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一个桂枝汤就可治60℅的疾病,你要不学,就是真傻

2017-09-19 林盛进 读经典诵明书院


小半夏有话说


据统计,被誉为“群芳之冠”的桂枝汤,其有关条文占据了《伤寒杂病论》六成的篇幅。在校读书时,老师说:“就一个桂枝汤就可治60℅的疾病,你要不学,就是真傻。”今天,和大家一起再读桂枝汤,体会它加减变化的奥妙。


▼▼▼

关键词


药味、药量加减变化的适应范围

同是桂枝汤证,临床表现却不同的原因



1

桂枝汤的病理特色


其病理,内则血运不畅兼胃肠虚寒,外则皮肤毛孔因受寒血运不畅,毛孔括约肌痉挛而处于半开合状态,故俗称此为胃肠型感冒。


人之胃肠与皮肤之间之连接枢纽为三焦(即唐容川所言之人身上下贯连之油膜也),当人饮食入胃肠之后,其营养津液、水液即被吸入三焦,输注到全身各处,其近于皮肤处之三焦部分为腠理,通过腠理将水道中之代谢产物送至皮肤毛孔排出体外而成为汗液。


当人体血运不畅、胃肠虚寒时,其送至皮肤及各处之津液营养及温度均低,皮肤及各处营养不足,故其人常感畏风、畏寒(其剧者甚或夏日而以头巾包头也),此即俗谓之表虚,是以胃肠寒者多表虚。


故其人热食热饮后,因血运水运加速而见大汗淋漓,此时不可误认为胃热汗出而减生姜的用量。



人体血运不畅、胃肠虚寒则三焦之津液因之而冷,冷则运行不畅而生水浊,机能奋起抵抗将其排出体外而为清涕出也,其从气管、食道溢出者则为稀痰(即水气),循经上冲于肺则咳嗽也,故其人常鼻流清涕兼见咳嗽也。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篇条文云:“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即言中寒家(脏器功能低下,整体呈虚寒者,谓之中寒家)因血运不畅而易感风寒而见中风之证也。


人体血运不畅则易致胃肠虚寒而见下利也,是以《腹满寒疝篇又云:“中寒家,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也。”人体胃肠血运不畅,故其人又可见胃痛、腹痛之症。


人受风寒所袭,人身之司温功能奋起抵抗欲解表之寒,血运增速则发热,水运增速则汗出。




发热汗出的桂枝汤证有两种:


一、其人血运不济、胃肠虚寒、三焦水冷且毛孔受风寒所袭而处于半开合状态,故可见发热而时有凉汗出也,其发热汗出不剧,其轻者仅见皮肤湿润而已,此发热汗出现象之一。


二、肌表血运不畅,午后至早夜,胃功能增强或平卧时血运加速,故人体奋起抵抗,使血运加速欲解其表也,故可见发热汗大出也,其甚者可自觉身烘热而汗大出湿透衣衫也,此《伤寒论》中所谓“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也,此发热汗出现象之二。


人体受寒之后,血运奋起抵抗则头部充血而运行不畅,运行不畅则压迫头部神经,故可见头痛也;人体胃肠虚寒则蠕动无力,故其人又可见大便不畅,大便其始并不燥硬,积久则可为燥屎,此病外见太阳证,内见阳明证也。


依法本当先解表后攻里,然临证每见表解之后,其里常不药而自通也,故治病逢表速里张之证,若其便闭未越三日,可暂置通里而不问,待其表解后自通也。


《伤寒论》麻黄汤证条中“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及“阳明病无汗而喘”皆用麻黄汤治之亦此理也。



2

桂枝汤的药理特色


概而言之,桂枝汤能促血运、温胃肠也。其中,桂枝能活动脉之血运,芍药能活静脉之血运。


动脉之血由心脏发射以外达于毛细血管,其地位由小而大。桂枝内含挥发油,能发散以助之,故曰桂枝发散为阳。故桂枝为血证禁药,当其有出血倾向时,用桂枝则出血更多也,且血之发射由于心脏,桂枝能助之,故曰桂枝通心阳也。



芍药花


静脉之血由毛细管收回,以内归于心脏,其范围由大而小。芍药内含安息酸,能收敛之,故曰芍药收敛为阴。


是以药论常谓芍药能散恶血,能去静脉中之瘀血及血液滞留,能解除身体各处肌肉之痉挛,《伤寒论》中谓胸满去芍药者即此理也。


是以桂芍之分工,实乃合作也,人身之毛细血管周布全身,与肌肉神经、汗腺等杂沓而居,故动静脉之血运加速之后,势必发热,且较前之发热尤甚。


动静脉血加速,其血盈而运行速,皮肤毛孔之括约肌受温养而开合自如,热激三焦,汗出而有节,此与剧烈运动之后,心脏鼓动加速,因而汗出,其理相同。


此桂芍促血运以治血运不济之理也,若欲血趋表多,则当多加桂枝,若欲血归里则当多加芍药,其甚者则当加附子、白芍。此观四逆汤及其加减可知,然其常但用附子而少用芍药,盖其欲血趋表也。


白芍,以芍药的干燥根入药


汤中之生姜,功能温胃止呕,若胃寒重、呕多则当多加生姜之量,此温胃肠以去胃肠虚寒之法也,此所以人感冒服姜汤发汗可愈之理也。其轻者可用生姜,其重者则当用干姜、半夏,其更重者则当用吴茱萸也。


汤中之大枣,其功能保胃津(故曰大枣恋湿),恐汗出过多将伤胃液也,故欲其多汗出使药力归表则当少用大枣,欲其少汗出使药力归里则宜多用大枣。若其人痰湿素盛,则大枣宜少用;若其人胃津素少,可多加大枣。


汤中之甘草者,以肠居胃下,胃失和则肠有受传之虞,甘草能安肠补液,保其在里之津。人体内有粘膜之处,皆需津最多之处,而甘草皆能补之,且能修复其处之溃疡,故甘草每用于津缺及溃疡之症,如甘草汤、桔梗汤、甘草泻心汤、黄连粉等。


生姜、大枣、甘草,此三者合用,同为温和肠胃之圣药。盖胃肠性喜微温,温则能和,胃肠受三药扶护而和,血液循环又被桂芍激励而急,表里两和,故桂枝汤外能愈太阳中风之证,内能愈血运不畅而致之胃痛、腹痛及胃肠虚寒泄泻之证




药味加减及服药反应


当欲其药力归表时,服汤后当啜热粥,或加入表药如黄芪、防风、薄荷之属,以加速三焦之体液运行以发汗解除表寒。若欲其药力归里,则不宜也。


若表无风寒之束,又加表药量不足以发汗,则汗郁于肌腠之间而可见周身瘙痒也,又用时可加山药、牛蒡子、黄芪、杏仁、桔梗之属助其稀痰出以治其咳嗽,其甚者可加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干姜而为小青龙汤。


服药后多见呕出大量稀痰而口渴,此里温寒去之象也,是以桂枝又有味芳香、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排痰镇咳之效一说,其实乃桂枝能活其动脉血运,增强气管之蠕动能力,易于痰咳出也。



又桂枝作用于肠有芳香逐秽一说,亦其能促进肠之血运,增强肠之蠕动能力,使肠滞易于排出也。


用桂枝汤后,肠胃功能正常,故曰补脾,脾补又能化谷食为精微,血乃渐滋,故桂枝汤又能治头晕、心悸、经事不调等贫血症,冬季畏寒及手足不温等症。


又人之血行既畅,神经得以滋养,则可杜烦躁之渐,故曰疏肝,亦曰平肝,故有谓桂枝汤能疏肝补脾者,以桂枝汤能活血运,故又能愈因血运不畅而产生之冻疮以及痈疽等症。


盖人之血液,温则流畅,寒则凝滞,肌体受寒,血液不行,郁阻则成冻疮、脑疽等症。


又能治后脑因供血不足而疼痛之证,盖脑部供血不足则晕重疼痛,且多打哈欠。


明桂枝汤之病理、药理,临床即可应用自如也。


注:本文摘自《经方直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干货,请戳以下链接

临床经验50年总结出的8个腹泻立效方

腹内肿块大如碗,六剂中药显奇效,肿块一定是得切除的癌症吗?

胃痛十年,杜冷丁无效,服丹参饮仅1小时痛止,谁说中药见效慢?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六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收藏贴)

-编辑:小半夏-


点赞分享,世界因你更美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