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央视网官微发文喊话音乐分级势在必行,我们真的可以期待吗

2018-01-16 影视业余户

影视业余户综合整理自网络(道略音乐产业/央视网)


一个星期前,中国妇女报率先将炮口对准PG One作品《圣诞夜》一歌中存在大量失格歌词,随后共青团中央、紫光阁、新华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转发批评,这一切都可以宣告PG One将暂时回到地下嘻哈圈,“不见天日”。

资料图:PG One

音乐作品全部下架,从《中国有嘻哈》巡回演唱会各站点演出中除名,众多商业品牌都撤除相关广告和宣传……这些都是表面的,而更糟糕的是嘻哈圈中的其他歌手也遭到了波及,王愚的《她》下架,Tizzy T 歌词中的“bitch is trouble”也修改歌词为“beach is trouble”……

在事件逐渐平息的尾声,有些人开始反思当我们用公权力去封杀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真的适当。而央视网官微在11日下午发布了一篇名为《别只看到PG One的歌词脏,音乐分级势在必行》的头条文章。

风波平息后,官媒第一次从音乐分级这个角度去发声,此文一出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央视网官微从音乐分级的角度出发讨论PG One歌词失格事件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脏标。“脏标”就是一般出现在唱片的封面上,因为其内容含有不健康因素(例如不良意识导向以及带脏话的歌词)而提醒未成年购买者的父母检查内容的标志。

80年代我国打开国门正式开放后,然而在文化领域还是相对保守,部分音乐爱好者通过走私或者是打口碟等方式购买国外唱片,“脏标”的概念也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

可惜的是,30多年过去了,这个概念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有Parents Music Resource Center标志的音乐作品需要未成年在家长指导下购买

国内嘻哈圈一直致力于推广“脏标”的相关概念,可能在他们的眼中期待国家从制度层面进行音乐分级恐怕是很困难的,与其如此还不如自我分级。

如果不自我分级,恐怕他们的生存会更加困难,就像是这一次PG One一个过去地下嘻哈歌手一朝走红,真正被拿到大众的放大镜下检验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其实“一无是处”。可以说从内心中,他们仍然期待可以被主流价值观接受和认可。

在知乎平台上,有人询问为什么带有脏标的欧美歌手专辑在进入国内大多数脏标都“消失不见”了。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一两个嬉皮笑脸的回答,而真正有价值的问答却是没有。

更加有讨论热度的是“对于PG One歌词失格,粉丝解释带脏标即合理,这是对的吗?”这个问题,原谅小编在这场舆论战中,PG One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以致于我没有去关注他们是否有过这个解释。

现在回过头去看,不难发现在《圣诞夜》单曲封面的左下角上的确标有脏标标志。

《圣诞夜》单曲封面标有脏标标志

在央视网官微的文章,作者首先回顾了一下脏标产生的过程:某天,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夫人蒂珀·戈尔(Tipper Gore)看到自己年仅11岁的女儿在收听一张叫做《紫雨》的唱片,其中的色情歌词让她大为惊讶,她担心这种歌词会对自己女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于是蒂珀·戈尔联合了其他有同样顾虑的家长,决定一起为青少年做些什么,于是在1985年成立了ParentsMusicResourceCenter(简称:PMRC、家长音乐资源中心)这个组织,以此监督主流唱片公司的音乐发行。

他们推出了音乐分级的标签,也推行“脏标”的概念和标识,这一举动受到了许多音乐制作人及乐迷的推崇。

资料图: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夫人蒂珀·戈尔(右)

回到知乎上的那个问题:对于PG One歌词失格,粉丝解释带脏标即合理,这是对的吗?

央视网文章中的这一段或许也可以作为回答:

在《圣诞夜》单曲的封面上,脏标赫然在目,然而事件爆发前,国内主流音乐平台却对其视而不见,既不删减歌词内容也不对歌曲进行审核。当我们接受嘻哈音乐这样的舶来品时,不该仅仅接受文化的多元,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各大音乐平台用实名认证和付费来评定用户的资质与维护音乐版权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它相应的权利,我们不仅要讨伐这首歌曲对未成年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引导,也该反思,怎样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音乐作品在未成年群体中的传播,未雨绸缪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NickiMinaj《ThePinkprint》专辑封面的右下角就打上了“脏标”

而在知乎平台上排名前三的回答似乎各有立场很是有趣:

A.拿热狗说事,热狗的歌曲基本上都是说事 ,控诉社会的不公,对自我的勉励,让人容易引起共鸣虽然前期也有差不多很多的喷曲,后期风格明显改变。希望国内HIP HOP真正的能像陈冠希说的那样真的是HIP HOP,而不是经过包装改变的商业。

B.原本以为有《中国有嘻哈》播出,全民嘻哈,大众接受度会变高,没想到事情一件接一件,也不能全怪PG One吧,不过他的脑残粉太多这点得背个锅。

早知道会这样,我宁愿自私的希望他们死在地下,永远不要上所谓的台面,那光鲜亮丽的台面,不见得比地下干净多少。

很多人认为HIP HOP的核心是爱与和平love&peace;不是这样的,HIP HOP的核心应该是自由,就是你想爱就爱,想和平就和平,同样的,想diss就diss,想反抗就反抗,想抱怨就抱怨。

这才是我心中的HIP HOP。

C.社会学有个观点叫存在即合理,是说存在的现象都有原因的,但是要知道这些现象并不一定是对的。

还有其他一些回答同样很有意思:有的歌词带脏标只是为了表达作者感情或者单纯押韵,而PG One是人脏,词加不加标都没用的;听这解释的感觉,怎么就像那句“我抽烟喝酒纹身说脏话,但我是个好姑娘”,差不多的逻辑。

(回答有节选)

从这些回答来看,也是没有多少深度和价值的,“羊群效应”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温柔和盲从的,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是凶猛而无情的。

央视网文章呼吁:歌曲分级已经势在必行,以实名身份对音乐平台的用户采用分级制度,禁止未成年人下载,禁止成年人传播,都是切实可行的从根源上杜绝“脏歌”荼毒青少年的方式。

那么对于“脏标”推广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音乐分级和贴一个“脏标”能够划上等号吗?贴上“脏标”之后就可以放之不管了吗?这些问题会随着音乐分级推行接踵而来。

网友对于央视网的呼吁似乎较为乐观,表示支持:

但是也有人表示应该采取治根之策应该是对所有艺术形式,包括电影、音乐和电视节目等都统一进行分级才是正确的,一刀切的方式始终不是长远之计。

还有人举出例子对于音乐分级制度推行表示担忧:

比如说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为什么在中国推广不开,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垃圾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一种分类,宣传力度不够,他们只告诉我们“垃圾需要分类”;二是因为很多我们分类好的垃圾到了垃圾站,也是直接一股脑的倒在一起……

还有人期待说,电影分级喊了那么久也没有踪影,如果真的要分集,恐怕也是电影先分级吧,毕竟美国的经验也是如此。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比音乐分级早行30余年

在PMRC组织成立后,组织建议唱片也应该像电影一样实行等级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便于唱片监督的建议。但是很快他们遭到了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的反对,因为商业利益,他们拒绝与PMRC讨论这个问题。

双方争议到了国会参议院,参议院举办了相关的听证会,这场听证后来演变成了一场公共事件,迅速引起了美国全民众的关注。

蒂珀·戈尔说,她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唱片行业的自律感,但不意味着可以用“粗俗”“色情”“道德败坏”来要求彻底禁止某些音乐作品。观众可以有权利不喜欢这些作品,但不能因此剥夺音乐人的创作权。

在听证会结束后,1985年12月,PMRC与美国唱片工业协会达成协议,双方各自退让一步:美国唱片工业协会承认“脏标”,而PMRC并没有如初始提出的一样达成等级制度提议。简单理解就是,美国的音乐分级制度就是有无“脏标”,而不是像电影一样划分过多的层次。而在此之后,国外很多零售商店要求必须年满17岁才可购买带有Parental Advisory标识的录音制品。

而在音乐分级发展不久的韩国,音乐平台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实名认证手段也十分严格。在音乐APP Melon Music里面 ,比如想要搜索嘻哈歌手朴宰范,如果其中有些不适合青少年的歌曲,会自动弹出链接需要验证自己年满十七岁,才能继续收听。

但是在国内的音乐平台网站上,同样一首欧美歌曲并没有任何标识,青少年可以随意的收听下载传播,对于音乐审核监管上的空白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制定音乐制度还是推广“脏标”都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社会目前的迫切需求,也不适合我们的文化土壤。

而艺术形式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比如说我国目前各大卫视都会推出的音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大量使用音乐歌曲,在未有配套的电视节目分级制度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可能有“失格”之嫌的音乐作品自我阉割,真的就合适吗?

如果都2018了,还在谈性色变,我们又如何期待适当的音乐分级、电影分级或者是电视节目分级制度。

知乎网友问:在分级制度和脏标普及之前,中文说唱会如何发展?把“中文说唱”换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为过,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啊!





我觉得最大的孤独是:行走在如此密集的人群中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 by 俞敏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