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赏析 | 田麦久先生《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赏析与思考

天体学报编辑部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1-09-19



近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刊发了我国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田麦久先生撰写的论文《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后,引起体育界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并对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认知产生积极的思考与讨论,为促进体育界相关学者对该问题产生深入探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特以学者“论文赏析”为视角,将相关学者读后产生的思考与共鸣予以呈现,也期待更多的学者加入到研讨交流之中。




个人简介

      胡亦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担任武汉体育学院督导室主任、科研处处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常委。现为山东体育学院、东华大学客座教授。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优秀哲社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5项。曾参加过4版全国高等院校《运动训练学》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现为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组编的2019年版的全国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训练学》教材主编。


论文赏析

最近,《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刊发了一篇由田麦久先生主笔的“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的论文。通读之后,深感此文是多年少见的一篇具有史记性的理论文献,对于偶显浮躁的杂声具有提示性的滤音作用。该文从运动训练基本理论核心概念的术语筛选、内涵形成、历史演进、认识深化的研究角度,隐性式地指出了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演进的发展历程;全景性地描述了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结构、特色的基本特征;框架性地彰显了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内容、体系的理论自信。全文以中国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群的创建、演进的视角,历史地回顾了这些概念群的创建涵义;动态地揭示了这些概念群的演变进程;辩证地指出了这些概念群的深化认知。田先生主编或参编过《运动训练学》所有全国高等体育院校的统编教材。因此,该文不仅反映了他从教近60年来在此方面的学术认知,也是从事运动训练理论工作者在此方面的主流共识。此文昭示:科学构建一门学科的前提是:必须系统构建逻辑的概念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单学科纵深、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合作的发展。




个人简介
     
马海峰,安徽宿州人,博士,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公派美国田纳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常务理事、标准制定和培训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运动训练、体能训练与运动干预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课程为《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学原理》(硕士)以及《专项力量训练》(博士)等。曾主持国家及教育部课题;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能力创新课题;上海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上海体育局综合项目。在体育类SCI及《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专著四本。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论文赏析

本人前期一直以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核磁共振技术、代谢组学方法等来探讨这些问题的机制和原理。但是现在,本人越来越感受到运动训练过程和规律的复杂性,认为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一定要上升到战略性层次,加强运动训练理论的一般性研究。值田麦久先生80寿诞,读先生新作“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深有感触。近2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引进先进的运动训练理念,逐渐提高了运动训练实践和对运动训练过程监督保障的科学化程度。然而,训练实践中以问题为出发点的“碎片化”研究较多,一些自然科学对运动员生理生化的研究数据和成果没有在训练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的指导下,进行更加宏观的总结和应用。许多人对运动训练理论的一般性缺乏认识,甚至出现了“训练学无用”的论调;再加上一些译者对国外运动训练理论概念、名词的随意翻译,使理论研究中核心概念的使用愈发混乱。《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刊发的这篇文章,田麦久先生“对运动训练理论众多基本概念及几十年来相关理论问题认知的深化过程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尤其从“运动训练者的行为目标、运动训练的组织行为与运动训练行为的组织要素”这三个维度搭建了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遴选的逻辑架构。针对“运动训练、竞技能力、竞技状态、运动成绩、训练原则、项群训练理论、竞技参赛”等7个核心概念,结合现阶段研究成果和争议进行了重新界定或进行了融合各家所长的诠释,是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建设。田先生已八十高龄,心系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再次以战略目光重新巩固运动训练理论体系,避免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落入“盲人摸象”、“两小儿辩日”的泥潭。




个人简介
     
熊文,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体育学(含运动训练学)基本理论、体育伦理等。在《体育科学》等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30余篇(含6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8篇被列为刊首)。出版专著两本,分别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其中重点课题一项(“运动训练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赏析

田麦久的名字注定是与运动训练学联系在一起的,现下受过专业教育的中青年和新生代体育人大抵是读着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成长的。很长时间以来,运动训练学之所以成为体育学的一门显学,很大程度是与田麦久分不开的。可以说,田麦久不仅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科,也是体育学界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田先生多年来致力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构建,从项群理论,到学科理论-教材体系,再到最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篇论文——《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均体现了这一点。对于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如果说项群理论和学科、教材体系更多偏重宏观建构的话,相关概念的推陈出新则更似“添砖加瓦”。这不是他第一次专门关注运动训练学的概念问题,早前的词典条文、相关文献都能看到这种工作和努力。尤其这一篇论文,更是体现了他对整个运动训练学发展进程中概念体系的全面、系统梳理和反思。而这种梳理和反思的意义对于学科理论构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是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成熟的一个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自我意识”的重要体现。论文所提出的学科核心概念无疑有助于人们以“关键词”或“主题词”的形式把握运动训练学的核心特征和基本元素。从这个意义来说,该文既是感知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轨迹、现状的视角和脉搏,也是继续构建其学科-理论体系的起点和启示!




个人简介
     
熊焰,教育学博士,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运动训练与参赛过程及行为控制,竞技运动及民俗民间竞技文化传播、运动能力促进与评估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项目1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等一般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参编各类教材18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论文赏析

科学的概念是科学理论的灵魂。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突破是技术创新之母。科学考察运动训练现象,准确把握运动训练现象的本质,理清构架理论的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科学阐释,理性处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关系,是中国运动训练学界当下要亟待解决的一个方法论问题。在基础理论研究中,概念及其内涵、外延的理性思考,给某一概念下定义不仅仅只是理论在哲学、逻辑学层面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关照和本质的把握。在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反映人们认识运动训练现象及其规律的概念繁多,成为运动训练理论系统的支柱。田麦久先生新作“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立足于运动训练学的学科发展,重点关照运动训练理论的核心问题,聚焦于运动训练理论中运动训练、竞技能力、运动成绩、竞技状态等十个核心概念,对它们进行了的历史地梳理和进一步的解读。田先生关于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新认知,不仅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与把握运动训练现象的本质提供镜鉴,也对当下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对运动训练现象的误解和误区做了积极回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性质与定位、边界与范畴、范式与方法会愈来愈明晰、准确,理性与自由的运动训练学学术共同体也会不断壮大,中国特色运动训练学科体系也将日臻完善,并为国际运动训练学界所瞩目。


个人简介
     
石岩,男,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现为山西大学初民学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理事,山西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山西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山西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技》《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和《体育研究与教育》编委等。曾是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坎那绍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十一届山西省政协委员,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会评专家等。在国家一级学会主办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其它CSSCI刊物上发表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0余本;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和山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论文赏析

田麦久教授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科领军人物,虽年逾八旬,仍笔耕不辍,近年来陆续发表论著,如《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我国运动训练的理论创新与竞技实践》和“试论先进训练理念的认知与导行”等,为我国运动训练学科加强理论建设和坚定理论自信做出重大贡献。近期他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是一篇体现学术动态性、发展性和包容性的论文,也是几十载“耕耘”运动训练研究领域的成果积淀,展现出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新进展。研读后,受益匪浅,由衷赞叹与钦佩。科学的概念体系是一门学科得以立身的先决条件。“核心概念”这一议题复杂且关键,是揭示事物本质以及进行判断和论证的基本前提。对于运动训练理论而言,核心概念的界定是搭建理论框架的关键要素。该文通过统计入选词典次数和逻辑遴选的方式呈现了运动训练理论的核心概念体系,并对其进行诠释与解读,为推进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科学认知增添了浓重一笔。全文依次将运动训练、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竞技状态、训练原则、项群训练理论及竞技参赛7个核心概念予以呈现,系统地阐述这些核心概念的演化与完善过程,可谓“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对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辩证、逐步深化和持续创新的过程。在这样的论证过程中,核心概念界定的逻辑愈加清晰,表述愈加通俗。在参考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最主要的是立足于中国运动训练实践,从而实现了运动训练学理论核心概念的“本土化”,也为运动训练理论的中国学派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没有理由停止我在运动训练科学上探索的脚步”是田麦久教授朴素而执着的信仰。他内心的这份由衷的坚守,远远超越了个人的荣辱得失,尤显厚重,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体育人,须对国家、社会怀揣担当,承担使命,尽到责任。


个人简介
   
 周曰智,山东体育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研究方向竞技体育训练与管理。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编写《体操》教材2部。


论文赏析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刊发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知名专家田麦久教授的“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一文。正如田教授所言,“核心概念体系的建立对于运动训练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几十年运动训练学研究过程中,田老师对运动训练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不断质疑、解释、诠释,极大推动了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在该文中,田教授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对运动训练学科中的运动训练、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竞技状态、训练原则、项群训练理论及竞技参赛7个核心概念系统阐述。这7个核心概念无疑有助于他人把握运动训练学的核心特征,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本人看到此文后旋即打印,仔细、认真阅读几遍!读罢此文,既汲取了运动训练学之营养,亦被田教授几十年来的坚守所深深感动!




扫码下载论文全文



特稿推荐|田麦久-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

导读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35卷第4期

目次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5卷第4期 目录+摘要

选文推荐 | 健康的追求与体育的坚守: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人文价值参照与审视

选文推荐 | 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深化职业体育改革的逻辑遵守与实践侧重

选文推荐 | 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职业体育赛事的功能危机与破解路径

长按二维码关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最新动态
公众号ID:xb_tjus
在看点这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