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堇 2018-05-25

来源:经济日报


电影工业化为我们提供了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机会。

看电影,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休闲生活的必选项。所以,接下来要讲的这两件事,对这些人来说一定是好消息。一则,由乌尔善执导、三部连拍、《指环王》制片人加持的《封神三部曲》终于有了新动态,通过全球海选的演员目前将进入封闭训练,影片计划从2020年开始陆续上映。另一则,由管虎导演、真砖实瓦1∶1复制建筑场景的《八佰》近日杀青,关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的英雄故事将被搬上银幕。两部电影尽管题材、类型不同,但均瞄准同一个目标——打造中国工业化电影。

所谓工业化,并非工业题材电影,它指的是专业化、规模化的制造,依靠大规模、精专细的分工构成一条流水线,带动整体效率和品质的提升。落脚到电影领域,就是指行业分工深度细化,服、化、道、摄、录、美、编、导、演各司其职,在工业流程的制约下共同完成电影的拍摄任务;研发、融资、制片、宣传、发行、版权交易、衍生产品开发各尽其责,在工业标准的推动下一起打造电影的产业链条。

其实,“工业化”离我们一点儿也不远。当面对某部电影说出“尴尬的五毛钱特效浪费票钱”或“这3D效果吓得我睫毛都飞了”的评价时,作为受众的我们已经跟“工业化”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电影在我国经历了百年发展,但长久以来,一部影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导演和编剧的能力水平,使得不少影片在投资人眼里就是一场赌局,赌对了就成功,赌错了就惨败。再加上,高科技影棚建设、先进拍摄设备使用、数字化后期制作这些显而易见的短板,我国与拥有较为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好莱坞之间始终存在差距。

从创意到成片,一部电影需要正常的制作周期,中国电影市场也需要细分工种后才能成熟。好在,从业者已经在这点上达成了共识,认定工业化是中国电影的“关键词”。他们不但思考如何利用工业化让电影产业更加蓬勃,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开辟这片天地,用实践告诉世界,中国在通往电影工业化的路上没有障碍。

特效搭配IMAX巨幕科技、完美呈现“饕餮围城”“陆上航母”恢弘奇观的《长城》,用风、沙、尘、烟、火、声、光等营造细腻而全面的战争场景的《红海行动》,以及已经看到的《战狼2》、“囧”系列续集电影和预计今年上映的《风云3》《叶问4》《反贪风暴3》等续集电影,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生动例证。

投资50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近日揭开面纱,则在此基础上又添一重磅砝码。据介绍,作为中国首个为全球电影制片人提供全方位制作服务的影视制作基地,青岛东方影都将拥有世界最大1万平方米的摄影棚、世界唯一室内外合一的水下摄影棚、影视服装道具加工厂及世界先进的影视后期制作工厂等,助力中国电影加速迈入工业化时代。

当然,电影工业化为我们提供了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机会。但是,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商品,还是作为艺术存在的作品。在追求视效、声效等技术手段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内容的敬畏。技术与内容完美融合,中国电影才会更加好看。






其实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by 三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