥钱也省不下来,于是又和当初合作的培训公司联系起来,找企业内训的机会,同时也想别的办法挣钱。
培训公司给我开价1000块/天的酬金,周六周日做企业内训,如果需要周五或者周一也得讲,我就跟公司请假。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周末都开工,所以成了平时出差,周末讲课的生活。2006年,BBS上的某id开始跟我讲述炒股,于是在2300点的时候,我带着一万五千块的本金入市了,2007年的上半年是难得一遇的大牛市,大家都知道股市最后涨到6000点,我在5500点的时候离开了股市,拿着赚到的15万买了人生第一辆车,一辆手动版标致307,然而当时一大失误是没有在沪牌史低的8100块拍牌,导致到现在也没有拍到上海牌照……不过在2007年7月,我已经在上海有车有房,虽然还有房贷要还……那个时候文化花园已经涨到均价12000左右了。
3万现金撬动花桥LOFT
上海是买不起了,手上还有3万块钱,干点啥好呢?瞄准了当时花桥的启航社,30万买了一套LOFT,首付5万,拿手上的3万块现金然后信用卡刷了2万办了分期,开始了每个月老老实实还钱的日子……同时继续做培训,2008年我的培训报酬涨到了2000/天。
10个月后,启航社涨到了40万,迅速出手了结。200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了调控,股市又开始不断下跌。当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投资机会了,于是安心工作。2009年太阳能市场火爆,拿到了美国和欧洲的客户,于是开始了每年4-5次美国出差,2-3次欧洲出差的工作节奏。当时的工资都做了中短期理财。2010年结束了单身生活,工资收入涨到了1万/月,培训报酬涨到了3000/天。我利用平日出差,周末培训,每月收入大约有2万。
攒够了钱把文化花园的房子收回来装修做了婚房,开始了婚后生活。
2011年,用最后的首付3成机会入手嘉定
2017年,换郊区别墅小红本
2011年上海开始了新一轮限购限贷,得赶着最后的机会上车。趁着我和老婆的结婚信息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赶着用老婆的名字以首套的名义3成首付买下了地铁嘉定西站优活城期房,3房2厅140多平米总价210万。其实是买在了高点,但是不买的话就再也没有3成首付的机会了。这之后就断了买房的念想,没房票啦。2012年的几件关键事件:有了小宝宝,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读了复旦在职MBA。因为工作忙起来,又有了孩子,还要读书,兼职培训的工作就没再做下去,对投资市场的关注也少了很多。
2014年离开外企和几个同学凑了些钱创业,也是忙得一塌糊涂。直到去年,楼市又开始火爆起来,家里人口也因为要照顾小孩多了起来,虽然三室两厅勉强够用,但还是动了换房子的念头。2016年3月份把嘉定的优活城卖掉以后开始看房。两个选择:把文化花园也卖掉换一套大的,或者拿着卖优活城的钱家里再凑一下买一套远一些的别墅。经过了大半年的看房,终于选中了青浦的绿地国际山庄,总价650万,首付7成。掏空了我爸妈还有丈人家的积蓄以及我和老婆的所有积蓄,2017年3月底终于拿到小红本。
几个感想
要不是我爸坚持让我在2006年就把第一套房子买下来,现在的生活可能要艰难很多。
要不是老婆有上海户口,也没有房票积蓄投资置换。
人生踩准节奏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作为新上海人,手里的资源比上海本地人少太多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努力奋斗的同时,分析准确的发展趋势果断上车。否则踏错一次就可能落后。
关注《住在上海》
收看上海楼市真实报道
住在上海
微信号:imshanghaier
上海房地产及时资讯|独家测评|业主故事
猜你喜欢:80后新上海人魔都十年买房录|“买房与性别无关”、“很多人都有能力买,真的只是理念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