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习生眼中的法院是什么颜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云阳县人民法院 Author 赖函



海蓝




来报道那天,手里拽着刚从医院拿回的核酸检测报告,一个人站在法院的大门口,渺小而不知所措。就这样,伴随着时针的不停转动,在等待被领进去的空隙,我呆呆地看着眼前的这栋建筑。


它有着大海的颜色,深邃的外观下隐藏着理智,宽阔的角度中携裹着洁净,透着庄严肃穆,闪烁着法律神圣的光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错,数扇蓝色玻璃窗内,正迎接着百姓人生、世间纷争。


“走吧!”开始离它越来越近。










“我们只想要回那笔钱。”


一道女声划破清晨审判区上空的宁静。顺着声音看过去,一对夫妇略带忧愁地坐在第三套蓝椅上。画面是那么近却又如此远。


我收回目光,垂眸便见,它端正地倚靠白墙,墙内法槌声响,墙外身影匆匆,凝固了时间却扰乱了思绪。于此,没有邂逅过轻盈的脚步,压在身上的皆似万千愁绪,耳畔响起的亦是哀叹苦诉,这冰冷的身体在静候温度的到来,让那焦虑的等待添上一抹冷静。


别急,一切都有公正的审判!





出发之前,他对我说:“你等下主要拍送达的场景,我不上镜,特写就不要了

我说:“好,我不拍你正脸。” 然后,自己小声嘀咕,拍你高大伟岸的背影。


我看见蓝色遇水变成深蓝。


三十九度高温,十七份诉讼文书。那一天顶着烈日,穿梭在楼道街巷,紧跟身后,我眼睁睁看着前方的后背由浅蓝变为深蓝。





“上次火锅米线,是你们两个吧?”一道声音突然响起,把我的思绪拉回某个下班的晚上,按照他的说法,眼前这个哥哥就是我们的前桌。或许是褪下警服很难记住他们的样子,我确实没有一点印象,便礼貌性地笑了笑。不过,言语中便识别他是一个极易相处且自来熟加热心肠的人。

电梯停到大厅,我转头便看见他一本正经地开始自己的工作,透过玻璃窗耐心询问对面办事的群众。“你好,请出示身份证件。请问你找谁,哪一楼?好的,请稍等!”话音刚落,一双手便熟练地对照通讯表拨通某办公室的号码,待话筒一方的人确认后,覆盖按钮,安全放行。
按下快门那一刻,突然发现热情可亲与谨慎严肃是可以并存在同一个人身上。






“不爱红装爱武装”,见到她的第一眼,脑海中就一直萦绕着这句话。我以为的初次相识在她开口喊出我的名字那一刻,随着内心止不住泛起的一股感动一道凝固。


我拿着相机在安检区呆了不到五分钟,镜头中的她从目视前方、挺直脊背站立,到拿着扫描器对进出的人逐一检查,再到拾起男子因匆忙前行而掉落的物件,场景不断切换,蓝色的服饰就这样在我眼前不停地流动荡漾,掀起阵阵波澜。






鲜红





第一次拍摄押送犯罪嫌疑人那日,阳光普照大地,格外强烈,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饶老师带着我抢先一步来到大门口蹲点等待,事先猜测好他们行走的路线,调好设备,找准角度位置,只等人一来,便开启连拍模式。


在烈日下暴晒了十多分钟也不见前方有何动静,倒是热得我满头大汗。眯着眼盯向头顶无情的太阳,正巧,法院中央的五星红旗迎着夏日淡风飘扬,鲜红的颜色被打翻似的,开始在湛蓝天边舒展弥漫,没有一次抬头不会驻足。


“来了!”见前面一大群人迎来,大脑一片空白,四下张望,“饶老师去哪儿了?”慌乱中潜意识明白有些画面转瞬即逝,再不按下快门人就走了。没办法,焦急的双手握住相机,脑海中回忆饶老师刚刚讲的,相机要持平,找准一个点构成水平线,身体要动起来,抓住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多拍多按将整个过程体现,心动而不仅仅是手动。“如果拍不出好的照片,那就是拍得不够多,走得不够近。”


事后回到办公室,饶老师保留了我拍摄的一些照片,悬着的心终于沉了下来,生怕自己毁了最后一个镜头。过了些日子,饶老师又在办公室提起那次拍摄,他说,“那天,我是专门把你一个人留在那里的,就是要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拍出照片。”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让他失望。






我正乘着电梯踏往办公室的路,无意地一瞥,眼前的红字是如此的醒目,热情坦率迎接着来往的群众,似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无声地宣读着公正司法、为民服务!


打开棕红的门,径直走向办公桌,我知道,当我凝视颜色时,颜色也在凝视我。这是前几天主任拿给我的法条,我尝试着如何把它拍得更好看,从摆在桌面到立在墙边,我认为只有高处才适合它。最后发现,走出房间拿在手里,才会愈加鲜艳明亮。法律也如此,它并非孤立,神秘而高高在上,当我们将其奉为圭臬时,它离我们很近,近到指尖可触。





我一直以为每一天电梯里的地毯都是星期五,猜想或许是清洁阿姨别有用心地制造假象,告诉大家日子总是有盼头的。直到某个周一的早上一低头便看见“星期一"三个大字赫然出现。


不禁将这个神奇的秘密四处告知,“你知道吗?电梯的地毯每天都在换呢!”“对啊,有天早上六点多我看见那个清洁阿姨便开始铺地毯。”


一周五天,本以为平凡的工作日往往在踏上的第一脚就已经开始新的变化。总有人早起赶着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平淡的生活多一些细碎的光亮。


周五的地毯格外鲜艳,如同一路上碰见的面孔,轻松而愉快。







嫩绿




山城的天气总是让人难以捉摸,狂风大雨到阴雨绵绵再到烈日当空,每一日都是一场被动的斗争。如此一来,踏入脚下这方土地的次数屈指可数。


这是第二次。


当七月转角又碰上八月,依旧可以寻到绿意时,甚至有些激动。一种欢乐向上的东西在眼角跳动,永远令人惊奇。

见有人捧着相机一路向前,擦肩而过的书记员姐姐一脸疑惑的提醒,细碎的声音渐渐被拼凑,好像在说“你别走错了。”我抬眼对上头顶男厕的字样,淡笑着往前两步踏入五楼小花园的梯坎。来不及告诉她,这次,真不是新闻纪实,我在寻找颜色。


“今天去过的地方咋样?”“宜登高望远,遥看长江风光。”





这里是七楼尽头。


出电梯后的左手边传来的声音将成为这一天整层楼唯一的外来声。门外时不时探进来一两个戴口罩的脑袋,99%可能是走错门,一番询问,然后目视着他们走向对面。这一切得归功于对岸的民事审判庭一庭兼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的存在,纠纷止于调解,故事从七楼开始。





如果不是去往最南边,我大概不会注意到办公室门前的盆栽。绝对不是因为它不够出色,有时候就是这样,往往目视前方却忘记脚下。


白色瓶身托着肆意绽开的绿植,阳光悄溜溜地洒落栏边,大自然在眼眸掠过的万物慷慨点缀。我自南边来,快门声打北边去,叫醒午后沉睡的法院。






金色





我知道麦田是金色的,因为那里有李健曲中的风吹麦浪,有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我知道夕阳下的长江是金色的,因为那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奇秀壮丽的三峡在那里落脚、长江故事由此绵延;我知道秋天是金色的,金秋十月,桂花飘香……但我没想到,大隐于市的县城中,也有这么一面金光闪闪的墙,一个印记,一声呐喊。





别忘记随时给自己开上一扇窗。


旁边712办公室那个法官好像很少在,每次跑过去串门,实习生小黄都说去开庭了。我说,等他回来后,你告诉他我想采访他一下,为什么要贴扇窗在办公室。小黄突然笑了起来,应该和我第一次见到这扇镶嵌在白墙上的窗一样,感到惊喜和意外。


我终于见到了那个法官,他笑嘻嘻地告诉我,这是之前就留下来的贴纸。原来是个遥遥无期的谜底,但一定是个温暖阳光的故事。





食堂是一座桥,缩短一楼到八楼所有人的距离。


记得有人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人,那就和他一起吃顿饭。没错,来到食堂,从排队那一刻,你和一些陌生面孔的关系就已经悄然拉近;随着外圈的给内圈的递碗筷,前面给后面传饭瓢,彼此便已经从相视一笑到开口言谢;随意的拼桌吃饭,一次难得的交流就这样简单又珍贵地展开。






距离上一次见到晚霞是什么时候?
白云在屋顶上空流动,晚霞笼罩的天空,像是镀上了一层金光,倾泻满地温柔。每天就这样踩着轻快的脚步,从法院下班回家。







黄/棕




我走进民事审判庭的办公室看见眼前这一幕时,瞳孔突然放大,而后,当我转身再看见被卷宗包围的办公桌时也就淡定许多。


无数的纠纷被装订打包,随手翻开的即是一份恩怨情仇。我想,人们将故事的来龙去脉毫无保留地倾诉,让私事赤裸裸摆在法律面前,是无奈更是一种信任。


此时,拿着案卷的手不免紧了几分。






“我今天最满意的照片就是这一张。”我仰着头对虎哥说道,他眯着眼仔细端详了相机中的这张照片,露出无比赞同的表情,我猜,此时他一定在想“孺子可教也!”


何为宣传?大抵是从自家抓起,紧密布局,辐射带动。何为体贴?扫描二维码助你排忧解难。


我是什么时候关注它的?那是还在学校的事,偶然看见一个同学转发了一篇文章配字“希望暑假有幸到云阳法院实习。”就这样搭便车式地关注上这个公众号。后来怎么样了?后来我在法院遇见了他。






黑灰









扫描仪不断吞吐出白纸黑字。


立案庭前拿着卷宗的身影一闪而过。


庭审中我看见原告侧着身对自己的代理人,悄悄指着正在记录的书记员,偷偷比划敲键盘的姿势,嘴里嘟囔着“她打字好快”,然后一脸笑容夹杂崇拜,试图当场竖起大拇指。

效率是前提。


在审判区见到最多的颜色莫过于黑灰色,服饰承载着法院人的司法理念。


法官身穿黑色法袍,助理与书记员身着灰色制服,美观大方之外,表现出端庄的职业形象,合着构成法院的庄重严肃与公平正义。

公平是保证。





色彩的碰撞




定位四楼的场地,这里的碰撞不止动与静,还有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共生共长。





不要试图站在三楼的角落悄悄揣测大厅中的故事,哪怕是因为听见快门声,一双双惊奇的目光就这样直愣愣地和你来个猝不及防的对视。


大家总觉得拿相机的就是记者,来拍摄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发生,无论如何自己也绝对不可能成为画面的主角。






走进对面办公室时,大家都忙着对一起离婚纠纷进行调解。我一个人溜进里面的那间房悄悄地拍摄南边的风景。这时,流利的普通话“你在拍什么?”突然在我身后响起,转头一看,原来是法官助理邓彬哥哥。
我尴尬地回答,我在拍长江。虽然我知道我的视线完全被面前的两扇窗挡住,但碍于不好意思在别人办公室乱动,就这样在一张一张的挣扎。他笑着走到我前边,大力地把隔着的玻璃窗推到最远处,“这样子才拍得到嘛!”眼前的视野突然放大,连眉眼处都带着欣喜。
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存在的,也没有一种颜色是单调无奇的,随意打开一扇窗都是毫不吝啬的色彩交融。




我和她带着实习证走遍法院的各个角落。


来这里的第一天,趁着午休,我和小谭怀揣着对法院的好奇,开始四处乱逛,胆怯的心跟随勇敢的脚步不断向前,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了






点亮颜色


戳下方图片

一起点亮法院




 

请点击图片


 

请点击图片


法院好比一个湖,映照着不同的故事,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每一个来往的人都会将自己重新审视一遍。


不同人的走进、一扇门的开启,同一阵微风,让原本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风吹过的地方才有生命的迹象。




 

请点击图片


九楼,我来到了电梯所不能到的地方,当然也不奢望会有多少人能够入镜。


有一次和办公室饶老师讨论摄影,我说在一个文章中看见“好的照片要学会等,这是一场关于耐心的游戏。”饶老师回答说“我认为好的照片不是等出来的,是偶然抓住的。”我知道,我们两个说的不是一方面,他强调的是时机,我说的是耐心。所以,每天无事便拿着相机四处转,等待时机。


比如,现在正提水走过的阿姨就很好的成为我唯一的摄影对象。




 

请点击图片


我发现从法院大门到立案大厅,是人们走得最快的一段路。

那天邀小陈和我一起到法院大厅附近取景,周围的人用疑惑的眼神不停打量着我,还好无人发问,举着相机四处扫视如狩猎一般,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周五的下午,天气阴,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样具备,徒劳无功准备空手而回。转身看见呆呆站在一旁等我的小陈,他头上的灯笼,莫名觉得很有意境,作为常年接待群众的一处欢迎标志,它应该很少或者说从未被人发现。我举起相机对着那个方向,小陈一惊,慌忙挡住脸“别拍我!”缓缓抬高,对焦到那枚灯笼,咔嚓,坏笑地说道“没事,拍得很不错!”



戳下方图片

一起点亮审判区

 

请点击图片

开庭前半个小时与开庭前一分钟的场景


 

请点击图片


我蹲下身悄悄地拍下这位中年男子核对庭审记录的画面,灰白的椅子与银白的拐杖似乎要将他整个吞没,几声快门都没有扰得他抬头。


一抹灰色的身影突然出现,一阵详细的解读介绍,一番指导,一步步将他带出这灰白色的画面。




 

请点击图片


“我明天想去听上次送达的那个案件。”我一脸兴奋地告诉虎哥。


虎哥:“嗯,可以啊!谁开庭呢?”


我:“据可靠消息,陈茂法官明早九点将于第七审判庭公开审理这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我还是第一次听他审案子呢!”


眼前这个哥一脸调皮的样子盯着我,“嗯,不错,不过你要学习也应该找个好一点的啊!”


这种场合,要不是个知情人,多半要吓一跳。来到法院的第二天,虎哥领着我去陈茂法官办公室转悠,一开口,便知道两人关系不简单,不是多年之交的老友就是相爱相杀的损友。我也逐渐习惯虎哥的日常调侃和他与生俱来的搞笑随性。


十几个被告挨个审理,一眼看去,旁听席坐着黑压压的一片,沸腾躁动的气息充斥在整个审判庭。庭前,他不知道看向何处开始独自深思,周遭的声响不能影响他一分。有人不断地举手发表意见,有人激动地据理力争,有人一脸忧愁拿着单薄的材料略显紧张,此时的他三分严肃七分认真,眼神格外坚定,庭审在其指挥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声槌响,休庭!他起身走下审判台,衣摆与笑容同时绽开。


“别看他平时看起来有点皮,茂哥在法庭上还是很严肃正经的呢!”一次交流,某人不经意间透露的看法。







生活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法院只是万物的一角,颜色在里面无孔不入,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一份包容,每一处颜色总留有一份温度。也正是因为颜色的出现,打破了法律与常人界限分明的状态。


"为什么要拍法院的颜色?”


“来到法院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大家的工作很忙。在这个快速运转的氛围里,每个匆匆而过的身影,或许是正在错过法院每一天不同的风景,而这些本就应该被记录。人人都会热爱美丽,无一例外。”


“你最满意哪一个颜色?”


“其实,我最想拍的是喜形于色!






来源:云阳法院
作者:赖函,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于云阳法院审管办实习

推荐阅读




一张铁路提单背后的“重庆探索”





婚庆公司弄丢婚礼视频?法院:赔偿精神损失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