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审判丨探重庆 落实“两不愁三保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审判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2021-04-24

编者按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同志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


福建宁德,是习近平同志探索扶贫思想的起点。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他几乎走遍所有的乡镇,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弱鸟先飞,精准发力,滴水穿石”的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精心谋划中国精准脱贫工作,并躬身践行。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走访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情况。第二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的扶贫路,本刊记者回访福建、重庆两地,关注贫困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法治观念的提升,展现法院干警助力脱贫攻坚的担当作为与精诚奉献,记录人民法院践行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图为下党乡风貌 摄影 刘庭梅



探重庆

落实“两不愁三保障” 坚决打赢

脱贫攻坚战


文 | 本刊记者 刘庭梅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强调。


会议前一日,习近平总书记刚到重庆时,一下飞机,就转乘火车、汽车前往石柱县。山路蜿蜒、坡急沟深,辗转3个多小时,总书记才抵达大山深处的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在这里,总书记实地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否真正落地。


回忆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中的场景,华溪村村民谭登周仍记忆犹新:“去年我因病因伤返贫,在国家的帮扶政策下,逐步摆脱贫困,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家时,详细地询问我家每年的低保补助有多少、土地流转一年收入有多少、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感谢总书记的关心!”


看到华溪村的崭新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欣慰:“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越是到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重庆市委关于扶贫工作的部署,重庆三级法院以“村民自治、司法下沉、乡风引领、服务保障”为主要工作思路,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从精准脱贫、诉源治理、挂钩帮扶、法治助学等多方面细化工作举措,先后派出99位法院干警深入47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展现了重庆三级法院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与担当。

 

落实政策 

为贫困村打通“致富路”


重庆市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海拔1200余米,常年被大雾缭绕,气候湿冷。由于交通条件落后、信息闭塞,该乡发展一度滞后。


该乡高坪村村民潘学素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村民们为了修一段三四公里的乡路,集结了为数不多的劳动力,一铲一铲地挖土,先后断断续续挖了三年。“当年为了修路,我们费了很大力气。修路中途曾遇到几块巨石,大家实在挖不动,就用炸药炸开,危险性很高。”


2017年,后坪苗族土家族乡被列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重庆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对口帮扶该乡,打响深度脱贫攻坚战。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司法局等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将政法公共服务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助力“两不愁三保障”落到实处。


2017年,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深度脱贫攻坚启动“通道+路网”新模式,旧路翻修工程加快。2019年,新翻修的双车道柏油路正式通车,村民们的出行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脱贫的思路也得以不断拓宽。


为进一步完善对口帮扶工作,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刘厚勇、市司法局的杨懿、市检察院三分院的邱靖杰、市公安局的胡庶红,分别被派驻到高坪村、白石村、文凤村、中岭村4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


>>2020年7月13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驻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高坪村第一书记周扬(左二)正在为村民调解纠纷

 

为了互通有无,加强交流,4人建立了名为“西游小队”的微信群。年龄大、点子多的杨懿担任“大师兄”;身材圆润的邱靖杰成了“二师兄”;办事严谨的刘厚勇是“沙师弟”;因中岭村幅员面积大,田坎走得多的胡庶红则是“白龙马”。2019年9月,因组织调整,工作同样踏实的重庆三中院执行局法官周扬接替刘厚勇,担起“沙师弟”的角色。


在相互交流中,4名第一书记踏上了“抱团”与“较劲”的“取经”之路。


产业是脱贫的基础。除了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以外,高坪村第一书记周扬还多方考察,探索开发脱贫致富新产业。


“我们了解到周扬的需求后,与太极集团开展协商,在高坪村投资建设了220亩的前胡种植示范项目。由太极集团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订单式回购。”重庆高院司法行政装备处副处长何兴耀说。


经过专业种植,前胡长势良好,收获在望。然而,由于村里烘烤条件不达标,已经被收购的前胡,又被退回了两车。村民们产业脱贫的劲头一度受到打击。


为长效助力产业发展,重庆高院决定,在高坪村修建一座烤房,为该村集体经济提供一项长期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今,烤房竣工在即,一旦投入使用,可有效保证前胡的烘烤质量。村民们的生活有了新盼头。


除了前胡种植,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高坪村还发展了茶叶加工厂、中华蜂养殖基地、后山里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等。2019年,仅后山里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就为村集体增收7万余元。


2018年至今,重庆三级法院先后到高坪村开展项目对接、产品助销、法治宣传等多项扶贫活动,共筹集资金966万元,全力支持对口扶贫工作,确保相关扶贫项目有效推进,促进扶贫资金落地生根。

 

走街串巷 

做村民信赖的“知心人”


在一个周五的傍晚时分,暮色渐浓。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临溪镇新街村家家户户飘起炊烟,溢出饭菜香。此时的村委会办公室里,还有不少前来咨询土地流转、小额贷款、危房拆迁等事宜的村民。


尽管政府推出了多项惠民政策,村里也多次开会宣传,但仍有部分村民不清楚具体申请流程。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驻新街村第一书记汪晓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向村民作出解释,同时根据每家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冉大哥,你想好没?决定啥时候种山奈了吗?”


“汪大哥,你家闲置的宅基地要办退出?照着这张表把材料带过来就行,我帮你整理。”


……


驻村两年多,汪晓于习惯了自己被称为“汪书记”,一直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也非常珍视村民给予的这份“信赖”。


汪晓于还记得,2018年8月,刚到新街村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内容,他曾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忐忑和不适应。


然而,当看到有的贫苦户还住在漏雨的危房、当地传统种植业效益逐年下滑、有的村民因病一夜返贫时,汪晓于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新街村村民脱贫致富。


汪晓于很快转换了角色、融入工作中,每天走街串巷,与百姓唠家常。汪晓于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当地持续多雨,传统种植作物——辣椒的生长受到影响,不容易红且容易烂。村民们种辣椒的收成有所下滑。


经多次调研、考察后,汪晓于找到一种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山奈。该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无需过多劳动力投入,叶部可做佐料,根部可入药,种植成本低,售价相对较高,且目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没有成片种植地区,有市场销路。


汪晓于将此事在村委会上提出,获得各村组村民代表的一致通过。目前,新街村已种植200余亩山奈,每亩国家补贴100元。


“其他村民也跃跃欲试,都在等着看这200余亩山奈的收成如何。”汪晓于说,如果收成不错,其他村民也表示要改种山奈。


为展示山奈的种植情况,汪晓于带着记者向田间走去。每当路过村民家门口时,便有村民热情地同他打招呼。


“感谢汪书记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新街村村民冉茂菊说道。过去,冉茂菊全家住在年久失修的危房中,他本人缺乏劳动技能,加之其妻患风湿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及儿子上学等原因,导致入不敷出,其家庭被列为建卡贫困户。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过半百的冉茂菊整日愁眉苦脸,头上的白发渐渐增多,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驻村工作队干部多次来到冉茂菊家,与他促膝谈心。通过开导思想、宣传扶贫政策、讲脱贫故事、普及农技知识等方法,冉茂菊摘掉“贫困帽”的决心和信心得到了激发。


为改善其住房条件,新街村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东风,帮冉茂菊申报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现在新房盖好了,住着很舒服,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房子漏水了,感谢党的好政策。”冉茂菊说。


为了让冉茂菊搬得出、住得稳、有收入,汪晓于积极联系镇政府,为他们夫妇争取到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名额。


“该我们干的活就要干好,不然对不起汪书记帮我们争取来的岗位,也对不起拿到手里的工资。”冉茂菊说。


幸坤森是新街村村委会综合专干。这两年,汪晓于和其他两位石柱法院驻村干部的付出,幸坤森都看在眼里。“房屋改造、改善饮水工程、修路……村里近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亏了汪书记辛苦奔波,多方筹措资金。有时村民之间闹纠纷,不信服村干部,但都很信赖法院驻村干部的调解工作。村民们还曾半开玩笑地对其他村村民说,‘不要欺负我们新街村的人,我们村有法院的人,最会讲道理’。”

 

法治助学 

点亮乡村教育“星星之火”


2020年9月14日下午,驻高坪村第一书记周扬忙完手头的工作后,赶到一户村民家中。听说今年刚考取大学的学生安仁花明天就要去学校报到了,周扬打算送送她,顺便问问还有什么能帮得上的。


“周书记,感谢您帮孩子申请的助学金,实在是缓解了不少压力。”安仁花的父母一再对周扬表示感谢。


“我这是应该的,孩子成绩这么优秀,做父母的多自豪。以后有困难跟我说,绝不能让孩子上不起学。”周扬说道。


早些年,安仁花的父母在村里靠种烤烟谋生,收入勉强够家里开支。前几年,他们开始到外地务工,省吃俭用攒下钱,供孩子读书。


安仁花和妹妹原本都寄宿在学校。今年初,由于受疫情影响,高中一直未开学。安仁花和妹妹两个人就在家中上网课,自己生火、做饭。


“我们忙着赚钱养家,可惜对孩子的照顾不够,高考前都没能回来陪陪孩子。就希望孩子以后别像我们一样,只能靠种地或打零工谋生。”安仁花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抱有朴素的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保障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这不仅是重庆三级法院教育扶贫的初心,更是法院人正在践行的扶贫使命。


2018年,为促进教育扶贫,重庆三中院自筹资金10万元,设立“高坪村天平教育发展基金”。2019年,重庆高院自筹20万元,将基金规模扩展至30万元,以帮助贫困学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扶助返乡创业村民。基金设立以来,共资助、奖励70余名学生。为激励受教育基金奖励的大学生,基金还启动了“薪火传承”计划,围绕每月通讯一次、每学期辅导一次、每学年分享一次的“三个一”反哺村留守儿童,激活良性循环,传承“爱心之火”。


此外,重庆三中院还组织后坪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开展零距离学法教育实践活动,参观法治文化公园、参加模拟庭审活动,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播撒法治的种子。

 

法治扶贫 

让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现在开庭……”9月16日,随着法槌一声敲响,一场“家门口”的庭审在六塘乡凉桥组村民活动室进行。


这是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原告杨绪某、被告杨宗某房屋之间原本有一条小路。2003年,原告修建房屋时占了一半小路。2019年,被告修建房屋时,又将另一半路占了,遮挡了原告房屋楼道的采光,阻挡了烟道。村委会多次组织协调,均以无果告终。原告便将被告诉至法院。


为查明案件事实,开庭前,承办法官陈静前往现场勘验,了解双方当事人争议标的物位置、范围。庭审过程中,法官析法明理,劝诫原、被告在相邻关系中应尽一定的“容忍”义务,况且双方还是亲戚关系。最终,双方决定各让一步,握手言和,并达成调解协议。


这次庭审只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一处缩影。法院人驻村,也为提升乡村法治氛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送来了一缕春风。


2019年4月,高坪村“法治扶贫工作室”成立。“‘法治扶贫工作室’建好后,大家遇到矛盾纠纷就知道来这里化解了。”在高坪村做了18年调解工作的高坪村综治服务专干李万伦说,“近两年村民的思想变化最大。”


工作室有1名法官助理定期值班,为涉贫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开展上门立案、纠纷速调、巡回审判、审务公开和法律援助对接等服务。一段时间后,“法治扶贫工作室”已经成为周边三乡五里群众寻求法律服务的基地。


2019年,“法治扶贫工作室”累计上门立案13件、巡回审判4次、开展诉前调解6次,制作“法治扶贫便民联系卡”,下发至全村223户家庭。


8月17日上午,驻高坪村第一书记周扬突然接到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施工队的电话,说村民冉某阻挠施工。周扬二话不说,立即赶到施工现场。经过分别询问,周扬了解到,村民冉某因施工队堆放施工材料,占用了自家门前的院坝而心生不满,进而与施工队发生矛盾。周扬不偏不倚地提出调解意见,得到施工队与冉某的一致认可,项目当即恢复施工。


据了解,今年以来,高坪村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帮扶律师、当地志愿者共同组建法治调解队,“一对一”服务高坪村4个村民小组,进村入户为村民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既有调解能力又接地气,法治调解队深受群众信赖。村民们都称赞,有了这支身边的法治调解队,“矛盾不出村,纠纷不过夜”。


8月21日晚上,高坪村殿子湾农业社活动室的院坝上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会”在这里召开。法院干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以“拉家常”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村民讲解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赡养继承、劳动保障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给村民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法治课。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村民的法治意识,重庆三级法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法治扶贫”党建活动,通过主题宣讲、以案释法、播放宣传片、现场答疑、发放宣传图册等多种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在“枫桥经验”的推广下,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在当地派出所、人民法庭的助力下,成立“贵和工作室”,创建了“热情接待态度好、请坐喝茶听他说、兼听体察细研判、讲理讲法循善诱、多元联调促化解、诉调对接来助力”的“贵和”矛盾调处方法,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度均为100%。



来源:《中国审判》杂志2020年第18期


推荐阅读




党组会|传达学习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





“森泰诺亚”餐饮船移交!助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