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183名调解员入驻!调解案件33.6万件!

核心提示

2021年以来,全市已入驻“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调解组织2052个、调解员6183名;累计通过重庆法院纠纷易解平台自行受理或者接受委托委派调解案件33.6万件。



12月15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重庆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情况,发布多元解纷优秀调解案例。


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介绍,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诉前纠纷化解,市高法院于2021年4月出台了《全面设立“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在全市法院设立“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统领驻院调解力量参与纠纷化解工作,把“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作为深化“老马工作法”的阵地和载体,将其打造成为人民法院参与、推动、规范、保障社会治理的亮丽品牌。



2021年以来,全市已入驻“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调解组织2052个、调解员6183名;累计通过重庆法院纠纷易解平台自行受理或者接受委托委派调解案件33.6万件。其中,诉前调解案件30.7万件,相当于全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总量的51.7%;调解成功案件19.8万件(其中自行受理和接受诉前委派调解成功18万件,接受诉中委托调解成功1.8万件),调解成功率为58.6%。


李生龙表示,发布多元解纷优秀调解案例,以贴近群众生活案例讲好法治故事,体现的是源头治理、非诉挺前、多元化解司法理念,宣扬的是经济、高效、便捷解纷方式,凝结的是重庆法院多年来多元解纷实践经验。此次发布的20篇优秀调解案例,是对全市法院筛选的120篇案例进行全面评审,并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多元解纷专家马善祥同志参与审核以后评选而出,具有以下特点:


(一)突出典型性和代表性

此次评选出的20篇案例,是经过精挑细选评出来的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多元解纷调解案例。典型性和代表性首先体现在案件类型选择上,选择案件占比大、反映问题多、实践需求量大的婚姻家庭、房屋买卖、物业服务、民间借贷纠纷等常见的案件类型。其次体现在方式方法上,总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调解方式,为法官、调解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突出规范性和实用性

20篇优秀调解案例在体例上突出规范性,在内容上突出实用性。体例上,每一个案例从调解人员、案情介绍、调解过程、法律分析、推荐意见、案例评析等六个方面进行介绍。每个案例原原本本展示了调解的全过程,在进行法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评析调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机制和运用的调解方法,总结提炼开展个案调解的方式方法。内容上,选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进行法律评析,讲清楚法律关系和法律适用,让调解员在调解时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心中有方。

(三)突出多样性和创新性

20篇优秀调解案例在案件类型上突出多样性,在纠纷化解主体、方式方法、工作机制上突出创新性。纠纷化解主体上,既有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也有高校专家教授;既有行业组织协会商事调解,也有律师事务所律师调解;既有人民法院和调解组织联动调解,也有行政管理部门和调解组织联合调解。案件类型上,既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也有侵权责任纠纷案件,还有人格权纠纷案件,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各类合同纠纷案件、物权纠纷案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等等。



市高法院立案一庭庭长岳新府通报了重庆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情况。



向上滑动阅览


重庆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情况

(2021年12月15日)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着力构建各方共同参与纠纷化解的工作格局。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案件数量、调解成功率、在线司法确认案件量明显上升。截至目前,全市法院通过纠纷易解平台自行受理或接受委托委派调解案件33.6万件,调解案件数量较2020年全年还多出11万件。


一是建设“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和“代表委员联络站”两个平台支点。在全市三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面设立“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统一名称、标识、配置,编印专用解纷讲义和应用读本,实现权威社会调解力量入驻法院,带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入驻“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调解组织2052个、调解员6183名。在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开辟代表委员驻院联络场所,设立“代表委员联络站”,服务代表委员更好履职,积极争取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目前,全市法院均已打造完成统一规范的“代表委员联络站”,已有615名代表委员入站开展工作,接待群众2029人次,参与调解案件、化解信访531件次。


二是打造“一街镇一法官”和“一庭两所”两项联动机制。全面建立“一街镇一法官”机制,深入践行“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全市基层法院共派1116名法官,定点联系全市1093个乡、镇、街道、园区、重点企业,实现法官对接街道、乡镇、园区与司法服务基层“两个全覆盖”,对有诉讼需求的困难群众开展“点对点”上门立案等服务,为群众送上全方位多层次的司法保障。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对接活动4082次,电话释法答疑6125次,成功调解462起涉宅基地侵权等纠纷,化解137起信访积案。全面建立“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出台专门意见,建立覆盖全市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的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整合基层法治资源,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一体联动和协同共治,三方各展其长、互相配合化解纠纷6159件,涉及13596人。全市法院在线提交司法确认申请案件数量34454件,占全部司法确认案件数量的94.47%。


三是构建“8+X”在线诉调对接平台。加快完善“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联合重庆银保监局、证监局、证券期货协会、工商行政部门、工商联、劳动社保部门、工会等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并召开“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联席会,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通过入驻法院纠纷易解平台的方式开展全流程在线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切实增强在线多元解纷实效。截至目前,全市法院通过总对总在线调解平台委派调解案件4.8万件,占诉前调解案件的15.6%。


四是开展“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达标创建”活动。以达标创建促进全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规范、均衡、协调发展,以工作实效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按照“六个有”即“有文件、有平台、有引导、有台账、有成效、有创新”的评选标准,共授予20家法院为“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达标法院”,6家法院为“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示范法院”。目前,全市法院正在开展“第三批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达标法院和第二批示范法院验收”工作,通过达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同时,我们还将一站式建设质效评估纳入中基层法院年终工作目标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指挥棒”作用,创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市人大代表邓明鉴,市政协委员罗智敏、齐飞,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联、市总工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两江监管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央驻渝及市内主要媒体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



代表委员建言


马善祥

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

1、在市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在基层治理、预防和化解矛盾上给予更广泛的宣传、推广,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在全社会预防和化解矛盾中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2、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以争取更多调解力量参与到人民法院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中来。

3、围绕“避免成为诉讼大国”的目标,促进内部相关改革,防止滥诉,按辩证思维法治思维推动制度创新。


邓明鉴

市人大代表

建议:

市高法院在总结一站式多元解纷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整合“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代表委员联络站”“一街镇一法官”“一庭两所”等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多措并举打造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法院,探索建立多元解纷“纵到底、横到边”的工作格局,助推新时代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罗智敏

市政协委员

建议:

1、加大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成绩的宣传,提升群众知晓度,让人民群众了解、知晓多元解纷的渠道和作用。

2、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提升各调解组织、人民群众参与一站式多元解纷的深度,争取更广泛层面的认同和支持。


齐飞

市政协委员

建议:

1、加强与律协的联系沟通,加大律师行业参与一站式多元解纷事业的深度。建议与“两江商事调解中心”开展沟通合作,引入更多调解力量,加强商事纠纷调解。

2、案件诉讼前,希望律师尽量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解决问题。案件诉讼中,要进一步发挥律师参与案件调解作用,鼓励在律师事务所成立“调解点”,加强律师力量参与和相关政策配套。



文字:吴辉

推荐阅读




走基层丨李永利赴万州、梁平、长寿调研





直击:小姐姐打卡现场“翻车”……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