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后重读《天龙八部》,又读出了什么

李怡豪 一毫厘


俄国作家巴别尔曾说,人一生其实不用读太多的书,有个七八本便足;但是,为了找到这七八本最值得读的书,则必须先读完两三千本。


读了很多书后,更加相信《天龙八部》就是那值得读的七八本书之一

五年前刚高考完的暑假,曾经写过12篇金庸随想,而第一篇就是《天龙八部》;五年过去,刚交完硕士毕业论文,才发现当初根据倪匡的书评了解到的《天龙八部》只是皮毛,有些感受,是在二十岁之后才有的。

 

1、从书名谈起

从书名谈起,“天龙八部”本是佛教用语,金庸以此为书名,或许就是暗示这是一部寓言小说,而非现实主义。虽然也有研究认为“天龙八部”在书里都有对应,天指萧峰,龙指段誉,夜叉指虚竹,阿修罗指慕容复,迦楼罗指鸠摩智等等——但没必要纠结于谁具体代指谁,就像《水浒传》的主旨肯定不在于追究为什么武松叫天伤星、鲁智深叫天孤星一样,《天龙八部》的主旨在于人物命运背后的东西,首先就是人生八苦,即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对于前四个“生老病死”,乃是上天注定,人人都躲不过。后四个却在人为:怨憎会在于“仇怨太重”,爱别离在于“至爱分离”,求不得就是“得不到”;至于五阴炽盛,在于色(看到的)、受(听到的)、想(想到的)、行(遇到的)、识(感受到的)五种表象太过炽烈,人们被其迷惑,进而迷失自我;而表现出来,就是人生三毒,也就是贪(执着于喜欢的事物)、嗔(执着于厌恶的事物)、痴(不明就里地执着于某些事物)而“贪嗔痴”的降伏法,就是佛教三学——“戒定慧”

总结一句话,《天龙八部》就是通过天龙八部众(八种人物)所经历的人生八苦,尤其是由人生三毒分别导致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三苦,来揭示众生皆苦的命运轮回;而解除的方法,就在于“戒定慧”。

书中三位主角,段誉萧峰虚竹,其实按照相应顺序各自对应三毒、三苦、三学:

段誉受“贪”毒,经受“爱别离”,只能“戒”;

萧峰受“嗔”毒,经受“怨憎会”,而后“定”;

虚竹受“痴”毒,经受“求不得”,而后“慧”。

不妨一个一个来看。

 

2、段誉

首先是段誉。

贪嗔痴中,段誉对应的是“贪”;但不能把段誉的“贪”简单归结为色,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贾宝玉贪的也不是色,而是太虚幻境,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和姐姐妹妹们永远快活单纯的日子;段誉贪的不是王语嫣,而是石洞里的玉像,他自己幻想出来的神仙姐姐。

作者也在书里多次提示,“段誉早把王语嫣当成了那石洞里的玉像”、“段誉依旧觉得王语嫣和那石洞里的玉像多少还是差了些”,说白了玉像就是段誉的YY对象,王语嫣只是玉像的一个实体。

这种无限YY自然就导致长期单相思,从第十二回“从此醉”开始苦追王语嫣,一直追到第四十五回“枯井底,污泥处”。终于追到手了,可马上就得知这王姑娘和木姑娘一样,也是自己亲妹妹,明明相爱却不能相爱,当年喜欢一个婉妹,结果婉妹变成自己的亲妹妹,第一次“爱别离”,好歹也接受了;等到了这次,天南地北追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几乎是拿命换来的爱情果实,然而却不能在一起,这第二次“爱别离”这可比死了的还要难受。

虽说现代人看来,段誉的这次想死可以直接用四个字概括——“因为爱情”。但是究其本质,错把王语嫣当成神仙姐姐,爱心太重,执念太强,说什么“就算我为王姑娘死了,倘若王姑娘能因此念叨我一声,也是值了”——几乎是在以自虐或者臆想的方式在谈恋爱。所以段誉的想死,不是简单的“因为爱情”,本质是一种贪欲带来的自我臆想

最后,就像段正明在传给段誉大理国皇位时嘱托他的三点,前两点是要勤政、要爱民,这很好理解;但是第三点却是,要“节欲”,一语道破段誉的病根,其实就是对应佛家三学里的“戒”。所以新版《天龙》最后讲,段誉终于明白自己喜欢的是“神仙姐姐”而不是王语嫣,让王语嫣重回慕容复身边,真的觉得这个改动很好,让段誉放下执念,真的很好。

 

3、萧峰

然后是萧峰。

萧峰一出场就霸气十足,光明磊落,无奈就是脾气急了些,即为“嗔”

阿朱在少林寺被打伤之后萧峰救了她,阿朱就求着萧峰给她讲故事,结果萧峰讲的却是自己小时候因为受了冤枉而杀人的故事,按照萧峰的原话,“我就是不能让别人冤枉我”,换言之,冤枉了我你就得死

后来萧峰和阿朱在雁门关相会,听说阿朱曾经假扮自己,想都不想以为阿朱就是大恶人,劈头就想打阿朱,幸亏急忙被阿朱劝住。

再到后来,被马夫人调唆,跑去杀段正淳,信誓旦旦说,我敬重你也是个汉子,我就打你五掌,打完你是死是活,都听天由命,咱们两清。结果第一掌就运上十成功力,一掌毙命。打完后才发现,段正淳的笔迹和带头大哥完全不一样,自己是受了蒙骗,然而大错已经酿成,自己亲手杀了自己最爱的女人

萧峰的前半生可以说一直为嗔怒所持,深受“怨憎会”之苦。这一点在萧远山身上更加明显,萧远山一生为复仇,潜进少林寺几十年,杀了当年埋伏自己的谭公谭婆也就罢了,连杀乔三槐夫妇和玄苦大师也要杀。萧峰听后顿时懵了,如果是自己的亲爹杀了自己的养父和恩师,那和自己杀的又有什么区别?仇怨至此,足见受苦之深。

这样深入骨髓的仇怨,只能用命来化解。萧远山是靠扫地神僧武功加持的“死而复生”幡然醒悟,最终少林寺出家,是为“定”;而对于萧峰而言,则是阿朱用命给他上了一课,“塞上牛羊空许约”,从此之后心灰意冷,无可奈何地“定”。

 

4、虚竹

再看虚竹。

和前两位不同,虚竹本来就是和尚,身受戒律,不像段誉那样“贪”;然而又和张无忌一样,是个包子性格,不像萧峰那样会“嗔”;但却受了“三毒”中的第三毒——“痴”得厉害。

书中多有提及,虚竹此生最大愿望就是在少林寺安安稳稳当一个小和尚,为此他严格守戒。为了守住“杀戒”,每次喝水时都还要超度水里的生虫;包不同嘲笑他说“这和尚痴得厉害”,你超度归超度,但这水里的虫进了你肚子,你不还是杀生了吗?——虚竹呆了半晌,始有所悟。

也正是从此,他一生所痴的戒律被一个个打破,被阿紫把肉汤灌进面汤而破了荤戒,被天山童姥逼迫杀人而破了杀戒,再被冰窖里的梦姑破了色戒,信守一辈子的信条就这样被彻底颠覆。“求不得”的同时更是被命运推上了自己完全不愿意的一条路:强行被无崖子灌输了七十年内力,强行被迫改投逍遥派,强行被推上逍遥派掌门和灵鹫宫宫主。

虚竹的一生其实是身不由己的典型。他的执念是最少的,对名利权欲都看得极淡;然而作为最虔诚的少林弟子,却事与愿违地被逐出少林,坐拥灵鹫宫后宫佳丽三千,却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书中多次提到虚竹经历人生的变故之后“若有所悟”,金庸想说明的道理或许就在于,人生没必要强行给自己设置许多束缚,酒肉色戒这些都只是形式,而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和智慧;相反,正是虚竹经历的这一切破戒经历,让他在保持善念的同时,达到与本性的解脱,做到如济公一般“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境界。

和他爹对比起来,当玄慈方丈自己破了色戒还有了儿子,表面佛法高深但内心隐忍秘密,他自己是被天山童姥强行破色戒,并非出自本心而忏悔,道行其实已经比他爹高,自然有所悟。当他被逐出少林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毕业了——是为“慧”

 

5、悲天悯人之作

然而,这三位主角虽然各有自己的人生主题,但却共同引出“命运弄人、众生皆苦”的众生相。

《神雕》里杨过喜欢自己师父就已经惊世骇俗,《天龙》段誉泡的全是自己妹妹那更不知甩了杨过几条街。他爹一生情场得意,他自己却一生情场失意,处处都是不伦之恋。到最后不仅亲眼面对爹娘惨死,更是得知自己的爹不是亲爹,真正的亲爹竟然是那个把自己一家子整惨的大恶人。一生所爱的所有人都被命运摧残,何其悲痛。

萧峰本已走上人生巅峰,三十岁当丐帮帮主,多风光啊。然而被人指控身份不对,仿佛是一位八路军总司令被发现是个日本人一样,民族立场瞬间颠倒,立身之本被彻底摧毁,然后养父母被杀、师父被杀,自己更是失手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从此心灰意冷,到第四十九回自己被封南院大王,位高权重之后,心里放不下的还是一个阿朱;到第五十回,“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面对宋辽民族矛盾,他刚找到的立身之本又被自己摧毁,无可奈何自尽而死。

而对于虚竹,只因一时的善念打破了珍珑棋局,往后的人生彻底被改写,一生信念被摧毁,全程被命运推着走,经受无数次破戒时的悲痛、悔恨和无可奈何,人生从来得偿所愿过。后来在少林寺终于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然而还来不及寒暄两句,便亲眼见到双亲暴毙。何其辛酸。

说起爱别离,其实《天龙》三位主角,都曾亲眼见到自己的爹死去。除此之外,段誉和虚竹是还是亲眼目睹娘跟着爹一起死,萧峰更是亲手毙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一部小说的三位主角都悲惨到这个份上,可见《天龙八部》有多悲惨。

而对于书中其他角色,也是无人不悲。比如木婉清,金庸武侠里最喜欢的两个女性角色之一,自己何错之有,却被名为师父的亲娘教唆去杀自己情郎的亲娘,爱上了段誉却被告知是自己的哥哥,到后来还要替哥哥娶亲,何其心酸。


就算叶二娘号称无恶不作,和少林寺方丈有不伦之恋,孩子又被萧远山丢了,因此一辈子抢别人的孩子,看似变态,实则心酸;然而一辈子从没有把玄慈方丈供出来,而且决不与他相见,又是怎样一片真情和善意。

至于被隐喻为阿修罗的慕容复初看时觉得这人可恶,再看时却觉得这人可怜,一心想复国,用尽心机用尽手段,却处处违愿,若不是被灌输“复燕大计”,几乎可以很好地度过这一生,然而只能蝇营狗苟地被命运推着走。

所以陈世骧才会评价《天龙八部》为“悲天悯人之作”,书中两百多个人物“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足以看出金庸布局之大,用心之深。所以说这本书的范畴早已超出了寻常武侠小说,而是一部内涵极其深刻的大作。

 

6、命运

曾有人将《天龙八部》和《红楼梦》对比,说是二者都在讲造化弄人、讲人生之覆灭。但二者还是有高下之分:《天龙》故事情节虽然曲折,但是人物命运的巧合太多,其主题的确可以反映现实,但不是真实;而《红楼梦》更加普遍地揭露社会的必然趋势——世上可能只有一个萧峰,但一个封建社会里可能有千千万万个贾府。毕竟,《天龙》写的是命运,《红楼》写的是社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在命运这个话题里,《天龙八部》的确是非常出彩。书中有两个地方是在直接出题,第一处是第三十一回“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也就是所谓的“珍珑棋局”

俗话说“棋如人生”。珍珑棋局通过棋路变化,使得每位下棋人不由自主按照自己本性下棋,以此由棋路展示人生之路。因此,段誉爱心太重,不肯弃子,所以落败;慕容复权欲太盛,不肯失势,所以也败;段延庆由正入邪,最终正邪难辨,所以也败。

最后由虚竹随便下一子,杀了自己几十子,最终以“自损”的方式解除了对方的威胁,反而转败为胜。寓意很简单,人生舍得,有舍有得。所以不禁会想,若是这珍珑棋局真正存在世上,倘若是自己去下,结果会当如何?

另一处是第四十六回,“酒罢问君三语”,西夏公主招亲的三个问题

第一问:你这一生之中,什么地方最快乐逍遥?

第二问:你最爱之人是谁?

第三问:你最爱的这个人相貌如何?

段誉差点说了王语嫣,被朱丹臣按住急忙改口,说是爹爹妈妈;

萧峰黯然离去;

虚竹却说是在冰窖里——这是何其本真,却又何其讽刺:受着色戒的虚竹和尚,最快活的日子却是和梦姑每晚相会的冰窖里。一方面说明虚竹真是老实人,另一方面说明虚竹从前所受的戒律都是“虚”的,只有破了这些“虚”戒,才能得到人本性的快乐。

然而,这三个问题可以拿来问任何人。看似简单,但却一定有人一口气答不出来。或许是人生过得太平淡,或者是被生活打磨得没有多少感情。有多少人能保证在看到问题时,内心能立刻告诉自己哪里最快活,我最爱谁?

 

7、来日方长

现在来看,人生八苦中,生老病死这些,时候未到;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些目前经历到的都算不上;但日常生活中的贪嗔痴这三毒却是不少——自己能不能化解?

《天龙八部》里有化解的例子,也有不化解的例子。鸠摩智化解了,瞬间顿悟,跑回吐蕃传法去了;慕容复没有化解,一生虚妄,做着皇帝梦。段誉看着可怜想劝,但又觉得,“各有各的缘法,我觉得他们可怜,其实他们心中,焉知不是心满意足?”

看到这里,内心慨然。人定到底能不能胜天,谁都说不准,《倚天屠龙记》里边赵敏一句“我偏要勉强”,看似最终得到了想要的,却也付出代价;《天龙八部》里三个主角都是万人之上的角色,却照样被命运玩弄得团团转。所谓“北乔峰南慕容”,其实是“悲乔峰难慕容”,到头来,一个死一个疯

金庸老爷子在四十岁时写成这部悲天悯人的《天龙八部》,想必是有过足够人生阅历。

人生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这种问题没办法回答,只能慢慢去体验、再慢慢去理解。

有时候觉得生活很容易;有时候觉得不容易。顺心的时候告诉自己要稳住;不顺心时告诉自己其实也没那么惨,至少和段誉萧峰虚竹比起来,比他们幸运多了。

很多大师的晚年遗训都是关于心态。毛爷爷的那句“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讲的不仅仅是豪言壮志,更是在面对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寻常心态。

不要贪恋于一时之乐,不要嗔怒于一时之恨,不要痴迷于一时之念。佛家三学“戒定慧”的境界肯定是达不到,但继续修心养气还是可以做到的。

二十二岁之后才明白,原来“来日方长”才是最好的人生慰藉。




至于公号主人:

12岁立志改变中国教育

18岁67天骑车环游中国

20岁40万字《论中国教育》

21岁留学伦敦专攻教育政策

并拿到剑桥博士录取,专攻教育体制改革方向


期待遇到爱思考的年轻人,欢迎交流



往期回顾:

剑桥的申博之路和经验分享

论我从肯尼亚室友身上看到了什么

“天下最不经济的事”——谈英国61所大学联合罢工

留学这半年——人

更多详情,请访问一毫厘公众号主菜单。


关注世界 关注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